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神经调节
综合检测
A组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广东籍跳水运动员全红婵在杭州亚运会赛场上再一次上演“水花消失术”,完美的一跳最终让她夺得亚运金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跳水动作的完成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B.跳水过程中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
C.长期刻苦训练使跳水动作的完成转变为非条件反射
D.跳水动作完成后,体内相关信息分子的调节作用可能还在持续
答案 C
2.世界上首次太空脑机交互实验是由我国制造的“神工”系统完成的。航天员的“脑”想象动作,由脑机交互芯片识别脑电波、解码、编码航天员的意念指令,再由“机”(机械设备、机器人等)完成操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脑”是指能够产生意念指令的下丘脑
B.“机”主要相当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
C.用意念控制机器人完成动作属于条件反射
D.脑机交互类似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答案 D
3.网游成瘾者从事电子游戏的活动远超一般人的程度,在离开网络的间歇期会出现焦躁不安、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逻辑思维迟钝化等表现。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游戏时的憋尿行为说明神经调节中存在分级调节
B.经常熬夜会导致脑干调控的生物节律性出现紊乱
C.网游成瘾后,脑对情绪的调节相比之前会更困难
D.队友间语言沟通交流,体现了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答案 B
4.研究发现,将胃泌素释放肽(GRP)注射到小鼠脊髓后,小鼠立刻会有抓痒行为;若杀死在小鼠的脊髓里能表达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的神经元,不论向这些小鼠身上注射何种致痒物,小鼠都不抓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将GRP注射到脊髓后,小鼠有抓痒行为,说明痒觉感受器在脊髓
B.给小鼠饲喂GRP不会使其有抓痒行为
C.GRP与GRPR结合后,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
D.若抑制GRPR基因的表达,可缓解或治疗瘙痒
答案 A
5.乙酰胆碱(Ach)是一种常见的兴奋性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胆碱酯酶分解,神经毒气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阿托品可与Ach竞争副交感神经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M受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ch经突触前膜释放的过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B.神经毒气中毒会引发肌肉僵直、腺体分泌增加等症状
C.服用阿托品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神经毒气中毒症状
D.过量服用阿托品可能会引发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减慢等副作用
答案 D
6.如图为内啡肽镇痛机制示意图,内啡肽与感觉神经元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Ca2+通道开放,减少引起痛觉的兴奋性递质(P物质等)释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突触后膜可以是下一神经元胞体膜、树突膜或轴突膜
B.某些化学物质与P物质的受体结合也能减轻痛觉
C.若内环境中K+浓度过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不易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D.内啡肽借助阿片受体进入感觉神经元与Ca2+竞争通道从而抑制Ca2+进入细胞
答案 D
7.我国科学家发现了“恶心—呕吐”脑肠传递神经通路,绘制出了当胃肠道遭受毒素入侵后,肠道到大脑的防御反应神经通路(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毒素刺激肠道引起呕吐感觉,为非条件反射
B.5-HT与感觉神经末梢受体结合,会引起K+内流
C.可通过抑制Ca2+进入肠嗜铬细胞来缓解呕吐症状
D.脑干中存在控制呕吐的高级中枢以及呼吸中枢等
答案C
非选择题
8.小鼠是群居性动物,可通过胡须感知周围事物帮助其社交。研究人员将发育早期的小鼠剪去胡须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不作处理,用图1装置观察小鼠成年后的行为变化,记录两组小鼠与笼中两侧熟悉和陌生小鼠的交往时间,结果如图2。
(1)小鼠胡须是小鼠精密的触觉终端,会以不同频率的振动并刷过事物表面,引起胡须毛囊中的神经末梢兴奋,兴奋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位的变化是 。
(2)由图2可知, ,这说明实验组小鼠成年后交往兴趣降低,出现社交障碍,但无明显的社交偏好。
(3)研究人员推测小鼠社交障碍的产生与体内催产素及脑部海马体C区神经元有关。为此,他们检测了两组小鼠在社交活动时体内催产素含量及脑部海马体C区神经元的激活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体内的催产素含量较低,海马体C区有更多的神经元被激活。由此推测,催产素是一种能 (填“促进”或“抑制”)社交的激素;海马体C区神经元的激活对小鼠社交产生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4)研究人员敲除海马体C区神经元的催产素受体基因后,结果显示该神经元神经活动增强,基因敲除鼠有社交障碍。根据以上信息,推测实验组小鼠成年后社交障碍的原因是 。
答案 (1)由负变正 (2)实验组小鼠的交往总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但实验组小鼠与陌生小鼠和熟悉小鼠的交往时间相同 (3)促进 抑制 (4)实验组小鼠催产素分泌减少,对海马体C区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减弱,C区神经元过度激活
