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课堂练习
1.下面词语依次填入语段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欢呼 ②欢聚 ③欢笑 ④欢乐 ⑤欢唱 ⑥欢悦
儿时,在故乡那条小河里的小伙伴们戏水时的_______声和抓鱼时的_______声,常常钻入我的心里,让我一直享受着当时的_______。直到现在,我仍然希望能再次和儿时的伙伴_______在那条小河边。
A.③⑤④② B.①③①② C.③①②⑥ D.③①④②
【答案】D
【知识点】词义;词汇运用
【解析】
【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①欢呼:形容一种欢乐而振臂高呼的激情场面。 ②欢聚:快乐地团聚 ③欢笑:因欢乐而产生笑声。 ④欢乐:快乐。 ⑤欢唱:高兴地唱或吟。⑥欢悦:喜悦;欢乐。
故答案为:D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课堂练习)下面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刘海在书法比赛中得了一等奖,回到学校后,遭到了同学们的狂轰滥炸。
B.毛泽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C.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D.她自我安慰道:“失败也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嘛,没什么大不了的!”
【答案】A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的成语,BCD三项中对成语的运用都是正确的;
A项中“狂轰滥炸”指疯狂地轰炸。这句中描写同学们对待“书法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刘海,显然运用不当。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成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
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习)对“青山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忠骨”是指忠臣的遗骸,在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B.“马革尸”就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C.这既是对毛岸英烈士高度的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充分显示了毛主席的博大胸襟。
【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选文写了毛主席在电报记录稿的批示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马革裹尸”指的是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这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充分显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博大胸襟。选项A理解正确,选项B理解有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日常语文课文学习中,识记相关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课堂练习)下列词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
A.光泽 顷注 拟搞 慈详 年龄
B.慰问 锻练 特殊 实施 熟炼
C.奔赴 稿好 签字 颤抖 惊疑
D.端雪 烦忙 意原 伤势 荣辛
【答案】C
【知识点】词形
【解析】【分析】A项中“顷注”应写作“倾注”,“ 拟搞”应写作“拟稿”;“慈详”应写作“慈祥”;
B项中“锻练”应写作“锻炼”;“ 熟炼”应写作“熟练”;
C项中“稿好”应写作“搞好”;
D项中“端雪”应写作“瑞雪”;“ 烦忙 ”应写作“繁忙”;“意原”应写作“意愿”;“荣辛”应写作“荣幸”。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是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5.(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课堂练习)《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 )
A.说明毛泽东是个爱儿子的好父亲。
B.说明毛泽东是为朝鲜人民着想的国际主义战士。
C.说明毛泽东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
D.说明毛泽东具有为革命事业献出一切的伟大胸怀。
【答案】D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讲述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后,毛泽东主席心中的悲痛和对儿子的思念之情,通过对毛主席决定把儿子葬在朝鲜,表现了毛泽东主席为国家和革命事业献出一切的伟大精神。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课文内容背诵和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课文的学习掌握进行正确作答,做出正确选择。
6.(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课堂练习)填写近义词
破格—— 踌躇—— 悲痛—— 慰问——
诚恳—— 飘拂—— 拟定—— 刚强——
【答案】破例;犹豫;悲伤;慰藉;真诚;飘扬;制定;坚强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破格”指突破常规;与“破例”是近义词;“踌躇”指犹豫不决的意思,与“犹豫”是近义词;“悲痛”是伤心、难过的意思,与“悲伤”意思相近;“慰问”指安慰问候的意思,与“慰藉”是近义词;“诚恳”指指诚实而恳切,与“诚实”是近义词;“飘拂”指轻轻地飘动,与“飘浮”是近义词;“拟定”指起草制定,与“制定”是近义词;“刚强”指坚强|刚毅,与“坚强”是近义词。
故答案为:破例;犹豫;悲伤;慰藉;真诚;飘扬;制定;坚强;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近义词的掌握情况。作答时要结合所给词语的意思,根据平时对词语的学习积累,可选择适当词语,顺利作答。
7.(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课堂练习)多音字组词
鲜:xiǎn xiān 处:chù chǔ
禁:jīn jìn
