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台阶 同步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瞬间 憋住 厨房 感到可惜
B.节奏 愣住 收割 风吹雨淋
C.肩膀 叮嘱 头颅 破土动工
D.耀眼 风俗 烦燥 言外之意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这片丛林,自是不再寂寞了。除了▲,还有▲;除了▲,还有▲。
①绿色的叶子
②花色的衣裳
③女人的谈话声与孩子的欢笑声
④春天的鸟语声与秋天的蝉鸣声
A.②①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①④②③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叮嘱(zhǔ) 模样(mó) 撬开(qiào) 尴尬(ɡà)
B.门槛(kǎn) 舀米(yǎo) 凹凼(dànɡ) 晌午(xiǎnɡ)
C.涎水(yán) 嵌着(qiàn) 筹划(chóu) 瞬间(shùn)
D.烟瘾(yǐn) 憋住(biē) 黏性(nián) 痴笑(chī)
4.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的语言十分口语化,读来就好像在听作者娓娓为我们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平常如邻家一般的故事。
B.文中的“父亲”一年辛勤劳作,在半个月的过年中还要编织草鞋。因此父亲是一个纯朴、厚道、待人宽厚、吃苦耐劳的人。
C.父亲一生劳作的目的是抬高自家的台阶,表现了父亲好强、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D.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写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5.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铜盏(zhǎn) 撬开(qiào) 尴尬(ɡà)
B.舀米(yǎo) 胯骨(kuà) 凹凼(dànɡ)
C.涎水(xián) 嵌着(qiàn) 筹划(chóu)
D.烟瘾(yǐn) 黏性(zhān) 痴笑(chī)
6.下列对课文《 台阶 》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文的语言十分口语化,读来就好像在听作者娓娓为我们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平常如邻家一般的故事。
B.文中的“父亲”一年都在辛勤劳作,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纯朴、厚道、待人宽厚、能吃苦耐劳的人。
C.父亲一生劳作的目的是抬高自家的台阶,表现了父亲好强、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D.此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表现出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
二、填空题
7.《台阶》以“ ”为线索,以“ ”为“文眼”构思全篇,写了以下几件事:① ;②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③ ;④ ;⑤新台阶造成后父亲感觉不自在,父亲老了。
三、语言表达
8.如果用一句话来点评《台阶》,你喜欢用哪个句子,请做出选择并结合课文内容说明理由。
①要有一颗认真过日子的欢喜心。
②恰当的追求才能带来人生的幸福。
③一个男人的孤独挣扎与奋斗。
④一曲深情而忧伤的赞歌。
9.育才中学计划在七月份组织“孝亲敬老月”活动,拟邀请对中国孝文化有深入研究的李教授于7月12日下午三点到校做专题讲座。现请你以育才中学学生会的名义向李教授写一份邀请函。(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四、综合性学习
请你根据要求,在学校开展的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下列任务。
小说作品中,总有一些场景、 一些情节、 一些经典形象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如青年守 guǎ 却善良的阿长,为“我”买来了渴望已久的《山海经》,让“我”体会到了人间最美的温情,觉得以前憎恶她的事情都能情有可原了。如曾经 自言自语 地感叹家里台阶低的父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chóu 划材料,天不亮就起来踏黏性很强的黄泥,用微不足道的汗水和辛劳终于砌成向往已久的高台阶后,却处处感到“不自在”、感到若有所失,让我们体会到了农民的质朴和本分。
让我们睁开一双慧眼,熏 táo 一颗慧心去感受作品中的真、善、美。
10.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憎zèng B.踏 tā C.黏zhān D.砌 qì
1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汉字。
守 guǎ chóu 划 熏 táo
12.文段中的画横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情有可原 B.自言自语 C.微不足道 D.若有所失
13.丽丽为读书沙龙写开场白,你认为下面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②它们就像一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净化灵魂。
③提起小说,你一定不陌生,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 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④既然这样,让我们携起手来, 一同走进那一片奇妙的天地吧!
⑤又像一面面镜子让我们洞察人生百态,感受不同时代的文化脉动。
A.③①④⑤② B.①③②⑤④ C.②⑤③①④ D.①③⑤②④
14.下面是“小说天地”社团活动计划的流程图,请你用连贯的语言将活动流程完整、准确地介绍给同学们,100字左右。
15.阅读小说,根据阅读习惯、兴趣或目的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此次活动中,学校对同学们的阅读方法进行了一项调查,你作为学生代表,请根据示例写出调查表中空格处的内容。
读书方法调查表
阅读方法 优点
略读法 能够快速地把握小说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写法等。
① ②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②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水和豆浆水,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
③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④不知怎么回事,我也偏偏在这让人高兴的瞬间发现,父亲老了。糟糕的是,父亲却没真正觉得他自己老,他仍然和我们一起去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父亲边撬边和泥水匠争论那石板到底多重。泥水匠说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⑤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父亲曾摸着其中一块的那个小凹凼惊异地说:“想不到这么深了,怪不得我的烟枪已经用旧了三根呢。”
⑥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
⑦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于是,父亲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其实,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
(选自《台阶》)
16.从选文对父亲四件事的描写中,看出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先填写空白处,再回答问题)
四件事:①起早踏黄泥,② ,③撬石板闪腰,④ 。
父亲:
17.第⑤段末尾画线句表现出父亲性情的什么特点?
