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木兰诗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9 木兰诗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2 11:3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 木兰诗 同步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是汉朝时期乐府收集的一首北方民歌,较多地反映了平民的喜怒哀乐。
B.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如“沈阳”就地处沈水之北,而“阴阳割昏晓”的“阳”指泰山之南。
C.《骆驼祥子》中,祥子在困苦的环境下为了理想而奋力拼搏,是意志坚强的人物形象代表。
D.《红岩》中成岗被关进重庆“中美合作所”后,动笔在囚室的墙壁上写下了著名的《囚歌》。
2.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除姓名之外的称谓还有字、号等,如“子由”“子美”分别指苏轼、杜甫。
B.《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木兰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传颂。
C.《沁园春 雪》这首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D.被鲁迅先生称为“神魔小说”的《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木兰诗》是北宋的郭茂倩撰写的乐府诗,叙述了巾帼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C.《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先生,是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老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杨绛,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堂吉诃德》。
4.小文打算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取“热辣滚烫,扬梦启航”主题演讲的素材,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寓言《愚公移山》中,愚公对理想的坚持是热辣滚烫的。文章把愚公的“愚”与智叟的“智”进行对比,体现了愚公追求理想时不畏艰险、执著追求的精神。
B.散文《紫藤萝瀑布》中,宗璞对生命的信仰是热辣滚烫的。作者偶遇旺盛开放的紫藤萝,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从而勇敢走出生死的困惑,重拾对生活的希望,
C.北朝民歌《木兰诗》中,花木兰的忠君爱国之情是热辣滚烫的。诗歌详写激烈的战争场面,着力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毫无畏惧的女英雄形象。
D.《伟大的悲剧》中,斯科特对科学探索的执着是热辣滚烫的。斯科特等人在探险过程中坦然接受失败,并从容面对死亡,展现了科学家坚忍不拔、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
5. 下列关于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萧红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呐喊》等。
B.《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叙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传奇故事。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她的女儿情怀。
C.《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黄河学习的决心。
D.《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作家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报告文学,作者以饱含深情和诗意的笔触,报道了抗美援朝战场上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
B.《老王》是当代文学家杨绛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
C.《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详细描写了木兰在战场上的英雄气概。
D.《黄河大合唱》是现代诗人光未然于1939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抒情诗,亦是诗人对黄河唱出的颂歌。
二、填空题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唯闻女叹息(   ) (2)问女何所忆(   )
(3)愿为市鞍马(   ) (4)旦辞爷娘去(   )
(5)关山度若飞(   ) (6)朔气传金柝(   )
(7)策勋十二转(   ) (8)赏赐百千强(   )
(9)愿驰千里足(   ) (10)出郭相扶将(   )
(11)著我旧时裳(   ) (12)对镜帖花黄(   )
(13)双兔傍地走(   )  
三、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木兰诗
《乐府诗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8.任选角度,赏析“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的表达效果。
9.如果将《木兰诗》中下列诗句也制成“可爱的古人”书签,你选择哪一组?请说明理由。
①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
②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
③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四、综合性学习
今年五月,我市援鄂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胜利归来。他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逆向而行”。这些英雄用自己的真情与大爱、勇敢与奉献,集结成万里神州抗击疫情的硬核力量。
10.疫情之下,他们的选择令我们感动。面对这些胜利归来的“逆行者”,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11.你们班准备开展一次以“致敬英雄”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写一句宣传语,激励同学们向英雄学习。
12.在以“致敬英雄”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中,如果你是策划者,请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环节。
示例:讲英雄故事
五、诗歌鉴赏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B.“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现了木兰的女儿家心思和军情紧迫,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C.“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
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繁简描写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C.“霍霍”是拟声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内心急切,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
D.“可汗问所欲”时,木兰的回答表现了她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的心愿。
15.《木兰诗》是如何运用侧面描写来刻画木兰这一形象的?