【答案】朝鲜;鲜艳;到处;处理;情不自禁;禁止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鲜”读xiǎn时,可组“朝鲜”,指少数民族的名称;读xiān指“明丽的”意思,可组“鲜花”;“处”读chù时表示地方,可组“到处”;读chǔ时,表示“处置”的意思,可组“处理”。“禁”读jīn,表示忍受的意思,可组“不禁”;读jìn时,表示明令取消、制止,可组“禁止”。
故答案为:朝鲜;鲜艳;到处;、处理;、情不自禁;禁止;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根据多音字不同读音和字义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组词,要注意把词语写正确。
8.(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习)借助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写出以下情景。
(1)焦急地等待:
(2)大吃一惊:
【答案】(1)母亲焦急地等待着,目光紧紧锁定那扇宽敞的大门,仿佛下一秒考生就要簇拥着出来。那目光中透露着坚定,丝丝的光亮像是希望。
(2)哥哥大吃一惊,脸涨得通红,眼珠子瞪得滴溜圆,嘴巴张得好大,眉头也皱起来,连头发都抖动起来了。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焦急:非常着急。根据“等待”来假设一个情境,例如等车去上学,而公交车迟迟没有来,借助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来体现“焦急”即可,语句要通顺,答案不唯一。
(2)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大吃一惊: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即对所见所闻感到意外,没有想到。借助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来体现“大吃一惊”,语句要通顺,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1)母亲焦急地等待着,目光紧紧锁定那扇宽敞的大门,仿佛下一秒考生就要簇拥着出来。那目光中透露着坚定,丝丝的光亮像是希望;(2)哥哥大吃一惊,脸涨得通红,眼珠子瞪得滴溜圆,嘴巴张得好大,眉头也皱起来,连头发都抖动起来了。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运用人物描写方法来表达人物的状态。首先要创设一个自己熟悉的情景,然后想象写话,可以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或至少一种来表达出来。
9.(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课堂练习)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改为“被”字句)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为陈述句)
(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写一写你由下面的词语联想到的场景或画面。
垂头丧气——
【答案】(1)岸英被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3)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在暴政下眼泪已流尽,一年又一年地盼望着南宋朝廷的军队能收复失地。
(4)示例:当老师把试卷发给他时,他的眼神顿时黯淡了,他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坐在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说。
【知识点】句式转换;语言表达;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1)这句改写时应该把“岸英”放在“被”前面,后面加上“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
(2)这句改写时应该把“岂不”去掉,把问号改写成句号。
(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宋代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意思是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4)“垂头丧气”意思是形容失望或受到挫折时情绪低沉的样子。结合词语的意思,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写出词语的意思。
故答案为:(1)岸英被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3)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在暴政下眼泪已流尽,一年又一年地盼望着南宋朝廷的军队能收复失地。(4)当老师把试卷发给他时,他的眼神顿时黯淡了,他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坐在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说。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课堂练习)课内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秘书走了进来。
“主席,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秘书凑近毛主席,轻声说,“朝鲜方面向主席表示慰问,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庠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0.文中的“搞特殊”指 。从“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我感受到了毛主席内心的 。
11.毛主席非常希望把毛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因为 ,但最后他却没有这样做,是因为 。
12.对选文最后一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忠骨”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骨
B.“马革裹尸“就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C.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么死后是否要把遗骨运回家乡安葬,就无须再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D.这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骨安葬问题的态度,充分显示了一代伟人毛主席的博大胸襟
