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记叙文热点考点一:情节的概括 专题练
2025学年初中语文一轮中考备考
概括情节内容
情节概括(针对记叙文)
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明确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一般来说,开端会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主要人物,发展是事件的逐步推进,高潮是矛盾冲突最激烈的部分,结局是事件的最终结果。
组织语言进行概括
1.简洁明了
去除细节描写、修辞手法等非关键内容。比如原文是 “那棵古老的银杏树,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静静地站在村子的入口处,它的叶子在秋风中如金黄的蝴蝶翩翩起舞”,概括可以是 “村子入口处有一棵古老的银杏树,秋天叶子金黄”。
2.完整准确
确保概括的内容包含主要信息,能够完整地表达原文的核心意思。如果是概括小说情节,要让人能够清楚故事的大致走向。例如,概括《骆驼祥子》的情节,可以是 “祥子来到城市,一心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从一个勤劳、善良的青年变成了一个自私、堕落的行尸走肉”。
3.使用合适的连接词
根据内容的逻辑关系,使用 “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用于情节或事件顺序)、“并且”“但是”“因为” 等连接词。如概括一段关于植物生长的内容:“首先,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开始萌发,接着胚根突破种皮向下生长,然后胚芽向上生长形成茎和叶,最后植物在阳光和养分的作用下茁壮成长。”
针对性练习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勘书的祖父
毕淑敏
①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②他祖父小的时候,很聪明,也很有毅力,学业有成。一天,曾祖拿出一个古匣,对他说,我有一件心事,终生未了。我得到它们的时候,一生的日子已经过了一半,剩下的时间不够我做完它。现在,我交给你的是一件半成品,不如让你从头开始。
③原委是这样的:早年间,江南有一家富豪酷爱藏书。他家有两册古医书,集无数医家心血之大成,为杏林一绝。富豪视若珍宝,秘不示人。后来,富豪出门遇险,一位壮士救了他的性命,富豪感恩不尽。欲以斗载的金银相谢。壮士说:“财宝再多也是有价的。我救了你,你的命无价。我想用你的医书,救天下人的性命。”富豪想了半天,说:“我可以将医书借给你三天,但是三日后的正午,你得完璧归赵。”
④壮士得了书后,快马加鞭赶回家,请来乡下的诸位学子连夜赶抄医书。荧荧灯火下,抄书人奋笔疾书。总算在规定时间之内,依样画葫芦地抄了下来。谁知,抄好的医书拿给医家一看,竟是不能用的。这些在匆忙之中由外行人抄下的医方,讹脱衍倒之处甚多,且错得离奇,漏得古怪,寻不出规律,谁敢用它们在病人身上做实验呢?壮士欲再去借来重抄,孰料富豪家失火,所有藏书化为灰烬。
⑤这两册古人抄录的医书,虽然一代代流传了下来,但没有人敢用上面的方剂,也没有人舍得丢弃它。书的纸张黄脆了,布面断裂了,后人就又精心地誊抄一遍。因为字句的文理不通,每一个抄写的人都依照自己的理解,将它订正改动一番,闹得愈加面目全非,几成天书。
⑥曾祖的话说到这里,目光炯炯地看着祖父。
⑦祖父说,您手里拿的就是这两册书吗?
⑧曾祖说,正是。
⑨祖父说,您是要我把它们勘出来?
