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重点考点单选 专项练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考

文档属性

名称 声现象--重点考点单选 专项练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2-11 17:1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声现象--重点考点单选 专项练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考
1.监测器测得某次鸟鸣和猫叫的声音信息如下表,则(  )
声音 鸟鸣 猫叫
声音的频率/Hz 5000 800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30 60
A.鸟鸣的响度大 B.猫叫是超声波
C.鸟鸣的频率高 D.猫叫的音调高
2.宋代苏轼在《琴诗》中问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的琴声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
A.琴弦 B.匣子 C.指头 D.耳朵
3.艺术节上,我们远远地就能分辨出是二胡声还是古筝声,这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4.歌曲《东方红》简谱中有如下片段:,其中的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5.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共场所要将手机音量适当调小,这是在声源处控制了噪声
B.航天员在空间站内要借助无线电交谈,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C.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音调高低不同
D.医学上用超声波除去人体结石,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6.对下列诗句中蕴含的声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折竹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朝来山鸟闹,惊破睡中天”,“山鸟闹”一定是乐音
7.中考期间,为了给考生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各地纷纷“禁噪”。“禁噪”是(  )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使噪声变成乐音
C.阻断噪声的传播 D.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8.声音丰富了我们的世界,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蝈蝈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敲鼓时鼓面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防噪声耳罩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9.在成都地铁3号线磨子桥站出口,行人走上“琴键”台阶(如图),台阶亮灯并响起音乐。关于上述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音乐声由行人振动产生 B.该音乐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乐曲的音色与行人的心情有关 D.乐曲的音调越高响度一定越大
10.下列乐器中,主要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是(  )
A.编钟 B.二胡 C.钢琴 D.长笛
1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能听到声音,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铃声逐渐增强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
D.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12.中华民族传统乐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关于乐器使用所涉及的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唢呐表演,模仿鸟儿的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B.笛子演奏,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击鼓鸣锣,告知将士冲锋或收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敲击编钟,周围的人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13.自然界中万物生灵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交流方式,其中声音是最常见、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人都能听到
B.我国“天宫”空间站的宇航员出舱后,在太空中仍能通过声音直接交流
C.常见医用设备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获取人体内部脏器信息的
D.广场上的噪声监测仪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4.课堂上有关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通过音色就能判断是哪位同学在回答问题
C.老师讲课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同学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说明响度大
15.小敏利用如图甲所示的高脚玻璃杯做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纸片被击打后迅速飞出,鸡蛋却落入杯中,这是因为鸡蛋具有惯性
B.轻敲杯口,听到声音的同时看到水面出现波纹,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改变杯内水量,敲击杯子发声时的音调改变,这是由于杯壁的振幅改变引起的
D.用装满水的玻璃杯做如图乙所示的“覆杯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16.北京的鸽哨制作精致,图中所示的是用多个管状哨连接成的一个“连筒类”鸽哨。当鸽子携带鸽哨飞行时,哨声既有高音、也有低音,主要是因为各筒的长短会影响发出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传播速度
17.夏天,乡村的傍晚,蝉鸣、蛙叫交织在一起,蝉鸣声与蛙声(  )
A.传播都不需要介质 B.音调一定相同 C.音色不同 D.都不能传递能量
18.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C.老师用扩音器讲课,是为了改变音调
D.一台好的音响设备要有较高的保真度,这是因为它能较好的保持原声的响度
19.伴随着城区内环高架路、鲁南高铁济宁北站、大安机场的建成使用,济宁进入高铁、高架、高速、航空的立体交通“快时代”。结合图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雨雾冰雪提示牌提醒减速慢行,原因是雨雪路面摩擦力消失
B.在高架路旁安装隔音墙,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
C.设置安全线的原因是列车高速行驶时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
D.车辆沿坡形通道向上行驶过程中,其重力势能不变
参考答案
1.C
A.分析数据可知,猫叫的声音强弱的等级大于鸟鸣的声音强弱的等级,所以猫叫的响度大,故A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猫叫声音的频率为800Hz,不是超声波,故B不符合题意;
CD.鸟鸣的频率为5000Hz,猫叫的频率为800Hz,所以鸟鸣的频率高,音调高,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2.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苏东坡的诗句中以设问的形式说明“声音不是在琴弦上,不是在指头上,而是手指拨动琴弦使弦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3.C
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来区分听到的乐曲是由小提琴还是二胡演奏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4.A
音乐简谱中的数字所记录的是声音的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5.A
A.公共场所要将手机音量适当调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了噪声,故A正确;