18.简述父亲最能打动人的某个举动及自己的感受。(第⑤段画线句不得再用)
六、写作题
19.本文对父亲的神态描写可谓精妙传神,如“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专注的目光”透露出了父亲对别人家高台阶的羡慕和向往的心理。请你也模仿文中的写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的面部表情。(15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D:烦燥-烦躁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字形。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衔接与表达连贯的能力,
文段叙述了林子里的景象。“除了……还有……”的句式有两句,答题时注意句式的对称;声对声,色对色;先自然,后人的活动。故顺序④③②①。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语言衔接与表达连贯的能力,做题时,既要“瞻前”,又要“顾后”.大处着眼、小处探究,重在整体把握,然后逐一击破。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A: 模样(mó) -模样(mú)B: 晌午(xiǎnɡ)- 晌午(shǎnɡ)C:涎水(yán)- 涎水(xián)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字音。读准字音,考生复习时要根据汉语拼音规则认读汉字,能够准确地选择注音正确或错误的一项,能分辨常见的字音误读类型,如社会因素干扰字、形似误读字、多音误读字等。
4.【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分析。
ABD.正确;
C.有误。父亲一生劳作的目的是为了抬高自家的台阶,不是表现父亲好强、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而是突出父亲不甘心低人一等,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分析。首先我们应把握文章叙述的内容;再次,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ABC正确;
D有误,应该是黏性( nián )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字音。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字音和字义判断字形,根据字形和字义判断字音。读准字音,考生复习时要根据汉语拼音规则认读汉字,能够准确地选择注音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分析。
ABD.正确;
C.有误。父亲一生劳作的目的是为了抬高自家的台阶,不是表现父亲好强、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而是突出父亲不甘心低人一等,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分析。首先我们应把握文章叙述的内容;再次,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
7.【答案】台阶;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回忆旧台阶;父亲为造有台阶的新屋做准备;造新屋
【解析】《台阶》本文以台阶为线索,记叙了父亲为了建造新屋新台阶而不辞辛劳的大半生,表现了中国农民勤劳朴实、忠厚善良和为了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坚韧性格。
故答案为:台阶;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回忆旧台阶;父亲为造有台阶的新屋做准备;造新屋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要求学生掌握课内知识点,理解作品作者、文章线索、主要情节及主旨等。
8.【答案】示例一:选①。《台阶》中的父亲勤劳朴实,最大的愿望就是造九级台阶。正是因为这种渴望被尊重的追求,父亲不辞劳苦,背石捡砖,日积月累,蓄聚角票,“准备了大半辈子”,尤其是“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兴奋”“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忙着“给这个递一致燕,又给那个送一杯茶”。这正是父亲认真生活的很好体现。
示例二:选②。《台阶》中的父亲觉得家里的台阶太低,为此父亲终其一生的心力和辛劳,造了一座高台阶的新屋。但是新的房屋造成了,父亲却高兴不起来,他在新台阶上感到不自在、不方便,变得更加寡言少语,成天若有所失的样子。这是他实现目标后的不适应。父亲是为了不被轻视,希望获得尊重而努力追求,但这份追求却没有给自己带来幸福和快乐。所以,人的追求要符合自己的性格,要真正能给自己带来幸福感才行。
【解析】 ①要有一颗认真过日子的欢喜心。对应父亲勤劳朴实的心态,最大的愿望就是造九级台阶。
②恰当的追求才能带来人生的幸福。父亲愿望就是造九级台阶,为此一直努力。
③一个男人的孤独挣扎与奋斗。这里不符合《台阶》主题,是全家一起努力,不是父亲单打独斗。
④一曲深情而忧伤的赞歌。台阶建好了,父亲也老了。
故答案为:
选①。《台阶》中的父亲勤劳朴实,最大的愿望就是造九级台阶。正是因为这种渴望被尊重的追求,父亲不辞劳苦,背石捡砖,日积月累,蓄聚角票,“准备了大半辈子”,尤其是“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兴奋”“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忙着“给这个递一致燕,又给那个送一杯茶”。这正是父亲认真生活的很好体现。
选②。《台阶》中的父亲觉得家里的台阶太低,为此父亲终其一生的心力和辛劳,造了一座高台阶的新屋。但是新的房屋造成了,父亲却高兴不起来,他在新台阶上感到不自在、不方便,变得更加寡言少语,成天若有所失的样子。这是他实现目标后的不适应。父亲是为了不被轻视,希望获得尊重而努力追求,但这份追求却没有给自己带来幸福和快乐。所以,人的追求要符合自己的性格,要真正能给自己带来幸福感才行。