⑩曾祖说,我希望你能穷尽毕生的精力,让它死而复生。但你只说对了一半,不是它们,是它。你这一辈子,是无法同时改正两本书的。现在,你就从中挑一本吧。
祖父看着两本一模一样的古籍,随意吧。它们难度相同,济世救人的功用也一样的。
祖父随手点了上面的那一部书。他知道从这一刻,这一个动作,就把自己的一生,同一方未知的领域,紧紧地粘在一起。
祖父没有辜负曾祖的期望,皓首穷经,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将甲书所有的错漏之处更正一新。册页上临摹不清的药材图谱,他亲自到深山老林一一核查;无法判定成分正误的方剂,他采集百草熬药炼成汤,以身试药;为了一句不知出处的引言,他查阅无数典籍……那册医书就像是一盘古老石磨的轴心,凡是书中涉及的知识,祖父都用全部心血一一验证,直至确凿无疑,祖父的一生围绕着这册医书旋转,直到他垂垂老矣的时候,终于将那册古书中的几百处谬误,全部订正完了。
人们欢呼雀跃,毕竟从此这本伟大的济世良方,可以造福无数百姓了。但是,敬佩之情只持续了极短的一段时间。远方出土了一座古墓,里面埋藏了许多保存完好的古简,其中正有甲书的原件。
人们迫不及待地将祖父校勘过的甲书和原件相比较,结果是那样令人震惊。祖父校勘过的甲书,同古简完全吻合。也就是说,祖父凭借自己惊人的智慧和毅力,以广博的学识和缜密的思维,加之异乎寻常的直觉,像盲人摸象一般地在黑暗中摸索,将甲书在漫长流传过程中产生的所有错误全改正过来了。
祖父用毕生的精力,创造了一个奇迹。但这个奇迹,又在瞬忽之间,烟消灰灭。古书已经出土,正本清源,祖父的一切努力,都化为劳而无功的泡沫。人们只记得古书,没有人再忆起祖父和他苦苦寻觅的一生。
1.本文情节一波三折,请认真梳理后将下面空缺的情节用四字短语补充完整。
壮士借书→① →藏书被烧→② →③ →原书出土
一张假币里的善良
①中午去菜市场买菜,摊主找钱的时候,竟发现里面有一张假的一元钱。摊主很是意外,拿着那张假钱瞅了好半天,直说奇怪,这年头居然还有假一块的?末了,他问我,要不要收藏一下这一块假钱?我说,不了,你还是给我换一张吧!摊主无所谓地笑了,嗨,就一块钱,瞧你那个紧张劲儿,坐公交车时往里一塞不就行了。我自然不会听他的拿着一元钱假币去坐公交车,可是我也不得不承认,我是真的花过一张假币。
②那是六年前的事了,彼时,我刚到北京的一家书店打工。有一天,店长和别的同事都不在,我就自作主张地做了一回收银员,因为只收了一个客人的钱,所以我一直觉得应该不会有事。可临到晚上店长结账的时候,发现钱柜里有一张二十元的假币,店长和其他同事一致认为那张假币是我收的。由于之前那位客人的确给了我一张二十元的钱,所以对此我无话可说,只得自掏腰包放进流水里二十元钱。
③起初我是想把那张假币给烧了,可是后来我越想越不甘心,越想越觉得不公平。于是,我决定把它花掉。一天早晨,我特意起得早早的,然后选了个不经常去的早餐店买早点。值得庆幸的是,那天早晨的人并不是很多,我进去以后,假装很随意地点了两个包子。开始我还能假装镇定,但当那个胖胖的女老板拿着那张假币反复查看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全身都在发抖,双腿不自觉地打战,我紧张到不敢抬头看那个老板的眼睛。甚至,我都想把那张假币从她的手里夺过来,可是我又不敢那样做。良久,老板才慢慢地从钱柜里把零钱找给了我。记得当时我跟她说谢谢时声音都在发抖,甚至有没有说出声来,我都忘记了。我将她找给我的零钱紧紧地攥在手里,逃命似的跑出了那个店,直到离店里有一段路,我才敢让自己停下来……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能平静下来,每每想起那个老板鉴别那二十元假币时的情景,我都自惭形秽!
④也许是心理原因在作祟,也许是我对自己的行为深感愧疚,下意识地想做些什么!总之,那件事过了以后,我便常常去那家店买东西吃,甚至还经常带同事一起过去。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每次看到那个老板的时候,我都想跟她说一声,请你把那张二十元假钱还给我!可是,我没有那个勇气!这样持续了一些日子,有一天,我独自去买早点,还是那个女老板收钱,我准备提着东西走的那一瞬间,她叫住了我,说:“姑娘,其实你不用每天都来吃我店里的东西,也不用带你的朋友来,天天吃这些东西都腻了吧!我早就看出你是个善良的姑娘,出门在外谁还不遇到点儿难事儿啊,别总记在心上!”我惊讶地看着她,心里有些不知名的情绪在翻滚!她只是呵呵一笑,自顾自地忙乎去了。
⑤我早就应该猜到的,她从一开始就知道那二十元是张假币,只是她没有当众揭穿,而是选择善意地为我遮掩过去。那天在那个早餐店里,我第一次在一个陌生人面前流下了既感动又带着点委屈的眼泪,而北京,就是在那一刻,湿润了我的心!
