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2 11:2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同步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
B.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烙印》《死水》,
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C.闻一多因目睹了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
争取民主的斗争,后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D.“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出自《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2.下列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典藉 地壳(ké)
衰微 仰之弥高(mí)
B.宝藏 校补(jiào)
蔬懒 兀兀穷年(pài)
C.秩序 赫然(hè)
澎湃 沥尽心血(lì)
D.深宵 硕果(shuò)
抱谦 目不窥园(kuì)
3.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闻一多)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D.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文学文化常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围绕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形象。
B.“仰之弥高”与“钻之弥坚”都出自《论语·子罕》,是子路赞颂老师孔子的话。
C.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为“望闻问切”,其中“望”指望诊,即观察病人的气色、形态、动作等。
D.“气冲斗牛”中的“斗”“牛”都是星宿名。
5.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地壳(qiào) 锲而不舍(qì) 炯炯目光(jiǒnɡ) 窥园(kūi)
B.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lì) 小楷(kǎi) 校补(jiào)
C.潜心贯注(qián) 迥乎不同(jiǒnɡ) 慷慨淋漓(kānɡ) 弥高(mí)
D.气冲斗牛(dǒu) 臧克家(zānɡ) 赫然(hè) 宝藏(zànɡ)
6.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抱歉 潜心 众物腾怨 衡眉怒对
B.硕果 典藉 密密麻麻 无暇及此
C.小楷 楚辞 心会神凝 昂首挺胸
D.卓越 澎湃 一反即往 望闻问切
二、填空题
7.散文常用叙议结合的方法表明作者的见解,《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篇散文也是如此。请指出下列几处议论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填字母)
位置:A.放在有关的叙述之前 B.放在有关的叙述之后 C.放在叙述的中间
作用:a.提示下文 b.过渡衔接 c.归纳总结
⑴“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⑵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⑶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⑷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三、语言表达
8.请再次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两篇课文,从文中找出能表现人物精神的典型细节,并和同学分享你的阅读感悟。
序 号 摘录细节 阅读感悟
1    
2    
9.回顾课文,体会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不同。区分哪些是直接抒情,哪些是间接抒情。
片段一: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荷叶·母亲》)
片段二: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猫》)
片段三: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片段四: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济南的冬天》)
四、综合题
班级开展“走近闻一多”的主题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0.请用简洁的文字向同学们介绍闻一多。
11.根据《邓稼先》和本课内容补写对联。
上联:   唐诗杂论   
下联:邓稼先两弹一星刻苦钻研
1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说”了就“做”。对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你是如何看待的?在“说”和“做”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五、现代文阅读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①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②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你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13.这段文字体现了闻一多先生   (填“说”或“做”)的方面,即作为   的方面。从中可以表现闻一多   的精神和   的感情。
14.本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
15.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闻一多先生从正、反两方面举了例子,正面的例子和反面的例子分别是什么?
16.揣摩下列语句的含义。
①你们杀死了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②你们完了,快完了!
六、写作题
17.对接第 2 课《说和做一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班级开展 “我身边的闪亮之星” 人物推荐会, 你准备仿照《说和做一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3)段中的细节描写手法写一段文字,表达对你要推荐的这个人的情感。(100 字左右)
习作展示: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烙印》是臧克家的作品。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2.【答案】C
【解析】A.藉一籍,壳 qiào
B.蔬一疏
C.正确
D.谦一歉;窥 kuī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3.【答案】C
【解析】 C项用的是反复的修辞手法,其他三项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C。
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做此类题, 要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做好本题需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能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4.【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仰之弥高”与“钻之弥坚”都出自《论语·子罕》,是颜回赞颂老师孔子的话。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5.【答案】A
【解析】 A.有误,“锲而不舍(qi)” 读作“ qiè ";“窥园(kui)”的“ kuī ”;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汉字的拼读。考生对课本内出现的常用重点生字词的准确识读能力以及对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识辨能力,难度不大。做此类题, 要结合平时的课文学习来归类整理。要结合汉字的拼音规则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能准确辨析。
6.【答案】C
【解析】A中“衡眉怒对”应该改为“横眉怒对”。
B中“典藉”应改为“典籍”。
C.正确。
D中“一反即往”应改为“一反既往”。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7.【答案】Aa;Cc;Cb;Bc
【解析】⑴“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是第六段内容,引出后面闻一多由唐诗转到楚辞,写成一部“校补”。之后他又悄然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放在有关的叙述之前,引出下文。即Aa
