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及简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及简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2 00:5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章五诀”形、事、情、理、典,毛文是典范。在毛泽东的政论文里,为了说服读者接受他的观点,借典说理或借事言情,深入浅出。毛文开创了政论文从未有的生动局面。毛泽东是有大志的人,当一个行吟诗人,当一个作家。他多次说过要学徐霞客,他有一句名言“与天奋斗,其乐无穷,其乐无穷;与人奋斗
他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他对群众语言、古典语言是那样热爱,对教条主义的语言、官僚主义的语言是那样憎恨。延安“整风运动”中,讨伐“党入股”,给它列了八大罪状,是不良党风的最后一个“防空洞”。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日报》发表长篇社论,号召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我们的党政军组织和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中,我们的文学家教育家和新闻记者中,为什么我们大家不能做到呢?当然是能够的。”(《人民日报》1951年6月6日)后来,文章中假、大、空的语言多了。他对此极为反感,甚至是愤怒,不要秘书代劳。他批评那些空洞的官样文字:“讲了一万次了依然纹风不动,灵台如花岗之岩,使读者感觉有些春意,因而免于早上天堂(1958年9月2日的一封信)他强调内容一定要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他是一辈子都在与“党八股”的坏文风作斗争的。
政论文是一种特殊的学术论文,细读毛泽东的政论文,发现他的文章能将政治思想讲出他自己的特色,特别是他独特的语言风格,足可自立为一门一派
在大力倡导改文风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研究一下他的文章。这至少有两个用处:一是专门搞写作的人可以从中汲取营养,特别是补充一些文章外的功夫;二是领导干部可以向他学一点写作,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治天下更要靠笔杆子。
(摘编自梁衡《关于毛泽东政论文文风的鲜明特点》)
材料二:
我读史书读到商鞅搬移木杆树立诚信一事,不禁慨叹起我国国民愚昧,执政者煞费苦心,请允许我详尽地说出我的道理。
法令,是谋求幸福的工具。法令如果好,它让我们民众获得的幸福就一定多,或者公布后担心这些法令不产生效力,一定竭尽全力来保障它,务必使它达到完善的目的为止。政府和国民互相维系,哪有不信任法令的道理呢?法令如果不好,而且还有足够让人恐惧的危害,我们国民又一定会竭尽全力来阻止这些法令。即使想要让我相信(法令)(具有同样的利害关系),却恰恰运用跟政府与国民互相信用相反的方法(即运用徙木立信的办法)去做
商鞅的法令是好法令。如果试着翻阅一下我国四千多年的记载,寻求那些利国福民的伟大的政治家,商鞅不是位居第一吗?商鞅处在秦孝公时代,战事正盛,全国民力疲惫,(达到了)(的程度)。在这种情势下,却想战胜各诸侯国,不很难吗?在这种情势下,变法的命令出台了,鼓励种田织布来增加国民的财力,崇尚战功来树立国威,国民害怕什么而不相信呢?一定要(通过)搬移木杆来树立诚信,我从这里知道了我国国民愚昧,我从这里知道了几千年来民众智慧缺乏、国家差点儿走向灭亡的悲惨境地是有原因的。
虽然这样,但一件不寻常的事情开始出现时,百姓对此会感到惊惧。国民是这些国民,我为什么对此感到奇怪呢?我只担心这搬移木杆树立诚信一事,如果让东西方各国文明程度高的那些国民听了,(或者)高声讥诮。唉呀!我不想说了。
(摘编自毛泽东《商鞅徙木立信论》白话译文)
材料三: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
(摘编自毛泽东《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政论文这种文体具有假、大、空的特点,毛泽东坚决与之做斗争,以他独树一帜的文风
B.材料一结尾,作者关联现实,强调要研究毛泽东文章,才能增加领导魅力,才能扭转当前不正文风。
C.面对商鞅“徙木立信”的历史故事,作者认为不论法令是好是坏,政府与民众始终是互相维系、具有同等利害的关系。