选④。《台阶》中新的房屋造成了,父亲也老了。父亲是为了不被轻视,希望获得尊重而努力追求,可惜最后父亲老了,这是作者伤感的地方。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理解给到的语句含义及关键字,分析课文内容,两相比对分析即可。
9.【答案】邀请函
尊敬的李教授:
您好!我校拟举行“孝亲敬老月”活动,我们知道您对中国孝文 化有深入研究,现代表学校诚挚邀请您参加本次活动,并为我校师生做一场专题讲座。活动时间:7月12日下午三点。地点:育才中 学礼堂。我们期待聆听您的教诲。
育才中学学生会
2023年7月10日
【解析】邀请函是邀请亲朋好友或知名人士、专家等参加某项活动时所发的请约性书信。它是现实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日常应用写作文种。在国际交往以及日常的各种社交活动中,这类书信使用广泛。在应用写作中邀请函是非常重要的,活动邀请函的主体内容要符合邀请函的一般结构,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组成。一般要写清邀请的对象、原因,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等。但要注意,简洁明了,看懂就行,不要太多文字。本题邀请对象是“李教授”,邀请目的是请他参加“孝亲敬老月”活动并做专题讲座,活动时间是7月12日下午三点,地点需要具体写出来,比如学校礼堂;最后有“欢迎届时光临”这样的话;落款是“育才中学学生会”,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落款里面的时间必须在7月12日的前几天。
故答案为:
邀请函
尊敬的李教授:
您好!我校拟举行“孝亲敬老月”活动,我们知道您对中国孝文 化有深入研究,现代表学校诚挚邀请您参加本次活动,并为我校师生做一场专题讲座。活动时间:7月12日下午三点。地点:育才中 学礼堂。我们期待聆听您的教诲。
育才中学学生会
2023年7月10日
本题考查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应用文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用到,考试时经常涉及,一般以写作题或修改题出现,要想做好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掌握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并经常运用,达到熟练的目的。
【答案】10.D
11.寡;筹;陶
12.C
13.B
14.示例:①“小说天地”社团主要有开展讲座和实践课程两项活动。②讲座主要讲人物鉴赏和情节构思;③实践课程由阅读课和写作课构成。④阅读课举办讲故事比赛和表演课本剧,写作课进行小说创作和小说鉴赏。⑤学期末将对实践课程进行表演、展示。
15.精读法;能够对作品进行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和想象。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所选词语均属于常用词语,辨识读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文字与声旁的关系;②注意区分平翘舌音;③注意规避方言的影响
(2)本题考查字形。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字,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解答该题,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及词语间的区别。可将词语代入文中,联系上下文进行判断。
(4)本题考查句子衔接。首先通读文段,把握文意,其次分析语境,判断排序处内容与前后文的衔接,然后分析选项所给句子,辨明其间的逻辑关系;还要抓住关联词等关键性词语分析判断。
(5)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流程图的说明和介绍要依据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进行。
(6)本题考查阅读方法及仿写。阅读方法有朗读法、默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仿写时应做到以下几点:① 句式一致。要分析例句的结构特点,把例句中每一句话分制成几部分确定保留与变化部分; ② 修辞相同。如果所给例句运用了某种修辞,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所使用的修辞相同;③ 字数大体相等。仿写时字数要尽可能与所给例句一样多;④语意连贯。所写句子要符合整段文字的内容,感彩、语体风格应保持一致。
10.A.憎—— zēng ;
B.踏—— tà ;
C.黏—— nián ;
D.砌—— qì 。
故答案为:D。
11.守寡, shǒu guǎ ,意思是妇女死了丈夫后不再结婚。
筹划, chóu huà , 定计划;想计策 。
熏陶, xūn táo , 熏染陶冶 。
故答案为:寡;筹;陶
12.A.情有可原,按情理,有可原谅的地方。正确;
B.自言自语,指自己对自己说话。与“感叹”语义重复;
C.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正确;
D.若有所失,好像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正确;
故答案为:C。
13.本段文字首先确定写作对象是“走进小说天地”主题活动开场白,所以①句作开头,是首句;③句“提起小说,你一定不陌生”是对小说的解释,是第二句;②句“它们就像一部部生活的教科书”是对③句的总结,应为第三句;⑤句“又像一面面镜子让我们洞察人生百态,感受不同时代的文化脉动”说明了小说的作用,应为第四句;④句进行了总结,点明了活动的主题,应为尾句。因此排序为: ①③②⑤④
故答案为:B。
14.本题要求介绍流程图。看图可知,“小说天地”社团共有两个活动:讲座和实践课程。其中,讲座主要有人物鉴赏和情节构思两项。实践课程则复杂些,分为阅读课和写作课两大类,其中阅读课有讲故事比赛和表演课本剧,写作课有小说创作和小说鉴赏。另外,实践课程在学期末的时候会有表演和展示。据此表述即可。注意要有条理和字数的限制。
示例:小说天地”社团活动主要分为由人物鉴赏和情节构思为主题的讲座和由阅读课和写作课构成的实践课程组成。其中阅读课会组织讲故事比赛和表演课本剧,写作课会进行小说创造和鉴赏,并且以上两种课程都会在学期末表演和展示学习成果。
