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阿长与《山海经》同步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文化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其中长妈妈、夏太太、杨二嫂、范爱农都是我们熟悉的人物。
B.《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可以“卿”为爱称。
D.《老山界》是陆定一创作的文章,全文通过记叙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故事,赞扬了红军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意志坚强、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下面语句不能反映长妈妈性格特点的一项是( )
A.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B.(长妈妈)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C.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
D.(长妈妈)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开头)
B.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C.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大家)
D.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
4.下列人物描写手法及效果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动作描写,描绘出阿长说话时搬弄是非的形象。
B.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动作描写,用“摆”字,在“我”看来,阿长挤得“我”没有地翻身,就是故意欺负小孩子。
C.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语言和动作描写,写出长妈妈爱开玩笑,幽默的特点。
D.“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语言和动作描写,写出阿长听到我祝福的话,欢天喜地的样子。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惊骇(hài) 掳去(lüè) 颈椎(jǐng)
B.惧惮(dàn) 孤孀(shuāng) 惶急(huáng)
C.震悚(sǒng) 憎恶(zèng) 规矩(jǔ)
D.针灸(jiū) 诘问(jié) 粗拙(zhuō)
6.文化积累——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回忆性散文集。
B.《无常》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
C.《二十四孝图》里,鲁迅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目的是宣扬封建孝道。
D.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学医时的老师,他为人诚恳、公正,对学术更有着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
二、填空题
7.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她生得黄胖而矮。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3)“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三、语言表达
8.李明和王悦两人阅读完《阿长与<山海经》》之后,对“鲁迅为什么要花笔墨去描写阿长的不好”展开了讨论:
李明:作者鲁迅在课文中反复描写阿长的“睡相”,诸如“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伸开两脚两手”等,就是为了表现阿长的粗俗,突出了作者对阿长的不满。
王悦:不对!阿长不是给“迅哥儿”买来了《山海经》,作者怎么会不满,应该是感激。文章结尾也说道:“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足见鲁迅对阿长的怀念!
老师:鲁迅其实是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既刻画了阿长好事粗俗、迷信可笑的一面,又呈现了阿长朴实善良、仁厚慈爱的天性,表达成年后的作者对阿长既同情又愧疚,既感激又思念的复杂感情。
请你运用“欲扬先抑”这种写法写一个关于人物的片段,不少于200字。
【写法指导】
欲扬先抑的写法的运用会使文章跌宕起伏,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抑”和“扬”的前后,必须具有对照性,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形成对照。这种对照越鲜明越好。②“抑”“扬”两者,应该重点写“扬”,“抑”只是衬托。
9.还在上幼儿园的弟弟翻看绘图版《山海经》,看到下面的图片和文字。弟弟问:这只“一脚的牛”是什么?
注:夔(kuí)牛,传说夔牛会散发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辉,发出雷鸣般的叫声,出入水中,必定会引起暴风。
请根据以上图片和文字,向弟弟说明“一脚的牛”究竟是什么。要求:①图片和文字的信息传达简明、准确,不遗漏;②语言表述符合听众年龄段特点,能让其感受《山海经》的神奇色彩;③不超过150个字。
四、综合性学习
学完这篇课文后,你们班级开展了一次“走近鲁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0.请你推荐一篇(本)课外读过的鲁迅的作品,并写一句推荐语。
作品: 推荐语: 。
11.下边是出自鲁迅《自嘲》中的两句诗的书法作品,对其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采用楷体,中正平稳。 B.用笔饱满,形神兼备。
C.字形瘦长,笔画飘逸。 D.大小匀称,徐疾有致。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阿长和<山海经>》选段,完成下题。
①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②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③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④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⑤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⑥“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⑦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⑧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放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⑨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⑩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2.从选文前四段可以看出,对于“我”渴慕《山海经》一事,“叔祖”“别人”、“阿长”分别表现出怎样不同的态度?
