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黄河颂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了解作家作品;从字音、节奏、韵律、情感等多层次训练诗歌朗读,读出情感。
2.梳理诗歌结构,了解诗歌内容,借助课文批注,理解诗意,学习为诗歌的精彩句段做批注,了解直接抒情的方式。
3.通过朗读、品析,感悟诗人的情感,领悟黄河凝聚着的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4.在感悟黄河形象的过程中,结合写作背景,进一步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浓烈的爱国情感及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学习任务:
任务一 追溯黄河历史美
任务二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任务三 吟诵诗歌声韵美
任务四 理解诗歌意蕴美
任务五 感悟黄河精神美
任务六 再读诗歌 以声传情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古往今来,有很多描绘黄河的诗词,同学们都知道哪些?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任务一 追溯黄河历史美
追溯黄河历史美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古文明的发源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对这条河流有着深厚的感情。
黄河的基本走向
九曲十八弯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长达5464千米。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
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俗语说“黄河九曲十八湾”,这“九曲”就是唐时对贵德以上黄河段的称呼,后用来形容河套平原上黄河的曲折性。
黄河号子
黄河号子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歌。远古时代,人们在与大自然搏斗时发出的呼喊声;收获时,愉快地敲击石块、木棒,发出的欢呼声和歌唱声,形成了最早的中国民歌——劳动号子的雏形。号子既是劳动的工具,又是劳动的颂歌。有的号子抒发了劳动者复杂的情感,有的反映了地理环境的特点,有的则描述了民俗风貌。号子的形成与当地民俗关系密切,既是劳动者能力的表现,也是本地区或行业悠久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宋史·河渠志》记载:“凡用丁夫数百或千人,杂唱齐挽,积置于卑薄之处,谓之埽岸。”这种“杂唱”就是号子。
发生在黄河的战争
黄河天险是一道天然防线。
抗战中的黄河
抗战时期,日军曾发动多次渡河战斗,都未能成功。黄河一度成为阻击日军的天然防线,也是抗战军队强大的帮手。
任务二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知识
2.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并能运用到写作和日常生活中
【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湖北光化(今属襄阳)人。现代作家、评论家。1935年创作了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著有长诗《屈原》,诗集《江汉行》,论文集《风雨文谈》等。
【写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祖国雄奇壮丽的山川和战士们英勇抗敌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写下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文体知识】
颂 歌
颂歌是抒情诗的一种,又称“赞歌”“赞美诗”“礼赞”等,是诗人对描写对象抒发崇敬、追慕、赞美之情的诗作。颂歌赞美和颂扬的对象是多方面的,但总是与人密切相关。在我国当代文学中,颂歌多以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英雄人物为主。
第一乐章 《黄河船夫曲》
第二乐章 《黄河颂》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第四乐章 《黄水谣》
第五乐章 《河边对口曲》
第六乐章 《黄河怨》
第七乐章 《保卫黄河》
第八乐章 《怒吼吧,黄河》
光未然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5%89%E6%9C%AA%E7%84%B6 / 1129671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9%BB%84%E6%B2%B3%E5%A4%A7%E5%90%88%E5%94%B1 / _blank )作词,冼星海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6%BC%E6%98%9F%E6%B5%B7 / 13913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9%BB%84%E6%B2%B3%E5%A4%A7%E5%90%88%E5%94%B1 / _blank )作曲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这一章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字音字形】
【多音字】
【理解词语】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
宛转:蜿蜒曲折。
意为“(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时,同“婉转”。
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浩大汹涌。
词语辨析:
气魄:侧重于“魄”,魄力,胆识,强调在处理事情时所具有的胆识和果断作风。
气概:侧重于“概”,气度,风度,强调在对待重大问题或在紧急关头时表现出来的精神、态度、举止、气势等。
任务三 吟诵诗歌 声韵美
1.(美美的听)听老师范读,根据朗诵词的节奏示例,来划分歌词部分的节奏。
2.(深情的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3.真挚地赞
请以“我欣赏这首诗的﹙ ﹚美,因为﹙ ﹚”的句式写一句话。
4.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1 美美的听
听老师范读,根据朗诵词的节奏示例,来划分歌词部分的节奏。
播放《黄河颂》音频
2 深情的读
朗读提示:
①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②全诗应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气势。
③“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结”“奔”“劈”的重读,且这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出黄河的气势。
④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歌颂的情感。
⑤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一读: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读:有感情的朗诵,把握诗的内容,领悟诗的意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黄河本身就是一部中国历史,母亲河——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请深情体味读出感情。)
三读: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朗读,让小组的其他同学给你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3 真挚地赞
请以“我欣赏这首诗的﹙ ﹚美,因为﹙ ﹚”的句式写一句话。
音乐美(旋律美):
韵律响亮、节奏铿锵,琅琅上口,极富音乐美。
语言美:
语言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长短结合,自由奔放,错落整齐。
情感美:
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4.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
朗诵词部分,诗人以呼告的手法,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
第二部分:
主体部分。由“望”黄河描写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到直接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
第三部分:
尾声部分。诗人直抒胸臆。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