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Unit 5 课时教学设计
第6课时教学设计
Unit 5第6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Presenting Idea & Reflection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语篇研读 【What】 本课首先呈现了一个关于制作自然奇观海报的活动,内容围绕如何选择自然奇观、收集信息、组织想法并制作海报展开。活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自然奇观的特征、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措施。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制作海报来表达对自然奇观的理解和保护意识”,要求学生通过搜索信息、讨论和展示,完成海报制作。本课的主要内容包括: 活动介绍:通过小组合作,选择一个自然奇观并制作海报。 信息收集:搜索自然奇观的位置、特征、特殊之处、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语言学习:学习与“自然奇观”“环境保护”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如“famous for”“taking too much water”“cutting down trees”等。 海报制作:使用所学词汇和表达,组织信息并制作海报。 【Why】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奇观与环境保护”,本课时通过制作海报的活动,展示了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和信息收集来表达对自然奇观的理解和保护意识。本课的设计旨在: 引导学生了解自然奇观:通过搜索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自然奇观的特征和面临的环境问题。 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通过海报制作活动,帮助学生学习与自然奇观和环境保护相关的词汇和表达。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展示,帮助学生用所学词汇和语法结构表达自己的观点。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制作海报,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奇观的重要性。 【How】 本课的语篇内容包括活动介绍、信息收集、海报制作和展示活动: 活动介绍: 情节展开:通过小组合作,选择一个自然奇观并制作海报。 语言风格:以指导性文体呈现,语言简洁明了,步骤清晰。 关键信息:通过活动的每个步骤,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奇观的特征、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信息收集: 词汇学习:通过搜索和讨论,帮助学生学习与“自然奇观”“环境保护”相关的词汇,如“famous for”“taking too much water”“cutting down trees”等。 语言运用: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使用这些词汇,增强记忆和理解。 海报制作: 细节提取:通过填写海报模板,帮助学生梳理自然奇观的关键信息,如位置、特征、特殊之处、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语言表达:引导学生使用所学词汇和表达,如“Please stop cutting down trees”“Take less water”等。 展示活动: 理解与思考:通过回答问题,如“为什么选择这个自然奇观?”“它面临哪些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活动的内涵。 情感共鸣:通过讨论“为什么保护自然奇观很重要?”帮助学生建立情感共鸣,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目标
单元学习目标 对应单元目标 本课学习目标
语言知识目标:掌握与“自然奇观”“环境保护”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如“famous for”“taking too much water”“cutting down trees”等。 语言技能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提升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描述自然奇观及其面临的环境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的保护意识。 学习策略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任务,提升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语言知识目标:学习与“自然奇观”“环境保护”相关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语言技能目标:通过阅读和写作任务,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讨论和分享,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和责任感。 学习策略目标:通过任务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语言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与“自然奇观”“环境保护”相关的词汇,如“famous for”“taking too much water”“cutting down trees”等。 学生能够理解并使用相关的语法结构,如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 语言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搜索信息和讨论,提取关键信息,如自然奇观的特征、面临的环境问题等。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结构完成海报制作,描述自然奇观及其面临的环境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自然奇观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环境问题。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和分享,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学习策略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升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海报制作和展示,提升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3.评价任务 评估维度 评估标准 评估方式 评估主体
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包括细节和主旨。 学生能否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如自然奇观的特征、面临的环境问题等。 词汇与表达运用: 学生对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掌握情况,如“famous for”“taking too much water”“cutting down trees”“climate change”等。 学生能否正确使用这些词汇和短语进行表达。 写作能力: 学生能否根据提示完成关于自然奇观的海报制作,包括内容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学生的语法正确性和表达丰富性。 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如对自然奇观面临环境问题的解读。 学生能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环境保护”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是否表现出对自然奇观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阅读理解能力 优秀: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细节和主旨,回答问题无误。 良好:基本理解文章内容,回答问题有少量错误。 合格:理解部分内容,回答问题存在较多错误。 不合格:无法理解文章内容,无法回答问题。 词汇与表达运用 优秀:能够准确使用重点词汇和短语,表达清晰。 良好:使用大部分词汇和短语,但有少量错误。 合格:使用部分词汇和短语,但存在较多错误。 不合格:很少使用或无法正确使用词汇和短语。 写作能力 优秀:内容完整,逻辑清晰,语法正确,表达丰富。 良好:内容较完整,逻辑较清晰,有少量语法错误。 合格:内容基本完整,逻辑不够清晰,存在较多语法错误。 不合格:内容不完整,逻辑混乱,无法完成写作任务。 批判性思维能力 优秀:能够深入分析关键信息,提出有深度的见解。 良好:能够分析关键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但分析不够深入。 合格:能够识别关键信息,但分析较为表面化。 不合格:无法分析关键信息,缺乏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优秀:能够深刻理解主题,表达积极的情感态度。 良好:理解主题,表达较为积极。 合格:对主题有一定理解,情感表达一般。 不合格:对主题理解肤浅,情感表达消极。 阅读任务: 通过选择题和填空题,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过句子填空任务,检查学生对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掌握。 写作任务: 通过海报制作,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主题的理解。 要求学生制作一张海报,描述他们选择的自然奇观及其面临的环境问题。 小组讨论与分享: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 要求学生讨论“为什么保护自然奇观很重要?”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师观察: 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记录其学习情况。 通过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同伴以及学生自我评估。
