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驿路梨花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5 驿路梨花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2 11:3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 驿路梨花 同步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课文《 驿路梨花 》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驿路梨花》的作者是彭荆风,作家,其主要作品有《今夜月色好》《解放大西南》《鹿衔草》等。
B.课文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C.课文中的解放军战士建造了小茅屋,所以他们才是小茅屋的主人。
D.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梨花的内涵不断丰富,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也不断升华。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荆棘(jí) 暮色(mù) 相衬(chèn) 晶莹(yínɡ)
B.菌子(jùn) 露宿(sù) 喷香(pēn) 茅屋(máo)
C.恍惚(huǎnɡ) 延伸(yán) 好奇(hào) 铺草(pū)
D.着急(zháo) 花瓣(bàn) 竹篾(miè) 蹦开(bènɡ)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刻画人物,有的是直接描写,有的是间接描写。对梨花姑娘采用的是间接描写。
B.文章开头对陡峭连绵的青山、茂密的树林进行描写,主要作用是表示事情发生的地点幽静美丽。
C.课文中“多好的梨花啊”中的“梨花”是指梨花姑娘,这句话赞美了梨花姑娘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
D.课文对小茅屋由外到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正面写屋,侧面写人,写出了茅屋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周到。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悠闲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
B.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
C.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D.我的文具盒坏了,你能帮我修葺一下吗
5.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②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
③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
④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 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
⑤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⑥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
A.④⑥①⑤③② B.④①⑥③②⑤
C.③②⑤④⑥① D.③②④⑤①⑥
6.下列加黑的宇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漆黑(xī) 折损(zhé) 倚靠(yǐ) 麂子(jǐ)
B.瑶族(yáo) 撵走(niǎn) 简陋(lù) 修葺(qì)
C.菌子(jùn) 着落(zhuó) 陡峭(qiào) 驿路(yì)
D.晶莹(yín) 露宿(sù) 恍惚(huǎng) 竹篾(miè)
二、填空题
7. 根据拼音写汉字。
《驿路梨花》文,记叙了竹 miè    泥墙的简 lòu    ,小屋被解放军战士修qì     新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地区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复兴中学校团委决定举办以“弘扬雷锋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三、语言表达
8.课文《驿路梨花》的结尾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既富有诗意,又很好地加深了文章的主旨。请你也引用诗句写一段话,表现出你喜悦的心情。
9.本文《驿路梨花》中的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写出他们的行动。这运用了什么写人方法?本篇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四、综合性学习
《驿路梨花》传递的是雷锋精神。每年的3月5日是学雷锋的日子。这一天,班上组织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主题班会。
10.请你为这次班会拟一个开场白。(100字左右)
11.如果让你策划一次学习雷锋的活动,你准备推荐大家做哪些有意义的事?请列举一两个。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驿路梨花(节选)
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②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③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④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⑤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⑥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⑦“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⑧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⑨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2.揣摩下面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老人为什么要“严肃地说”?)
13.本文没有把“房子的来历”放在全文开头,而是到选文第⑤段插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4.“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在选文第⑨段出现的作用是什么?
