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学业水平诊断试卷
五年级语文
时间:80分钟 书写: 等级: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把句子认真地抄写到下面的横线上,注意标点也要写规范。(3分)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2.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一个词语1分,共8分)
跟随语文,我们看到了huáng hūn( )的天空中悠然低飞的白鹭,学习了落花生不ài mù( )虚荣的品质,认识了面容清秀、身体jiǎo jiàn( )的松鼠,欣赏了jǔ shì wén míng( )的圆明园,我们还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物:fù jīng( )请罪的廉颇,为救乡亲们牺牲自己的海力布,渴望dǐ yù( )外敌国家统一的陆游,忙碌在féng rèn( )机前的pí bèi( )的母亲……
3.比一比,组词。(一个词语0.5分,共3分)
浸( ) 锁( ) 荒( )
侵( ) 琐( ) 谎( )
4.以下是“便宜”的两个意思,根据不同的意思用“便宜”写句子。(一句1分,共2分)
(1)价格低:
(2)不应得到的利益:
5.下面顿号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
B.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
C.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锹刃儿上找到了。
D.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
6.根据要求填空(10分)
(1)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 。
(2)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 。
(3) ,学而不厌, 。
(4)风一更,雪一更, 。
(5)《山居秋暝》中“ , ”两句描绘了一幅明月高照、清泉流淌的画面。
(6)《枫桥夜泊》中“ , ”两句以钟声衬托夜的静谧,让我们体会到了张继孤寂忧愁的心情。
(7)问渠那得清如许 。
(8)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 。
(9)溪水无情似有情, 。(《过分水岭》)
(10) ,闻郎江上踏歌声。(《竹枝词》)
7.根据阅读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一个小题1分,共2分)
(1)《城南旧事》中,“我”发现妞儿的亲生母亲就是( )
A.兰姨娘 B.宋妈 C.秀贞 D.英子的妈妈
(2)《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 )坐在蘑菇顶上用一支长长的水烟筒抽烟。
A.大青虫 B.柴郡猫 C.蜥蜴 D.睡鼠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冬天快过去了(18分)
①坎坷中的记忆最难忘却。那年冬天,弟弟患了急性肾炎。于是,父亲东拼西凑弄了些钱,每日背(bèi bēi)着弟弟去乡卫生院治疗。数九寒天,风雪交加,空着手走路尚且艰难,更何况父亲要背着十来岁的弟弟翻山越岭走上二十余里路。有几次,一不小心陷进雪坑,他硬是咬着牙强(qiáng qiǎng)逼自己背着弟弟慢慢爬上来。父亲是背着弟弟慢慢爬上来的。寒风袭来,怕弟弟冻着,父亲又脱下自己的棉袄,裹在弟弟身上。一连几个月啊。有一天,我跟在父亲后面当帮手。回来时,父亲放下背上的弟弟,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息,望着积雪逐渐消融而变得花白了的山野,他喃喃地说:“冬天快过去了。”
②还是一个冬季。有天早上,我磨蹭着没去上学。饭票前天就用完了,家里无米让我背到学校换饭票;借给我饭票的同学家里同样拮据。因此,今天去学校,不仅自己肚皮打发不了,也无法面对帮助过我的同学。父亲得知,喉头蠕动一下,手抚在头上,说:“你先去上学,我不会让你挨饿的。”中午,父亲扛着一袋米赶到学校来了。他脚步沉重地走在冬天的残雪里,我老远就听到了他的喘息声。我直奔(bēn bèn)向他,要帮他一把,被他拒绝了:“不用不用,你人还小,扛不动。”望着父亲被压得弯弯的腰和那瘦削(xuē xiāo)的脸,我鼻子突然一阵发酸。后来知道,这袋米是父亲向好几个亲戚家借来的。父亲临走前,抚摸着我的头,叮嘱道:“娃儿,好好念书,冬天快过去了。”
③父亲不是文化人,说不出什么思想深刻的话语。但那句“冬天快过去了”,胜过我读过的任何诗句,给我鼓舞,让我对未来充满期望。