⑥她说的没错,我当时确实遇到了困难,那是我刚到北京的第一个月,还没有领到薪水,全身的钱加起来不足一百元。所以,我才把那张二十元的假币留了又留,所以我才盘算着把它花出去,因为当时那对我来说确实是一笔巨款。
⑦那个胖胖的老板说我是个善良的姑娘,可是我想说,老板,你才是那个真正善良的人!
2.请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补全故事情节。
——心有不甘,用币心虚—— ——感动委屈,自揭原因。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遇见野牦牛
余显斌
①去阿里的路上,已经是黄昏了,我很着急,车子飞快地行驶着,一不小心冲出了路外,我整个人被摔了出来,晕倒在无边的雪地里。醒来时,面前是一大一小两只纯黑色的野生牦牛,正甩着长毛,津津有味地吃着我背包中的糍粑。
②我屏住呼吸,额头出汗了。在藏地,野生牦牛跟家牦牛可不一样,性格火暴,动辄伤人,有时被惹恼了,甚至会喷着粗气,朝汽车冲过去。
③我担心遭遇它们袭击。趁其不注意,便微倾身子小心翼翼贴着雪地轻轻爬着,一寸一寸,将自己挪到一块大石后藏起来,悄悄探出脑袋观察着。只见它俩慢悠悠地吃着糍粑,时不时甩甩尾巴,满足地叫两声,或抬起头望向远处的雪山,那双眼睛清澈透亮,没有一丝杂质,也没有一丝凶光。其中一只偶尔漫不经心扫我一眼,但丝毫没有搭理的意思。
④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不再紧张,但同时也感到寒冷正在渗入体内,如同置身冰窖。雪山的夜幕逐渐降临,虽仍是一片白亮,可温度却在不停下降。我悄悄来到车旁,企图开动车子逃离,但多方周旋都只是徒劳。车坏了,看来今晚只能在这里过夜了。此时车里早已如冰窖一般,一夜过去,我一定会成为一具永远都不再醒来的冰雕。
⑤我心中难受,想起父母,想起家人,一阵阵悔意涌上心头。
⑥天是蓝的,就在头顶,蓝得透明,蓝得看不见底。一颗颗星星伸手可及,晶亮晶亮的带着细碎的光芒,布满天空。这些光芒显得格外冰冷,如冰花一样。
⑦我哆嗦着,缩成了一团,呼吸都带着冷气。车里仅有一个背包可供我抱在怀里,但根本不起作用。远处,在蓝光和白光的交错中,两只野牦牛的黑色剪影,显得格外清晰,连弯弯的犄角都能清楚看见。它们也是走散的牦牛吧!此时,两只牦牛正紧紧地挨着。凭借这几天在高原行走的经验,我知道它们这样是为了互相取暖,为了御寒。
⑧我心里突然一动,为什么不去加入它们呢?