D.材料三,作者举重若轻,用极少的文字及时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的事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的政论文形象生动、深入浅出,这与他热爱群众语言、古典语言,反对教条主义的语言、官僚主义的语言分不开。
B.毛泽东严格要求领导干部亲自写文章,不要秘书代劳,可知当时领导干部不自己执笔写文章
C.毛泽东由“徙木立信”的历史故事,慨叹民众愚昧、民族前途昏暗,可见作者能以小见大加以论述
D.材料三中人民解放军的胜利,是军事与政治的完美结合,而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了六国之败,而是政治上的失策。
(3)下列选项不适合证明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A.“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诗的语言,当然要以现代大众语为主,加上外来语,语言是表现形式。要有民族风味,叫人爱看、爱诵(毛泽东接见臧云远时的谈话)
C.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在《别了,司徒雷登》中,他这样来写美国对华政策的破产:“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
(4)材料二是毛泽东19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时的考试作文,请梳理全文的写作思路。
(5)假如你要参加“毛泽东政论文特点”的专题研讨会,请结合材料,拟出你的发言要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绝 墨
谈 歌
民国三年冬月,保定下了第一场大雪。漫天雪花飘舞,寒风沿街扫荡,大雪竟然不歇气,凶凶地下了三天,只有零星散座。老板侯洪志让伙计去请城内几位丹青高手,来酒楼品酒论画。
十几个丹青高手先后踏雪赶来,众人就在楼上饮酒论画。洪志乘兴涂抹出几枝梅花,众人齐声唱彩。洪志得意,高亢响亮。一曲唱罢,楼下有人喝彩。洪志探头一看,就请他上楼叙话。
黄脸汉子朝洪志一拱手:“老板果然好唱家,可否乘兴再唱一曲?”洪志笑道:“侯某今日就为客官助兴。”就又唱了一段西皮。黄脸汉子击掌赞叹,走到桌案前,饱蘸了墨,就在纸上涂抹了一张画。洪志和众人不觉屏住了气,气势磅礴,一幅“高山流水图”跃然纸上。汉子掷笔拱手:“侯老板,方知天高地厚。明日,我就关闭酒楼
第二天,“飞云酒楼”果然改了字号,挂出“洪志画坊”牌匾。洪志从此终日躲在楼内作画,“洪志画坊”在保定画坛声名大噪。
那天,洪志正在作画,忽听有人哈哈大笑:“侯老板果然长进。”正是当年那个黄脸汉子。洪志起身拱手:“请多指教。”汉子四壁看看
汉子哈哈笑道:“我看到四壁皆是浓浓的商贾气。”洪志就白了脸,木在了那里。汉子笑道:“不日我也开一画坊,还请侯老板多多照应。”说罢,转身走了。过了几天,洪志画坊对面,字号“山月画店”。门前一副对联:笔贵丹心一寸,墨崇碧血千秋。
起初两店不分高下。后来笔贵,洪志的生意就淡下来,眼睁睁看着汉子那边的生意火爆起来。那汉子似乎成心与洪志作梗。洪志画梅,他便也画花鸟……洪志开始还忍让,到后来就找到那汉子店中。
洪志恶笑道:“你逼得我无路可走,就不怕我杀了你?”汉子笑道:“自古作丹青者,都是斯文中人,一味争强斗狠,笔下自然呆滞,脸就红了。
汉子道:“善画者,以山为居,以云为所,积劳,积思,积石成山,积情为画。意到物我两忘,忘乎忘耶,不忘犹忘。”洪志朗声而笑
那一日,来了一客商,自言河南画贩,讲好要十种梅花姿态。并说只要画得好,每张按一百大洋收购。当场放下五百定金,写了收据。洪志至此闭门谢客,画了两个月。姓李的客商前来取画,微微皱眉道:“恕我直言不讳,侯老板是认真用了心力,少了灵气。”
洪志冷笑一声:“但请指教。”李客商从怀中取出一张画来,竟是一张“红梅图”。画中大雪纷飞,梅花争奇斗艳,洪志那些梅花确有些呆傻了。洪志脸涨红了,朝客商拱手道:“此画让我大开眼界,十张画我可重新画过。”
李客商道:“只要画得精湛,再等两月,并无妨碍。”
转眼两月过去,十张梅花图画毕,却不见李客商来取货,洪志听到有人叩门,竟是那个黄脸汉子:“听说侯老板近来笔下功夫精进
汉子四壁观看,笑道:“今日与侯老板切磋画艺,该弄些酒菜才对。”洪志怔了怔,汉子坐下独饮。洪志笑道:“你不怕侯某酒中下毒?”汉子笑道:“你四壁画中已然全无杀气,莫再饶舌,渐渐面色潮红,饮尽最后一杯,一口血喷出来。洪志惊了脸:“先生怎么了?”
