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走月亮》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走月亮》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1 11:1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走月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5个字,会写“柔和、鹅卵石”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能说出“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的景物及感受,体会月光下“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4.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学习作者用细腻的语言描写景物的方法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光下“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播放有关月亮的视频,展示从古至今文人墨客描写月亮的诗句,引导学生交流对月亮的印象和感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唐·李白《静夜思》
2.引出课题《走月亮》,提问学生“走月亮”是什么意思,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和工具书自主识字。
2.教师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运用多种方式(如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等)认读生字词,重点强调易错字的读音和字形。
柔和 鹅卵石 河床 新鲜 修补 坑坑洼洼 庄稼 风俗 葡萄 满意 水稻 成熟 招待 传说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强调书写姿势和规范。重点指导:鹅、卵、葡、稻、熟。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我”和阿妈在哪些地方走月亮?找出相关段落,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引导: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先来到了溪边。(板书:溪边)
3.学习第4自然段:
(1)引导学生轻声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思考: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2)学生分享自己脑海中的画面,教师适时补充引导:大家看,“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溪水在流淌,山草和野花的香味也仿佛随着溪水流动,月光也洒在溪水上,一起流动,这是多么奇妙的画面呀,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清新与美好(板书:溪水、山草野花、月光 景美) 。
(3)指导朗读:请同学们带着对这美景的喜爱与陶醉,自己试着读一读,把这种美读出来。(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教师评价指导、全班齐读)
(4)尝试背诵:这么美的段落,让我们试着把它记在心里吧。先自己练习背诵,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背诵。
4.小组合作学习其他段落:
(1) 除了溪边,“我”和阿妈还走过了田埂、村道等地方(板书:田埂、村道等) 。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找出描写“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场景和感受的句子。
(2)小组合作要求:每位组员先认真阅读段落,圈画相关句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最后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在全班汇报。
(3)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
5.全班交流:
(1)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学习成果。如读到“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这个句子,引导学生思考:这里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奇妙的想象?(板书:奇妙想象)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这不仅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更表达出在这样美好的夜晚,“我”和阿妈走月亮时内心的温馨与幸福(板书:情浓) 。
再如理解“有时,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一个古老的传说;有时,却什么也不讲,只是静静地走着,走着。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作者和阿妈之间宁静又美好的陪伴,体会亲情就是这样,有时是言语的交流,有时只是默默的陪伴 。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我”和阿妈走月亮的经历,感受亲情的温暖。
2.拓展延伸:让学生分享自己和家人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4自然段。
2.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和家人在某个美好的夜晚的经历,注意运用细腻的描写表达情感。
六、板书设计
走月亮
溪边:溪水、山草野花、月光(景美)
田埂、村道、奇妙想象(情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