1.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语言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与“自然奇观”“环境保护”相关的词汇,如“famous for”“taking too much water”“cutting down trees”等。 学生能够理解并使用相关的语法结构,如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 语言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搜索信息和讨论,提取关键信息,如自然奇观的特征、面临的环境问题等。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结构完成海报制作,描述自然奇观及其面临的环境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自然奇观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环境问题。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和分享,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学习策略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升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海报制作和展示,提升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 展示一些著名自然奇观的图片(如死海、马达加斯加雨林、冰川国家公园)。 提问:“What do you see in the pictures ”(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将图片与词汇进行匹配。 引入话题: 提问:“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se natural wonders ”(你对这些自然奇观了解多少?)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自然奇观的了解,如特征、面临的环境问题等。 活动介绍 活动说明: 介绍海报制作活动的目的和步骤,强调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提供活动大纲,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步骤的具体要求。 语言支持: 提供语言提示,如“Where is the natural wonder ”“What is it like ”“What problems does it face ”等。 引导学生使用这些提示来组织海报内容。 信息收集 指导搜索: 指导学生如何搜索自然奇观的相关信息,包括位置、特征、特殊之处、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提供可靠的搜索资源和工具。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决定选择哪个自然奇观作为海报主题。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投票,确定最终主题。 海报制作 组织想法: 帮助学生组织海报内容,确保信息清晰、逻辑连贯。 提供海报模板,指导学生如何布局和设计海报。 语言运用: 提供语言支持,帮助学生使用所学词汇和表达,如“famous for”“taking too much water”“cutting down trees”等。 展示与评价 展示准备: 指导学生如何准备海报展示,包括如何介绍海报内容、如何回答问题等。 提供展示提示,帮助学生自信地展示海报。 评价标准: 提供评价标准,明确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的具体要求。 组织学生进行投票,选出最佳海报和最佳展示。 总结与反思 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如“famous for”“taking too much water”“cutting down trees”等。 强调自然奇观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环境问题,提问:“What have you learned about natural wonder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day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关于自然奇观和环境保护的内容?) 反馈与评价: 提供反馈,指出学生在海报制作、展示和小组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分享学习心得。 参与讨论 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对这些自然奇观了解多少?”。 与同学分享自己对自然奇观的了解和看法。 信息收集 搜索自然奇观的相关信息,包括位置、特征、特殊之处、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参与小组讨论,决定选择哪个自然奇观作为海报主题。 进行小组投票,确定最终主题。 海报制作 组织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收集和整理信息。 使用所学词汇和表达,设计和制作海报。 确保海报内容清晰、逻辑连贯,符合评价标准。 展示与评价 准备海报展示,包括如何介绍海报内容、如何回答问题等。 向全班展示海报,介绍自然奇观及其面临的环境问题。 参与投票,选出最佳海报和最佳展示。 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 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的表现。 与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共同进步。 形成性评价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参与度和积极性。 任务完成:检查学生完成信息收集、海报制作和展示的情况,评估其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海报制作中的合作能力和学习策略。 终结性评价 单元测验:通过单元测验评估学生对本单元词汇和语法的掌握程度。 海报制作:通过海报制作评估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检查其是否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结构表达自己的观点。 展示评价:通过展示评价,评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主题的理解。 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的表现。 同伴互评: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任务,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表现,促进共同进步。
5.板书设计:
Unit 5 Amazing nature 重点单词和短语 natural wonder(自然奇观) saltier than any sea(比任何海洋都咸) lake(湖泊) water level(水位) rain forest(雨林) home for many plants and animals(许多动植物的家园) cutting down trees(砍伐树木) glacier(冰川) climate change(气候变化) disappearing(消失) take less water(减少用水) stop climate change(阻止气候变化) explore(探索) Frozen(《冰雪奇缘》) Waterworld(《未来水世界》)
6.作业设计:
海报制作 任务:选择一个自然奇观,制作一张海报。海报应包括以下内容: 自然奇观的名称 一张自然奇观的图片 自然奇观的位置(Where is it ) 自然奇观的特征(What is it like ) 自然奇观的特殊之处(What is special about it ) 自然奇观面临的环境问题(What problems does it face ) 保护措施(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it ) 语言提示: It's in... You can find a lot of... It's one of the most... places in the world. People are taking... / cutting down... from... It gives you a(n)... feeling. It's famous/well-known for... Please stop... Take/Cut down less... We should st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