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 短文两篇 陋室铭 同步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忌不自信。
A.吾孰与徐公美?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何以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名之者谁
B.何陋之有/邑人奇之
C.有龙则灵/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斯是陋室/微斯人,吾谁与归
3.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lòu) 噫(yī) 苔痕(tāi)
B.鸿儒(hóng) 濯(zhuó) 鲜有闻(xiān)
C.蕃(fān) 清涟(lián) 亵玩(xiè)
D.案牍(dú) 淤泥(yū) 德馨(xīn)
4.下面对《陋室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本文对陋室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突出陋室“不陋”的特征。
C.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自己有超越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铭》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借陋室不寻常的居住环境,来表现主人高洁的情操和不俗的雅趣。
B.文章写陋室时,融情、理、事、人、景、物为一体,对偶、反问、引用、类比等多种艺术手法,使文章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C.语言上则大量运用骈句,句式整齐、对仗工整、意蕴和美,读来琅琅上口,令人叫绝。
D.文章用类比开头,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文歌颂陋室埋下伏笔。
6.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16字,为全文写“陋”奠定了基础。
B.从表面看,“仙、龙”为山水增色,实则喻陋室主人精神世界非常充实。
C.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意在自勉,突出陋室主人安贫乐道之心。
D.结句呼应“惟吾德馨”,隐含君子居住其内,又说明自身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
二、填空题
7.刘禹锡的《陋室铭》,用草庐和玄亭作类比,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的句子是: 。
三、语言表达
8.文中从三个方面来写陋室,请结合关键词,说说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
9.“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何深意? 有什么作用?
四、综合题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欣赏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书法作品,依据图片中方框内的句子回答问题。
10.关于书法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11.请将表明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正确、工整、规范地抄写下来。
12.关于“何陋之有”中“之”字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充当代词,译作“它”
B.相当于助词“的”
C.宾语前置标志
D.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3.《陋室铭》在写法上的特点是把心中所想托于所写之物,这种写法叫 ,而这也正是中国文人们喜爱的一种表现所思所想的方法,比如本学期所学的宗璞的《 》和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都运用了这种写法。
五、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犊①,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太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①犊: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ì,相见。
14.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或陈于前
妻子不觌
15.下面句中的“而”与“而乱书围之”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B.康肃笑而遣之
C.温故而知新 D.而顷刻两毙
16.用“/”线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
18.【乙】文中最能体现“书巢”特点的语句是“ ”。(填原文语句)
19.两文都是以书屋为写作对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两个书屋的不同特点。
六、写作题
20.假设你有一间书房,请你给自己的这间书房命名,并写一段文字说明命名的理由。(12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忌不自信”意思是邹忌不相信自己。“自信”应是“信自”,这个句子是宾语前置的倒装句。
A.句子应为“吾与徐公孰美”,是代词宾语前置的倒装句;
B.“君美甚”应为“君甚美”,是状语后置的倒装句;
C.“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是宾语前置的倒装句;
D.“何以战”应为“以何战”,是宾语前置的倒装句。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文言句式有: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
2.【答案】D
【解析】A项出名/取名。
B项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文中指仲永。
C项都是就的意思。
D项 /这这种,这样。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3.【答案】D
【解析】A.有误,“苔”应读为“tái”;
B.有误,“鲜”应读为“xiǎn”;
C.有误,“蕃”应为“fán”;
D.正确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4.【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有误,一句运用了运用了类比的手法,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5.【答案】A
【解析】A.“借景抒情”错误,《陋室铭》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力抒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及内涵的记忆及理解,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学会积累以便于运用。
6.【答案】A
【解析】A项错误,《陋室铭》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础。
BCD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及内涵的记忆及理解,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学会积累以便于运用。
7.【答案】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解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诸、葛、蜀。
故答案为: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答案】8.①“上”“人”二字对仗工整,以动写静,生动传神,突出了陋室环境的生机盎然; 一“绿”一“青”,色彩明丽,衬托出陋室环境的清新优雅。以景色之雅衬托“惟吾德馨”,表现主人刘禹锡安贫乐道的品质。②“有”“无”一对反义词,“鸿儒”与“白丁”进行对比,表明往来的朋友都是高雅贤德之人,俗话说“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刘禹锡必是德才兼备的高雅之士。③“可以”实写,“无”虚写;“素琴”与“丝竹”“金经”与“案牍”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写出了作者远离嘈杂的音乐和伤神的公文,隐于喧嚣都市之外的山野偏僻之地,却能安然自若弹琴读经,这样高雅的日常生活,表现了刘禹锡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9.“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作者截取后一句,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即本文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作用: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总结全文,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词语作用的分析。对词语的理解,要在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从词义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进行思考。
(2)本题考查对词语作用的分析。对词语的理解,要在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从词义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进行思考。
