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考试结束前
2024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市高一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
地理试题(B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
1.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3.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卷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4年10月11日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地磁暴红色预警,北京地区多处拍摄到星空与极光共同出现的画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北京拍摄到此次极光现象需具备的条件是( )
①强烈的太阳辐射②剧烈的太阳活动
③较低的海拔高度④优质的大气质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此次磁暴现象发生期间可能出现( )
①指南针故障增多②地球磁场扰动减弱
③太阳风活动增强④短波通信故障减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下图为2010-2022年杭州市、温州市总人口和经济发展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示期间杭州市总人口反超温州市,其主要原因是( )
A. 温州市新生人口少 B. 温州市经济增速快
C. 杭州市环境质量好 D. 杭州市迁入人口多
4. 杭州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影响有( )
A. 第一产业发展 B. 人口容量提高
C. 文化交流加强 D. 老龄化加剧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采用快速返回方案,在145千米高度开始自由滑行,约100千米高度再入大气层,约10千米高度开伞减速。2024年11月4日1时24分,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完成下面小题。
5. 神州十八号飞船返回经过的大气层依次为( )
A.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B. 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C. 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D. 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
6. 神州十八号飞船返回时,与东风着陆场气温垂直变化最接近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塑料瓶内依次加入沙子、方块状物体、沙子,并加入适量纯净水,通过方块状物体的形态变化模拟溶洞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实验中的方块状物体最可能是( )
A. 岩石 B. 塑料 C. 方糖 D. 海绵
8. 为加速实验结果的出现,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 提高注入水的温度 B. 延长实验持续时间
C. 改变注入液体颜色 D. 增加瓶中沙子质量
下表“温州某区县天气预报信息战图”,下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19 周二 9℃ 18℃
11/20 周三 11℃ 19℃
11/21 周四 15℃ 24℃
11/22 周五 16℃ 21℃
9. 表中所示日期中大气保温效果最好的是( )
A. 19日 B. 20日 C. 21日 D. 22日
10. 对图中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为长波辐射 B. ①⑥为短波辐射
C. ③⑥为长波辐射 D. ③④为短波辐射
花棒为生长于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的植物,叶片细小而紧密,其表面覆盖白色绒毛和凹陷气孔。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花棒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花棒叶片上白色绒毛和凹陷气孔的主要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
A. 白色绒毛-削弱风蚀凹陷气孔-抵御严寒
B. 白色绒毛-抵抗灼热凹陷气孔-输送养分
C. 白色绒毛一减少蒸发凹陷气孔-促进呼吸
D. 白色绒毛-反射强光凹陷气孔-减少蒸腾
12. 大面积种植花棒对区域环境的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 )
①提高土壤肥力②减少洪涝灾害
③减小昼夜温差④减小地表摩擦力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024年11月17日,浙江宁波老外滩发生江水倒灌事件。据气象专家分析,本次倒灌事件系“超级月亮”(比平时的月亮更大更圆)和“天文大潮”互相作用所致。下图为地球、月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本次倒灌事件出现时,月球最接近公转轨道的(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14. 下一次天文大潮出现的时间最接近( )
A. 11月24日 B. 12月1日 C. 12月9日 D. 12月17日
下图为某科研小组绘制的青藏高原南部某地地表松散层受到的风力作用过程。该小组用粗化指数描述该地地表松散层的颗粒变化。与浅层颗粒物相比,表层粗颗粒物比重越高,表示粗化指数越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主要的风力作用与粗化指数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风力侵蚀;粗化指数变高 B. 风力沉积;粗化指数变高
C. 风力侵蚀;粗化指数变低 D. 风力沉积;粗化指数变低
16. 下列地貌的形成过程与图示过程最接近的是( )
A. 雅丹地貌 B. 戈壁 C. 沙漠 D. 风蚀壁龛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下图为某年某月渤海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导致甲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主要因素是( )
A. 径流 B. 洋流 C. 盛行风 D. 气温
18. 渤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下列属于海洋空间资源利用的是( )
①人工岛②可燃冰③滨海砂矿④海底隧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地震预警是一个全自动的物联网。通过在主要地震区布设密集的地震波检测传感器。地震预警中心收集和处理传感器信息。在地震造成破坏前,地震预警中心向手机、专用接收终端等设备提前发出全自动秒级响应的预警警报。图1为地震预警系统原理示意图,图2为某次地震发生时手机显示的地震预警界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关于甲波、乙波及两者前沿之间距离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横波;乙—纵波;增大
B. 甲一纵波;乙一横波;不变
C. 甲—横波;乙—纵波;不变
D. 甲—纵波;乙—横波;减小
20. 推断地理信息技术在地震预警系统中发挥主要作用是( )