汉子惨笑:“我将不久人世,日后不会再逼你了。今日来是要看看你那十张梅花图画得怎样了?”洪志一时呆住,汉子掏出一张纸来,正是给李客商的收据。洪志顿悟,泪如泉涌:“洪志浅薄愚昧,请拿纸笔来。”
洪志忙送上笔墨,将宣纸铺上桌案,一旁垂手侍立。汉子起身站定,就在砚中饱蘸了,却不落笔。目光迷离,汉子一张口,一口血就喷在了那洁白的空纸上,伏身在案,笔走龙蛇,勾出一幅“梅花斗寒图”。洪志看得眼呆,失声叫一句:“先生就是……”汉子似用尽了全身的气力
洪志猛地跪倒:“请收洪志为徒。”汉子笑笑:“你我早已师徒一场,你画梅花,便要化为梅花,才可纵横无忌。”洪志怔怔地,听得如痴如梦。汉子仰天笑道:“幸甚至哉!惟笔在握,痴心不易,梅花香自苦寒来!”笑罢,出门。
门外已是满天大雨,哗哗落得正紧。汉子大步走进雨阵,并不回头。走出很远,竟是一副绝好的嗓子。侯洪志听得呆了。
第二天,“山月画店”就关了张。汉子不知去向。再过了几天,侯洪志也悄然离了保定,后来就传说,侯洪志的一张画在北京卖价一万大洋。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便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民国三年冬月”,以及地点——“保定”,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历史和地理背景。
B.“侯某做了多年井蛙”,意味着侯洪志已经意识到自己过去存在自满、视野狭窄的缺点,没有意识到人外有人
C.“洪志浅薄愚昧”中“浅薄愚昧”是反语,如同《荷花淀》中水生说女人们是“一群落后分子”一样,都是口是心非的说法。
D.小说结尾没有明确解释所有的细节,比如“山月画店”关张的原因、汉子的去向等,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解读的空间。
(2)关于文中黄脸汉子画“梅花斗寒图”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志忙送上笔墨,将宣纸铺上桌案,一旁垂手侍立”
B.“汉子起身站定,拈过笔来。就在砚中饱蘸了”,功作简洁。“却不落笔”这一细节则充满悬念。
C.“一口血就喷在了那洁白的宣纸上,只见红红的暴浸开来。”这里的描写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D.作者在这一部分多用短句,整散结合,行文富有变化
(3)有人认为小说中的“黄脸汉子”可以称为“良师”。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班级文学小组准备选择本篇小说推荐给全班同学阅读。请从“艺术之美”“人性之光”“思想之力”这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写一篇推荐词。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2分)
3.(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赵孝成王问曰:“昔伊尹为臣而放其君,其君不怨,何可而得乎此也?”子顺①答曰:“伊尹执人臣之节,而拂其君以礼,亦行此道而已矣。”王曰:“方以放君为名,何也?”子顺曰:“克其君以礼,使入于善也。”曰:“其说可得闻乎?”答曰:“《商书》言太甲②在丧,不明乎人子之道,而欲知政。于是伊尹使之居桐,处忧哀之地,放之不得知政。三年服竟,即所以奉礼执节事太甲者也。率其君以义,强其君以孝道,未有行此见怨也。”王曰:“善哉!我未之闻也。”
魏安釐王问子顺曰:“马回之为人,虽少才文,梗梗亮直,可乎?”答曰:“知臣莫若君,何有不可?至于亮直之节③云:‘其为人也,长目而豕视者,必体方而心员。’每以其法相人,非不伟其体干也,然甚疑其目。”王卒用之。三月,果以谄得罪。
(节选自《孔丛子 执节》)
材料二:
史曰:“舜见父瞽瞍朝己,其容蹙焉。孔子曰:‘当是时也,危哉,父固不得而子,君固不得而臣也。’”臣曰:“孔子本未知孝悌忠顺之道也然则有道者进不可为主臣退不可为父子耶?父之所以欲有贤子者,家贫则富之,父苦则乐之。君之所以欲有贤臣者,国乱则治之,主卑则尊之。今有贤子而不敬父,则父之处家也苦;有贤臣而不效君,君有贤臣,适足以为害耳,不危其君;孝子