六、写作题
15.《驿路梨花》以花喻人。如梦见梨花,人与花交相辉映,以梨花的洁白衬托人物美好的心灵,可谓新颖别致,匠心独运。请你运用以花喻人的方法写一个片段。(15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ABD.正确。
选项C:“课文中的解放军战士建造了小茅屋,所以他们才是小茅屋的主人”这一说法是错误的。虽然解放军战士建造了小茅屋,但课文的主旨并不是要确定谁是小茅屋的主人。事实上,小茅屋的象征意义远远超过了物理意义上的主人。它代表了雷锋精神在边疆军民中的传承和发扬,是互帮互助、乐于助人的社会风貌的象征。课文通过讲述不同的人对小茅屋的照料和维护,强调了雷锋精神在社会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因此,不能说解放军战士是小茅屋的唯一主人,因为很多人都为这个小茅屋付出了努力和关爱。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答案】B
【解析】A 项中,“荆棘”“暮色”“相衬”“晶莹”的注音都是正确的。
B 项中“喷香”的“喷”读音有误,应读“pèn”。
C 项中,“恍惚”“延伸”“好奇”“铺草”的注音也都是正确的。
D 项中,“着急”“花瓣”“竹篾”“蹦开”的注音也没有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3.【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开头的景物描写突出了山高、山大,是为了反映当时人物焦急的心情。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4.【答案】D
【解析】A 项“悠闲”指闲适自得,“他悠闲地吐着烟”可体现出他的状态很闲适。
B 项“修长”指细长,“修长的眉毛”可形象地描述出眉毛的形状。
C 项“折损”指损失,“不怕折损我们吗”表达了对“我们”可能会受到损失的担忧。
D 项“修葺”指修理(建筑物),不能用来修饰文具盒,可改为“修理”。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如有关联词还要掌握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等。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这段话主要围绕“钉子”精神来写的,③句引出话题,为首句;②句紧承③句,说“工作忙”和“挤时间”学习;⑤句紧承②,继续说“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学习的时间;④句紧承⑤句子,举例子进行论述;⑥句紧承④句,总结“钉子”精神的内涵;①句紧承⑥句,发出提倡和呼吁。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6.【答案】C
【解析】 A 项中“漆黑”的“漆”读音应为“qī”;
B 项中“简陋”的“陋”读音应为“lòu”;
C.正确。
D 项中“晶莹”的“莹”读音应为“yíng”。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7.【答案】篾;陋;茸
【解析】竹篾 miè :成条的薄竹片;简陋lòu:简单鄙陋 ;修葺 qì : 修理
故答案为:篾;陋;茸。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8.【答案】示例:在通往山顶的过程中,我会尽情享受那鸟语花香,细水长流;会坐在石阶上,享受“清泉石上流”的快感;会体会那“人闲桂花落”的闲情;会聆听那“时鸣春涧中”的天籁;会享受那在崎岖小路上“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解析】重点要引用诗句来写自己的心情。
“在通往山顶的过程中,我会尽情享受那鸟语花香,细水长流”:这句话中,虽然没有直接引用诗句,但是“鸟语花香”和“细水长流”两个四字短语形成了美好的意象,使读者仿佛能够闻到花香、听到鸟鸣、看到潺潺流水,从而感受到作者的喜悦心情。“会坐在石阶上,享受‘清泉石上流’的快感”:这句话引用了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诗句“清泉石上流”。原诗描述的是山间清泉从石头上流淌而过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感觉。作者在此处引用,意在表达自己在攀登过程中,坐在石阶上,享受清泉流淌带来的宁静和喜悦。“会体会那‘人闲桂花落’的闲情”:这句话引用了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人闲桂花落”。原诗描述的是人在闲暇时,看到桂花从树上飘落的情景,给人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作者在此处引用,意在表达自己在攀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的悠闲和自在,从而增添了喜悦的心情。“会聆听那‘时鸣春涧中’的天籁”:这句话引用了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原诗描述的是月光出来,惊起了山中的鸟儿,它们在春天的溪涧中鸣叫。作者在此处引用,意在表达自己在攀登过程中,能够聆听到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从而感受到内心的喜悦。“会享受那在崎岖小路上‘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这句话引用了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诗句“柳暗花明又一村”。原诗描述的是在困境中突然看到希望的情景,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喜。作者在此处引用,意在表达自己在攀登崎岖小路时,每当遇到困难和挑战,总能找到新的希望和惊喜,从而增添了喜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示例:在通往山顶的过程中,我会尽情享受那鸟语花香,细水长流;会坐在石阶上,享受“清泉石上流”的快感;会体会那“人闲桂花落”的闲情;会聆听那“时鸣春涧中”的天籁;会享受那在崎岖小路上“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9.【答案】本篇对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运用了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把作品的现在时间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插叙过去的事件,大大节省了篇幅,构成了曲折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表达作品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直接描写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等。间接描写是通过对比或衬托的写作手法刻画人物。
故答案为: 本篇对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运用了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把作品的现在时间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插叙过去的事件,大大节省了篇幅,构成了曲折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表达作品的主题。
本题考查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时结合文章内容,从文本中找到描写段落,然后分析其描写方法,并摘抄原句即可。
【答案】10.示例: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今天是学习雷锋的日子,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学习雷锋精神,做时代的楷模。
11.示例:①到街道上清除小广告。②到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
【解析】(1) 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
(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的筹备活动预案的评估和判断能力。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材料与活动流程的基础上,进行前瞻性的分析和判断。