16.《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六、写作题
17.《木兰诗》是一首故事性很强的叙事诗,请你将木兰还乡的场景写成一篇题为《木兰解甲还乡》的小小说,字数300左右。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A:错误。《乐府诗集》所集作品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等十二大类。没有较多地反映了平民的喜怒哀乐。
B:正确
C:错误。祥子最后堕落了,不是意志坚强的人物形象代表。
D:错误。皖南事变后,叶挺即被反动派囚禁在上饶集中营。后来蒋介石亲自出马,劝叶挺投降,被叶挺严词拒绝。蒋介石气急将叶挺关进重庆“中美合作所”。叶挺将军身居囚室,不能驰骋抗日战场,不能带领战士们冲锋陷阵,却被逼写什么声明和宣言,他一时热血沸腾,拿起笔在囚室的墙壁上写下了著名的《囚歌》。是叶挺不是成岗。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2.【答案】A
【解析】A:错误。子由是苏轼弟弟苏辙的字,不是苏轼的字。苏辙,字子由。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3.【答案】C
【解析】A:“纪传体通史”错误。《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事上起战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截止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按照时间顺序记载了共16朝1362年的历史。
B:“北宋的郭茂倩撰写的乐府诗”错误。《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传唱的乐府民歌,被编入北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C:正确
D:“写人记事的散文”错误。《老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文学文化常识一般考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教材上的知识点注意掌握。
4.【答案】C
【解析】ABD.说法正确;
C.说法有误。根据《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知,激烈的战争场面一笔带过,属于略写,而非详写。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5.【答案】A
【解析】A:现代,长篇小说《生死场》《呐喊》等,错误。《生死场》是萧红创作的中篇小说,不是长篇小说。《呐喊》是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不是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萧红是民国时期的作家,是近现代作家,不是现代作家。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大意。选择题注意在文章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6.【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木兰诗》确实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但文章重点在于木兰的忠孝两全和英勇无畏,并没有详细描写她在战场上的英雄气概。因此,C项的描述有误。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7.【答案】只;思念;买;早晨;越过;北方;记功;有余;赶马快跑;扶持;同“着”,穿;同“贴”;贴着、沿着
【解析】 (1)翻译为:只听得女儿不断地叹息。惟:只。
(2)翻译为:女儿你有什么事儿在心里?忆:思念,惦记。
(3)翻译为:我决心买来战马备上鞍。市:买。
(4)翻译为:清晨告别了爹娘。旦:早晨。
(5)翻译为:千山万水行军如飞。度:越过。
(6)翻译为:寒气中传来阵阵金柝的声响。 朔,北方。
(7)翻译为:授予木兰极高的军功爵位。策勋,记功。
(8)翻译为:又给她以千百计的金钱赐赏。强,有余。
(9)翻译为:只愿借给一匹日行千里的骏马。驰,赶马快跑
(10)翻译为:互相搀扶迎接在村边道上。扶将:互相搀扶。
(11)翻译为:换上旧时的女儿衣裳。著:同“着”,穿。
(12)翻译为:照着铜镜贴上花黄。帖,同“贴”。
(13)翻译为:两只兔子一起跑动起来。傍,贴着、沿着
故答案为:(1) 只
(2) 思念
(3) 买
(4) 早晨
(5) 越过
(6) 北方
(7) 记功
(8) 有余
(9) 赶马快跑
(10) 扶持
(11)同“着”,穿
(12)同“贴”