A. 利用GIS采集震区气象要素信息
B. 利用RS分析地表形变数据
C. 利用BDS获取终端用户位置信息
D 利用RS获取震区卫星影像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该区域中的峡湾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中暖流( )
A. 使船舶航行省时、省燃料 B. 使沿岸地区气温年较差缩小
C. 流动方向为西南向东北 D. 使沿岸地区森林带北界南移
22. 图中峡湾景观( )
A. 崖壁陡立 B. 孤峰林立 C. 谷底狭窄 D. 幽深狭长
白浆化棕壤往往在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下发育,土壤表层以下存在白浆层(即淋溶层)。下图为白浆化棕壤的剖面示意图及各土层主要理化性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关于甲层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 呈暗黑色 B. 基岩构成
C. 厚度较大 D. 质地黏重
24. 该土壤剖面的分层中,白浆层有机质含量较低的主要原因( )
A. 微生物分解作用强 B. 腐殖质的淋失多
C. 枯枝落叶的来源少 D. 动物巢穴分布多
25. 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形成比周边温度高的“热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下列四幅图中,近地面易形成“热泡”的是( )
A. ①—乙地 B. ②—甲地 C. ③—甲地 D. ④—甲地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5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图1为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范围略图。
材料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自然景观差异明显,但甲、乙两地均出现了河曲景观(图2、图3)。
(1)图2景观位于图1中的____(填“甲”或“乙”)地,该河曲流经地区的地形起伏较____(填“大”或“小”),河流侧蚀作用较____(填“强”或“弱”)。关于该河曲所处河谷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①是深切的V形河谷
②是宽浅的槽型河谷
③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为河流阶地
④河谷中留下了大量的刃脊、角峰和峡湾等地貌遗迹
(2)图3中河曲的曲流颈在____(填“洪水期”或“枯水期”)被冲开,河流不经过曲流而直接进入下一河段,这种现象称为____。这段被废弃的河道,称为牛轭湖。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牛轭湖面积萎缩的原因____。
(3)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面临着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对流域内的人口容量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序号填在图表中相应的位置。
①洪涝②泥石流③陡坡④沟谷⑤修建抗滑挡墙⑥加固河堤
A____B____C____D____E____F____
材料三图4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海拔与人口密度、人口累积百分比曲线图。
(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人口密度分布整体上南____北____,而人口累积的速度总体上随海拔上升而____(填“上升”或“下降”)。有专家认为未来该流域的人口容量会增加,可能是因为____和____(填序号)。
①人口迁入增加②科学技术发展③人均消费水平变高④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茅尾海位于广西南部,图1为茅尾海及周边略图。
材料二:光滩是在径流和海水运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图2为钦江河口地区光滩面积变化统计图。
材料三:生蚝最适宜生长在水温为15-25℃,盐度为10‰-15‰(海水平均盐度为35‰)的潮间带。钦州以生蚝养殖闻名,号称“大蚝之乡”。
(1)判断: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
①该区域每日有两次涨潮、落潮。( )
②该区域的典型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
③生蚝养殖属于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 )
④钦江河口处表层海水夏季较冬季温度高、盐度高。( )
(2)对光滩面积进行监测可借助____(填地理信息技术)。2007—2017年钦江河口光滩面积变____,是因为钦江流域进行了____、____(填人类活动)等活动,导致河流输沙量减少。
(3)茅尾海东岸多分布淤泥质海滩,影响其形成的主要海水运动形式是____、____。
(4)茅尾海湾口处水较深,是因为该地区湾口处水道较____(填“宽”或“窄”),水流流速____(填“快”或“慢”),对海床____(填“侵蚀”或“堆积”)较强。
(5)分析茅尾海适合生蚝养殖的自然原因。
机密★考试结束前
2024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市高一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
地理试题(B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
1.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3.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卷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题答案】
【答案】1. C 2. B
【3~4题答案】
【答案】3. D 4. C
【5~6题答案】
【答案】5. B 6. A
【7~8题答案】
【答案】7. C 8. A
【9~10题答案】
【答案】9. D 10. B
【11~12题答案】
【答案】11. D 12. C
【13~14题答案】
【答案】13. C 14. B
【15~16题答案】
【答案】15. A 16. B
【17~18题答案】
【答案】17. A 18. C
【19~20题答案】
【答案】19. A 20. C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1~22题答案】
【答案】21. BC 22. AD
【23~24题答案】
【答案】23. CD 24. BC
【25题答案】
【答案】CD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5分)
【26题答案】
【答案】(1) ①. 甲 ②. 小 ③. 强 ④. ②
(2) ①. 洪水期 ②. 裁弯取直(截弯取直) ③. 上游河川径流来水减少/入湖地表径流减少,补给水源减少;湖水不断蒸发:湖水持续下渗:地表水收入少于支出。
(3) ①. ③ ②. ⑤ ③. ② ④. ④ ⑤. ① ⑥. ⑥
(4) ①. 密(大、高) ②. 疏(小、低) ③. 下降 ④. ② ⑤. ④
【27题答案】
【答案】(1) ①. 正确 ②. 错误 ③. 正确 ④. 错误
(2) ①. RS(遥感) ②. 小 ③. 植被恢复/植树造林(种草)/生态退耕/退耕还林 ④. 水利工程建设/修建水库/修建大坝/河道清淤工程
(3) ① 波浪 ②. 潮汐(潮流)
(4) ①. 窄 ②. 快 ③. 侵蚀
(5)纬度较低,水温适宜;河流入海口,盐度较低;海湾封闭,风浪较小;水深较浅,光照充足,浮游生物多;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