15.本题要求根据示例填写表格。阅读有很多种方法,可以根据题干中“根据阅读习惯、兴趣或目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这一提示填写。首先要了解不同的阅读方法:朗读法、默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示例中已经指出“略读法”及其优点,那么,从以上阅读方法中选择另一种,写出其优点并将其填入相应的位置即可。
示例:精读法。精读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小说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观点。在精读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分析和推理这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答案】16.②让“我”放鞭炮;④浇水使新台阶牢实;父亲是一个勤劳、质朴,踏实肯干,不服输的人。
17.①坚忍不拔的毅力;②忘我的劳动精神。
18.(示例)最能打动人的是父亲在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之前,就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了。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表明了父亲的认真、勤劳,也表明父亲是一个有计划的人。我们在日常学习中也要有所规划,有的放矢,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解析】
⑴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公式中的“何人”,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用“我”,也可用主人公;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
⑵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分析典型人物形象,①是通过人物言谈举止、衣着神态以及与其他人物关系的分析,把握人物性格及其与主题思想的联系,人物的性格特征是指在一定时代、社会、环境中人物所体现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征。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应抓住言行心理等方面进行。②是要分析作者塑造这个人物时所采用的表现手法。③是要把人物放到作者特设的情节和环境中去分析。
⑶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感悟:①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②确定情感倾向,找准作答角度;③联系生活实际,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说出对自己的启示感悟。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从③段的“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可概括出,父亲要放鞭炮开工,不敢放,让我来;从⑥段的“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说全冻牢了”可概括出,父亲按要求在台阶上浇水,使其牢实;从事件概括中可以看出父亲勤劳、质朴,踏实肯干,不服输的特点。故答案为:
②让“我”放鞭炮;
④浇水使新台阶牢实;
父亲是一个勤劳、质朴,踏实肯干,不服输的人。
1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这是一段对父亲的语言描写,父亲没注意到石板上的小凹已经很深了,他的烟枪也已经用旧了三根,表明父亲在辛勤的劳作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心无旁骛地造他的台阶,表现出他是一个对目标执着,有毅力的人。故答案为: ①坚忍不拔的毅力;②忘我的劳动精神。
18.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示例:第④段的“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最能打动我,父亲托石板时闪了腰,却仍然不放下劳作,为了理想的实现,他顾不上自己。父亲的精神让人感动,我们在追求理想的征途中,也要努力做到锲而不舍,执著地为实现理想而努力。故答案为: (示例)最能打动人的是父亲在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之前,就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了。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表明了父亲的认真、勤劳,也表明父亲是一个有计划的人。我们在日常学习中也要有所规划,有的放矢,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19.【答案】示例:瞧,我们班王宇听课又入神啦!你看,他那微扬着脑袋,黑色镜框下忽闪的眼眸也透着听到趣处的笑意。他右手的大拇指用力抵着下颚,脸蛋都快被顶出一个小窟窿了。那专注的眼神、饶有兴致的表情、一动不动的坐姿,足以证明他已经陶醉其中了……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写片段的能力。解答此题只要运用上人物的神态描写,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人物进行片段描写,语言表述流畅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瞧,我们班王宇听课又入神啦!你看,他那微扬着脑袋,黑色镜框下忽闪的眼眸也透着听到趣处的笑意。他右手的大拇指用力抵着下颚,脸蛋都快被顶出一个小窟窿了。那专注的眼神、饶有兴致的表情、一动不动的坐姿,足以证明他已经陶醉其中了……
本题考查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写片段的能力。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