⑵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第三段内容,写闻一多专研典籍,总结句。即Cc
⑶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第八段内容,承接上文作为学者的一面,一处下文革命者一面的描述。放在叙述的中间。即Cb
⑷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第十九段内容,结尾段,总结闻一多的人物形象,是在前面叙述之后,即Bc
故答案为:Aa、Cc、Cb、Bc
本题考查议论的位置及作用。课内知识注意掌握。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联系上下文,分析归纳句子位置及作用即可。
8.【答案】示例:《说和做一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摘录细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阅读感悟:“群蚁排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楷字写得多而工整,侧面衬托出闻一多先生勤奋刻苦和治学严谨的态度。
示例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摘录细节: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阅读感悟:“停”字运用拟人手法,与鲁迅“睡着了”的安静的静态形成反衬,也表现出鲁迅忘我工作的疲倦,语句中满溢作者的爱戴和崇敬之情,更饱含作者的怜惜心疼和关切之情。
【解析】《说和做一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用叙议结合的方法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说”和“做”,表现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对学术严谨刻苦的实干精神和为国家、民族、民主的献身精神。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通过在生活中对鲁迅先生的观察,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体现了鲁迅先生的随和豁达的性格和对亲友的深情厚谊。并借此来抒发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故答案为:示例:《说和做一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摘录细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阅读感悟:“群蚁排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楷字写得多而工整,侧面衬托出闻一多先生勤奋刻苦和治学严谨的态度。
示例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摘录细节: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阅读感悟:“停”字运用拟人手法,与鲁迅“睡着了”的安静的静态形成反衬,也表现出鲁迅忘我工作的疲倦,语句中满溢作者的爱戴和崇敬之情,更饱含作者的怜惜心疼和关切之情。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概括。此类题目切忌简单罗列人物的特点,应该结合文章内容,由内容提炼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平时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重视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外貌、官职、性格、说话的语气等信息,只有掌握了更多的人物信息,才能更准确地判断出人物的性格。最后,读书时做好批注,在重要的字词句傍边标注上人物的性格特点,每到一个章节结束,可以做一个汇总。
9.【答案】片段一、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片段三、四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
【解析】 直接抒情 也被称为直抒胸臆,是作者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史等形式,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故答案为: 片段一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 片段二表达了“我”为冤枉了第三只猫而悔恨、自责。属于直接抒情。
片段三 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了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蔑视敌人的气势。片段四写出了天空的纯净、蔚蓝,衬托出了水澄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本题考查抒情的方式,直接抒情 也被称为直抒胸臆,是指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直接抒情的表达比较直接,篇幅较短。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史等形式,其中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此类题目应首先明白两种抒情方式的不同,接着结合具体的文段分析即可。
【答案】10.(示例)闻一多,本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青年时与徐志摩等开创了新月诗派。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中年时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晚年时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民主战士,“一二·一”惨案后,他更加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直到牺牲。
11.闻一多;严谨治学
12.(示例)“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体现了闻一多先生在学术上的实干和谦虚的精神,“说”了就“做”体现了闻一多先生对革命的热情。在“说”和“做”的关系中,最重要的应该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把握。做此类题, 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做此类题,要注意学写对联并不难,六大要素记心间。 上下字数要相等,书写内容要相关。 词性相当应一致,上下对应不可偏。 动名形容数量词,位置对正细钻研。 主谓动宾和偏正,句式结构应一般。 声律节奏要相应,强弱长短同步换。 仄对平来平对仄,平仄相谐句脚严。,再结合语境回答。
(3)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10.根据题意,向同学们介绍闻一多,让大家对闻-多先生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即可,内容不需太多,但要注意表述条理清晰。
示例: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中国近代诗人学者、民盟盟员、民主战士。1920年, 编成诗集《古瓦集》《真我集》。 1923年3月16日, 长诗《园内》写定; 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 《红烛》.1925年1月上旬, 参与发起“中华戏剧改进社"; 7月,诗《七子之歌》发表; 9月,被聘为北京美术专门学校筹备专员。1927年2月, 担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1928年1月, 诗集《死水》出版。1932年8月, 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1936年1月, 论文《离骚解诂》发表。1945年3月, 联名发表昆明文化界《关于挽救当前危局的主张》.1946年7月15日, 在悼念李公朴的大会.上,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当日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逝世,时年47岁。
11.注意结合本课内容。根据下联:人名(邓稼先) +名词 (两弹一星) +形容词(刻苦) +动词(钻研)。上联可拟写为: 闻一多唐诗杂论严谨治学。
12.本题考查学生阐述观点的能力。作答时,一定要观点明确,不能模棱两可。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一定要充分有力,不能是空洞的口号,语意要清晰连贯,不能有语病。本题对于闻一多先生的先行后言,先言后行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3.做;革命者;大无畏;愤怒
14.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15.正面的例子:“看今天来的人……还有广大的市民!”
