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县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
考生注意:
1.满分100分。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湘教必修第一册至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附生植物是指全株萌发并生长在宿主植物或岩石等其他物体上,不从宿主植物上攫取养分,自己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生物,在热带雨林中最为常见。某地理探究小组在进行植物科研时,发现了在树干上附生的藓叶卷瓣兰,其叶片角质层厚、呈革质,两枚花瓣往内卷,极具观赏性。通过资料发现该植物属于被子植物,主要生于海拔500~280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或林下岩石等地区,该类地区水分条件较差。完成下面小题。
1. 热带雨林中多附生植物的原因有( )
①宿主表面多腐殖质,提供必要的养分②空气中的湿度大,提供了充足的水分
③岩石数量较多,附生植物提供场所④光照条件差,附生植物更易获得光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藓叶卷瓣兰叶片为革质的主要作用是( )
A. 适应干燥环境 B. 适应湿润环境 C. 适应高温环境 D. 适应寒冷环境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某新能源汽车企业扎根于喀斯特地貌广布的贵州省铜仁市,成为该区域新型工业化的先导。该企业产品类型聚焦小微型新能源商用车,专注于范围广阔但分散的下沉市场(指三线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地区的市场)。完成下面小题。
3. 该企业生产选址贵州铜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能源 B. 科技 C. 政策 D. 劳动力
4. 该新能源汽车车型主要以“微型”为主的根本原因是( )
A. 价格便宜能够扩大市场 B. 降低能源消耗以保护环境
C. 技术需求低更容易制造 D. 下沉市场基础设施不完善
泰兴(32°N,120°E)的地标性建筑中山塔(下图)建于公元一九二八年。某日当地太阳方位角为132°时,太阳高度角约为47°(太阳方位角一般是以目标物的北方向为起始方向,以太阳光的入射方向为终止方向,按顺时针方向所测量的角度)。完成下面小题。
5. 推测太阳方位角为132°时中山塔影子的朝向( )
A. 西南 B. 东南 C. 东北 D. 西北
6. 该日最可能为( )
A. 2月1日前后 B. 3月21日前后 C. 11月22日前后 D. 12月22日前后
贵州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一、二阶梯的过渡地带,夏季降水较多,却“多雨少湖”。下图为贵州地形和降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造成毕节与都匀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 B. 季风环流 C. 纬度 D. 地形
8. 贵州“多雨少湖”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①地势起伏大,地表径流易流失②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易下渗
③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强④纬度较低,蒸发旺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图里河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地处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附近,自1990年以来,图里河流域冻土出现退化现象,整个流域径流量呈减少趋势,但冬季径流量有所增加。下表为图里河1990~2020年各季节径流量占比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项目 年份 各季节径流量占比(%)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1990 22 51 24 3
2000 24 53 19 4
2010 22 47 24 7
2020 27 46 22 5
9. 图里河的主要补给类型为( )
A 地下水补给 B. 雨水补给 C. 湖泊水补给 D. 冰雪融水补给
10. 导致1990~2020年图里河冬季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下水补给增多 B. 积雪融水增多 C. 河流结冰期延长 D. 河流蒸发量减少
我国西南地区某山地呈南北走向,绵延105千米,其东南和东北两坡自然带分布相似但有差异。下图为该山地东南、东北两坡垂直带谱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甲区域的植被类型可能是( )
A. 山地荒漠 B. 山地针叶林 C. 常绿阔叶林 D. 落叶阔叶林
12. 该山地东北坡针阔叶混交林带下限低于东南坡,主要因为东北坡( )
A. 光照条件弱 B. 地形起伏大 C. 年降水量少 D. 土壤肥力低
陕北民歌作为陕北地区最原生态且流传范围较广的民间音乐形态,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北民歌产生于百姓的山间劳作过程,其风格粗犷、豪放、激越、高亢。下图为陕北民歌五大色彩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影响陕北民歌风格形成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气候 B. 植被 C. 地貌 D. 土壤
14. 陕北民歌五大色彩区( )
A. 依据地表形态而划分 B. 文化背景存在一定差异
