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统编版四下第二单元第2课时 5.琥珀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任务式】统编版四下第二单元第2课时 5.琥珀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3 10:1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课题:琥珀
内容分析: 《琥珀》一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课文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原本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动形象的想象和科学严谨的推理相结合的行文特点,从而感受语言的文艺性与思维的严密性。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琥珀在历史、文化和艺术中的应用,认识其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价值。 语言运用:理解“琥珀、松脂、拂拭”等词语的意思。 学生还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思维能力: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地质背景及其科学价值,掌握相关的地质学、生物学和化学知识。通过分析琥珀的形成过程,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审美创造:能够将琥珀的知识与其他学科(如历史、艺术、经济等)相结合,形成跨学科的综合理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重、难点: 1.提出问题,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解决。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3.体会文章语言表达的生动性。
情境导入:“只有不断探索的人,才能领略到世界的奇妙。”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将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向自然科技的大门,透明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鸟类的祖先真的是恐龙吗?纳米技术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出发前往自然科技博物馆探秘吧。博物馆以时间为序,共分为“过去--现在--未来有三个主题场馆。当我们完成最终任务时,同学们,还可以化身为小小预言家,用手中的笔图画未来世界,创科技未来呢!现在的你是不是有点小心动了吗 走,让我们抓紧启程吧!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激趣引入,认识琥珀
1.谈话导入,了解琥珀。 知识点亮前路,探索开辟未知。同学们,欢迎来到“自然科技博物馆”今天我们探秘的第一站就是--“琥珀馆”你们知道琥珀是什么吗?请看,出示课件图片。 了解琥珀: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有淡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等多种美丽的颜色,有的带香味。琥珀很“娇气”,怕敲击,怕暴晒,怕高温,怕酒精…… 随文识字:示例:“珀”读“pò”,不要读成“bó”;“脂”读“zhī”,不要读成“zhǐ”; 教师引导学生关联识字。出示词语“琥珀”,请你仔细看一看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反馈:这两个字左边都是“王字旁”,右半边表发音,它们都是形声字。 教师追问:请你想一想,像这种形式的组合还有哪些同类词呢? 预设:珊瑚 玻璃 珍珠 玛瑙 教师小结:这些词大多表示有光泽、比较珍贵的东西 了解琥珀,认识琥珀,说一说,自己积累的有关琥珀的知识。关联识字。
设计意图:通过聊天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琥珀的探究之心,随文识字,解决字词障碍。
第二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看这块琥珀,它像是水晶,又如玉石,它是千万年前古老松树的一滴眼泪,经历潮起潮落,沧海桑田的变迁,你看到里面的小虫子了吗 这可是来自几千万年前的虫子,在被发现之前它独自忍受深埋地下的寂寞与孤独,今天可是穿越了几千万年的会面,听着它们的故事,你现在什么心情呢? 那么,千万年前的它们都经历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篇课文吧。 默读课文《琥珀》,提出不懂的问题,记录在书本上并试着解决问题,完成“小考古学家问题清单” 教师引导:“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是怎样试着解决的?说一说吧。 师生交流:梳理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吧!(出示课件) 总结方法:联系上下文,查资料,请教别人,结合生活经验。 教师追问:还有谁可以补充呢? 3.围绕着课题,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试着给课文分段。 反馈交流:课文由松脂球的形成、松脂球变成化石两部分。 4.梳理内容: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琥珀的小故事,请你想一想琥珀是怎么形成的,圈画表示时间的词语,借助表格梳理琥珀形成的过程。然后梳理故事脉络,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1)反馈交流:划出表示时间的词“一个夏日”“几十年,几百年”“几千万年过去了” (2)出示课件表格。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内容。 5.我是琥珀讲解员:教师创设语言实践活动的情境,鼓励学生当个小小解说员,用自己的话说说那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1)教师创设情境:这块奇异的琥珀现在就放在博物馆里。博物馆现在正在招聘琥珀解说员,走,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2)学生尝试解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3)师生点评注意事项。 学预习课文时,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对于不懂的问题,可以用哪些办法去解决?默读课文后有哪些问题解决了,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记录在书本上并试着解决问题,完成“小考古学家问题清单” 围绕着课题,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试着给课文分段。 圈画表示时间的词语,借助表格梳理琥珀形成的过程。然后梳理故事脉络,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学生思考,课文中这个故事的组成部分分别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说那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注意讲故事的六要素,重点把蜘蛛捕食的过程说清楚。
第三节:指导字词
1.出示词语卡,认读词语。 2.学习多音字“扎”,出示句子“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在这里读“zhá”,表示勉强支持。 预设读音:扎孔 zhā 扎营zhā 表示①刺。②驻扎。 扎辫子 zā 扎风筝zā 表示捆,缠束。 3.理解字词:挣扎:竭力支撑或摆脱。 渗出:多指液体,向外流出来。 黏稠:又黏又稠。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晌午:中午 约莫:①大概。②估计。 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 4.生字指导。 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生字,说说每个生字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怒”:右上部分是一个“又”字。 “吼”:中间的“子”最后一笔是提。 “拭”:左窄右宽,右边的“式”没有撇。 “辣”:左边的“辛”,竖要变成竖撇,不可写成直竖。 “番”:上宽下窄,注意上半部分的书写。 5.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餐”:上部两部应缩小;下部“食”的撇捺舒展,起到上托下覆的作用。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学生朗读生字,注意易错字的写。认真书写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