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诵读课文,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和他在词中所描绘的景致、抒发的情感。
2、品味这首词富含表现力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结合背景诵读感悟,想象品味这首词深刻的意蕴。
2、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欣赏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教法:
1、通过学生自由品读、互相评读、教师范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词的节奏美、音律美。
2、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用具: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导语:回忆关于“月”的诗文。自《诗经》始,历代诗人便有着解不开的月亮情结,于是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一本诗集,抖一抖,就会丁丁当当掉下很多月字来,可以说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好诗文多在明月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品读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他将借月抒发怎样的情怀?板书课题
作品及背景: 对苏轼我们并不陌生,回忆一下。关于背景,看屏幕。
读译,分析:1、读小序,获取那些信息?交待时间地点背景作记缘由,(板书:怀子由)
兼字有何意?所涉及内容不止一个方面,作者举杯望月还另有一番感慨在其中。
2、作者对月所做所想,在文中找动词回答。(问归舞怨共)由问月能看出作者对月怀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我欲”一句如何理解?到天上为什么说“归”?矛盾之后他如何抉择?21教育网
3、然而人间是否没有寂寞和悲哀呢?古人说:悲莫悲兮生别离,兄弟相别,天各一方,月圆人不圆,因此一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作者心情是否一直陷入这样的痛苦与怨恨之中呢?两句话你更喜欢哪句?请就其中一句谈谈你的感悟。
总结;从感情上整首词,虽有犹豫并无悲哀,虽有怨恨并无颓唐,虽无良宵团园的欢乐,却有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从内容上看,上下阕都在写月,又都在抒怀,都是追问——化解——抉择的过程,“我欲”一句其实也包含了想回朝廷却又惧怕诽谤和中伤的悲愤和痛苦,(《密州出猎》)但他毕竟是善于排遣的,所以兼怀子由的意义,可能不仅是一别七年的泛泛的思念,也是对二人官场失意的一种感慨,一种宽慰,宽慰自己,宽慰弟弟,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悟。21cnjy.com
拓展练习:见屏幕。
结束语。同样一轮中秋月,诗人王建发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哀叹,苏轼却以“但愿人长久——”写出他的美好祝愿,我们可能无法改变事物,但可以改变心情,失意时,莫伤悲,苦闷时,莫彷徨,也许我们就会发现,悲欢离合未尝不是一种丰富,生活的美好与否,全在你一念之间!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疏通文句,熟读成诵
2、在读的过程中赏析文章,欣赏文中月景,理解作者特殊心境。? [重点难点]?1、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2、难点: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课型]?朗读、讨论、赏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近苏轼
宋代有个大诗人叫苏轼,你们可曾读过他的诗文?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曾诵读过他的一首诗,叫《浣溪沙》。哪位同学还能背诵?(指名背诵这首诗)这位大文豪,才华横溢,但他的命运却不好。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其心境可想而知。但他善于自我解脱,与友人张怀民一起夜游承天寺。承天寺的月色在他的笔下,显得澄澈透明,如诗如画。诗人陶醉于迷人的月色中,随缘自适,自我排遣,自豪地说“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现在让我们与这位大诗人共同夜游承天寺吧!(出示课题)www.21-cn-jy.com
二、走进课文,与苏轼同游承天寺
1、叩开生字之门
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正音正字,顺畅诵读。教师范读,学生试读,学生齐读。
遂(suì)??寝(qǐn)??藻(zǎo)??荇(xìng)
2、叩开词句之门
结合注释,教师点拨,翻译全文。
补充解释:欣然:高兴地? 念:想、思考
无与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遂:于是 ? 空明:清澈透明
交横:交叉错杂 盖:原来是?相与:共同、一起 但:连词,只是,不过
闲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21cnjy.com
?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影子!?21·cn·jy·com
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诵读课文
三、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与苏轼谈心
引导学生欣赏作者笔下如诗如画的月色,并抓住结尾“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苏轼谈心,探索他在逆境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2·1·c·n·j·y
欣赏月景
(一)、如果让你写月景,你会怎么写?(学生口头表达)
(二)、作者又是怎么写的呢?(学生讨论分析)
文中没有一“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真可谓精妙传神。
感悟心境
(学生讨论)
(一)苏轼遭受冤屈而被贬谪,成了有职无权的“闲官”,按照常理,遇到这样的打击,他的心情应该如何呢?(苦闷,抑郁……)21教育网
(二)但苏轼与张怀民漫步在这冰清玉洁、宁静淡雅、如诗如画的月色之下,其心境又如何呢?(安闲自适)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老师总结)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者最后这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21·世纪*教育网
这篇短文,对澄清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三)拓展延伸。 月亮在诗人的眼中是一个有情之物。说说我们读过的有关月亮的古诗文,再用下列句式进行赏析。“我欣赏????????????诗(文)的????????? 一句,它写出了月亮????????????????????????????????? 表达了诗人??????????????????????情感。”www-2-1-cnjy-com
四、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月景 积水空明
藻荇交横
心境 随缘自适
自我排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