反面的例子:“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16.①人民为了求得民主和解放,会前仆后继,不畏牺牲。②重复强调敌人的可耻下场,加强了讽刺语气。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的理解和提取能力。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文章,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相关段落,提取其中的关键语句概括作答。
(2)本题考查对文段的中心句的提取能力。解答本题,要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相关答题区间,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提炼概括。注意语言要简洁。
(3)本题考查对文章中重要论据的提取。给议论文补写论据首先必须明确中心论点,然后根据论点有针对性地补充论据。
(4)本题考查揣摩重要语句的含义。解答本题,首先要阅读文章,找到题干中句子的位置;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分析文章的主旨。
13.这《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在1946年7月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所以第一个空填“说”。作为革命者的方面。从中可以表现闻一多大无畏的精神和愤怒的感情。在讲演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当天下午闻一多就遭到了国民党特务人员的暗杀。
故答案为:(1)做;(2)、革命者;(3)、大无畏;(4)、愤怒
14.“要通读语段,大致弄清楚语段的大意,然后看看哪一句话能概括全语段的中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这句话即选文的中心意思。
故答案为: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15.观点已经给出,要求答出两方面的例子。正面的例子:“看今天来的人……还有广大的市民!”。反面的例子:“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论证,逻辑严密,论点无懈可击。
故答案为:正面的例子:“看今天来的人……还有广大的市民!”
反面的例子:“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16.“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我的肉体被杀死了,但精神不会消亡;这个世界上仍会有千百万个与我志同道合的同志继续奋斗。“你们完了,快完了!” 意思是:你们失败了,要被消灭了,就要彻底失败、彻底被消灭了!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强调敌人的可耻下场,又加强了讽刺语气。
故答案为:①人民为了求得民主和解放,会前仆后继,不畏牺牲。②重复强调敌人的可耻下场,加强了讽刺语气。
17.【答案】范文:
初次相遇时,她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走路时,后背总是挺得很直,头微微昂着,看起来极有气质。我们两家离得很近,她比我大两岁,我俩又在一个学校,放学后总是一起回家。“不要边走边吃”“把背挺起来,驼着背多丑”,这些都是我时常听到的“数落”。每次走到马路边,她都会把我拉到远离马路的一边,自己走在外边。当她发现我又把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装了满满一书包的时候,我就会听到“拿不动吧”“我来吧,我来吧”之类的话,唠叨却又暖心。回顾我们相处的时光,她总像一个“小太阳”,毫不吝啬地温暖着我。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仿照《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第3段的细节描写,来写段100字左右的文字,以表达对推荐之人的情感。题目要求有:写法上涉及"细节描写"(具体可使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等描写方法),中心思想为"表达对所写之人的情感",字数要求为100字左右。仿写时可参照"总—分—总"结构,既要有描写又要有继续。通过两到三种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在结尾处点出作者对写作对象的主观情感。例如:初次相遇时,她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走路时,后背总是挺得很直,头微微昂着,看起来极有气质。我们两家离得很近,她比我大两岁,我俩又在一个学校,放学后总是一起回家。“不要边走边吃”“把背挺起来,驼着背多丑”,这些都是我时常听到的“数落”。每次走到马路边,她都会把我拉到远离马路的一边,自己走在外边。当她发现我又把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装了满满一书包的时候,我就会听到“拿不动吧”“我来吧,我来吧”之类的话,唠叨却又暖心。回顾我们相处的时光,她总像一个"小太阳",毫不吝啬地温暖着我。
故答案为:初次相遇时,她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走路时,后背总是挺得很直,头微微昂着,看起来极有气质。我们两家离得很近,她比我大两岁,我俩又在一个学校,放学后总是一起回家。“不要边走边吃”“把背挺起来,驼着背多丑”,这些都是我时常听到的“数落”。每次走到马路边,她都会把我拉到远离马路的一边,自己走在外边。当她发现我又把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装了满满一书包的时候,我就会听到“拿不动吧”“我来吧,我来吧”之类的话,唠叨却又暖心。回顾我们相处的时光,她总像一个"小太阳",毫不吝啬地温暖着我。
本题考查学生的"微写作"水平,期中涉及仿写、细节描写、表达对推荐之人的情感等要求,仿写对象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此类片段写作,要明确题干要求,关注字数。语言应当简明凝练、形象生动,采用第三人称,合理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凸显对方的人物形象。所表达对推荐之人的情感应当积极、健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