1.选择文中括号里恰当的拼音,打上“√”。(4分)
2.短文中作者回忆了关于父亲的两个场景,请简要概括。(4分)
① ②
3.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能够帮助我们提高阅读速度。仿照示例,写出第①段画直线句子的主要意思。(3分)
示例: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廉颇对蔺相如不服气。)
数九寒天,风雪交加,空着手走路尚且艰难,更何况父亲要背着十来岁的弟弟翻山越岭走上二十余里路。一不小心陷进雪坑,他硬是咬着牙强逼自己背着弟弟慢慢爬上来。
4.从第②段画波浪线的细节描写语句中,我们能感受到
。(3分)
5.从第②段的“我鼻子突然一阵发酸”中可以体会到“我”对父亲怎样的情感 (4分)
(二)五月槐花香(17分)
①在童年的记忆里,家乡有许多洋槐树,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它们挺拔的身影。4月,槐树开花了,花期一直持续到5月。那一串串洁白无瑕的槐花,被微风撩拨得不时探出头来,在绿叶的掩映下若隐若现,与此同时,裹着丝丝醇甜的一阵阵香气也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②在田里忙碌的农人歇工时,都喜欢到槐树底下席地而坐。槐树的枝叶纵横交错,形成一个巨型伞盖,正好可以遮蔽出一方天地。劳作了半日,最惬意的当属卷上一支烟,喝上几口酽茶,再闭上眼睛吸入一鼻子馥郁的花香,顿时辛苦就消去了大半,整个人都神清气爽起来。
③孩子们最爱摘槐花。小伙伴三多子身手敏捷,时常在腰间系个布兜,三下五除二就爬到树杈处,双脚站稳后,一只手拽牢树枝,另一只手就开始忙活,不到一袋烟的工夫,就能装满一兜。待他从树上下来后,脑袋瓜、脸蛋子和肩膀头上都是掉落的花瓣。我不会爬树,就找来一根长竹竿,用结实的粗绳子在竿头挽起一个圈,高高举向一串槐花,把它套进圈里,再使劲儿转动竿子,直到把槐花拧下来……现在想来,这种摘槐花的方法实在有些暴力。
④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吃槐花。记得第一次吃时,捋了一把一股脑儿都塞进嘴里,狼吞虎咽一番,咦 怎么香甜中还略带苦涩 母亲嗔怪道:“假孩子,槐花的甜都在花蕊上,细嚼慢咽比蜜甜。”按照母亲说的方法,我轻轻掰开乳白的花瓣,小心翼翼地取出细嫩的花蕊含在嘴里,再慢慢地咬碎——果然,一股清甜充盈在口中,怪不得槐花能酿出那么好的蜜来!
⑤上中学后,我离开了家乡,村里老房子改造,那些曾经枝繁叶茂、护佑乡邻的老槐树被砍去。近几年,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和推动下,家乡积极发展绿色经济,栽种了一批速生泓森槐,成为当地一景。每次返乡,漫步于清秀挺拔的槐林中,鉴赏着绿影婆娑、繁花烂漫的美好景致,我总不禁想起儿时的老槐树,想起那在微风的吹拂下,若隐若现的花朵,以及若有若无的花香……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4分)
席地而坐:
小心翼翼:
2.本文作者描述了家乡老槐树开花时的情景,回忆了 _、 、
的事,展现了一幅幅乡村生活图画。(6分)
3.比较句子,回答问题。(3分)
原句 修改后
那一串串洁白无瑕的槐花生长在绿叶下。 那一串串洁白无瑕的槐花,被微风挑逗得不时探出头来,在绿叶的掩映下若隐若现。
修改后的句子使用了动态描写,比较原句谈谈这样写的好处是
。(3分)
4.结尾划线句子“我总不禁想起儿时的老槐树,想起那在微风的吹拂下,若隐若现的花朵,以及若有若无的花香……”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2分)这样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2分)
三、习作(35分)
《五月槐花香》中,儿时的老槐树和槐花香,是作者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可惜却再也见不到了。那么,你的童年生活中有什么美好事物,如今却消失不见,永远留在了记忆中 想一想,选一件事物写下来。自拟题目。
100
200
100
200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学业水平诊断试卷
五年级语文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2.黄昏 爱慕 矫健 举世闻名 负荆 抵御 缝纫 疲惫
3.浸(浸泡) 锁(锁门) 荒(荒凉)
侵(侵略) 琐(琐碎) 谎(谎言)
4.(1)价格低:这家超市的水果真便宜,我买了好多。
(2)不应得到的利益:他占了公司的便宜,被开除了。
5.A (在列举费用后,“书本费也贵了”与前面的费用列举之间应该使用逗号进行分隔,以表示这是一个新的信息或转折,而不是继续列举费用。)
