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免疫调节
综合检测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人肺炎的一种病原体,阿奇霉素是抗MP感染的有效药物。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MP侵入人体后,活化的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B.MP感染后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过多会导致炎症反应
C.阿奇霉素可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抑制MP增殖减轻患者症状
D.阿奇霉素与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可缓解过度免疫引发的体温上升
答案 C
2.漆器工艺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制作漆器的原料是从漆树中获得的生漆,生漆中含有的漆酚可使人的皮肤过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漆酚是否过敏与遗传无明显关系且存在个体差异
B.接触漆酚引起的过敏症状可以口服漆酚抗体来缓解
C.漆酚初次进入机体会被浆细胞识别并产生大量抗体
D.对漆酚过敏的人首次接触漆酚一般不出现过敏症状
答案 D
3.免疫耐受指的是免疫系统不再对一些特异性的抗原产生细胞免疫或者体液免疫。科研人员利用B、L两个品系的大鼠进行肝移植实验(移植关系用“供体→受体”表示),发现三组中只有甲组出现免疫排斥反应。检测三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组大鼠在肝移植后出现免疫耐受
B.据图分析可知,IL-2可抑制甲组大鼠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C.免疫排斥涉及的细胞免疫过程需要抗原呈递细胞参与发挥作用
D.免疫细胞破坏移植的细胞和器官,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答案 B
4.机体的免疫细胞会参与破坏移植的细胞和器官,影响器官的存活,但其中调节性T细胞(TReg)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IL-10等,调节抗原呈递细胞的功能以及T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对同种异体移植物的耐受。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免疫细胞破坏移植的细胞和器官,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B.细胞因子IL-10通过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来提高免疫耐受
C.抑制TReg的功能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失调,产生自身免疫病
D.通过调节TReg的数量来调节免疫功能,可提高异体移植物的成活率
答案 B
5.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转导可调节细胞增殖,其异常活化会使肿瘤细胞无法呈递出相应的抗原,不能吸引免疫细胞“歼灭敌人”。研究表明PI3K抑制剂可以在干扰素IFN-γ存在的情况下提升抗原的呈递水平,降低了肿瘤细胞逃逸几率。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在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中PI3K主要参与调节记忆细胞和浆细胞的增殖
B.干扰素IFN-γ是一种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C.没有逃逸的肿瘤细胞主要被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和裂解
D.PI3K抑制剂可促进肿瘤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答案 A
6.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在志愿者中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以此来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结果如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接种物 总人数 癌前病变人数
A(接种前未检出 HPV的DNA) A1 对照剂 7 863 83
A2 疫苗 7 848 4
B(接种前检出 HPV的DNA) B1 对照剂 1 125 126
B2 疫苗 1 121 125
A.接种该疫苗后,一旦HPV入侵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并产生大量抗体,阻止HPV吸附宿主细胞
B.免疫过程中,B细胞被辅助性T细胞呈递的信号激活后进行增殖、分化
C.B1组与B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说明该疫苗效果不佳,不建议应用
D.A2组中少数出现癌前病变的患者不一定是HPV患者
答案 D
7.白癜风是一种常见多发的色素性皮肤病。该病以局部或泛发性色素脱失形成白斑为特征,全身各部位可发生,常见于指背、腕、前臂、颜面、颈项及生殖器周围等。研究发现部分患者的发病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黑色素细胞内各种氧化反应,会产生物质X,破坏细胞内生物分子,导致释放黑色素细胞特异性抗原,推测物质X为自由基
B.树突状细胞可将黑色素细胞特异性抗原摄取处理,机体中起类似作用的免疫细胞还有B细胞、巨噬细胞
C.据图分析,细胞毒性T细胞经两条途径共同作用而被激活,激活的T细胞会增殖、分化,从而产生更多的免疫细胞
D.白癜风病人的黑色素细胞内不是酪氨酸酶的活性低,就是控制酪氨酸酶基因异常,导致黑色素不能合成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8.有些过敏原会引起人体中度过敏(疼痛、肿胀、心率加快等),从蜂毒中提取的蜂毒肽具有较好的抗过敏、镇痛作用。如图1中实线表示过敏原引起中度过敏反应的相关机制,虚线表示蜂毒肽治疗中度过敏的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①的功能是 ,辅助性T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的生理功能存在差异,其根本原因是 。活化的细胞②能激活辅助性T细胞,使其分裂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和 ,后者分泌 促进细胞②的分裂与分化。
(2)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等物质通过 运输,一方面引起毛细血管壁 ,出现肿胀等症状;另一方面与感觉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产生兴奋,该过程中的信号转化形式是 ,兴奋最终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3)皮下注射一定量的蜂毒肽可对中度过敏患者进行免疫治疗,其机理是蜂毒肽 ,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减少。
(4)地塞米松(皮质醇类药物)是治疗过敏的常用药。为探究地塞米松、蜂毒肽对过敏的治疗效果,科研人员以足肿胀的过敏大鼠为材料,连续皮下注射给药7天,记录肿胀程度如图2,并测定第7天大鼠肾上腺的质量如图3。
①地塞米松有较好的疗效,但导致肾上腺质量降低,其主要原因是地塞米松 。
②研究人员建议对一些过敏性体质患者进行长期治疗时,应采用地塞米松和蜂毒肽联合用药,其依据是 。
对重度过敏引起的休克病人进行抢救时,应及时静脉注射一定量的肾上腺素(能增强心肌收缩力等)和较大剂量的 (填“地塞米松”或“蜂毒肽”)。
答案(1)摄取、处理、呈递抗原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辅助性T细胞 细胞因子 (2)体液 通透性增大 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3)一方面减少抗体IgE的量,另一方面增加IL-10和皮质醇的量 (4) 通过负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 缓解过敏症状,并减少对肾上腺等的影响 (5)地塞米松
(
第
19
页 共
1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