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黄河颂 第2课时 课件+素材-【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黄河颂 第2课时 课件+素材-【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1 08:52:09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黄河颂 第2课时
21世纪教育网 精品资源
素养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了解作家作品;从字音、节奏、韵律、情感等多层次训练诗歌朗读,读出情感。
2.梳理诗歌结构,了解诗歌内容,借助课文批注,理解诗意,学习为诗歌的精彩句段做批注,了解直接抒情的方式。
3.通过朗读、品析,感悟诗人的情感,领悟黄河凝聚着的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4.在感悟黄河形象的过程中,结合写作背景,进一步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浓烈的爱国情感及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任务一 追溯黄河历史美
任务二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任务三 吟诵诗歌声韵美
任务四 理解诗歌意蕴美
任务五 感悟黄河精神美
任务六 再读诗歌 以声传情
理解诗歌 意蕴美



1.这首诗歌是赞美黄河的,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诗歌,概括、分析诗歌的内容。
2.思考概括:诗人是分别从哪些方面去赞颂的?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概括了黄河的精神,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望”字统领的内容是什么?有人说可将“望”字改为“看”字,你觉得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将“望”字改为“看”字不好。“望”字表示向远处看,有一种居高临下、登高望远的意思,符合诗歌中“站在高山之巅”远观的情境,并引出对黄河的具体描写;而“看”的距离比较近,与整首诗的意境不符。
近镜头特写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21世纪教育网
俯瞰全景式的总写
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
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呼告。用“啊”字领起,转入“颂”,直抒胸臆,充满激情。
小贴士: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手法,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与其说话。一般可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①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②把诗歌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从哺育、保卫、激励中华民族来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比喻,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小贴士:反复,即为了强调某种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的一种修辞手法。
作用:内容上,一般起突出思想、增强语势、强化情感等作用;结构上,分清层次;节奏上,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反复的
修辞
以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收束全诗,激起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坚不可摧的意志和决心,使诗歌的主题得以扩展深化。
诗歌既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你还能从自己读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考点
分析直接抒情的手法及其作用
[考点解读]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以第一人称直接对有关人物或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借助呼告、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直接抒发情感,是这种抒情方式最为常见的运用形式。
直接抒情
常见的考查形式 答题技法
(1)本文(诗)是怎样抒发作者情感的? (2)诗歌某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什么情感? 1.正确判断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手法。诗歌中有直接表明情感的词句,诗人比较直观地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感情。
2.了解直接抒情的作用。能直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使读者感觉亲切,引发读者的同感和共鸣。
答题模式: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表明了……,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思考概括】诗人是分别从哪些方面去赞颂的?
自然特点
地理特征
历史贡献
九曲连环,绵延万里
气势磅礴、惊涛澎湃;
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激励着中华民族。
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感悟黄河精神美



1.如何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民族的屏障”?
2.向黄河母亲学习什么?
3.感悟现实意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国的文化在这里产生、发展、壮大,是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从地理上看,黄河是保卫中华民族的军事屏障。
从精神上看,黄河伟大、坚强 的精神是民族精神上的城防,是御敌、兴邦的保障。
主流是巨人的主干,无数的支流是无数的臂膀,体现出磅礴的气势,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
黄河
养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
保卫了中华民族
黄河
还将激励中华民族
1.如何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民族的屏障”?是“民族的臂膀”?


屏障
臂膀
2.向黄河母亲学习什么?
伟大坚强
3.联系生活实际和时代背景,谈谈我们今天学习这首诗歌的现实意义。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读诗歌 以声传情



1.学习常用的朗读符号,完成朗读脚本
2.结合背景音乐,男女分声部,再次朗诵《黄河颂》。
1.学习常用的朗读符号,完成朗读脚本。
(2)结合背景音乐,男女分声部,再次朗诵《黄河颂》。
课文主旨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民族,歌颂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表达了中华儿女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写作特色
1.修辞得体,节奏鲜明
诗歌运用呼告、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了黄河气势磅礴的图景,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赞美了中华儿女一往无前的勇气。诗歌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韵律自然和谐,节奏鲜明。
2.感情强烈,风格豪迈
作者在诗歌中直抒胸臆,例如“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是伟大坚强”,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同时,诗人还以豪迈的语言,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图画。如“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句,写出了黄河的宏伟气势。
板书设计



黄河伟大坚强
序曲
主体
尾声
望黄河(近、远、纵、横)
颂黄河(养育、保卫、激励)
学习黄河精神(中华魂)
课后作业
1、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
2、课外搜集有关黄河的诗句、俗语、故事等,进行归类整理后,在班上进行展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