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Unit 5 课时教学设计
第3课时教学设计
Unit 5第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Grammar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语篇研读 【What】 本课首先呈现了一篇关于中国自然奇观的介绍,内容围绕中国的地理特征、自然景观及其独特性展开。文章通过描述一些著名的自然景观(如黄河、长江、泰山、峨眉山和珠穆朗玛峰)以及它们的特点,展现了中国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多样性。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用英语描述自然奇观”,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文章内容,并完成相关练习。本课的主要内容包括: 自然景观描述:介绍了黄河、长江、泰山、峨眉山和珠穆朗玛峰的长度、高度等特征。 语言学习:学习与“自然景观”“比较级和最高级”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如“famous for”“higher than”“the highest”等。 语法学习:通过句子结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 【Why】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奇观”,本课时通过介绍中国的自然景观,展示了如何用英语描述这些景观的特征。本课的设计旨在: 引导学生理解自然景观的描述方式: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掌握如何用英语描述自然景观的特征。 帮助学生掌握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语法结构:通过阅读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写作任务,帮助学生用所学词汇和语法结构表达自己的观点。 增强学生对自然景观的了解和兴趣:通过介绍中国的自然奇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How】 本课的语篇内容包括语法学习、句子练习和写作任务: 语法学习: 情节展开:通过描述自然景观的特征,展示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语法结构。 语言风格:以说明性文体呈现,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关键信息:通过句子结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 句子练习: 词汇学习:通过句子填空和匹配练习,帮助学生学习与“自然景观”相关的词汇,如“famous for”“higher than”“the highest”等。 语言运用: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使用这些词汇和语法结构,增强记忆和理解。 写作任务: 细节提取:通过填写关于自然景观的事实,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关键信息,如黄河、长江的长度,泰山、峨眉山和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语言表达:引导学生使用文章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如“famous for”“higher than”“the highest”等,完成写作任务。 讨论活动: 理解与思考:通过回答问题,如“为什么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为什么黄河比长江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内涵。 情感共鸣:通过讨论“你最喜欢中国的哪一个自然景观?”帮助学生建立情感共鸣,增强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学习目标
单元学习目标 对应单元目标 本课学习目标
语言知识目标:掌握与“自然奇观”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如“famous for”“higher than”“the highest”等。 语言技能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运用比较级和最高级描述自然景观。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和保护意识,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学习策略目标:通过任务和练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语言知识目标:学习与“自然奇观”相关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如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 语言技能目标:通过阅读和写作任务,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讨论和分享,增强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学习策略目标:通过任务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语言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与“自然奇观”相关的词汇,如“famous for”“higher than”“the highest”等。 学生能够理解并使用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语法结构。 语言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结构完成句子填空和写作任务。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提取关键信息,并用所学词汇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自然景观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培养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和分享,增强对自然景观的了解和兴趣。 学习策略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任务和练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3.评价任务 评估维度 评估标准 评估方式 评估主体
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包括细节和主旨。 学生能否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如自然景观的特征。 词汇与表达运用:学生对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掌握情况,如“famous for”“higher than”“the highest”等。 学生能否正确使用这些词汇和短语进行表达。 写作能力: 学生能否根据提示完成关于自然景观的短文写作,包括内容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学生的语法正确性和表达丰富性。 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如对自然景观重要性的解读。 学生能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自然奇观”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是否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阅读理解能力 优秀: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细节和主旨,回答问题无误。 良好:基本理解文章内容,回答问题有少量错误。 合格:理解部分内容,回答问题存在较多错误。 不合格:无法理解文章内容,无法回答问题。 词汇与表达运用 优秀:能够准确使用重点词汇和短语,表达清晰。 良好:使用大部分词汇和短语,但有少量错误。 合格:使用部分词汇和短语,但存在较多错误。 不合格:很少使用或无法正确使用词汇和短语。 写作能力 优秀:内容完整,逻辑清晰,语法正确,表达丰富。 良好:内容较完整,逻辑较清晰,有少量语法错误。 合格:内容基本完整,逻辑不够清晰,存在较多语法错误。 不合格:内容不完整,逻辑混乱,无法完成写作任务。 批判性思维能力 优秀:能够深入分析关键信息,提出有深度的见解。 良好:能够分析关键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但分析不够深入。 合格:能够识别关键信息,但分析较为表面化。 不合格:无法分析关键信息,缺乏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优秀:能够深刻理解主题,表达积极的情感态度。 良好:理解主题,表达较为积极。 合格:对主题有一定理解,情感表达一般。 不合格:对主题理解肤浅,情感表达消极。 阅读任务: 通过选择题和填空题,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过句子填空任务,检查学生对语法结构的掌握。 写作任务: 通过短文写作,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主题的理解。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对某个自然景观的了解和感受。 小组讨论与分享: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 要求学生讨论“为什么自然景观对人类很重要?”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师观察: 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记录其学习情况。 通过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同伴以及学生自我评估。
