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一课时
5.草船借箭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今属河北),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重要谋士。
故事背景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周瑜yú 妒dù忌jì
青布幔màn子 翎líng毛
丞chéng相 都督dū du
水寨zhài 擂léi鼓
弓弩nǔ手 呐nà喊
嫉jí 妒 dù
为什么借箭?(原因)
怎样借箭? (经过)
箭借到了吗?(结果)
5.草船借箭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借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试着找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要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
经过:诸葛亮先请鲁肃帮忙准备必要的装备和人员,然后趁着大雾漫天的凌晨,带领二十条扎满草把子的船前往曹军水寨,擂鼓呐喊,吸引曹军放箭,草把子上很快插满了箭。
结果:二十条船上的箭总共有十万多支,周瑜得知经过后自叹不如。
方法点拨:抓住主要人物梳理故事主要内容,是阅读古典名著的常用方法。
抓住起因、经过、结果就把故事讲清楚了,但整个故事读来觉得步步惊心,这又是为什么呢?
学习任务一
独学。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周瑜和诸葛亮在对话时各自怀着怎样的心思。
合学。与同伴讨论自己体会到的人物心思。
展学。全班展示交流。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既然诸葛亮知道周瑜在有意为难他,诸葛亮还立下军令状,猜猜他是怎么想的?
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在当时的情况下,周瑜心花怒放,诸葛亮胸有成竹。可是为什么他们的对话却那么平淡,连一个提示语都没有 ?
平实的语言背后,包含着复杂的情感,只有结合语境我们才能体会到。
方法点拨:阅读名著就要联系语境,体会人物的心情。
学习任务二
默读课文,诸葛亮是怎样借到箭的?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借箭的过程,你们会用哪一个词?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回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发现,诸葛亮说三天能造好十万支箭,其实在那一刻,他——
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
学习任务一
诸葛亮怎么那么胸有成竹能借到箭呢? 默读课文3-8自然段,找到理由,做上记号。
聚焦诸葛亮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要等到四更?
如果你就是鲁肃,你会怎么想,又会和诸葛亮说什么呢?
方法点拨: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就能理解到诸葛亮的“神妙”。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我们就回去。”
抓住关键词,你能理解到诸葛亮的神妙吗?
诸葛亮在笑谁?联系全文,你对诸葛亮有没有更深的理解了呢?
鲁肃有心饮酒吗?他在想什么?想象一下他当时的表情。
诸葛亮吩咐军士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
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你们是如何理解“高喊”的?
小组汇报。聚焦“雾天”和“曹丞相一定不敢出来”,理解诸葛亮神妙在什么地方 。
方法点拨:阅读古典名著就是要聚焦主要人物,关注细节,联系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默读课文,试着画出鲁肃的心情变化图,并说说原因。
聚焦鲁肃
诸葛亮的心情又是怎么的呢, 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鲁肃的担心、害怕有道理吗?鲁肃一定有许多问题想问诸葛亮吧?
文章主要是描写诸葛亮的,为什么用这么多笔墨描写鲁肃呢?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208年)他所指挥的赤壁之战,是中国史上著名以少胜多的战役,直接决定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周瑜与鲁肃、吕蒙和陆逊合称四大都督。
周瑜(175—210)
生平介绍
字公瑾,东汉末年三国时代著名的孙吴势力重要的统帅,也是杰出优秀的军事家、战术家、战略家、政治家。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军事功绩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们是何等的英雄了得,可都被诸葛亮玩弄于股掌之间。你们有什么话要说?
方法点拨:其他人物的安排都是为了凸显主人公的形象,在对比中凸显诸葛亮的“神”。因而抓主要人物是我们要学会的阅读方法。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不仅仅是周瑜,鲁肃更是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好几次还与其他军士说起这件事,你们觉得鲁肃会怎么说呢?
读读课后的《三国演义》“草船借箭”部分的原文,谈谈自己的发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怎样阅读古典名著了吗,学会了哪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