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东地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11 17:4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小明于北京时间12月14日01时40分从北京起飞,去M地开启15天的深度游,飞行12个小时后于当地时间15时40分到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M地可能位于()
A.加拿大的渥太华B.印度的新德里
C.俄罗斯的莫斯科D.澳大利亚的悉尼
2.旅游期间,小明发现M地()
A.正午日影朝南B.正午日影变长
C.日出时间提前D.昼长逐渐变长
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图示太平洋沿岸地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广布B.受暖流影响温和湿润
C.自然带沿东西方向延伸D.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4.图示区域火山喷发,会使得()
A.山地积雪融化,河流径流量减小B.太阳辐射增强,大气降水量增加
C.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形成变质岩D.大量火山灰沉降,土壤肥力提高
我国东北黑土是世界上肥力最高的土壤,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梨树模式”应运而生。“梨树模式”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秸秆全部还田并覆盖地表,将耕作次数减少到最少,田间生产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的农业生产模式。下图示意我国黑土分布及梨树县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读图判断黑土的分布特征是()
A点状分布B.块状分布C.南多北少D.分布均匀
6. “梨树模式”生产过程全部机械化形成的主要条件是()
A.气候冷湿B.工业基础C.耕地连片D.黑土肥沃
作物水分亏缺量是作物蒸散量与其生育期内有效降雨量的差值,其值越大,说明作物生长所受的水分胁迫越大,所需的灌溉量越大。水稻生育期主要在夏季,冬小麦生有期主要在冬春季。下图示意黄淮海平原作物水分亏缺量的流域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黄淮海平原各流域生育期内基本不需要灌溉的农作物是()
A.玉米B.水稻C.小麦D.花生
8.水稻水分亏缺量在海河流域与淮河流域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原因是该农作物生育期内()
A.海河流域蒸发量小于淮河流域B.海河流域蒸发量大于淮河流域
C.海河流域降水量小于淮河流域D.海河流域降水量大于淮河流域
9.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黄淮海平原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增加作物熟制B.提高垦殖指数
C.扩大种植面积D.提高作物单产
下图是休斯敦产业转型演变图,其中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对休斯敦的产业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休斯敦的产业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A.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源密集型转变
B.进一步突出石化工业的主导地位
C.产业布局由集聚走向分散
D.科技是20世纪末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11.发展航天产业对休斯敦的有利影响有()
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②提高城市等级③促进石油资源开发④完善基础设施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2020年12月3日,中俄东线无然气管道中国境内自黑龙江黑河王河北水清段建成运营,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输送到京津冀地区。下图示意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部分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管道沿线的自然环境特征有()
A.高原广阔B.冻土发育C.台风频发D.荒漠广布
13.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运营对中俄两国的意义有()
①带动俄罗斯西部经济发展②扩大俄罗斯天然气销售市场
③振兴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④解决中国清洁能源供应问题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下图为2001—2018年我国部分地区间工业产业相对转移程度统计曲线图(正值为转入,负值为转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黄河中游工业产业相对转移特征是()
A.承接产业在持续增长B.承接产业转移的年际变化最大
C.前期产业转出,后期产业转入D.后期承接产业转入的波动减小
15. 2007—2013年工业产业相对转移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是()
A.加剧人口流出B.增加就业机会C.改善环境质量D.减少黑土冲刷
16. 2013年以后南部沿海工业产业相对转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工业智能化发展B.劳动力成本降低C.国家政策支持D.市场需求多样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 A、B 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黄淮海平原地形特征。
(2)描述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
(3)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该地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有学者研究发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历史上曾有加快的趋势,试分析其成因。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所示区城海拔在 4500 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 级)日数 157 天,且多集中在10 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30 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危害。
(3)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中国中部最大城市武汉为圆心,覆盖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周边8个大中型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黄冈紧邻武汉,与武汉之间有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相连,农业、教育品牌优势明显,与武汉市共建了“中国光谷黄冈产业园”等区域产业活动融合示范区,依托武汉的光电子产业品牌和产业发展优势,结合黄冈市资源和产业基础,主要发展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图左示意武汉城市圈区位图。图右示意武汉市区域简图。
(1)分析武汉成为其城市圈核心的有利条件。
(2)简述黄冈发展电子电器产业、与武汉产业互动融合的优势区位条件。
(3)从产业发展视角,简述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o
材料一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占全国煤炭预测储量的40.5%,被列为全国大型煤炭基地之一。新疆在中国能源梯队中,正逐渐由“后备军”转变成“先锋营”。为促进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国家提出了“疆煤东运”的发展战略。近年来,国家又大力实施“疆电外送”工程,实现“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进一步促
进了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
材料二图为“疆电外送”工程示意图。
(1)简述国家大力实施“疆电外送”工程的地理背景。
(2)与传统“疆煤东运”相比,简述“疆电外送”对新疆和东部地区的影响。
(3)除能源跨区域调配外,简述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对策。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答案】1. D2. A
【答案】3. A4. D
【答案】5. B6. C
【答案】7. A8. C9. D
【答案】10. D11.C
【答案】12. B13. C
【答案】14. D15. B16.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答案】(1)平原面积广阔,平原上有丘陵、山地分布;地势总体特点是西高东低,西部是山前洪积—冲积
扇平原,中东部是冲积低平原;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
(2)分布特征: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变小,自西向东沉积厚度逐渐变小。形成原因:黄河冲出山口后进入地壳
(3)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历
史上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
黄河含沙量日益增加,下游河床抬高,造成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黄河的凌汛也会导致黄河下游决堤,使
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
18.
【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
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
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3)(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
石(草)方格沙障。
19.
【答案】(1)位于武汉城市圈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完善;科教基地,
科技水平高;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交通便利;省会城市,政策优势明显;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市场广
阔。
(2)临近武汉,与武汉之间交通联系便利;依托武汉的光电子产业品牌和产业发展;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
源丰富;相关产业基础完善,农业基础较好;国家政策支持。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业;合理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分工与协作;加强科技投入,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与优质企业;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0
【答案】(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新疆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能源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东部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资源储量相对不足。
(2)东部地区:减小交通运输压力;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新疆:有利于新疆能源开发,进一步促进新疆的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
(3)发展节能产业,加强节能宣传,制定并完善节能政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