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5.鲁宾逊漂流记(节选)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教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5.鲁宾逊漂流记(节选)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2 17:5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鲁滨逊漂流记
【设计说明】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是书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因乘船遭遇大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课文按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塑造了一个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硬汉形象。本课是小说的梗概及节选,重点写鲁滨逊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运用对比阅读的方式,比较梗概及原文节选的区别。
【教学目标】:
1.能借助作品梗概,结合情节图,梳理名著故事的主要内容,并产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将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中。
2.对比阅读“节选”和“梗概”片段内容,发现并总结写“梗概”的密招。
3.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运用所学方法写出某个章节的梗概,并分享自己撰写的梗概。
【教学重点】:梳理故事情节,探究鲁滨逊的人生经历,读懂故事内容,了解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梳理故事情节,探究鲁滨逊的人生经历,读懂故事内容,了解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猜人物,聊小说。(出示《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看过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吗?说说你的理解。
故事的情节生动曲折,细节逼真,塑造了鲁滨逊这个不畏艰险、机智顽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形象,富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和社会意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鲁滨逊漂流记》就是由该书的梗概和节选片段组成的。所谓梗概,即大略的内容。在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小说的作者。
2.知作者,解背景。
丹尼尔·笛福(1660—1731),生于伦敦一个商人家庭,到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已是一个体面的商人。在年近六十时,笛福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创作了这部妙趣横生、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传记体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为自己博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美誉。这促使他数月后便推出了该书的续集,并在短短五年内一鼓作气写出《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罗克萨娜》等好几部小说。
【设计意图】:通过人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作者,自然而然地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自读梗概,整体感知: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让学生认真地自读梗概内容,边读边记,整体把握故事内容。)
2.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出示词语,指名读。
流落 凄凉 寂寞 恐惧 宴会 倒霉 忧伤 书籍 
处境 理智 控制 心平气和 倾覆 抛弃 重见天日 
防御 侵袭 深重 困境 焉知非福
(2)教师强调:
字音强调:“剔”是一声;“袭”是二声。
字形强调:“贷”的上半部是“代”,不是“化”。
形近字比较记忆:宴—晏、籍—藉、覆—履。
3.了解并交流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
流落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星期五”,“星期五”成了他的好帮手。28年后,他在一艘有叛变的船只上救了船长,回到英国。
4.概括一下鲁滨逊是如何在荒岛上生存下来的,以及他经历了哪些事。
可以从衣食住行、怎么脱险等方面去归纳。
(1)搭帐篷、围栅栏等;
(2)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等;
(3)插树枝作防御,防野人袭击;
(4)救“星期五”;
(5)解救船长,回到英国。
5.为梗概内容起小标题:
流落荒岛  建房定居  畜养种植 救“星期五”  回到英国
6.你发现梗概的特点了吗?(省去具体的情节,用简要的文字,概括大致的内容或情节。)
【设计意图】:在阅读比较长的文本时,学生概括归纳信息的能力很重要。对于中心问题“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可以在阅读中进行归纳总结。
三、小组交流,发表观点。
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有了上一环节内容的铺垫,这一部分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学生观察写字表,提出书写难点,集体交流解决方法。
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左侧两点水不要写散了。
霉:要注意保持整体上的平衡感。
聊:注意右边的写法,是“卯”。
贷:上下结构,上半部是“代”,不是“化”。
覆:上半部不是“西”,要注意第四、五两笔是竖。
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籍”“聊”“覆”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
3.学生再次观察写字表,先描红,再练写两个。
4.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地进行生字书写指导,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总结,并让学生总结书写注意点,加深印象。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鲁滨逊是一个铮铮硬汉,对他来说,“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就是“绝对真理”。那么,他是如何凭借自己的双手,凭着自己一个人的力气,凭着自己的智慧,续写这个生命奇迹的呢?欲知详情如何,让我们走进小说原著,去细细品味。这节课我们学习这部小说的节选部分。
【设计意图】:用原文中的文字来复习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经典赏析
1.浏览“节选”,想一想:这个片段大致在小说中的哪个部分?(应该在小说的开始部分)
2.快速阅读“节选”,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说说理由。(鲁滨逊在困难面前具有乐观的态度,能战胜自己。那个“好处与坏处对照表”就写得很精彩。)
3.聚焦对照表,体会精彩。
(1)对照鲁滨逊列出的“好处”和“坏处”,一起来读一读。请男同学读“坏处”,女同学读“好处”。
(2)自己对照读一读,想想这样一个表给鲁滨逊带来了什么。
(3)交流明确:这个对照表给鲁滨逊带来了勇气,他发现情况虽然很糟糕,但是自己还是幸运的,还没有完全处于绝境。这个表使鲁滨逊能够知足安命,不再抱怨眼前的一切,接受现实,一心想着往前走。他通过对照也找到了要顽强活下去的理由……
(4)在这种情况下,知足安命是很重要的,能让自己冷静、理智下来。鲁滨逊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
出示句子(齐读):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4.鲁滨逊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与困难作斗争的信心。你还觉得什么地方很精彩?
(1)品析语言的精彩:
①我现在处在一个令人忧伤的、没有言语交流的生活场景中,也许这种生活在世界上是前所未有的。
②我不稀罕它给我弄来什么东西,也不稀罕它同我做伴,我只需要它同我聊聊天,但是它却办不到。
③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
(2)小结: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往往是其中一些语言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就像你刚才读的这些语句,可以说它们是给处于逆境中的绝望者的一剂良药!
5.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评价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
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生活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以猫狗为伴,以记日记的方式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非但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反而热情地投入到现实生活中去。
6.读“节选”,结合小说梗概,说一说你从鲁滨逊身上看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设计意图】:好处与坏处对照表,对于学生来说在文章中很少见到,结合对照表,评价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总结归纳
1.浏览节选片段,其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要与本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联系起来。
节选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流落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的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使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使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逊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起来兴味盎然。)
2.小结: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逊”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设计意图】:从内容延伸到写作方式,感受原小说的魅力,体会梗概与原小说的区别。
四、布置作业
1.如果你像鲁滨逊一样流落到荒岛,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发挥想象,写一篇短文。
2.鲁滨逊在荒岛上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
3.选择文中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设计意图】:由课内阅读向课外实践延伸,在感知文学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板书设计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不畏艰险
机智坚强
聪明能干
【教学反思】
本课是名著梗概和节选片段赏析,虽然是外国名著,但内容比较浅显,而且大多数学生都读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先让学生读一读阅读提示,再按要求读课文,多读几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节选片段中的“好处与坏处对照表”,是本课最具特色的表达方式。这一内容和形式,既体现了鲁滨逊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又能帮助学生在今后用这样的方法克服困难。通过“自读自悟——对照比较——对读感悟”,落实知识、方法、态度三维目标的整体达成。这个教学重点的突破,也为学生今后在主题为“学会生存”的口语交际中打下基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