8.首先从文中归纳出写陋室的三个方面:环境,交往,兴趣;然后再从文中找出关键的词语进行分析即可。如:一“绿”一“青”,色彩明丽,衬托出陋室环境的清新优雅。以景色之雅衬托“惟吾德馨”,表现主人刘禹锡安贫乐道的品质;“鸿儒”与“白丁”进行对比,表明往来的朋友都是高雅贤德之人,俗话说“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刘禹锡必是德才兼备的高雅之士;可以”实写,“无”虚写;“素琴”与“丝竹”“金经”与“案牍”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写出了作者远离嘈杂的音乐和伤神的公文,隐于喧嚣都市之外的山野偏僻之地,却能安然自若弹琴读经,这样高雅的日常生活,表现了刘禹锡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故答案为:①“上”“人”二字对仗工整,以动写静,生动传神,突出了陋室环境的生机盎然; 一“绿”一“青”,色彩明丽,衬托出陋室环境的清新优雅。以景色之雅衬托“惟吾德馨”,表现主人刘禹锡安贫乐道的品质。②“有”“无”一对反义词,“鸿儒”与“白丁”进行对比,表明往来的朋友都是高雅贤德之人,俗话说“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刘禹锡必是德才兼备的高雅之士。③“可以”实写,“无”虚写;“素琴”与“丝竹”“金经”与“案牍”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写出了作者远离嘈杂的音乐和伤神的公文,隐于喧嚣都市之外的山野偏僻之地,却能安然自若弹琴读经,这样高雅的日常生活,表现了刘禹锡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9.用孔子话的作用:反问,引用典故,警策有力,引人深思。突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突出"陋室不陋"的主旨,与开头"斯是陋室"相呼应。
故答案为:“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作者截取后一句,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即本文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作用: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总结全文,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
【答案】10.D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2.C
13.托物言志;《紫藤萝瀑布》
【解析】(1)本题考查书法字体的识别和鉴赏。解答时结合书法字体的特点和作品的特点进行辨析选择。
(2)本题考查汉字的抄写。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构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构。标点符号各占一格。
(3)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10.本题考查书法的掌握。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四种字体的特点,此书写笔画勾连、流畅,既不似楷书那样端正整齐,又没有隶书那样的“蚕头雁尾”,也不似篆书那样古朴难认,确定为行书。
故答案为:D
11.本题考查学生的汉字抄写。注意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
故答案为: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2.本题考查词语的用法。“何陋之有”中“之”字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故答案为:C
1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陋室铭》在写法上的特点是把心中所想托于所写之物,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本学期所学的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就是运用了这种写作手法。
故答案为:托物言志;《紫藤萝瀑布》
【答案】14.陈列;妻子和儿女
15.D
16.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17.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18.乱书围之,如积槁枝
19.【甲】书屋特点是简陋;【乙】书屋特点是书多。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3)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划分。方法是: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按照“动宾/动宾”的形式划分;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最能体现“书巢”特点的语句即可。
(6)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描写书屋的语句,分析归纳书屋特点即可。
【译文】
【甲】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
【乙】
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书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当枕头,抬头低头看着,四周环顾下来,没有没有书的地方。我的饮食起居,因书中的事而痛苦的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儿女不相见,且风雨雷雹天气变化,也都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像堆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书窝吗?”于是邀请客人靠近看当时的情形。客人刚开始不能够进入屋子,已经进到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这确实是像书窝啊!”
14.①翻译为:有的书陈列在前面。陈,陈列
②翻译为:妻子和儿女不相见。 妻子,妻子和儿女
故答案为:①陈列;②妻子和儿女
15.而乱书围之,翻译为: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而,表转折
A翻译为: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着。而,表顺承
B翻译为:康肃公尴尬地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而,表顺承
C翻译为: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而,表顺承
D翻译为: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 而,表转折
故答案为:D
16.例句翻译为:且风雨雷雹天气变化,也都不知道。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按照“动宾/动宾”的形式划分;按照“而前后,则前”的原则划分;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有不知也”单独成句,在“有”前面停顿。在“而”后面停顿。
故答案为: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17.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辄、自、曰、此、非、谓、巢、耶”。辄:就。自:自己。曰:说。此:这。非:不是。谓:说。巢:窝。耶:吗。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18.乱书围之,如积槁枝。翻译为: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像堆积着的枯树枝。写“书巢”内杂乱的特点。
故答案为:乱书围之,如积槁枝
19.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翻译为: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写屋子简陋。
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翻译为: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像堆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写屋子里书很多。
故答案为:【甲】书屋特点是简陋;【乙】书屋特点是书多。
20.【答案】示例:有不为斋。理由:“有不为斋”,是林语堂的书房名,里面寄予了林语堂的人生态度。他时时提醒自己:人生有所为有所不为,文人应该专注于某项事业,心无旁骛地研究学问,不能什么都涉足。所以我想向林语堂先生学习他的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专注学业,长大之后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解析】书房名可以非常的雅致,而且都有一定的寓意,要么和本人的经历有关,要么和本人的兴趣爱好有关等。可以给自己的书房取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名字并说中命名理由。
故答案为:有不为斋。理由:“有不为斋”,是林语堂的书房名,里面寄予了林语堂的人生态度。他时时提醒自己:人生有所为有所不为,文人应该专注于某项事业,心无旁骛地研究学问,不能什么都涉足。所以我想向林语堂先生学习他的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专注学业,长大之后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本题考查微写作。片段作文就是在练习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之前,就人、事、物的某个断面或局部进行的单项写作训练。片段作文的写作要做到几点要求:①要把内容写具体;②叙事要做到条理清楚;③围绕中心展开段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