(节选自《韩非子 忠孝》)
【注】①子顺:孔子六世孙。②太甲:商朝第四位国君。③孙卿:即荀子,两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名讳称孙卿。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孔子A本未知B孝悌C忠顺之道也D然则E有道者F进不可为G主臣H退不可为父子耶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克,约束,与《论语十二章》中“克己复礼为仁”中的“克”意思相同。
B.事,侍奉,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不足以事父母”中的“事”意思相同。
C.目,眼神,和《论语十二章》中“颜渊曰:‘请问其目’”中的“目”意思相同。
D.而,转折连词,“却”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顺认为伊尹放逐自己的君王太甲是为了约束太甲的行为,促使其向善,这是遵行臣下之道
B.根据《商书》记载,君王在父丧期间掌管朝政是不符合礼的行为。子顺认为大臣用强力迫使其遵循孝道是合礼的行为。
C.子顺认为马回虽然身形伟岸,但从其看人的眼神得出他心术圆滑不正的结论,不过魏安釐王坚持任用马回
D.因为当时天下形势危急,所以舜在面对父亲瞽瞍的朝见时,表现出局促不安的样子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率其君以义,强其君以孝道,未有行此见怨也。
②君之所以欲有贤臣者,国乱则治之,主卑则尊之。
(5)儒家和法家对“孝”的看法有怎样的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鹅赠鹤①
[唐]白居易
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
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
次韵介甫集禧池上咏鹅
[宋]王令
池上溶溶浮暖日,野鹅无数自相於。
谋生迹与风波密,择地心将网弋疏。
毛羽鲜明疑振鹭,声鸣和好似关雎。
应怜豢养轻身者,只直羲之数纸书。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被贬江州司马期间。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诗以鹅对鹤倾诉的形式入诗,第一人称的代入感极强,便于末句直接抒发情感。
B.王诗中“谋生”“择地”等词语运用拟人手法描写野鹅搏击风浪、小心觅食的形象。
C.王诗尾联怜悯家鹅,认为它只抵得上王羲之的几张字,暗含对王羲之书法的贬抑。
D.两诗都有对鹅的外貌描写,但二者侧重点不同,白诗抓住的是色彩
(2)两首诗歌都把鹅与其他动物加以比较,但其效果颇有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以别人的短处为警戒的句子是“   ,   ”。
(2)《诗经 无衣》中,表现将士们修整铠甲和兵器,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句子是“   ,   ”。
(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   ,   ”这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9分)