B.航天员在空间站内不用借助无线电交谈, 航天员在空间站外要借助无线电交谈,故B错误;
C.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编钟振幅不同,则响度不同,故C错误;
D.医学上用超声波除去人体结石,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
6.A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A正确;
B.高声是指大声说话,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听到“折竹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山鸟闹”若干扰到人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也会成为噪声,故D错误。
7.A
声音的控制可以从三个环节,分别是声源、传播过程中、和人耳接收处,各地纷纷“禁噪”,比如考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禁止施工,限制娱乐场所的音量等,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8.C
A.蝈蝈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因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敲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而影响音调的是振动的频率,故B错误;
C.雷达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正确;
D.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
9.B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该音乐声由“琴键”台阶振动产生,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该音乐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正确;
C.乐曲的音色与“琴键”台阶的结构等有关,与行人的心情无关,故C错误;
D.乐曲的音调越高,是指声音的频率大,而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故D错误。
10.D
A.编钟属于打击乐器,通过编钟振动发声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二胡是弦乐器,通过拉弦时弦振动发声,故B不符合题意;
C.钢琴是弦乐器,通过按琴键时琴弦振动发声,故C不符合题意;
D.长笛是管乐器,通过吹奏时长笛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故D符合题意。
11.A
A.用力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时,橡皮筋会振动,而我们会听到振动的橡皮筋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的空气减少,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故B错误;
C.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则物体振动的幅度不同,响度也不同,故C错误;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
12.A
A.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有规则振动发出的是乐音,无规则振动发出的是噪音;从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可能是噪音,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故A正确;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B错误;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击鼓鸣锣,告知将士冲锋或收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敲击编钟,周围的人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错误。
13.C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是如果声音的频率不在人耳听觉范围内、声音无法传播、响度不足等现象,那么人耳是听不到的,故A错误;
B.出舱后,太空中处于真空状态,而真空不能传声,故不能通过声音直接交流,故B错误;
C.B超是利用超声波能够穿透人体皮肤组织来获取内脏信息的,故C正确;
D.噪声监测仪只能显示目前的声音分贝数,但并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14.C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声带的振动发出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通过音色就能判断是哪位同学在回答问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同学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说明响度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5.C
A.纸片被迅速击打出去后,因为鸡蛋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又由于重力的作用落入杯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轻敲杯口,杯口振动发出声音,同时水面出现波纹,把杯口微小的振动放大,由此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改变杯内水的质量,敲击杯子时,杯口振动的频率不同,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会发生改变,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装满水的玻璃杯朝下时,杯内没有空气只有水,而杯内水产生的压强远小于外界大气压,纸片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杯挤压在杯口,该现象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6.A
A.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各筒的长短不同,空气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A符合题意;
B.音色指的是声音的特色,与发生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与各筒的长短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影响因素是振动的幅度,与各筒的长短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传播速度与介质、温度有关,与各筒的长短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17.C
A.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故A不符合题意;
B.音调跟振动的频率有关,蝉鸣声与蛙声音调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蝉鸣声与蛙声听起来是不一样的,则音色一定不同,故C符合题意;
D.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蝉鸣声与蛙声也可以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18.B
A.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减少声音的产生,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
C.老师用扩音器讲课,增大声音振动的幅度,是为了改变响度,故C错误;
D.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一台好的音响设备要有较高的保真度,这是因为它能较好的保持原声的音色,故D错误。
19.B
A.雨雪路面粗糙程度较小,摩擦力减小,所以要减速慢行,但摩擦力不会消失,故A错误;
B.在高架路旁安装隔音墙,阻挡了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
C.设置安全线的原因是列车高速行驶时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人容易被推向列车发生危险,故C错误;
D.车辆沿坡形通道向上行驶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变大,其重力势能变大,故D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