⑨不,它们肯定会用那刺刀般的犄角顶我,把我伤害得很惨。
⑩可是,不去会冻死的。
时间慢慢流逝着,天空蓝得静谧,星星亮得透明,它们所释放的寒气,如恶狼般围困着我,侵袭着我的身体,咬啮着我的神经,冲毁着我最后的坚持。终于,我忍不住了,心说,伤害就伤害吧,总比冻死好。想到这些,我咬咬牙,朝着那两只牦牛走过去,一寸一寸,慢慢靠近。才几步,就惊醒了那只大的,我一个激灵正打算逃跑,却见它只是抬起头看着我,在天光的映衬下,那双眼睛依然清澈透亮,没有一丝杂质,也没有一丝凶光。不一会儿,它再次把头垂下靠近旁边的小牦牛,那只小牦牛早已熟睡,发出轻微的鼾声。
我放心了,再次慢慢靠近把身子轻轻贴向他们,很快,一股暖意就弥漫到我身上,虽然还是很冷,可比刚才强多了。伴随着他们轻微的鼾声和淡淡的毛腥味,我那颗彷徨无助的心终于安静下来,也同他们一起进入了梦乡。
天空依旧蓝得一尘不染,好像亘古如此,远远看去,雪山在天幕下显得庄严、庄重,泛着洁净的光芒,和天光映衬着,也相互沁润着。
天亮后,我等来了救援的人。当听说我和野牦牛相互取暖、一起入眠、并支撑了一夜时,大家都睁大了眼睛,不断地发出惊叹。此时,两只野牦牛已走向雪山的那边,太阳出来了,照在无边的雪地上,一片红白交杂。在雪山的山脊上,不是两只,竟然是一群野牦牛。那两只走散的野牦牛,显然已找到了他们的同伴。
我很高兴,对着牦牛群挥舞着胳膊,大声喊着:“牦牛,你好,你们好。”
我的声音在雪山上远远地传开,传向遥远的天边:“你好,你好,你们好……”
牦牛群慢慢远去,远去,庄严的影子映衬在雪峰天光之间,如雕塑一般。我想,我还会回来的,还会回到这片土地的。到时,还能和你们相逢吗?
那一刻,我流泪了。
(选自2023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育才中学正在举办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课本剧拍摄活动,小陶拟用本文作为拍摄素材,请你参与完成脚本的撰写。
【理相遇轨迹,感心路历程】
3.为了取镜,请帮忙梳理“我”和野牦牛相遇的有关情节和心理变化,完成思维导图。
花园
汪曾祺
①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方。
②我的记忆有菖蒲的味道。然而我们的园里可没有菖蒲呵。它是哪儿来的?是哪些草?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我此刻把它们没有理由地纠在一起。
③“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每个小孩子都这么唱过吧。有时甚么也不做,我躺着,用手指绕住它的根,用一种不露锋芒的力量拉,听顽强的根胡一处一处断。这种声音只有拔草的人自己才能听得。当然我嘴里是含着一根草了。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无的水红色是一种自然的巧合。
④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瞎,难闻死人。沾上身子,不要用手指去拈。用刷子刷。这种籽儿有带钩儿的毛,讨嫌死了。至今我不能忘记它:因为我急于要捉住那个“都溜”(一种蝉,叫得最好听),我举着我的网,蹑手蹑脚,抄近路过去,循它的声音找着时,啪,得了。
⑤可是回去,我一身都是那种臭玩意。想想我捉过多少“都溜”!
⑥那棵大垂柳上常常有天牛,有时一个,两个的时候更多。它们总像有一桩事情要做,六只脚不停地运动,有时停下来,那动着的便是两根有节的触须了。我们以为天牛触须有一节它就有一岁。捉天牛用手,不是如何困难的工作,即使它在树枝上转来转去,你等一个合适地点动手。常把脖子弄累了,但是失望的时候很少。【A】这小小生物完全如一个有教养惜身份的绅士,行动从容不迫,虽有翅膀可从不想到飞;即是飞,也不远。一捉住,它便吱吱扭扭的叫,表示不同意,然而行为依然是温文尔雅的。黑地白斑的天牛最多,也有极瑰丽颜色的。有一种还似乎带点玫瑰香味。天牛的玩法是用线扣在脖子上看它走。令人想起……不说也好。