6.(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乐大典》由于体量过于庞大,书成之后一直A。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大典》遭到劫难,大量典籍流失海外B的是,这百分之四的残册,也是嘉靖年间重录的副本甚至是其后来的再抄本,《大典》正本早已失了踪迹。郭沫若认为《永乐大典》正本埋藏在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之中,曾经组织考古人员进入定陵墓道,导致墓中大量珍贵文物被毁。鉴于定陵的教训,嘉靖皇帝的永陵国家一直严禁勘探,“北大—字节跳动人文数字开放实验室”承接了“永乐大典数字化图书馆”项目。将目前流传世界各地的《大典》进行数字化处理。①在“字节跳动”与北京大学的相互合作中,②从设计到运用再到研发,④读者可以与之形成互动。⑤宝典有了永恒的数字居所,⑥并为全民所有。这是令人欣慰的事情。
真可谓:历经波劫,世纪大书屡遭颠沛境遇,蒙受屈辱,中华宝典借助科技手段,重见天日。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很多人以为,玻尿酸是外部注入的,其实, ①。玻尿酸是细胞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体内广泛分布,发挥多种生理功能,它主要分布在皮肤、关节、软骨、眼睛、结缔组织等处。这些玻尿酸会定期替换,比如皮肤里的玻尿酸每天会替换20%左右
一提起“玻尿酸”的用途, ②。可事实上,玻尿酸用途极其广泛,在临床上它早已成功用于美容整形之外的眼科、骨科、烧伤科的医疗实践中。在国外, ③。其实,这是很容易解释的,因为吃进去的玻尿酸在经过消化道时会被破坏一部分,剩下的“残兵败将”经肠道吸收并进入血液转运,但进入血液的玻尿酸降解很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这”和文中画横线处的“这”,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他这也想做,那也想做,结果是一件事也没做好。
B.你不要眉头紧锁不高兴了,我说完了,我这就走。
C.这是我们厂开发的新产品,价格便宜,用途很多。
D.都这么晚了,外面雪又那么大,你就明天再走吧!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8.(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网络时代,很多人都感慨自己无法避免热度推介的裹挟,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别人希望你要的生活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及简析
  1.
  (1)答案:D
  简析:A选项,原文说的是后来文章中出现假、大、空的语言,并非政论文这种文体本身具有这些特点;B选项,材料一结尾强调研究毛泽东文章对专门搞写作的人和领导干部的用处,并非为了增加领导魅力和扭转文风;C选项,根据材料二,法令不好时政府与民众并非互相维系、具有同等利害关系;D选项,材料三以简洁文字报道解放军渡江,体现其举重若轻,该项正确。
  (2)答案:B
  简析:毛泽东批评领导干部让秘书代劳写文章,不能就此得出当时领导干部都不自己执笔写文章的结论,B选项以偏概全。
  (3)答案:B
  简析:材料一第三段观点是政论文是特殊学术论文,毛泽东政论文有独特风格。B选项是毛泽东关于诗的语言的谈话,并非政论文,不适合证明该观点。
  (4)答案:①抛出话题,总说自己读“徙木立信”故事的感受,谈自己对商鞅用跟政府与民众信用相反的方法去执行法令的疑惑,商鞅法令是好;④联系当下。
  简析:文章开篇由读史引发对“徙木立信”的感慨,提出观点;接着论述法令与民众的关系,对商鞅做法表示疑惑;然后分析商鞅法令的好处;最后联系当下,表达对国民落后的担忧。
  (5)答案:①议论的说服性。在毛泽东的政论文里,他都能随手抓来一个形象,以理服人。他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古典语言、官僚主义的语言。表达政治愿望;④创造性,后世发展成公认的真理,极具个人特色。
  简析:从材料一可知,毛泽东政论文借典说理、借事言情,具有说服性;他爱憎分明,立场观点明确;材料二体现其政论文的政治性;他的政论文风格独特,有创造性。
  2.
