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跨学科实践项目】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跨学科实践项目】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12 16:0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七年级生物上册跨学科实践项目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根据新课标要求,“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课时约占总课时数的10%,是我们正常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2024年新出版的人教版新教材中设计的有《综合实践项目: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的活动内容。作为微生物的细菌和真菌,并非都是对人类生活有害。人类对细菌或真菌的利用非常广泛,比如先秦的《诗经》一书中就有关于腌制菜蔬制作酸菜的文字描述,说明我国古人早就开始利用细菌来制作食品。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尝试运用所学知识,了解发酵技术,结合生活经验,利用身边简单易得材料和工具,感受细菌或真菌的发酵过程,体验发酵食品的制作,在此过程中学会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在结束细菌和真菌这两节课的学习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课下自主学习课本此部分实践内容,学生了解内容之后,确定了以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为题,自行设计完成该活动方案。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完成并上交方案和图片视频资料后,教师先进行初步评价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
(一)生命观念:
学生通过制作馒头认识生命活动的过程和规律,升华发酵的原理和规律,从而理解生物发酵现象,形成分析并解决生物学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思想方法。
(二)科学思维:
学生在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的过程中,基于酵母菌发酵原理和现象,运用分析、归纳和综合等方法,选择合适的发酵器皿,确定好面粉、水、白砂糖的配比,控制好发酵的温度与时间,揉面排气的动作技巧,二次发酵和其它蒸制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出创造性想法和改进方法。
(三)跨学科实践:
1.经历从确定任务、制定方案到制作馒头的实践过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制作发酵食品—馒头,增强学生技能,体现工程学思想,培养学生完成实践项目的能力与品格。
(四)社会责任:
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学生成立活动小组,组内每位组员亲身实践制作发酵食品馒头,活动成果在组内和组间进行评选,最终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优化制作馒头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成果的评价标准。
2.发酵面粉制作馒头过程,包括制作方案步骤、成果评价等环节,确保学生制作馒头的成功。
(二)教学难点:
1.如何根据所学知识和学生掌握的技能,顺利的完成面团发酵的工作。比如发酵原料的配比、器皿的选择、发酵温度和时间等,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充分体验酵母菌的发酵现象,对于器皿的选择上,学生整合工程学思想,选择更适合的发酵器皿。
2.在制作馒头过程中,如何控制添加酵母菌粉的比例,如何把馒头制作的更加松软香甜,蒸制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现实问题,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酵母菌的结构和酵母菌的发酵现象,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讨论制作馒头过程的评价标准、不同制作方案的优缺点等,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实践法:让学生优化制作方案,在实践中加深发酵现象和发酵食品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收集学生课前第一次设计的制作方案表和过程性资料,过程性资料包括:活动前准备、活动中以及活动后的图片及视频资料,也可以是制作好的馒头成品,准备一个白色的板子,以便于放置学生上交的成品馒头。
(2)制作教学课件:
收集学生制作馒头活动前准备、活动进行中以及活动结束后的图片及视频资料,将上交馒头成品的学生作品进行拍照存档,并以图片形式插入制作的课件中。
2.学生准备:
(1)完成制作馒头的活动方案,初步进行馒头制作。
(2)分组,每组4-6人,并确定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小组活动。
六、教学过程:
(一)制作馒头活动背景。
教师:同学们,上周我们给大家布置了一项特别的生物作业——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为什么要利用酵母菌去制作馒头呢?
学生1:要利用细菌真菌的发酵作用。
教师:什么是发酵呢?我们之前有了解过,谁能解释一下?
无学生回答,教师展示发酵的概念。
教师:利用微生物的发酵过程制作的食品就是发酵食品。我们河南省是农业大省,河南是粮食小麦的主产区,所以我们从小就与面食有着不解之缘,特别是发酵食品——馒头。那么制作馒头要利用哪种微生物呢?它的发酵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2:酵母菌。酵母菌会将面粉中的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葡糖糖在有氧的条件下被分解为水、二氧化碳和能量,在无氧的条件下被分解为酒精、二氧化碳和能量,所以馒头疏松多孔是因为发酵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导致的。
教师:回答的很全面。馒头这个食品最早是由谁发明的呢?展示一道选择题,学生进行选择。
学生3:选择D诸葛亮。
教师:诸葛亮是怎么发明馒头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短片。
播放北京西城区历史教研员纪连海老师的讲述视频。
教师:馒头在我国不同的地区还有不同的名称,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活动开展情况:
教师:本次活动任务布置之后,共计收到120位学生发送的制作过程视频或图片以及相关制作方案。教师展示部分学生成品照片,观看成品图片的过程中,学生重点观察成品外观情况,并思考其制作流程有无不足。
(三)学生制作流程展示:
学生4:图片展示并讲解其制作馒头过程,其他学生观看并提出疑问,之后制作学生分享个人制作馒头的收获和活动感悟。
学生5:视频展示并讲解其制作可可馒头过程,其他学生观看并提出疑问,之后制作学生分享个人制作馒头的收获和活动感悟。
学生6:图片展示并讲解其制作馒头过程,其他学生观看并提出疑问,之后制作学生分享个人制作馒头的收获和活动感悟。
学生7:图片展示并讲解其制作玉米馒头过程,其他学生观看并提出疑问,之后制作学生分享个人制作馒头的收获和活动感悟。
学生8:图片展示并讲解其制作玉米馒头过程,其他学生观看并提出疑问,之后制作学生分享个人制作玉米馒头失败的原因和活动感悟。
学生9:视频展示并讲解其制作馒头过程,其他学生观看并提出疑问,之后制作学生分享个人制作馒头的收获和活动感悟。
学生10:图片展示并讲解其制作馒头过程,其他学生观看并提出疑问,之后制作学生分享个人制作馒头失败的原因和活动感悟。
(四)活动总结与方案修改。
1、活动总结:
讨论:同学们,在刚刚我们所展示的成品图片中,有一些馒头的外观是这样的(展示四张外观有问题的馒头图片),你觉得这样的外观正常吗?如果不正常,你觉得是制作的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呢?现在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上问题,3分钟后请小组代表来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4: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学生7: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学生11: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2、方案修改:
教师:经过刚刚的成品展示和问题分析,同学们你现在觉得你之前的馒头制作方案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吗?
学生:有,需要修改。
教师:接下来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用红笔修改之前的方案。改好的方案,课下誊抄到新的制作方案上,下节课前交给组长。
(五)布置二次制作任务:
请根据今日课堂完善后的制作方案,课下再次制作馒头。
七、教学反思:
在本次跨学科实践活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制作馒头,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积极性,不仅对制作馒头的流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掌握了馒头制作过程中的要点和评价标准。好的制作方案是优秀作品的蓝图,更好地指导成品的制作,而且在团队协作、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然而,此次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板书书写流程不够完善,学生展示时没有边展示边解说,展示后没有让其他学生给予讲解情况的评价,制作注意事项没有标准表格数据参考等,以上方面有待完善提升。针对此类活动评价课,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活动内容进行全面规划,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教学设计,评价内容要全面,方式要多样化,制作流程标准化,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项目活动之中,进行跨学科主题的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