(13)贴着、沿着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答案】8.示例: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通过“开”、“坐”“脱”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木兰对故居生活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子装束的喜爱之情,丰富了木兰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8.这几句诗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木兰归来后恢复女儿身的喜悦心情。从“开”“坐”“脱”“著”“理”“帖”等动词的连用,可以看出木兰归家后的忙碌和兴奋。同时,这些动作也细腻地描绘了她重新穿上女儿装的情景,展现出她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喜爱。此外,诗句还通过“东阁门”与“西阁床”、“战时袍”与“旧时裳”的对比,突出了木兰从军生活的艰辛和她对家的深深思念。最后,“理云鬓”和“帖花黄”更是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木兰作为女子的爱美之心和恢复女儿身后的愉悦之情。
故答案为:示例: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通过“开”、“坐”“脱”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木兰对故居生活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子装束的喜爱之情,丰富了木兰的形象。
9.【答案】选择①,理由:诗句写木兰因为家中无长兄,愿意替父从军,她的孝顺之心可爱。
选择②,理由:木兰不求功名富贵,只求能够回到故乡,能体现她的淡泊名利与孝顺,这是她的可爱之处。
选择③,理由:木兰虽然从军多年,但仍有女儿情态,有爱美之心,这是她的可爱之处。
【解析】①翻译为: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写木兰因为父亲年老,自己也没有哥哥,决心替父从军。可见木兰孝顺,这是她可爱之处。
②翻译为: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写木兰拒绝高官厚禄,只愿飞奔回家。可见木兰淡泊名利、孝顺,这是她可爱之处。
③翻译为: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写木兰从军多年归来后仍旧是小儿女的情态,是爱美的小女孩,这是她可爱之处。
故答案为:选择①,理由:诗句写木兰因为家中无长兄,愿意替父从军,她的孝顺之心可爱。
选择②,理由:木兰不求功名富贵,只求能够回到故乡,能体现她的淡泊名利与孝顺,这是她的可爱之处。
选择③,理由:木兰虽然从军多年,但仍有女儿情态,有爱美之心,这是她的可爱之处。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读懂古诗文内容,理解古诗文大意。找到关键句,抓住作者评价、旁人看法、人物言行举止等,分析古诗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是否有可爱之处即可。
【答案】10.叔叔阿姨,你们好!我是×××校的学生,欢迎你们胜利归来。国家危难之际,你们选择直面危险、逆行而上,你们的高尚品质让我敬佩,我要学习你们勇敢坚强、无私忘我的精神。现在我要刻苦学习,长大后也要做一个像你们一样心怀祖国、心有大爱的中国人。
11.学习英雄品质,立志报效祖国。
12.唱英雄赞歌;展英雄图片
【解析】(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作答语言表达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由题意得出表达的对象是谁,表达的目的是什么,据此确定表达时的语气和表达的主题。语意要合理,不能有语病。
(2)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据此可拟写。
(3)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1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首先确定说话的对象是"援鄂医疗队"应有称呼,问候语称呼可以为叔叔阿姨;其次根据语境"他们的选择令我们感动"可确定应先对他们的选择表达敬佩之情;再次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表达,可 表达学习的愿望,可说明努力的方向等.回答 问题要感情真垫自然语言流畅口语化表达。
故答案为: 叔叔阿姨,你们好!我是×××校的学生,欢迎你们胜利归来。国家危难之际,你们选择直面危险、逆行而上,你们的高尚品质让我敬佩,我要学习你们勇敢坚强、无私忘我的精神。现在我要刻苦学习,长大后也要做一个像你们一样心怀祖国、心有大爱的中国人。
1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紧扣话题“致敬英雄"目的是"激励同学们向英雄学习”灵活运用各种修辞,引起大众情感共鸣形式上整齐简练押韵.