C. 有着明确的区域边界 D.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显著
粮安天下,种为粮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中国粮食作物种业企业空间格局的形成受产业基础、自然条件、城市综合实力及创新条件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图示意中国粮食作物种业企业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中国粮食作物种业企业主要集聚于( )
①粮食需求量较大的地区②人口规模大、交通便利的农村
③技术创新水平高的地区④温度适宜、降水量适中的地区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6. 和其他省份相比,河南粮食作物种业企业数量最多的主要原因( )
A. 农业产业优势 B. 自然条件优越 C. 创新氛围浓厚 D. 城市实力最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丹霞地貌是指以陡崖为特征的红层地貌,江西省丹霞地貌分布广泛,数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发育得最好。公园南至信江盆地南缘,北达盆中,所在盆地范围红层深厚,主要由冲积扇相的砂砾岩组成。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公园现有大量石墙、峰林、石崖、一线天、洞穴等奇观。下左图为江西省丹霞地貌分布情况示意图,右图为信江盆地南北剖面图。
(1)描述江西省丹霞地貌的分布特征。
(2)列举公园红层形成石墙、峰林、石崖、一线天、洞穴等奇观的主要外力作用。
(3)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分析信江盆地发育红层的过程。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第11号台风“摩羯”于9月1日晚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受副热带高气压推动向西转移。9月4日23时至9月7日16时,台风“摩羯”维持超强台风级别达65个小时,三次以超强台风级别“上岸”,分别登陆我国海南文昌、广东徐闻以及越南沿海。下图为台风“摩羯”移动路径示意图。
(1)指出台风“摩羯”所属的天气系统类型及相应的天气特征。
(2)分析台风“摩羯”三次登陆后才减弱的原因。
(3)台风“摩羯”登陆越南时其路径右侧的风力大于左侧,试做出合理解释。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部湾位于中国南海西北部,东临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临广西壮族自治区,西临越南,与琼州海峡和中国南海相连,被中越两国陆地与中国海南岛所环抱。北部湾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在冬季和夏季时,差异明显。北部湾渔业资源丰富,是我国四大渔场之一。下图为北部湾不同季节洋流分布图。
(1)推测B图洋流运动的季节,并简述形成过程。
(2)判断A图中甲洋流的性质,并简述形成原因。
(3)阐释甲、乙洋流在北部湾渔场形成中的作用。
赫章县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
考生注意:
1.满分100分。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湘教必修第一册至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题答案】
【答案】1. B 2. A
【3~4题答案】
【答案】3. C 4. D
【5~6题答案】
【答案】5. D 6. B
【7~8题答案】
【答案】7. D 8. A
【9~10题答案】
【答案】9. B 10. A
【11~12题答案】
【答案】11. C 12. A
【13~14题答案】
【答案】13. C 14. B
【15~16题答案】
【答案】15. C 16.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整体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赣东和赣南地区;主要位于河流上游;呈带状分布。
(2)风化作用、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搬运作用、重力坍塌。
(3)地层断裂下沉,形成信江盆地;周围地势陡峭,断层发育,多碎屑物;信江盆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流水携带大量砾石和泥沙在信江盆地沉积;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红层。
【18题答案】
【答案】(1)天气系统:气旋(低压)。特点:狂风;暴雨;气压低。
(2)夏末秋初,海洋表面温度达到最高,为台风“摩羯”提供了更多的能量;前两次登陆后“摩羯”又经过琼州海峡和北部湾,得到大量水汽补充;台风“摩羯”前两次都是贴着海岸线附近,在陆地上停留时间短,登陆地起到的削弱作用相对较小;秋季冷空气活跃,台风与弱冷空气相遇的时候激发出更强的强风和降雨。
(3)右侧靠近副热带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右侧为海洋,摩擦力小,风力大。(或左侧气压较低,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小;陆地摩擦力大,风力更小。)
【19题答案】
【答案】(1)冬季。北部湾海域冬季受东北风影响,同时受亚欧大陆和海南岛阻挡形成逆时针环流。
(2)寒流夏季,北部湾海域盛行西南风,受离岸风吹拂,表层海水减少,底层海水上泛补充,由于底层海水水温低,形成寒流。
(3)洋流循环运动,引起海水搅动,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甲、乙洋流运动引起北部湾海水有升降变化,使得生物群落和环境多样化,利于多种鱼类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