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13 10:2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二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教科书 书 名: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借助相关材料,站在历史解释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化的概念,理清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关系。 2.借助相关中外城市化图片,立足于时空观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化进程。 3.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能力,借助材料与图像,概括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4.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能力辩证地分析城市化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生活理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和问题。 教学难点:城市化的成因及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卫县”“本世纪中卫市”图片) 教师讲述:结合这组照片同学们能从深圳几十年的发展变迁中感受到什么? 学生:认识到到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变革。 ·概念解读:何为“城市化” 材料:城市化(城镇化)是一个变传统的乡村社会为现代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其主要表现是:农村人口不断地向城市地区集中,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在该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同时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 ——王旭《美国城市史》 教师讲述:“城市化”表现为城市数量增多,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二、新课讲授 (一)近代城市之缘 1.西方城市化的发展 (1)背景 【探究活动一】:工业革命之后大工厂制度使城市的面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材料:大工厂,特别是从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越来越多地开设在那里。据个同时代的人说,在1786年,人们仅看到一个烟囱,即阿克赖特纱厂的烟囱矗立在屋上。十五年后,曼彻斯特约有五十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设有商店的中心区域已经美化了…… 在城市的最外面东南方,不久也建筑起一些四周围有花园的漂亮别墅,那里住着新的贵族,棉业豪富。 ——[法] 保尔·芒图著,杨人等译《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一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 教师讲授:由此我们看出,蒸汽机催生了工业革命,使得生产集中于城市,于是人口就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劳动力以及消费市场。这些工人的衣食住行的满足也促进基础设施不断的完善。因此,城市化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2)历程 【探究活动二】:近代城市化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工业革命:以英国为首,城市化起步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增长,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殖民地、半殖民地则缓慢地跟进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持续增长,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广大的发展中国家速度加快 2.中国城市化历程 【探究活动三】:中国近代城市化起步特点及原因 时间城市化进程阶段鸦片战争后城市化起步新中国成立后进入新阶段改革开放后进程加快21世纪以来迅猛发展
(1)起步阶段 教师讲授:中国城市化的起步是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在沿海的城市设置为通商口岸,这些口岸开启了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进程。 学生思考: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城市化进程起步了呢? 一个是外力的影响,西方的这种船舰利炮打开我们国门,西方的工业文明和生活方式直接影响到了通商口岸,上海、天津、广州等地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 在外国商品还有本国的这些工业产品刺激之下,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无地可种的农民们就会进入到城市里面来进行生产,由此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 学生结合材料思考:归纳这一时期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起步比较晚,具有半殖民地的特征,很多城市都属于通商口岸,大部分的城市分布在东部沿海还有沿河,空间布局不均衡。 (2)现代中国城市化发展阶段及原因 【探究活动四】你愿意去哪里定居? 珠海: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市区繁华热闹,商场众多,免税商场更是名牌汇聚。同时,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云计算数据中心、数字经济产业及智慧城市展示中心、人工智能云平台等等先进新平台将在珠海一一开发打造。 李坑村(江西):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虽然并没有高楼大厦的壮阔,但也有一种江南水乡的柔美。村庄里那古朴的街道略显蜿蜒,周围被群山环绕,群山被繁茂植被覆盖,植被在蓝天白云下茁壮成长。 思考:你愿意去哪里居住? (二)近代城市之光 学生1:我愿意去北京,因为那里交通便利,商业繁荣,生活便利。 教师讲述:我相信很多同学都是一样的想法。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去城市生活呢 只有一个理由,就是城市能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思考:城市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 教师讲述:近代以来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师:城市还为人们提供了更便捷、丰富的生活服务;展示中卫市卫星地图,让学生结合中卫市发展感悟生活服务完善和发展。 师:城市化的发展还能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排水钢铁管道、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到百姓家中。照明煤气灯、电灯相继出现,为居民提供照明,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通信电报、电话的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交通地铁、高架桥、电车、汽车、自行车等得到普及。
(三)近代城市之殇 学生2:我更想去李坑村,因为那里群山环绕,有比大城市更加清新的环境。 教师讲述: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缩影,高速发展的冲动背后是伴随而来的尖锐问题,请大家结合史料和图片,找出工业革命后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 1.环境污染 图片:伦敦烟雾中毒事件 材料:1858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 。1878年,“爱丽丝公主”号游船在河上沉没,死亡640人,其中许多人并非溺水而亡,而是因为喝进了污染的河水。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 2.交通拥堵 图片:交通拥堵 图片:美国——“车轮上的国家” 3.贫富分化   图片:“城中村” 教师讲述:到现在为止,这些问题依然存在,并且随时代发展还延伸出新的矛盾。 (四)近代城市之治 【探究活动五】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调查中卫市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城市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 面对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新型城镇化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是以人为核心、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化因人而起,为人服务,是人与城相互促进、不断磨合、和谐共生、区域协调的过程。 三、课堂小结 城市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速度不断加快,离不开工业化发展的推动。城市化在改变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只有逐步解决城市化带来的问题,转变城市发展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才是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 四、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