故答案为: 学习英雄品质,立志报效祖国。
12.本题考查设计活动设计活动环节要仿照示例,紧扣主题,形式灵活多样,可操作性强
故答案为: 唱英雄赞歌;展英雄图片
【答案】13.C
14.B
15.诗中对木兰形象的塑造借助对他人(或物)的描写来进行烘托,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渲染了军中悲壮、严肃的气氛,用环境描写烘托了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勋级之高、赏赐之多,从侧面写出木兰战斗之英勇与战功之卓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通过军中同伴的“惊忙”“不知”,从侧面表现木兰的非凡智慧和才能。
16.诗歌对木兰替父从军的缘由,惜别家人,辞官还乡,家人团聚的内容写的详细,对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的简略。这样安排,是为了更好的刻画人物。
【解析】(1)(2)这两题考查古诗词内容理解。读懂古诗词,理解古诗词内容。选择题注意在古诗词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古诗词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3)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读懂古诗句,理解古诗内容。抓住古诗中的关键句,分析侧面描写的内容,理解如何突出人物形象即可。
(4)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读懂古诗句,理解古诗内容。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内容,掌握详略得当的作用即可。详略得当作用:突出主题;突出人物形象;使全诗结构简洁紧凑,避免了平铺直叙。
【译文】
叹息声连着叹息声,是木兰对着门织布。忽然听不到织布机的声音,只听得女儿不断地叹息。女儿你想的是什么?女儿你思念的是什么?女儿我没有想什么,女儿我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夜见到征兵的文书,可汗要大规模地征兵,征兵文书共有很多卷,卷卷都有阿爹的姓名。阿爹没有大儿,木兰没有长兄,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当即代替阿爹去应征。
到东西南北各个市场买了骏马、马鞍和垫子、嚼子和缰绳、长长的鞭子。清晨告别了爹娘,晚间歇宿在黄河岸边。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流水声溅溅。清晨又离开了黄河,晚间来到黑山头,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马鸣啾啾。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的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着我的铠甲。将军和士兵们身经百战,历时十余载,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高坐在明堂之上。授予木兰极高的军功爵位,又给她以千百计的金钱赐赏。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在朝做那显赫的尚书郎,只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我回到故乡。
爹娘听说女儿要归来,互相搀扶在外城迎接。姐姐听到妹妹要归来,急忙在窗前打扮梳妆。小弟听说姐姐要归来,磨刀霍霍忙着杀猪又宰羊。打开自己东边的阁门,坐在自己西边的床上。脱下了戎装战袍,穿上旧时的女儿衣裳。对着窗子梳理像云一样的鬓发,照着铜镜贴上花黄。走出阁门重见军中的同伴,大家一见全都惊慌:一起战斗了这么多年,竟不知木兰原来是女郎!
雄兔被拎时两脚不住扑腾,雌兔被拎时眼睛时常眯着。雌雄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认出哪只雄来哪只雌?
13.C:“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 ”错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写花木兰行军途中飞越千山万水的情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此句描写了木兰从军的生活,朔风凛冽,月光清寒,渲染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氛围,写出将士们征战的艰难辛苦。“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以将军之战死,衬凸木兰生还之不易。“百战”、“十年”皆非实数,概言战事频繁,岁月漫长也。
故答案为:C
14.B:“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错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为: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得胜归来。此句运用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概写木兰代父从军,十来年的征战生活,“百战”“十年”都表明了战争的时间之长,以及花木兰和同袍身经百战的不易,体现了花木兰的英勇善战。
故答案为:B
15.结合内容分析即可。
①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翻译为:夜晚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生活,朔风凛冽,月光清寒,渲染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氛围,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