13.细读下面两句,揣摩“我”当时的心理。
①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间,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14.“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句中“伟大的神力”具体指什么?这句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15.为什么“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A:错误。杨二嫂出自鲁迅小说《故乡》,不是《朝花夕拾》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2.【答案】A
【解析】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的形象出现在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在《朝花夕拾》的多篇回忆性散文中,鲁迅回忆了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长妈妈是一个纯朴善良,有些愚昧,又十分爱孩子的人。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描述了长妈妈的性格特点,如善良、朴实、迷信、唠叨,以及她对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的寻购赠送,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
A、这句话交代了长妈妈的身世,不能反映她的性格特点,有误;
B、 无误;
C、 无误;
D、 无误。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名著的人物形象,应对此类题目有以下建议,首先,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是特点+事例,即一个人物的特点+一件与此相关的事例。切忌简单罗列人物的特点,应该结合文章内容。其次,平时阅读中应重视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外貌、官职、性格、说话的语气等信息,只有掌握了更多的人物信息,才能更准确地判断出人物的性格。最后,读书时做好批注,在重要的字词句傍边标注上人物的性格特点,每到一个章节结束,可以做一个汇总。
3.【答案】C
【解析】
A、无误;
B、无误;
C、 此处“全体”是“全身”的意思,有误;
D、无误。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使用的判断能力,平时应注意常用词语的积累,另外,词语使用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之中,应从词语的词义、色彩、褒贬、范围等方面分析和理解。
4.【答案】C
【解析】
A、无误;
B、无误;
C、这个句子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的是长妈妈对幸福的向往以及对孩子的关心,并不是表现她爱开玩笑,幽默,有误;
D、无误。
故答案为: C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动作描写)。此类题目一般不直接给出赏析的角度,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审题能力,注意提取句子里的关键字词,另外还应掌握赏析的角度:1、写作手法的角度,写作手法的角度又可以分为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三大角度;2、字、词的角度。字词的角度主要是字词的含义,字词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本意)和深层含义(文中的意思、情感、主旨)。3、句子结构的角度。照应题目、开头、承上启下、首位呼应等;4、主旨的角度。点明主旨、深化主旨等等。提取出的关键词符合哪个角度就选取哪个角度赏析。
5.【答案】B
【解析】
A、掳(lǔ)去,有误;
B、无误;
C、憎(zēng)恶,有误;
D、针灸(jiǔ),有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识记,平时应注意反复记忆,针对习惯性读错的字词,比如:是锲而不舍(qiè),不是qì锲而不舍,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多音字,如:殷红(yān),这些易错字词应及时总结到错题集上,平时反复复习,从而准确掌握。
6.【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有误,目的是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7.【答案】(1)外貌描写
(2)动作描写
(3)语言描写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⑴“黄胖而矮”是人物的外貌描写。⑵“竖”“摇动”“点”几个动词的使用是动作描写。⑶这是阿长与“我”的对话,是语言描写。
故答案为: 外貌描写 ; 动作描写 ; 语言描写
本题考查描写方法。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等。结合文章内容,从文本中找到描写段落,然后分析其描写方法,并摘抄原句即可。
8.【答案】示例:蓬乱的头发,细小无神的眼睛,扁塌的鼻子,很不成比例地镶在一张皱巴巴的脸上——他的确很丑,加上天生不会说话,人们都叫他“老哑巴”。老哑巴是小镇上唯一的摆渡人,人们都说他“傻”。那天,我和村民一起到渡口坐船。我为了目睹老哑巴的“尊 容”,特意坐到船尾。不料, 一不小心将新买的鞋掉到了河里。我急得大叫,那是妈妈早晨刚给我买的,丢了肯定会换骂的。正在这时,老哑巴纵身跳进了河里,帮我捡起了鞋,我激动得快哭了。后来,我从村民口中听说,“老哑巴”在搭救一个落水儿童时,因体力不支,静静地安息在伴随他渡过千万次船的河里。当我再一次走过这个渡口的时候,我静静地站在渡船上,在心里轻轻地说:“老伯伯,谢谢您!”
【解析】能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一个人物片段,语言流畅,生动形象,能表达自己的情感,符合字数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蓬乱的头发,细小无神的眼睛,扁塌的鼻子,很不成比例地镶在一张皱巴巴的脸上——他的确很丑,加上天生不会说话,人们都叫他“老哑巴”。老哑巴是小镇上唯一的摆渡人,人们都说他“傻”。那天,我和村民一起到渡口坐船。我为了目睹老哑巴的“尊 容”,特意坐到船尾。不料, 一不小心将新买的鞋掉到了河里。我急得大叫,那是妈妈早晨刚给我买的,丢了肯定会换骂的。正在这时,老哑巴纵身跳进了河里,帮我捡起了鞋,我激动得快哭了。后来,我从村民口中听说,“老哑巴”在搭救一个落水儿童时,因体力不支,静静地安息在伴随他渡过千万次船的河里。当我再一次走过这个渡口的时候,我静静地站在渡船上,在心里轻轻地说:“老伯伯,谢谢您!”
