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主题名称 《动手做(一)》
年级学科 一年级 数学 教材版本 北师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在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础几何图形的知识后,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如分割与重组这些几何图形,来提升动手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空间认知和创造力的发展。学生们在平常的学习中已经对手中的平面图形有了充分的认识。在《图形识别》课程中,他们学会了辨认四种基本平面图形的本领。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学生们对手工活动的热爱,《手工制作》成为了他们特别喜欢的环节。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2.通过图形的拼组,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折纸技巧的实施,对最初的图形进行解构与创新设计。 难点:拼出有趣的图形。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亲爱的各位,在慕课堂的相聚真是令人愉快。今天,我们将共同尝试剪纸和拼图的制作。这些手工活动定会激发你们的兴趣!请取出你们准备好的方形、矩形、三角形和圆形纸片,以及那把精美的小剪刀,让我们一起享受这次充满乐趣的创作过程。
【经历过程,探究新知】 1.把两个图形分成一样的两部分。 师:把附页图1中的正方形的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剪一剪,比一比。 生1:我将纸上下对折,形成了两个长方形。
生2:我沿着对角线对折,变成了两个三角形。
生3:我从中间开始对折,也能得到两个三角形。
师:孩子们真聪明,不仅折出了图形,还用了不同的方法。 师:把正方形纸上下或左右对折,使两条对边完全重合,并沿折线剪开。把 两个长方形放在一起比一比,两个长方形完全重合,说明两个长方形一样大。把 正方形纸相对的角重合,然后对折,并沿折线剪开。把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比一 比,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说明两个三角形一样大。
师:接下来,我们将图2中的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 部分,怎么折?剪一剪,比一比。 师:现在,继续动手折。(展示学生示范)
生1:我先上下对折长方形,变成了两个长方形。再左右对折,也是两个方 形。对角线对折,成了两个三角形。还可以折成两个梯形。
生2:沿着相对的两个顶点的连线对折,对折后的两个图形不能直接重合, 要剪开后重新摆放才能重合。
师:老师有个问题,是不是所有三角形都能对折成两个相同图形?
生3:我不这么认为,至少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对折,沿折线剪开,才能 分成两个一样大的小三角形。 师:你真聪明,说得对。看同学如何折圆形。
生1:我对圆形不管怎么对折,都成了两个半圆。
生2:我发现,无论哪个方向对折,都是相同半圆。 生3:把圆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有无数种折法,只要折线通过圈的中心点即可。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图形折得很好,还总结了规律。让我们总结图形对折 规律。
正方形纸对折后可以变成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或三角形。
长方形纸对折后可以变成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或三角形。
至少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对折后可以变成两个相同三角形。
圆形纸对折后可以变成两个相同半圆。 2.拼摆图形。
师:同学们,请将折好的图形剪开。大家都剪好了吗?用剪下的图形拼一拼。 (展示学生视频)
生1:同学们拼得真漂亮!现在,能和同伴合作,拼出不同图形吗?
生2:我用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拼出了小花。
生3:我拼出了金鱼,涂上颜色很好看!
生4:我还拼出了小狗和火箭。
生5:我拼出了两幅画。
师:同学们真棒,拼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形,老师为你们点赞! 【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完成教材79页“练一练”第1、2、3题。
课堂小结 当课程临近尾声,你有哪些感悟和思考?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你的观点。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动手做(一) ①等分图形 ②拼摆图形
教学反思 本课程以手工活动为核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尤其是对手工制品,如折纸和剪纸的兴趣浓厚。通过亲手制作,学生对图形特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对称图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培养空间思维和创新意识,并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虽然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程度相匹配,但低年级学生在实践操作、同伴互动和自主学习方面仍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