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1 细胞工程
综合检测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春秋姜黄是集观赏和食用等价值为一体的新型花卉,传统的根茎繁殖方式存在着速度慢、易染病等问题,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其提供了高效的繁殖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接种前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并在火焰旁进行接种可减少污染
B.从接种外植体到形成试管苗的过程中,需将其转接到不同的培养基
C.将愈伤组织接种到含生长素浓度较高的培养基中,更利于诱导其生芽
D.移栽幼苗前通常先将其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等环境中,待其长壮后再移栽入土
答案 C
2.如图是利用两种单细胞藻类各自的优势,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培育高产DHA(一种不饱和脂肪酸)、生长快速的融合藻的流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①处需要用纤维素酶进行处理
B.②处均为两种藻细胞融合后的细胞
C.③处需检测融合细胞的DHA产量
D.目的藻株具有两个藻细胞的遗传信息
答案 B
3.某实验室通过提高小鼠胚胎干细胞pSTAT3基因的表达水平,体外制备出桑葚胚样全潜能细胞。该细胞在分子水平及发育潜能上均具有自然胚胎桑葚期细胞特性,并在体外成功模拟了小鼠胚胎发育至原肠胚阶段。根据该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pSTAT3是调控胚胎发育的关键基因
A.桑葚胚样细胞可诱导发育至囊胚期
B.诱导桑葚胚样细胞时,基因的碱基序列和表达的情况都发生改变
C.囊胚期细胞重置至桑葚胚样细胞的过程类似于脱分化
D.据图推测,桑葚胚发育成囊胚的过程中,pSTAT3的表达下降
答案 B
4.长春新碱是存在于夹竹桃长春花属植物体内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具有高抗肿瘤活性。利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长春新碱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为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速率,诱导时应给与适当时间和强度的光照
B.悬浮振荡培养前,需用胰蛋白酶从愈伤组织中分离出具活性的单个细胞
C.植物细胞培养时易发生突变,需筛选出高产突变体才能用来制备生物反应器
D.工厂化生产中可以通过优化pH、温度等条件,提高单个细胞中长春新碱含量
答案 C
5.为获得导入R基因的转基因小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需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以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
B.过程②操作中通常需多个表达载体和多个受精卵
C.过程③需使用药物抑制雌鼠b对植入胚胎的免疫排斥
D.过程④处理的目的是使多只雌鼠b处于受孕准备状态
答案 C
6.红豆杉(2n=24)生长缓慢且紫杉醇(可制作抗癌药物)含量非常低。红豆杉和柴胡(2n=12)的亲缘关系较远,研究人员尝试运用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产生紫杉醇的柴胡。先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照射红豆杉原生质体,破坏部分染色体,再将其与未经紫外线照射的柴胡原生质体融合,得到两两融合的细胞,然后筛选杂种细胞,杂种细胞中两种植物细胞的染色体间排斥较为明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融合前需将红豆杉细胞和柴胡细胞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B.可以用化学诱导剂PEG诱导红豆杉原生质体与柴胡原生质体融合
C.染色体数为13~23的为杂种细胞,24条的可能不是杂种细胞
D.应在能合成紫杉醇的杂交细胞中选择红豆杉染色体数较少的细胞进行培养
答案 C
7.使用高效的细胞毒素类药物进行化疗可以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为了减小药物的毒副作用,将单克隆抗体与相应药物偶联结合,制成“生物导弹”来定向治疗癌症。如图为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所制得的抗体为鼠源性抗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多种B淋巴细胞可在小鼠的胸腺中获取
B.②过程在选择培养基中生长增殖的细胞均能分泌所需抗体
C.利用“生物导弹”治疗癌症可减轻药物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D.图示过程获得的鼠源性抗体可直接与药物结合用于人体疾病的治疗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8.鸭坦布苏病毒可感染鸭、鹅等多种禽类,给禽类养殖业带来严重危害。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获取该病毒的prM蛋白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为了鉴定单克隆抗体识别prM蛋白的具体区域,将prM蛋白逐步截短,分别与纯化的单克隆抗体反应,实验结果如图(“aa”表示氨基酸,“+”表示有反应,“-”表示无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基因工程获取prM蛋白,需要利用 技术快速扩增目的基因,与生物体内DNA复制相比该技术所需酶的种类 ,但需具有 的特性,反应过程中复性的结果是 。
(2)用prM蛋白为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需用纯化的prM蛋白对小鼠进行免疫,其目的是获得 细胞,并将该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对经 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进行
培养和抗体检测,多次筛选后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再将其注射到小鼠的腹腔内增殖并产生抗体。
(3)根据图示实验结果分析,该单克隆抗体识别prM蛋白的区域大概包含 (填“10”“15”或“20”)个氨基酸残基。
答案 (1)PCR 相同 耐高温 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2)能产生抗prM蛋白(特定)抗体的B淋巴 选择 克隆化 (3)15
(
第
13
页 共
1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