6.(1) 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2)前途似海,来日方长。(3)默而识之 诲人不倦
(4)聒碎乡心梦不成 (5) 明月松间照
(6)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7)为有源头活水来。
(8)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9)入山三日得同行(10)杨柳青青江水平
7(1) C (2) B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冬天快过去了(18分)
1. bēi(√) qiáng(√) bèn(√) xuē(√)
2.① 父亲背着患病的弟弟在风雪天翻山越岭去治疗。
② 父亲扛着借来的米送到学校,鼓励“我”好好念书。
3.父亲在风雪天背着弟弟艰难行走,陷进雪坑也咬牙爬上来。
4.父亲送米给“我”的艰辛和他对“我”深沉的爱。
5.示例:可以体会到“我”对父亲的感激、心疼和愧疚等情感。父亲为了“我”能够上学,不惜向亲戚家借米,这种无私的付出让“我”深受感动,同时也感到心疼父亲为了家庭所承受的辛劳。同时,“我”也可能因为自己的无能为力,无法帮助家庭分担而感到愧疚。
(二)五月槐花香(17分)
1.席地而座:指没有座位,直接坐在地上。在文中,这个词语用来形容作者和伙伴们直接坐在地上,享受槐花带来的乐趣,体现了一种自然、随意的生活态度。
小心翼翼:形容行动非常小心谨慎,生怕出错。在文中,这个词语用来描述作者和伙伴们摘槐花时的小心态度,既表现了对槐花的珍惜,也体现了孩子们对自然的敬畏。
2.摘槐花、吃槐花、槐树下嬉戏
3.修改后的句子通过加入动态描写,使得原本静态的槐花变得生动活泼,仿佛有了生命。这样的写法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也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槐花的美丽和生机,从而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4.结尾划线句子蕴含了作者对儿时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这样的结尾不仅总结了全文,也升华了文章的主题,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家乡和童年的深情厚意。同时,这样的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回味无穷。
三、习作(35分)
童年的萤火虫之光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有那么一抹灵动的绿光,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我无忧无虑的岁月,却又在成长的轨迹中悄然消逝,只留下一抹淡淡的忧伤和无尽的怀念——那就是夏日的萤火虫。
小时候,每到夏夜,村里的夜晚总是格外宁静而神秘。大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围坐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则像脱缰的小马驹,在夜色中追逐嬉戏。而就在这时,那些小小的、带着微光的萤火虫便悄悄登场,成为了我们最期待的伙伴。
它们或高或低地飞舞在稻田边、竹林旁,甚至偶尔还会大胆地落在我们的肩头,闪烁着柔和而神秘的光芒。我们追逐着这些光点,试图用双手轻轻合拢,将它们捕捉进透明的玻璃瓶里。那一刻,仿佛掌握了整个夏天的秘密,瓶中的绿光摇曳生姿,成了我们最宝贵的宝藏。
我们会在夜晚的田野上举办“萤火虫晚会”,围坐在一起,比谁的瓶子里的萤火虫更亮更多。有时,我们还会放飞瓶中的萤火虫,看着它们重新飞向夜空,心中充满了对自由与美好的向往。那时的我们,简单而快乐,仿佛整个世界都围绕着这些小小的生命旋转。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那些曾经充满萤火虫的田野逐渐被高楼大厦所取代,稻田变成了停车场,竹林变成了道路旁的绿化带。夏夜再没有了那份宁静与神秘,萤火虫也似乎随着童年的远去而消失得无影无踪。
如今,每当夏夜来临,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抬头望向星空,心中默默思念着那些曾经陪伴过我的萤火虫。虽然它们已经不在,但那份纯真的快乐和对自然的敬畏却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财富。
童年的萤火虫之光,虽然已化作遥远的记忆,但它教会了我珍惜与感恩,让我明白,生命中的每一份美好都值得我们去追寻和守护。即使时光流转,那份光芒依旧在我心中闪耀,照亮我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