  (1)答案:C
  简析:“洪志浅薄愚昧”不是反语,是侯洪志认识到自己之前的不足后发自内心的自责,C选项错误。
  (2)答案:D
  简析:文中画“梅花斗寒图”部分语言并非极具乡土气息,与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语言风格不同,D选项错误。
  (3)答案:①注重激发斗志。酒楼论画不动声色,让侯洪志知道山外有山。②注重相机引导。相机指出侯洪志画作商贾气太重。③巧妙激发潜能。买侯洪志不同姿态梅花图。④注意临场示范。故意画梅画鸟。
  简析:黄脸汉子在酒楼展示高超画技,激发侯洪志斗志;指出侯洪志画作问题,引导其提升;通过买画激发侯洪志潜能;最后现场作画示范,体现其良师品质。
  (4)答案示例:
  艺术之美:这篇小说的语言凝练而优美,文白相杂,故事结构紧凑,富有传奇色彩,突出艺术精进与传承的主题。
  简析:小说语言简洁且富有韵味,如“黄脸汉子击掌赞叹,捉起笔,就在纸上涂抹了一张画”。故事围绕两位艺人展开,情节跌宕起伏,展现艺术传承。
  人性之光:小说塑造的两个人物都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侯洪志对绘画笃志精诚,惨淡经营,授业传道,用心良苦。
  简析:侯洪志为提升画艺努力,黄脸汉子爱才育才,用心教导侯洪志,展现人性美好。
  3.
  (1)答案:DFH
  简析:“孔子本未知孝悌忠顺之道也”主谓宾结构完整,在D处断开;“然则”为句首连词,“进不可为主臣”与“退不可为父子”结构一致,分别在F、H处断开。
  (2)答案:C
  简析:材料中“目”指眼神,《论语十二章》中“颜渊曰:‘请问其目’”的“目”指条目、细则,二者意思不同,C选项错误。
  (3)答案:D
  简析:舜面对父亲朝见局促不安,孔子认为此时天下岌岌可危,父亲不能把他当儿子,君主不能把他当臣子,并非因为天下形势危急,D选项错误。
  (4)答案:①以义来规导君主的言行,以孝道来劝勉君主提高修养,没有见过这样做而被君主怨恨的。②君主之所以希望有贤能的臣子,是因为国家混乱时臣子能把国家治理好,君主地位低微时臣子能让君主尊贵起来。
  简析:①句中“率其君以义”“强其君以孝道”是状语后置,“强”是劝勉,“见”表被动;②句中“治”是治理好,“卑”是地位低微,“尊”是使动用法,使……尊贵。
  (5)答案:儒家:君主应遵循孝道,但若是在君臣关系的场合。法家:君主应遵循孝道,即便是在君臣关系的场合。
  简析:儒家认为舜见父亲朝见自己时应遵循孝道,但此时父亲不能把他当儿子,君主不能把他当臣子;法家认为无论在何种场合,都应遵循孝道。
  4.
  (1)答案:C
  简析:王诗尾联通过写家鹅价值低,表达对没有自由、没有价值生命的感慨,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并非贬抑王羲之书法,C选项错误。
  (2)答案:①白诗把鹅与鹤加以比较,鹤凭借风力飞入青天,但鹅的颈白如雪,红掌拨波,诗人以鹅自喻。②王诗把鹅与鹭、雎等鸟比较,叫声和谐动听,虽然美丽优雅,它们的价值只是相当于羲之的几幅书法纸而已,表达了对那些没有自由,没有价值。
  简析:白诗通过鹅与鹤的对比,突出鹅的美丽却命运不佳,表达诗人对命运不公的愤懑;王诗将鹅与鹭、雎比较,展现鹅的美丽优雅,又以其价值低表达对自由生命的向往。
  5.答案:(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简析: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平时对课文的背诵积累,准确填写。注意“省”“偕”“已”等易错字的书写。
  6.