⑦蟋蟀已经变成大人玩意了。但是大人的兴趣在斗,而我们对于捉蟋蟀的兴趣恐怕要更大些。我看过一本秋虫谱,上面除了苏东坡米南宫,还有许多济颠和尚说的话,都神乎其神的不大好懂。捉到一个蟋蟀,我不能看出它颈子上的细毛是瓦青还是朱砂,它的牙是米牙还是菜牙,但我仍然是那么欢喜。听,哪里?这儿!是的,这儿了!【B】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扑,追着扑。有时正在外面玩得很好,忽然想起我的蟋蟀还没喂呐,于是赶紧回家。我每吃一个梨,一段藕,吃石榴吃菱,都要分给它一点。正吃着晚饭,我的蟋蟀叫了。我会举着筷子听半天,听完了对父亲笑笑,得意极了。一捉蟋蟀,那就整个园子都得翻个身。我最怕翻出那种软软的鼻涕虫。可是堂弟有的是办法,撒一点盐,立刻它就化成一摊水了。
⑧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这种蠢头蠢脑的家伙,我觉得它在花朵上把屁股撅来撅去的,有点不配,因此常常愚弄它。土蜂是在泥地上掘洞当作窠的。看它从洞里把个有绒毛的小脑袋钻出来(那神气像个东张西望的近视眼),嗡,飞出去了,我便用一点点湿泥把那个洞封好,在原来的旁边给它重掘一个,等着。一会儿,它拖着肚子回来了,找呀找,找到我掘的那个洞,钻进去,看看,不对,于是在四近大找一气。我会看着它那副急样笑个半天。或者,干脆看它进了洞,用一根树枝塞起来,看它从别处开了洞再出来。好容易,可重见天日了,它老先生于是坐在新大门旁边休息,吹吹风。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点气,因为到这时已一声不响了。
(有删改)
4.打开记忆宝箱,你能找到哪些令作者难忘的记忆片段?请根据内容加以概述。
新绿
胡竹峰
(1)时令一节节过。雨水、惊蛰、春分,待到清明,窗外彻底亮了,天清地明,景物如诗,诗中有画。
(2)清明时节雨纷纷,好像天气真应了诗句一般。人在雨中,望着烟笼远树,景致更妙,雨飘在庭院,飘在池塘,飘在田垄,飘在坡地,也飘在人的头面。连下三天雨,半夜有鲤鱼跃上溪头浅滩。凉月如眉,挂在水湾的柳稍上。
(3)柳稍风味最好,丝丝绦绦长长短短,焕然一树新绿。微风徐徐,正是放风筝的好日子,终日有纸鸢在天上飞着,高高低低。女孩子穿上春衫,布袖飘摇,韶华胜极。
(4)不独人物鲜活如此,屋前弯弯绕绕几条田埂,也若游蛇一般。田里有浅浅一洼水,远看如镜,映得云白、山绿、树翠。田边有山,不甚高大,却青葱莫名,从山岗绿到岭脚。
(5)清明前后的菜哇,一脉新生。豌豆灌荚了,像是长满一地绿月,摘回来烹熟,风味大佳。韭菜尤好,有种香甜。古人说蔬食以春韭秋崧滋味最胜,这是知味之言,也是经验之谈。韭菜清炒,或炒鸡蛋,都有春鲜美味。
(6)每年清明前后,乡野风味挠心,遂从都市繁华中逃离,去那桑荫稠密、禽鸟幽雅的乡下住几日。一碟青菜,一碗泥螺,喝点新茶,无需饮酒,乘着山风,竟也微感醺然。然后在天清气明的春日夜里,看月亮升上山来,梦也做得清明。
(7)窗口一亮,人就醒了。醒得更早的是采茶人。清明时节的茶最珍贵,可以补贴家用,乡下人舍不得自家喝。绿芽近半寸长时,不论天晴下雨,人总要去采茶。我小时候偶尔也去,人与茶树一般高,一叶叶摘下,半天刚刚盖住箩底。采茶雨天多有不便,连日晴空,也觉得辛苦。从此知道生活不易,一口热饭滚汤要从劳作中来。至今对茶有爱意也有敬意。
(8)茶摘回来即摊晾在檐头廊下堂前宽敞处,碧绿绿一地,让人心生欢喜。
(9)谷雨后,芭蕉叶大栀子肥,茶叶也粗大了,这时农人才去摘一些回来自己喝。那时候的茶。苦,且味道生涩,劳作时倒是格外解渴。