【答案】10.将儿子的遗骨运回国内;悲痛
11.儿子活着不能相见,他想见见儿子的遗骨;他觉得自己不能搞特殊,而且应该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12.B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0.结合短文第三自然段的相关内容,“搞特殊”指的是毛主席因为自己是主席,就把自己的儿子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从“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可以看出当时毛主席在做了把岸英埋葬在朝鲜的决定之后,内心的悲痛和对儿子的思念之情。结合文中相关句子可以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将儿子的遗骨运回国内;悲痛
11.结合课文内容,毛主席得知岸英牺牲的消息,特别悲痛,希望把非常希望把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自己看一看自己的儿子。但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不能因为自己是国家主席,就搞特殊,应该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所以决定把岸英埋葬在朝鲜。
故答案为:儿子活着不能相见,他想见见儿子的遗骨;他觉得自己不能搞特殊,而且应该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12.结合课文内容的理解,阅读各项中的句子,ACD三项中句子的表述是正确的,B项中“马革裹尸”意思是指用马的皮把尸体裹起来运回家。这项理解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课堂练习)课内阅读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3.这段话主要是对毛主席 和 描写,写出了毛主席思想感情的变化,先是以 的身份希望 ;然后以 的身份决定 。
14.毛主席做出这一艰难、痛苦的决定,体现了他( )
A.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B.丧子之后的极度悲伤
C.世人都有的伟大父爱
【答案】13.语言;神态;父亲;见见孩子的遗骨;主席;将儿子葬在朝鲜
14.A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语段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3.阅读语段,这段话主要描写了毛主席在得知岸英牺牲的消息之后的语言和神态;结合短文内容,作为一位父亲,他希望能尽快把岸英的遗骨带回国内;作为国家主席,毛泽东又不想搞特殊,最后决定把毛岸英的遗骨葬在朝鲜。结合对语段的阅读理解,可以进行准确作答。
故答案为:语言;神态;父亲;见见孩子的遗骨;主席;将儿子葬在朝鲜
14.结合课文内容,毛岸英是毛主席唯一的儿子,最后在朝鲜战场壮烈牺牲,死后毛主席以身作则,坚持把自己的儿子埋葬在朝鲜,这体现了毛主席的宽广的胸怀和为国家献出一切的奉献精神。
故答案为:A。
1 / 1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课堂练习
1.下面词语依次填入语段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欢呼 ②欢聚 ③欢笑 ④欢乐 ⑤欢唱 ⑥欢悦
儿时,在故乡那条小河里的小伙伴们戏水时的_______声和抓鱼时的_______声,常常钻入我的心里,让我一直享受着当时的_______。直到现在,我仍然希望能再次和儿时的伙伴_______在那条小河边。
A.③⑤④② B.①③①② C.③①②⑥ D.③①④②
2.(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课堂练习)下面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刘海在书法比赛中得了一等奖,回到学校后,遭到了同学们的狂轰滥炸。
B.毛泽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C.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D.她自我安慰道:“失败也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嘛,没什么大不了的!”
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习)对“青山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忠骨”是指忠臣的遗骸,在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B.“马革尸”就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C.这既是对毛岸英烈士高度的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充分显示了毛主席的博大胸襟。
4.(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课堂练习)下列词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
A.光泽 顷注 拟搞 慈详 年龄
B.慰问 锻练 特殊 实施 熟炼
C.奔赴 稿好 签字 颤抖 惊疑
D.端雪 烦忙 意原 伤势 荣辛
5.(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课堂练习)《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 )
A.说明毛泽东是个爱儿子的好父亲。
B.说明毛泽东是为朝鲜人民着想的国际主义战士。
C.说明毛泽东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
D.说明毛泽东具有为革命事业献出一切的伟大胸怀。
6.(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课堂练习)填写近义词
破格—— 踌躇—— 悲痛—— 慰问——
诚恳—— 飘拂—— 拟定—— 刚强——
7.(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课堂练习)多音字组词
鲜:xiǎn xiān 处:chù chǔ
禁:jīn jìn
8.(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习)借助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写出以下情景。
(1)焦急地等待:
(2)大吃一惊:
9.(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课堂练习)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改为“被”字句)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为陈述句)
