教学设计
主题名称 《回收废品》
年级学科 一年级 数学 教材版本 北师版
教学内容分析 孩子们在进阶本章节前已能熟练进行不进位的减法和个位数加法运算。本阶段的教学重点是提升他们的问题探究与解答能力。低年级的小朋友们天生好动且充满想象力,但数学计算往往枯燥且重复,这可能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我在教学中融入了许多既好玩又能启发思维的互动活动,旨在激发孩子们的思考,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教学目标 1.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2.理解“比……多”“比……少”的含义,能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对比”现象,深刻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2.通过实际操作教具,学会正确书写数学计算公式并实施运算。 难点:通过实际例子掌握“数量对比”的技巧,深入领会加减运算的根本含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各位同学,有没有注意到这些垃圾所造成的环境清洁和视觉污染问题?这些垃圾中的塑料成分,即使被埋入地下多年,也不会分解,还可能对土壤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但若我们能将这些废品收集并送到回收站,它们就能重获新生,变成有用的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品都是可以回收的。今天,小林、小佳和小强为了改善我们周围的环境状况,发起了回收计划。现在,让我们一起见证他们的努力成果! 【经历过程,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你知道什么数学信息? 生:小林收集了13个瓶子,小佳收集的比小林多3个,小强收集的比小佳少4个。 师:基于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我想弄清楚小佳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师:很好,关于小佳的瓶子数量,还有其他疑问吗?
生2:我想知道小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师:我们来逐一解答。首先,小佳收集了多少个瓶子?小佳收集的瓶子数与 谁有关系呢?
生:与小林有关系,好像能解决了。小佳比小林多3个。 师:那你们有什么思路呢?可以怎样计算,可以和小伙伴交流一下。
生1:小林有13个,加上3个,总数就是16个。
生2:我们可以用摆小棒的方式来计算。一根小棒表示1个瓶子,13根表示有13个瓶子,13根,再加3根,等于16根。
生3:或者我们可以画圈圈,小林13个,小佳比他多3个,再加3个就是16个。 生4:比小林多3个,就是比13多3。可以列式:13+3=16(个)。 2.检验结果。 师:解决完了,要检验算出来的结果对不对。 生:小佳收集的16个比小林的13个多3个,结果对。 3.收获与感受。 师:解决了小佳收集了多少个瓶子的问题,你们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 生:我学会了根据问题找信息,有时题目中会有干扰信息,我们要从中提前 有问的问题。 生2:摆小棒、画图都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4.举一反三。
师:接下来,小强收集了多少瓶子?
同样,我们需要明确小强和小林之间的瓶子数量差异。
学生:小强比小林少4个。
师:小林有13个,减去4个,剩下9个。画9个圈圈,或者用减法,13减4等于9。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学会了根据数量关系来使用加法或减法。多的就用加法,少的就用减法。
师:大家来回顾一下今天课堂上的学习成果吧! 【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教学反思 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思维模式,能够处理求余数或计算差值的问题。通过使用小棒实验和图形绘制,学生对基准点、差值区间等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有助于他们更有效地将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