本题考查写片段作文。所谓“作文片段”,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做这种片段的写作练习,就叫“作文片段训练”。其训练类型共有三种:其一,描述性训练:就是选择景物的一个方面,撷取生活海洋中的一个小浪花,截取生活的一个断面进行叙述描绘。其二,说明性训练:就事物的一个方面作介绍。其三,评议性训练:就一件事,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影视片简单的谈点个人看法,不求多,不求全。
9.【答案】这只“一脚的牛”叫夔牛,夔字的读音和葵花籽的葵读音一样。你看,夔牛的身体和头长得像牛,但是头上没有角,而且只有一条腿,浑身都是青黑色。传说夔会散发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辉,还能发出雷鸣般的叫声,只要它出入水中,就必定会引起暴风,可神奇了。《山海经》里还有好多这样神奇的动物哦!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题需要介绍夔牛的名称,说明夔字读音,描述夔牛外貌,讲述文字部分夔牛神奇之处。语言表述顺畅,语气亲切。注意字数限制。
故答案为:这只“一脚的牛”叫夔牛,夔字的读音和葵花籽的葵读音一样。你看,夔牛的身体和头长得像牛,但是头上没有角,而且只有一条腿,浑身都是青黑色。传说夔会散发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辉,还能发出雷鸣般的叫声,只要它出入水中,就必定会引起暴风,可神奇了。《山海经》里还有好多这样神奇的动物哦!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
【答案】10.作品:[示例]《野草》;推荐语: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集。
11.C
【解析】(1)本题考查推荐语。“推荐语”属于评价类,对评价的对象要有所了解,评价中要突出其精神品质及影响,语言要生动,有情感色彩。推荐语的内容要写明三点,-是他做了什么事,二是他做的事有什么社会影响,三是他的行为表现了什么道德品质.而这些内容不是平实的交代,要用抒情情的语言表达,可用修饰手法,语言要精练.
(2)本题考查书法字体的识别和鉴赏。解答时结合书法字体的特点和作品的特点进行辨析选择。
10.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与推荐语的拟写。鲁迅先生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从中选择自己熟悉的一部,推荐理由可以从作品语言风格、人物塑造或是精彩故事情节等入手,写出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 作品:[示例]《野草》 ; 推荐语: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集。
11.ABD.正确;
C.有误,“字形瘦长,笔画飘逸”是小篆字体的特点,而这幅书法作品并不是小篆字体。
故答案为:C
【答案】12.“叔祖”疏懒,懒得去帮我寻找。“别人”不肯真实地回答我。“阿长”主动询问
13.①轻视,不抱希望;②震惊
14.“伟大的神力”指没有文化的阿长竟帮“我”买来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热烈的赞美之情。
15.这四本书虽然很粗糙,但是“我”渴慕已久的,最初想得到的,而且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所以对“我”来说是“最为心爱的宝书”。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具体语境,结合文本内容可分析作答。
(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3) 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 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12.对于“我”渴慕《山海经》一事,身边的人态度是不同的。“不好意思力逼他(叔祖)去寻找,他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因此,叔祖是疏懒,懒得去帮我寻找;别人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而阿长则是主动来询问“我”。
故答案为:“叔祖”疏懒,懒得去帮我寻找。“别人”不肯真实地回答我。“阿长”主动询问
13.①“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由此可见,“我”对阿长很轻视,根本不抱什么希望。②“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形象地写出了“我”内心的震撼,因为长妈妈不识字,“我”根本没想到她能买来《山海经》
故答案为: ①轻视,不抱希望;②震惊
14.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作者情感的体会。解答第一问,在理解语段的基础上,可以从文中提取出原句作答。即前一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第二问作者情感的体会,要结合句子中的具体词语去分析。作者把阿长买回《山海经》说出她“具有神力”,突出了事件的难度之大,“神力”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对阿长的敬佩与感激。
故答案为:“伟大的神力”指没有文化的阿长竟帮“我”买来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热烈的赞美之情。
15.文中“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看出我”对《山海经》是极度渴望,而不识字的阿长能够买来也是费经周折,所以不仅仅是一本书的问题,其中更有阿长对“我真心关爱。
故答案为:这四本书虽然很粗糙,但是“我”渴慕已久的,最初想得到的,而且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所以对“我”来说是“最为心爱的宝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