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翻译为: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侧面描写,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从侧面写出了木兰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③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翻译为: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十二年沙场之出生入死,难。十二年乔装而不露痕迹,更难。通过同伴的震惊侧面表现出木兰的机智和内心的强大。
综上所述,诗中对木兰形象的塑造主要是借助对他人和环境的描写来进行烘托,丰富人物形象。
故答案为:诗中对木兰形象的塑造借助对他人(或物)的描写来进行烘托,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渲染了军中悲壮、严肃的气氛,用环境描写烘托了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勋级之高、赏赐之多,从侧面写出木兰战斗之英勇与战功之卓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通过军中同伴的“惊忙”“不知”,从侧面表现木兰的非凡智慧和才能。
16.详写就是相关内容字数多,略写就是寥寥数笔。结合内容分析即可。
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翻译为:昨夜见到征兵的文书,可汗要大规模地征兵,征兵文书共有很多卷,卷卷都有阿爹的姓名。阿爹没有大儿,木兰没有长兄,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当即代替阿爹去应征。详写木兰因父亲年老且家中没有男丁,她毅然决定代父从军的情景。
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翻译为:清晨告别了爹娘,晚间歇宿在黄河岸边。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流水声溅溅。清晨又离开了黄河,晚间来到黑山头,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马鸣啾啾。详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的情景。
③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翻译为: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在朝做那显赫的尚书郎,只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我回到故乡。详写木兰在战争结束后选择辞官回家。
④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翻译为:爹娘听说女儿要归来,互相搀扶在外城迎接。姐姐听到妹妹要归来,急忙在窗前打扮梳妆。小弟听说姐姐要归来,磨刀霍霍忙着杀猪又宰羊。详写木兰回家后家人的反应和团聚的情景。
⑤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翻译为:到东西南北各个市场买了骏马、马鞍和垫子、嚼子和缰绳、长长的鞭子。略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
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为: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着我的铠甲。将军和士兵们身经百战,历时十余载,有的战死,有的归来。略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 。
《木兰诗》中详写的内容包括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惜别、辞官还乡、家人团聚等情节,而略写的内容则包括出征前的准备和十年的征战生活 。
详略得当能够突出主题 ,《木兰诗》赞美木兰勇于献身、不慕荣华、爱国爱家的高尚品质 ,对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辞官和还乡等情节进行了详细描写,可以突出她的高尚品质 。如果将木兰十年征战的生活详写,会大大冲淡诗的主题,削弱木兰的形象。略写征战生活,可以突出诗的主题,使木兰的人物形象更为突出 。详略得当的安排使得全诗结构简洁紧凑,避免了平铺直叙,加强了民歌摇曳多姿的艺术效果,使主题更为突出,人物形象更为鲜明 。
故答案为:诗歌对木兰替父从军的缘由,惜别家人,辞官还乡,家人团聚的内容写的详细,对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的简略。这样安排,是为了更好的刻画人物。
17.【答案】示例:
木兰解甲还乡
木兰骑着千里马,威风凛凛,心急如焚地赶回家乡。城门外,爹娘互相搀扶着来迎接十年未见的心肝女。姐姐细心装扮了一番,也在迎接队伍里。小弟拿起锋利的菜刀去宰杀猪羊,准备为姐姐洗尘。木兰回到闺房,崖里的一切既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穿上自己的衣裙,恢复女儿身。装扮妥当r照照镜子:镜中的自己已不再是十年前那闭月羞花的小姑娘了,而是一个历经风霜的一女人啊!“十年啦!我已老了十岁了!真是‘岁月不饶人’啊!”术兰心中一阵失落。出去看看同行的战友们,他们都在饮酒作乐口见木兰一身女儿装,甚是惊讶。与木兰一起生活了许多年,竟未察觉术兰是女郎 众人在凉讶之余,不禁感慨:木兰果真是女中豪杰,令人钦佩啊!
【解析】根据《木兰诗 》的基本意思,发挥想象,将木兰还乡的一段内容扩写成一篇题为《木兰解甲还乡》的小小说,要求对人物言行、心理和环境作适当的描写,不要写成译文。比如:木兰骑着千里马,威风凛凛,心急如焚地赶回家乡。城门外,爹娘互相搀扶着来迎接十年未见的心肝女。姐姐细心装扮了一番,也在迎接队伍里。小弟拿起锋利的菜刀去宰杀猪羊,准备为姐姐洗尘。木兰回到闺房,崖里的一切既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穿上自己的衣裙,恢复女儿身。装扮妥当r照照镜子:镜中的自己已不再是十年前那闭月羞花的小姑娘了,而是一个历经风霜的一女人啊!“十年啦!我已老了十岁了!真是‘岁月不饶人’啊!”术兰心中一阵失落。出去看看同行的战友们,他们都在饮酒作乐口见木兰一身女儿装,甚是惊讶。与木兰一起生活了许多年,竟未察觉术兰是女郎 众人在凉讶之余,不禁感慨:木兰果真是女中豪杰,令人钦佩啊!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要符合人物的年龄和身份,语句要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