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3.3真菌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3.3真菌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12 10:3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真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常见真菌的种类,描述真菌细胞的结构特征及其功能,认同生物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科学观念。
2.通过实验、资料分析等方式,总结归纳真菌细胞营养和繁殖方式。
3.举例说出真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辩证看待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真菌的细胞结构特点。
2.不同真菌的生活方式和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
1.理解真菌的形态结构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真菌在细胞结构上与其他生物的异同点。
三、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真菌的实物、图片和显微镜下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真菌。
2.讨论法:引导学生对观察结果和实验现象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深化。
3.讲授法:对真菌的概念、分类、结构等知识进行系统讲解,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展示图片毛豆腐和发霉的橘子
长满“毛毛”的豆腐可被制作成风味独特的腐乳。橘子若保存不当,也会发霉长毛。豆腐和橘子上的“毛毛”是什么呢 ——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引发对真菌的关注,初步感知真菌。
(二)新课讲授:
1.多种多样的真菌。
你都见过哪些真菌 介绍常见的真菌种类,如酵母菌、霉菌和蘑菇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真菌有一个初步的整体认识,了解真菌的范围和分类。
2.真菌的结构和生殖。
学习任务一:培养与观察酵母菌。
酵母菌是一种常见但又微观的生物,通过培养和观察酵母菌,学生可以揭开微观生物世界的神秘面纱,感受生物科学的奇妙之处,从而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介绍酵母菌培养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总结酵母菌的的特征:酵母菌都是单细胞个体,看到的细胞长出的小突起是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细胞结构: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营养方式: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现成的有机物,属于异养。生殖:酵母菌除了出芽生殖外,还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设计意图:通过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酵母菌的单细胞形态,包括其椭圆形或圆形的细胞形状,以及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等细胞结构。这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细胞结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印象,加深对真核生物细胞结构的理解。
在培养酵母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到酵母菌在适宜环境下的生长和繁殖现象,如产生气泡(二氧化碳)等。这可以让学生明白酵母菌能够进行发酵等特殊的代谢活动,从而更好地理解酵母菌的异养生活方式。
在观察酵母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并准确记录观察结果。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敏锐性和科学记录能力,使他们学会如何客观、细致地描述生物现象。
在培养和观察酵母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的实验结果或现象,这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例如,为什么不同的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的生长情况不同?这种探究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习任务二:培养与观察霉菌。
霉菌是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生物。通过培养和观察霉菌,学生可以发现微观世界的奇妙之处,从而激发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当学生看到原本干净的面包在几天内长出五颜六色的霉菌时,会对这种生物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介绍霉菌培养的方法,如利用面包或水果培养霉菌。学生进行霉菌培养实验,并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霉菌的菌丝和孢子等结构。通过分析青霉和曲霉的结构,总结分析霉菌的形态结构特征。组成霉菌的菌丝有两种:在营养基质表面向空中生长的,叫气生菌丝;气生菌丝顶端具有孢子,故霉菌是依靠孢子生殖。深入营养基质内部的,叫营养菌丝。营养菌丝能够从营养基质中吸收有机物,供霉菌利用,故霉菌属于异养生物。
设计意图:在制作霉菌临时装片时,需要用解剖针挑取少量霉菌菌丝,然后小心地放置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
观察霉菌时,学生需要仔细分辨不同霉菌的结构特征,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敏锐性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通过对比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学生可以分析它们在结构上的异同点,进而理解霉菌的多样性。
通过培养和观察霉菌,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霉菌的菌丝形态,包括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以及菌丝顶端的孢子等结构。这有助于学生对多细胞真菌结构的理解,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例如,在观察青霉时,学生可以看到其扫帚状的孢子穗,这是青霉的典型特征;观察曲霉时,能看到其放射状的孢子穗,这些结构特征有助于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霉菌。
在培养和观察霉菌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霉菌生长缓慢或出现污染等情况。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学生能够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学会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和验证结论。例如,如果霉菌没有按照预期生长,学生可以思考是培养条件不合适还是接种操作有误,并尝试改进实验方法。
学习任务三:观察蘑菇。
蘑菇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生物,但很多学生对其了解并不深入。通过对蘑菇的观察,学生可以发现蘑菇的独特之处,从而激发他们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展示蘑菇的结构图,对照教材,认识蘑菇的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对蘑菇的观察,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蘑菇的外部形态,包括菌盖、菌柄、菌褶等结构。这有助于学生构建对大型真菌外部形态的具体认知,理解蘑菇这种生物的基本构造。学生观察到蘑菇的菌褶后,可能会好奇蘑菇是如何通过菌褶进行繁殖的,进而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简单的孢子印实验来探究蘑菇的繁殖机制。
【小组合作】
利用表格对比酵母菌、蘑菇、霉菌的异同点,总结真菌的共同结构特征。
对比动植物细胞、真菌、细菌的异同点,进一步理解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区别。
3.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利用图片,简要介绍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食用。(如蘑菇、木耳等)
食品发酵。(如利用霉菌制作毛豆腐、酱豆等)
医药生产。(如抗生素的产生)
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寄生型的真菌会寄生在动植物体内,引起动植物体患病。)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辨证看待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4.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关于真菌结构、生活方式和繁殖方式的选择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并及时反馈学生的答题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
6.作业布置:
布置课本上相关章节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书面作答。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一种不常见的真菌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书面作业巩固课堂知识,通过拓展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拓展能力。
六、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知识点的讲解全面而细致。
(2)学生在讲台上板书画图调动学生的兴趣,巩固所学的知识。
(3)通过直观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学生对真菌有了较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课堂气氛活跃。
(4)课堂练习选择的较好,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巩固所学的知识
2.不足之处:
(1)板书的位置留空不足,略显拥挤。
(2)霉菌生长视频清晰震撼但位置可以放在观察霉菌实验之后。
(3)酵母菌结构图中的细点应该是淀粉粒。
(4)在归纳总结环节,个别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点归纳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3.改进措施:
在归纳总结环节,增加更多的对比分析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归纳知识。讲解习题时,学生对于青霉菌是多细胞真菌存疑,讲课时可重点强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