B组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排尿反射中,脊髓通过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控制膀胱,大脑皮层也参与调控排尿过程。有关排尿反射叙述正确的是( )
A.脊髓是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
B.没有大脑皮层的调控,排尿反射就无法进行
C.排尿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膀胱壁上
D.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
答案 C
2.猫的唾液腺特别发达,如图是不同条件下猫的某神经元递质释放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据图推测该神经元为副交感神经
B.该神经元内至少存在两种神经递质
C.低频刺激会增加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
D.高频刺激下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比低频刺激分泌的少
答案 D
3.胆囊炎常引起右肩体表发生疼痛,而事实上右肩体表并无损伤,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这是因为右肩体表与胆囊共用中间神经元,机体无法准确判断疼痛的来源,相关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右肩体表→①→③→②→胆囊”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胆囊炎发作时,兴奋在②处为双向传导,在③处单向传递
C.胆囊炎引起右肩体表牵涉痛时,①②③处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D.特定部位的牵涉痛,可以提示机体某些内脏器官疾病的发生
答案 D
4.人及其他哺乳动物对突发的声音或触觉刺激能瞬间诱发惊跳反射。惊跳反射的产生可以将机体多处肌肉收缩反应紧急调动起来,为进一步的防御反应做好准备。研究发现,耳蜗核—脑干中脑桥尾侧网状核—脊髓运动神经元这条神经通路对惊跳反射起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惊跳反射过程中,兴奋的传导和传递都是单向的
B.脊髓运动神经元在惊跳反射的反射弧中属于传出神经
C.惊吓引起的心跳加快、呼吸变化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一般不受意识支配
D.惊跳反射属于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答案 D
5.高温刺激能够激活温度感受器的离子通道蛋白TRPV1,寒冷则能够激活冷觉感受器的离子通道TRPM8,机械压力(用细棒轻轻戳)可激活压力感受器的离子通道PIEZO1和PIEZO2,让钠离子或钙离子等带电离子流入细胞,进而产生可传导的神经信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效应器由肌肉或腺体细胞组成
B.钠离子或钙离子等带电离子流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感受器上产生电活动的离子通道不能作为信息的受体
D.钠离子或钙离子流入感受器产生的神经信号只能单向传递
答案 D
6.γ-氨基丁酸(GABA)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GABA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不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B.GABA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发生了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
C.GABA以扩散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
答案 A
7.研究表明抑郁症的发生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5-HT)的含量减少有关。5-HT是使人愉悦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度洛西汀是临床最常见的抗抑郁药,其作用机理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突触小泡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
B.5-HT发挥作用后以胞吞的方式被突触前膜回收
C.单胺氧化酶激活剂也可作为抗抑郁症药物
D.度洛西汀通过抑制5-HT转运体的功能来缓解抑郁症状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8.北京大学罗冬根团队发现了果蝇的一种新的视觉信号传递模式:一细胞、两递质。果蝇复眼的光感受细胞(R8)同时释放两种神经递质来分离视觉信号,其中组胺(Histamine)介导精细的运动视觉,而乙酰胆碱(Ach)通过作用于AMA神经元来调节昼夜节律。每个AMA神经元的树突像巨伞一样延伸覆盖了整个视觉脑区,且不同AMA神经元间通过突触连接在一起,从而整合大视野光亮度信息。具体机制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图示说明:Vision split via cotransmission:通过共同传输实现视觉分离;Ort:组胺受体;AchR:乙酰胆碱受体;Feedback:反馈;未翻译的不在图中标注。
(1)AMA神经元的树突具有的功能是 。在人脑中,生物昼夜节律调节中枢位于 。
(2)组胺作用于其受体后,突触后膜内的电位变化是 ,图中显示组胺、乙酰胆碱的释放存在反馈调节,意义是 。
(3)光感受细胞(R8)这种“一细胞、两递质”功能的优点是 (答1点)。
(4)研究发现某种药物X的副作用是影响光感受细胞对光信号的处理,但不清楚其作用的对象是组胺还是乙酰胆碱。请利用相关抑制剂处理,简要写出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
答案(1)接收信息并将其传导到胞体 下丘脑(2)负电位→正电位 有利于维持组胺和乙酰胆碱的释放量,从而保证神经元对视觉信号的正常处理(3)有利于高效分离视觉信号,确保视觉形成和生物节律的控制;在光暗变化时实现内源节律与外部时间相同步 (4)用组胺受体抑制剂、乙酰胆碱受体抑制剂分别处理果蝇光感受细胞及其突触,再用药物X分别处理果蝇,检测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
(
第
21
页 共
2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