10.首先,该开场白采用了排比和设问的修辞手法,以“如果你是一滴水”“如果你是一缕阳光”“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三个排比句开头,引出了对于每个人在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和可以发挥的作用的思考。这种设问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听众的思考,也为接下来的主题做了铺垫。接下来,“今天是学习雷锋的日子”直接点明了主题,即学习雷锋精神。这个引入非常明确且直接,使听众立刻明白接下来班会的主要内容。然后,“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学习雷锋精神,做时代的楷模”则表达了对于雷锋精神的尊重和学习的决心,同时也鼓励大家在学习雷锋精神后,能够将其付诸实践,成为新时代的楷模。故答案为: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今天是学习雷锋的日子,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学习雷锋精神,做时代的楷模。
11.到街道上清除小广告:这个活动是对雷锋精神“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体现。清除小广告不仅美化了公共环境,提高了城市的整洁度,同时也体现了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注和尊重。此外,这个活动也有助于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养,推动社区的和谐共建。通过亲身参与,同学们可以深刻感受到雷锋精神的内涵,即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到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这个活动是对雷锋精神“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体现。敬老院的老人们往往身体不便,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帮助。通过参加敬老院的义务劳动,同学们可以为老人们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如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等,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同时,这个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使他们更加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
故答案为: 示例:①到街道上清除小广告。②到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
【答案】12.①侧面写出了小草房给乡亲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②体现出老人在表达感谢时的认真态度
13.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他们这样做的原因,表现了解放军、哈尼族姑娘乐于助人的形象,歌颂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14.引用诗句点题,“梨花”一语双关,不仅指梨花处处盛开,又以花喻人,喻雷锋精神,赞美雷锋精神相互传递,发扬光大,内容上深化文章的主旨,结构上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2)(3)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12.本题考查词句赏析。联系原文中的“那时候,人走累了,干粮也吃完了,想找个寨子歇歇,偏偏这一带没有人家。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可知,小茅屋给乡亲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老人也曾受益,所以才会严肃的致谢,所以老人的严肃从侧面写出小茅屋给乡亲们提供了很大便利。老人表达谢意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很严肃,很郑重地表达,体现了老人在表达感谢时认真的态度。
故答案为: ①侧面写出了小草房给乡亲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②体现出老人在表达感谢时的认真态度
13.本题考查赏析插叙。第⑤段的“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可知:插叙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是解放军叔叔,他们为了方便过路人就决定搭建这座小屋,姐姐被解放军叔叔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于是经常去照顾小茅屋的。由此可见,插叙既交代了小茅屋的来历和梨花姑娘照料它的原因,体现了解放军战士和她姐姐具有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使他们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故答案为: 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他们这样做的原因,表现了解放军、哈尼族姑娘乐于助人的形象,歌颂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14.本题考查词句作用。末段中的“驿路梨花处处开”引用诗句,照应题目“驿路梨花”。联系第⑨段中的“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第⑤段“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可知:“梨花”既指自己眼前盛开的梨花,也指解放军战士和哈尼族姑娘身上那种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在此处的“梨花”运用了双关义。联系第⑨段中“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可知:此处说的就是雷锋精神就像这梨花一样得到了传承与发扬,梨花象征雷锋精神。故本段中的“驿路梨花处处开”在结构上起到了篇末点题的作用,在内容上起到深化主旨的作用。
故答案为:引用诗句点题,“梨花”一语双关,不仅指梨花处处盛开,又以花喻人,喻雷锋精神,赞美雷锋精神相互传递,发扬光大,内容上深化文章的主旨,结构上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15.【答案】示例: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股股清香,沁人心脾。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难道,这不正是我们的建筑工人的写照吗?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白天黑夜,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劳作,默默奉献。
【解析】 这段描述采用了以花喻人的修辞手法,将人的美好品质与花的特性相互映照,形成了一种含蓄而深刻的表达方式。这里,“梨花的洁白”不仅是对花朵物理特性的描述,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人物内心的纯净和高尚。通过梨花的洁白来衬托人物美好的心灵,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立体。
例文: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股股清香,沁人心脾。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难道,这不正是我们的建筑工人的写照吗?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白天黑夜,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劳作,默默奉献。
本题考查微写作。片段作文就是在练习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之前,就人、事、物的某个断面或局部进行的单项写作训练。片段作文的写作要做到几点要求:①要把内容写具体;②叙事要做到条理清楚;③围绕中心展开段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