(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写一写你由下面的词语联想到的场景或画面。
垂头丧气——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课堂练习)课内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秘书走了进来。
“主席,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秘书凑近毛主席,轻声说,“朝鲜方面向主席表示慰问,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庠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0.文中的“搞特殊”指 。从“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我感受到了毛主席内心的 。
11.毛主席非常希望把毛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因为 ,但最后他却没有这样做,是因为 。
12.对选文最后一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忠骨”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骨
B.“马革裹尸“就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C.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么死后是否要把遗骨运回家乡安葬,就无须再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D.这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骨安葬问题的态度,充分显示了一代伟人毛主席的博大胸襟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课堂练习)课内阅读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3.这段话主要是对毛主席 和 描写,写出了毛主席思想感情的变化,先是以 的身份希望 ;然后以 的身份决定 。
14.毛主席做出这一艰难、痛苦的决定,体现了他( )
A.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B.丧子之后的极度悲伤
C.世人都有的伟大父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词义;词汇运用
【解析】
【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①欢呼:形容一种欢乐而振臂高呼的激情场面。 ②欢聚:快乐地团聚 ③欢笑:因欢乐而产生笑声。 ④欢乐:快乐。 ⑤欢唱:高兴地唱或吟。⑥欢悦:喜悦;欢乐。
故答案为:D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答案】A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的成语,BCD三项中对成语的运用都是正确的;
A项中“狂轰滥炸”指疯狂地轰炸。这句中描写同学们对待“书法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刘海,显然运用不当。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成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
3.【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选文写了毛主席在电报记录稿的批示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马革裹尸”指的是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这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充分显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博大胸襟。选项A理解正确,选项B理解有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日常语文课文学习中,识记相关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答案】C
【知识点】词形
【解析】【分析】A项中“顷注”应写作“倾注”,“ 拟搞”应写作“拟稿”;“慈详”应写作“慈祥”;
B项中“锻练”应写作“锻炼”;“ 熟炼”应写作“熟练”;
C项中“稿好”应写作“搞好”;
D项中“端雪”应写作“瑞雪”;“ 烦忙 ”应写作“繁忙”;“意原”应写作“意愿”;“荣辛”应写作“荣幸”。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是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5.【答案】D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讲述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后,毛泽东主席心中的悲痛和对儿子的思念之情,通过对毛主席决定把儿子葬在朝鲜,表现了毛泽东主席为国家和革命事业献出一切的伟大精神。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课文内容背诵和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课文的学习掌握进行正确作答,做出正确选择。
6.【答案】破例;犹豫;悲伤;慰藉;真诚;飘扬;制定;坚强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破格”指突破常规;与“破例”是近义词;“踌躇”指犹豫不决的意思,与“犹豫”是近义词;“悲痛”是伤心、难过的意思,与“悲伤”意思相近;“慰问”指安慰问候的意思,与“慰藉”是近义词;“诚恳”指指诚实而恳切,与“诚实”是近义词;“飘拂”指轻轻地飘动,与“飘浮”是近义词;“拟定”指起草制定,与“制定”是近义词;“刚强”指坚强|刚毅,与“坚强”是近义词。
故答案为:破例;犹豫;悲伤;慰藉;真诚;飘扬;制定;坚强;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近义词的掌握情况。作答时要结合所给词语的意思,根据平时对词语的学习积累,可选择适当词语,顺利作答。
7.【答案】朝鲜;鲜艳;到处;处理;情不自禁;禁止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鲜”读xiǎn时,可组“朝鲜”,指少数民族的名称;读xiān指“明丽的”意思,可组“鲜花”;“处”读chù时表示地方,可组“到处”;读chǔ时,表示“处置”的意思,可组“处理”。“禁”读jīn,表示忍受的意思,可组“不禁”;读jìn时,表示明令取消、制止,可组“禁止”。