  (1)答案:A束之高阁;B痛心疾首
  简析:A处,《永乐大典》因体量庞大书成后未被充分利用,“束之高阁”意思是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楼阁上,比喻放在一旁,不去管它,符合语境;B处,《永乐大典》正本失踪,令人痛心,“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了极点,这里表示对《永乐大典》现状的痛心,合适。
  (2)答案:①“字节跳动”与北京大学相互合作;②从设计到研发再到运用
  简析:①句中“在……中”的结构使句子缺少主语,去掉“在”和“中”,让“字节跳动”与北京大学”作主语;②句“从设计到运用再到研发”语序不当,正常顺序应是先设计,再研发,最后运用。
  (3)答案:本句使用对偶修辞,形式工整匀称,读来朗朗上口、为全民所有的经历,使表达更具感染力。
  简析:对偶句形式上整齐对称,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上高度概括了《永乐大典》历经磨难,如“历经波劫,蒙受屈辱”写其遭遇,“借助科技手段,重见天日”写其现状,前后对比,情感表达更强烈,富有感染力。
  7.
  (1)答案:C
  简析:文中画横线处的“这”用来指示比较近而又确定的事物。A选项“这”跟“那”对举,表示众多事物;B选项“这”意为“这时候”;C选项“这”与文中画横线处的“这”都用来指示比较近而又确定的事物;D选项“这”跟“那”对举,表示众多事物。
  (2)答案:①人体自身可以合成玻尿酸;②人们可能只会想到医学美容整形;③人们对吃玻尿酸食品能否美容进行评估
  简析:①处,根据“其实”可知,与前文“玻尿酸是外部注入的”观点相反,结合后文提到玻尿酸在人体内的分布等,应填人体自身能合成玻尿酸相关内容;②处,后文说玻尿酸用途广泛,不只是美容整形,所以这里应是说人们通常只想到美容整形;③处,后文解释吃进去的玻尿酸的情况,所以这里应是说人们对吃玻尿酸食品能否美容进行评估。
  8.答案:略
  简析:文章开篇指出网络时代人们被热度裹挟的现象,提出问题。接着分析网络热度的利弊,通过“中国诗词大会”和创业者的例子说明合理利用热度的好处。然后强调在网络时代应理性对待热度,坚守内心。最后总结,要在热度浪潮中把握自我,成就精彩人生,逻辑清晰,论证合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赵孝成王问道:“以前伊尹身为臣子而放逐他的君主,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以礼辅佐他的君主。”赵孝成王问:“刚才说伊尹放逐君主,为什么呢,使其向善?”子顺答道:“《商书》说太甲为先王守丧,就想管理政事,接近商王汤的坟墓,放逐他而使他不能干预政事,伊尹让他返回、秉持节操来侍奉太甲的情形呀,以孝道来劝勉君主提高修养。”赵孝成王说:“太好了。”
魏安釐王问子顺说:“马回这个人,但他耿直磊落。我想任命他为丞相?”子顺答道:“了解臣子的莫过于君主?至于说到光明磊落的气节。”魏安釐王问道:“为什么,这样的人一定是看起来身体伟岸但心术不正的人,即使是千百个人也不会错看一个人,并不是不称赞他的魁梧身躯。”魏安釐王最终还是任用马回为相,马回果然以谄媚获罪。
材料二:
史书上说:“舜见到父亲瞽瞍来朝见自己。孔子说:‘在那个时候,天下岌岌可危呀,父亲本来就不能够把他当作儿子看待。’”我(韩非)认为:“孔子原本就不懂得孝悌忠顺的道理,那么道德高尚的人,回到家中不能做父亲的儿子吗,是因为家里贫穷时儿子能让家境富裕起来。君主之所以希望有贤能的臣子,君主地位低微时臣子能让君主尊贵起来,那么父亲在家里就会很痛苦,那么君主处在君位上就会很危险,那么父亲有贤能的儿子,恰好足以成为祸害罢了?所谓的忠臣;所谓的孝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