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百合花》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3.1《百合花》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3 14:3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百合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中的一篇经典短篇小说——《百合花》。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
《百合花》选自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青春的价值”。该单元要求学生思考作品意蕴,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并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百合花》是作家茹志鹃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一名年轻军人在战争年代的牺牲故事,通过战争语境下人的生存状态和情感关系,表达了作者对爱的理解以及对人性美、人情美的追求。小说中的百合花清新淡雅,纯洁无瑕,象征着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展现了崇高的人性美。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与鉴赏能力,能够初步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然而,由于阅历尚浅,理性认识不足,学生在深入分析和鉴赏小说细节、人物形象以及情感表达方面仍需教师的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恰当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和学情分析,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速读课文,圈画生字词,理清思路,概括情节;通过勾画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紧扣细节分析小通讯员、新媳妇、“我”的形象及相互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掌握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战争年代的青春激情和人性美、人情美,培养学生对爱的理解以及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紧扣细节分析小通讯员、新媳妇、“我”的形象,掌握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战争年代的人性美、人情美,理解小说所表达的深刻主题。
五、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
1. 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朗读法:通过朗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探究法: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深入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法:
1.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2.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成果。
3. 探究学习:通过深入探究小说细节,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六、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课堂教学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1. 活动设计:PPT上出示百合花图片,询问学生百合花的花语是什么?(纯洁美丽、百年好合、庄严高雅、伟大的爱)然后引出课题——《百合花》(板书课题、作者)。
2. 设计意图:通过直击标题、聚焦主题导入,引起学生思考,为理解课文主题奠定基础。
环节二:课文初探
1. 活动设计:
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茹志鹃的人物经历及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决生字词。
学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情节。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师生共同得出小说以时间为顺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带路——通讯员带路护送“我”去包扎所;借被——通讯员随“我”借被子;牺牲——通讯员为救人牺牲;献被——新媳妇献出自己的新被子。
2.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提高概括能力。
环节三:合作探究与精研细品
1. 活动设计:此环节由面到点,集中解决下列问题或按照需要安排学习活动。
问题一:请为小说主要情节拟出小标题。
教师小结:小说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三段:护送、借被子、牺牲。
问题二:小说塑造了怎样的小通讯员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通过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分析小通讯员的形象特点(腼腆羞涩、淳朴可爱、关心同志、尽职尽责、勇敢献身)。
问题三:作为小说叙述人,“我”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小说中的“我”是个善良、亲切又成熟老练的女文工团员,也是一个叙述者。小说通过其女性视角叙事和描写,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同时,“我”是通讯员的同乡,因此透过“我”的视角可以想象、补充人物的过去,使通讯员形象更为具体饱满。
问题四:小说最生动的描写是借被子的情节,请聚焦这个片段中新媳妇的“笑”,分析新媳妇的形象特点。
PPT呈现借被子情节中新媳妇的“笑”的描写,引导学生分析新媳妇的形象特点(羞涩忸怩、淳朴善良、通情达理、热爱人民军队)。
2.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分析课文,解决课文重难点。通过深度阅读,结合相关材料深入体会作者情感,领悟人物形象体现的人文主题。
环节四:课堂总结
1. 活动设计: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这节课我们紧扣细节分析了小通讯员、“我”、新媳妇的形象特点。
从小说细微之处中体会到纯洁浓厚的军民之情、战友之情。
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透过文中几个年轻人之间的故事,依然能感受到人性、人情之美。
2.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梳理总结,使本课知识要点化、系统化,强化记忆,加深理解。
环节五:布置作业
1. 活动设计:
必做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选做作业:运用本课所学的小说鉴赏方法,分析其他经典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2. 设计意图:分层作业设计,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发挥学生想象力,促进能力素质的提高。
七、板书设计
为了全面而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百合花
茹志鹃
1. 带路:通讯员带路护送“我”去包扎所
2. 借被:通讯员随“我”借被子
3. 牺牲:通讯员为救人牺牲
4. 献被:新媳妇献出新被子
小通讯员:腼腆羞涩、淳朴可爱、关心同志、尽职尽责、勇敢献身
“我”:善良亲切、成熟老练、女性视角叙事者
新媳妇:羞涩忸怩、淳朴善良、通情达理、热爱人民军队
八、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我也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紧扣细节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从而理解小说的深刻主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理解小说深层含义方面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启发。
以上就是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意图进行的说明。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