1.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语言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与“自然奇观”相关的词汇,如“famous for”“higher than”“the highest”等。 学生能够理解并使用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语法结构。 语言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结构完成句子填空和写作任务。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提取关键信息,并用所学词汇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自然景观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培养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和分享,增强对自然景观的了解和兴趣。 学习策略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任务和练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 展示一些中国的自然景观图片,如黄河、长江、泰山、峨眉山和珠穆朗玛峰。 提问:“What do you see in the pictures ”(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将图片与词汇进行匹配。 引入话题: 提问:“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se natural wonders ”(你对这些自然奇观了解多少?)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景观的了解,如长度、高度等。 引入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语法结构,提问:“Which river is longer, the Yellow River or the Yangtze River ”(哪条河更长,黄河还是长江?) 语法与词汇学习 语法讲解: 通过例句“Mount Qomolangma i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The Yellow River is shorter than the Yangtze River”讲解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 引导学生总结规则,如“形容词比较级的构成”“最高级的用法”。 词汇学习: 提供词汇卡片,如“famous for”“higher than”“the highest”。 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表达匹配,学习这些词汇。 句子练习 任务布置: 提供句子框架,如“Mount Taishan is _______ than Mount Emei”“The Qiantang River is _______ than the Yellow River”。 要求学生用所学词汇和语法结构完成句子填空。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用比较级和最高级描述自然景观。 提问:“Why is Mount Qomolangma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为什么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 邀请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鼓励其他小组提问或补充。 写作与展示指导 写作任务: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最喜欢的中国自然景观。 提供写作提示,如“Describe the landscape, its features, and why you like it”。 提醒学生使用本节课学过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小组展示: 要求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短文,介绍他们选择的自然景观。 提供展示提示,如“Start with the name of the landscape, then describe its features and why it is special”。 鼓励学生使用丰富的表达和互动方式,如提问和回答。 总结与反馈 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如“famous for”“higher than”“the highest”。 强调自然景观的重要性和独特性,提问:“What have you learned about China's natural wonders today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关于中国自然奇观的内容?) 反馈与评价: 提供反馈,指出学生在句子填空、写作任务和小组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分享学习心得。 参与讨论 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对这些自然奇观了解多少?”。 与同学分享自己对自然景观的了解和看法。 语法与词汇学习 认真听讲,理解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语法结构。 通过图片和表达匹配,学习与“自然奇观”相关的词汇。 句子练习 完成句子填空任务,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结构。 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如何描述自然景观。 写作与展示 完成写作任务,描述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观。 在小组展示中介绍短文内容,分享景观的特点和感受。 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 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的表现。 与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共同进步。 形成性评价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参与度和积极性。 任务完成:检查学生完成句子填空和写作任务的情况,评估其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学习策略。 终结性评价 单元测验:通过单元测验评估学生对本单元词汇和语法的掌握程度。 写作任务:通过写作任务评估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检查其是否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结构表达自己的观点。 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的表现。 同伴互评: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任务,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表现,促进共同进步。
5.板书设计:
Unit 5 Amazing nature 重点单词和短语 famous for(因……而著名) higher than(比……高) the highest(最高的) longer than(比……长) the longest(最长的) shorter than(比……短) the shortest(最短的) quieter than(比……安静) the quietest(最安静的) full of(充满……) amazing colours(令人惊叹的色彩) tides(潮汐) famous(著名的) slow(慢的) fast(快的) high(高的) ten metres high(十米高)
6.作业设计:
句子填空: 完成以下句子,使用正确的比较级或最高级形式: The Yellow River is _______ (short) than the Yangtze River. Mount Taishan is _______ (high) than Mount Emei. Mount Qomolangma is the _______ (high) mountain in the world. The plateau is _______ (quiet) than the big cities. The Qiantang River is _______ (famous) for its ti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