(10)母亲做茶,总在夜里。屋外,风吹田野,蛙声很热闹,虫鸣更热闹。冬日糊上的窗纸,残损大半,炒过的青茶在砧板上,揉搓成紧紧一团,碧绿的汁液渗出来,一股股香气透过窗纸,在山村飘荡。茶叶摊放一夜,才干爽爽收进铁桶,密封得紧紧的,以免走气。
(11)清明时,地气升腾,茶见天长,农人三两天就要去一次茶园。野草越长越高,蒲公英冠毛结成绒球随风飘洒,荠菜也老得开了花。牛终于不用嚼棚里的干稻禾,每日早晨可以吃大把鲜草。午后,有牧人牵它上山,山林里茅草遮身,牛儿吃得肚皮浑圆。山地阴凉,草浅处可卧可眠可立可坐,满满山野之气。
(12)光阴流转,四季时序轮回。清明时节乡野,遍地庄稼,一片翠绿,一片祥和。近年来,乡农造屋早已不用土窑砖瓦,不废柴火。几年里养得山林茂盛繁密。
(13)天地日月清明,人世也安定清明。春阳流水与畈(fàn大片天地)上新绿有远意,水声经流不息。春天凝在花红叶绿里,溪涧池塘涨满水,积蓄自然之力。
5.文章将清明时节的景色写得如诗如画。围绕“新绿”,填写下表,梳理文章脉络。
地点 新绿之景
雨中 烟笼远树、鱼跃浅滩
水湾 凉月如眉、(1)
田埂 水洼如镜、(2)
菜畦 (3)、韭菜香甜
茶园 绿芽满园、茶汁碧绿、(4)
透早①的枣子园
林清玄
①返乡的时候,我的长裤因脱线裂开了,妈妈说:“来,我帮你车一车。”
②我随妈妈走进房间,她把小桌上的红绒布掀开,一台裁缝车赫然呈现在我的眼前,这个景象震慑了我,这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台裁缝车吗?怎么现在还在用?而且看起来像新的一样?“妈?这是从前那一台裁缝车吗?”妈妈说:“当然是从前那一台了。”妈妈熟练地坐在缝纫机前,把裤脚翻过来,开始专心地车我裂开的裤子,我看着妈妈专注的神情,忍不住摩挲着缝纫机上优美的木质纹理,那个画面突然与时空交叠,回到童年的三合院。
③当时,这一台缝纫机摆在老家的东厢房侧门边,门外就是爸爸种的一大片枣子园,妈妈忙过了养猪、耕田、晒谷、洗衣等粗重的工作后,就会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一边监看在果园里玩耍的我们。
④善于女红的妈妈,其实没有什么衣料可以做衣服,她做的是把面粉袋、肥料袋车成简单的服装,或者帮我们这一群“像牛一样会武”的孩子补撕破的衫裤,以及把太大的衣服改小,把太小的衣服放大。妈妈做衣服的工作是至关重大的,使我们虽然生活贫苦,也不至于穿破衣去上学。
⑤不车衣服的时候,我们就会抢着在缝纫机上写功课,那是因为孩子太多而桌子太少了,抢不到缝纫机的孩子,只好拿一块木板垫膝盖,坐在门槛上写字。
⑥有一次,我和哥哥抢缝纫机,不小心跌倒,撞在缝纫机的铁脚上,在我的耳后留下一条二十几厘米的疤痕,如今还清晰可见。
⑦我喜欢爬上枣子树,一边回头看妈妈坐在厢房门边车衣服,一边吃着清脆香甜的枣子。那时的妈妈青春正盛,有一种秀气而坚毅的美。由于妈妈在生活中表现得坚强,常使我觉得生活虽然贫乏素朴,心里还是无所畏惧的。
⑧如果是星期天,我们都会赶透早去采枣子,因为清晨刚熟的枣子最是清香,晚一点就被兄弟吃光了。
⑨妈妈是从来没有假日的,但是星期天不必准备中午的便当,她总是透早就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
⑩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A]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
这时我会感到无比的感动,想着要把刚刚采摘的最好吃的枣子献给妈妈。
我跳下枣子树,把口袋里最好吃的枣子拿去给妈妈,她就会停下手边的工作,摸摸我的头说:“真乖。”然后拉开缝纫机右边的抽屉放进枣子,我瞥见抽屉里满满都是枣子,原来,哥哥弟弟早就采枣子献给妈妈了。