故答案为:朝鲜;鲜艳;到处;、处理;、情不自禁;禁止;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根据多音字不同读音和字义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组词,要注意把词语写正确。
8.【答案】(1)母亲焦急地等待着,目光紧紧锁定那扇宽敞的大门,仿佛下一秒考生就要簇拥着出来。那目光中透露着坚定,丝丝的光亮像是希望。
(2)哥哥大吃一惊,脸涨得通红,眼珠子瞪得滴溜圆,嘴巴张得好大,眉头也皱起来,连头发都抖动起来了。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焦急:非常着急。根据“等待”来假设一个情境,例如等车去上学,而公交车迟迟没有来,借助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来体现“焦急”即可,语句要通顺,答案不唯一。
(2)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大吃一惊: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即对所见所闻感到意外,没有想到。借助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来体现“大吃一惊”,语句要通顺,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1)母亲焦急地等待着,目光紧紧锁定那扇宽敞的大门,仿佛下一秒考生就要簇拥着出来。那目光中透露着坚定,丝丝的光亮像是希望;(2)哥哥大吃一惊,脸涨得通红,眼珠子瞪得滴溜圆,嘴巴张得好大,眉头也皱起来,连头发都抖动起来了。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运用人物描写方法来表达人物的状态。首先要创设一个自己熟悉的情景,然后想象写话,可以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或至少一种来表达出来。
9.【答案】(1)岸英被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3)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在暴政下眼泪已流尽,一年又一年地盼望着南宋朝廷的军队能收复失地。
(4)示例:当老师把试卷发给他时,他的眼神顿时黯淡了,他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坐在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说。
【知识点】句式转换;语言表达;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1)这句改写时应该把“岸英”放在“被”前面,后面加上“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
(2)这句改写时应该把“岂不”去掉,把问号改写成句号。
(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宋代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意思是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4)“垂头丧气”意思是形容失望或受到挫折时情绪低沉的样子。结合词语的意思,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写出词语的意思。
故答案为:(1)岸英被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3)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在暴政下眼泪已流尽,一年又一年地盼望着南宋朝廷的军队能收复失地。(4)当老师把试卷发给他时,他的眼神顿时黯淡了,他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坐在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说。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案】10.将儿子的遗骨运回国内;悲痛
11.儿子活着不能相见,他想见见儿子的遗骨;他觉得自己不能搞特殊,而且应该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12.B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0.结合短文第三自然段的相关内容,“搞特殊”指的是毛主席因为自己是主席,就把自己的儿子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从“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可以看出当时毛主席在做了把岸英埋葬在朝鲜的决定之后,内心的悲痛和对儿子的思念之情。结合文中相关句子可以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将儿子的遗骨运回国内;悲痛
11.结合课文内容,毛主席得知岸英牺牲的消息,特别悲痛,希望把非常希望把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自己看一看自己的儿子。但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不能因为自己是国家主席,就搞特殊,应该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所以决定把岸英埋葬在朝鲜。
故答案为:儿子活着不能相见,他想见见儿子的遗骨;他觉得自己不能搞特殊,而且应该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12.结合课文内容的理解,阅读各项中的句子,ACD三项中句子的表述是正确的,B项中“马革裹尸”意思是指用马的皮把尸体裹起来运回家。这项理解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答案】13.语言;神态;父亲;见见孩子的遗骨;主席;将儿子葬在朝鲜
14.A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语段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3.阅读语段,这段话主要描写了毛主席在得知岸英牺牲的消息之后的语言和神态;结合短文内容,作为一位父亲,他希望能尽快把岸英的遗骨带回国内;作为国家主席,毛泽东又不想搞特殊,最后决定把毛岸英的遗骨葬在朝鲜。结合对语段的阅读理解,可以进行准确作答。
故答案为:语言;神态;父亲;见见孩子的遗骨;主席;将儿子葬在朝鲜
14.结合课文内容,毛岸英是毛主席唯一的儿子,最后在朝鲜战场壮烈牺牲,死后毛主席以身作则,坚持把自己的儿子埋葬在朝鲜,这体现了毛主席的宽广的胸怀和为国家献出一切的奉献精神。
故答案为:A。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