这使我在冬日的星期天,总是透早就去采枣子,希望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有时觉得能坐在枣子树上看妈妈车衣服,生命里就有无边的幸福了。“车好了,你穿看看。”妈妈的声音使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B]妈妈忍不住笑了:“大人大种了,整天憨呆憨呆。”
我看着妈妈依然温柔的侧脸,头发却都花白了,刚刚那一失神,时光竟匆匆流过三十几年了。
6.文章围绕“裁缝车”描写了很多事情,请补全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
1. 请人抄书 曾祖传书 祖父校书
1.本题考查情节概括。
第①空:已知题干信息“壮士借书”可定位到第③段“后来,富豪出门遇险,一位壮士救了他的性命,富豪感恩不尽。欲以斗载的金银相谢。壮士说:‘财宝再多也是有价的。我救了你,你的命无价。我想用你的医书,救天下人的性命’”,再结合第④段“壮士得了书后,快马加鞭赶回家,请来乡下的诸位学子连夜赶抄医书。荧荧灯火下,抄书人奋笔疾书。总算在规定时间之内,依样画葫芦地抄了下来”可概括情节为:请人抄书;
第②空:已知题干信息“藏书被烧”可定位到第④段“壮士欲再去借来重抄,孰料富豪家失火,所有藏书化为灰烬”,再结合第⑩段“曾祖说,我希望你能穷尽毕生的精力,让它死而复生。但你只说对了一半,不是它们,是它。你这一辈子,是无法同时改正两本书的。现在,你就从中挑一本吧”可概括为:曾祖传书;
第③空:根据第 段“祖父没有辜负曾祖的期望,皓首穷经,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将甲书所有的错漏之处更正一新。册页上临摹不清的药材图谱,他亲自到深山老林一一核查;无法判定成分正误的方剂,他采集百草熬药炼成汤,以身试药;为了一句不知出处的引言,他查阅无数典籍……”可概括为:祖父校书。
初次打工,收到假币 真心弥补,老板谅解
第一空,根据第②段“那是六年前的事了,彼时,我刚到北京的一家书店打工。有一天,店长和别的同事都不在……店长和其他同事一致认为那张假币是我收的。由于之前那位客人的确给了我一张二十元的钱,所以对此我无话可说,只得自掏腰包放进流水里二十元钱”可知,故事开始于“我”初次打工时,收到了一张二十元的假币,概括为:“初次打工,收到假币”。
第二空,根据第④段“那件事过了以后,我便常常去那家店买东西吃,甚至还经常带同事一起过去……有一天,我独自去买早点,还是那个女老板收钱,我准备提着东西走的那一瞬间,她叫住了我……我早就看出你是个善良的姑娘,出门在外谁还不遇到点儿难事儿啊,别总记在心上!”可知,“我”因为之前用假币的事心里愧疚,所以常常去那家店消费,想要弥补,而老板其实早就看穿了一切,却善意地谅解了“我”,概括为:真心弥补,老板谅解”。
3.①躲在大石后观察野牦牛(吃糍粑) ②彷徨、无助(犹豫、羡慕)③贴近野牦牛,同他们一起取暖 ④感动、不舍(感激、留恋) 3
本题考查情节梳理与概括。
(1)根据思维导图“初识”和“放心、平静”的提示,找到③段“ 趁其不注意,便微倾身子小心翼翼贴着雪地轻轻爬着,一寸一寸,将自己挪到一块大石后藏起来,悄悄探出脑袋观察着。只见它俩慢悠悠地吃着糍粑,时不时甩甩尾巴,满足地叫两声,或抬起头望向远处的雪山,那双眼睛清澈透亮,没有一丝杂质,也没有一丝凶光”可知情节是:躲在大石后观察野牦牛(吃糍粑);
(2)根据思维导图“夜里在车里看见两只牦牛相互取暖”和“远观”的提示,找到⑧段“我心里突然一动,为什么不去加入它们呢”、⑨段“不,它们肯定会用那刺刀般的犄角顶我,把我伤害得很惨。”和⑩段“可是,不去会冻死的。”可知心理是:彷徨、无助(犹豫、羡慕);
(3)根据思维导图“靠近”和“踏实、安静”的提示,找到 段“我咬咬牙,朝着那两只牦牛走过去,一寸一寸,慢慢靠近”和 段“再次慢慢靠近把身子轻轻贴向他们,很快,一股暖意就弥漫到我身上,虽然还是很冷,可比刚才强多了”可知情节是:贴近野牦牛,同他们一起取暖;
(4)根据思维导图“天亮目送牦牛群在山脊远去”和“离别”的提示,找到 段“我想,我还会回来的,还会回到这片土地的。到时,还能和你们相逢吗?”和 段“那一刻,我流泪了”可知心理是:感动、不舍(感激、留恋)。
4.(示例)①含巴根草的根②沾惹臭芝麻③捉“都溜”④玩天牛⑤兴趣盎然捉蟋蟀(任选四个即可)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①空,依据③段“有时甚么也不做,我躺着,用手指绕住它的根,用一种不露锋芒的力量拉,听顽强的根胡一处一处断。这种声音只有拔草的人自己才能听得。当然我嘴里是含着一根草了。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无的水红色是一种自然的巧合”可以概括为:含巴根草的根。
②空,依据④段“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第⑤段“可是回去,我一身都是那种臭玩意”可以概括为:沾惹臭芝麻。
③空,依据④段“至今我不能忘记它:因为我急于要捉住那个‘都溜’(一种蝉,叫的最好听),我举着我的网,蹑手蹑脚,抄近路过去,循它的声音找着时,拍,得了”可以概括为:捉“都溜”
④空,依据⑥段“捉天牛用手,不是如何困难工作,即使它在树枝上转来转去,你等一个合适地点动手……这小小生物完全如一个有教养惜身份的绅士,行动从容不迫,虽有翅膀可从不想到飞;即是飞,也不远。一捉住,它便吱吱扭扭的叫,表示不同意,然而行为依然是温文尔雅的。”可以概括为:玩天牛。
⑤空,依据⑦段“而我们对于捉蟋蟀的兴趣恐怕要更大些。”“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扑,追着扑。”可以概括为:兴趣盎然捉蟋蟀。
5.(1)柳稍新绿(2)树翠山青(3)豆如绿月(4)野草鲜茂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一空,结合(3)段“柳稍风味最好,丝丝绦绦长长短短,焕然一树新绿”概括可得:柳稍新绿。
二空,结合(4)段“不独人物鲜活如此,屋前弯弯绕绕几条田埂,也若游蛇一般。田里有浅浅一洼水,远看如镜,映得云白、山绿、树翠。田边有山,不甚高大,却青葱莫名,从山岗绿到岭脚”概括可得:树翠山青。
三空,结合(5)段“清明前后的菜哇,一脉新生。豌豆灌荚了,像是长满一地绿月,摘回来烹熟,风味大佳”概括可得:豆如绿月;
四空,结合(11)段“清明时,地气升腾,茶见天长,农人三两天就要去一次茶园。野草越长越高,蒲公英冠毛结成绒球随风飘洒,荠菜也老得开了花”概括可得:野草鲜茂。
6.(1)妈妈一边车衣服一边监看“我们”(2)“我们”抢着在缝纫机上写功课(3)当“我们”献枣子时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第一空,根据第③段“当时,这一台缝纫机摆在老家的东厢房侧门边,门外就是爸爸种的一大片枣子园,妈妈忙过了养猪、耕田、晒谷、洗衣等粗重的工作后,就会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一边监看在果园里玩耍的我们”概括可得:妈妈一边车衣服一边监看“我们”;
第二空,根据第⑤段中的“不车衣服的时候,我们就会抢着在缝纫机上写功课”可得:“我们”抢着在缝纫机上写功课;
第三空,根据第 段中的“我跳下枣子树,把口袋里最好吃的枣子拿去给妈妈,她就会停下手边的工作,摸摸我的头说:‘真乖。’然后拉开缝纫机右边的抽屉放进枣子”可得:当“我们”献枣子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