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古代诗歌五首 望岳 同步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理解“自强不息”的意思。下面选项中的“息”字意思与“自强不息”中的“息”相同的一项是( )
A.息息相关 B.偃旗息鼓 C.休养生息 D.屏息聆听
2.下面对《望岳》这首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3.《望岳》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4.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了自己的体验。
B.“造化钟神秀”一句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北面和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南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登上顶峰远望群山的景象,表达勇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和气概。
5.对《望岳》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用设问的方式写出远望中的泰山郁郁葱葱,绵延连亘,掩映齐鲁大地。恢宏壮阔,极富气势。
B.颔联中的“割”字生动形象地写出泰山像一把巨斧,把阴阳和昏晓劈开,泰山险峻、雄伟的高大形象给人深深的震撼。
C.颈联中的“曾云”“归鸟”是诗人细望所得,心胸激荡,云层重叠;凝目细视,归鸟入林,给人心胸开阔之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晚年杜甫的内心感受,他体会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心生惆怅之情。
6.下面对以诗抒怀的佳作的赏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幽州台歌》中“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直接抒发了陈子昂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之情。
B.《望岳》中杜甫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自己登临的决心、豪迈的气概,表达了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C.《登飞来峰》中,王安石以“浮云”比喻奸佞小人,以“不畏”表明自己变法革新的大无畏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态度。
D.《游山西村》中,写农家备足“腊酒”“鸡豚” 来挽留招待客人,诗中表达了陆游对热情好客的村民、古风犹存的山村的热爱之情。
二、填空题
7.阅读《望岳》,完成小题。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 的景象。
(2)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 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 。
(3)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歌咏东岳 、南岳 和西岳 (注:括号内填山名),本文所选的诗是歌咏 的。
三、语言表达
8.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两首诗题目中都有“望”字,但“望”的内涵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与主旨分析不同之处。
9.杜诗工巧,语不惊人死不休。本诗中的“阴阳割昏晓”的“割”字,就体现了这一特点,试分析此字的用字之妙。(词的赏析)
四、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各题。
10.下面是“以和为贵”探究组创作的一首小诗,请你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小时候
父母会认真叮zhǔ
跟邻居要好好相处
以和为贵
长大后
老师会谆谆教huì
跟同学要团结友爱
以和为贵
再以后
大自然在反复告诫
跟万物要和xié 共处
应该以和为贵
现在啊
华夏文明在殷切期望
国家不在大小,互尊互信
还是要以和为贵
11.下面是“和合文化”探究组的探究成果,请你补全。
“和”是古人自处时的宁静平和。 吴均陶醉在富春江美景中,停息物欲之心,获得内心的平和富足: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 苏轼漫步在沙湖道中,无 论 是 风 吹 雨 打,还 是 阳 光 照 耀,都 能 随 遇而 安:回首向 来 萧 瑟 处,归去, 。
“和”是古人对“大同”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丰收之年,山西村村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丰年留客足鸡豚。 大道之行,各年龄段的人群都得到合适的安排,弱势群体都受到关爱: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矜、寡、孤、独、废疾者 。
“和”是古人面对自然时的天人合一。 陶渊明在东篱下与南山相会,闲适的心境与静穆的山野物我合一: , 。 杜甫在《望岳》中渴望登临泰山之巅,远大的抱负与巍峨的泰山融为一体: , 。
12.下面是“和美家庭”推荐组为宁宁家庭拟写的颁奖词和备选对联。请依据颁奖词,从备选对联中选出最适合宁宁家庭的一副对联( )
【颁奖词】热心公益,志愿服务,全家行动,用奉献诠释和美;疫情紧急,义无反顾,医者仁心,用行动践行和美;千里驰援,守望相助,三代和睦,用家风传承和美。
【备选对联】
A.义方教子勤为德 大志兴家寿乃康
B.移山岂笑愚公拙 填海当知精卫专
C.白衣逆行担道义 薪火相传远家声
D.风雨有情洁宇宙 人间重爱育桃李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3.下面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篇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城内都能望见,表现出了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B.三、四句中的“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C.五、六句中“荡胸”和“决眦”将诗人目不转睛、极目远望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
D.七、八句表现诗人的登临决心和豪迈气概,是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精神的体现。
14.本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常常被后人称道,句中“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A.息息相关:意思是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息:气息、呼吸;B.偃旗息鼓: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指停止战斗或停止活动。息:停止;C.休养生息:意思是指在大动乱、大变革之后所采取的减轻人民负担,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的措施。息:繁殖、滋生、生长;D.屏息聆听:暂时抑制呼吸,专心地听。息:气息、呼吸;故选B。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词义的理解方法有:查字典据词定义;分解词素;以旧带新法;词义引申法;想象描述法;看图(画图、实物))理解法;联系上下文解词;联系生活实际解词法;找反义词比较理解法;做动作理解法;换词(找近义词)解词法;运用解词法。
2.【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错误。“造化”是大自然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大自然把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3.【答案】B
【解析】“齐鲁青未了”, 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故选B。
分析诗句的含义,要根据全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来分析理解,而不能只概括字词来望文生义。本题B的错误在于对“忘言”的望文生义。
4.【答案】D
【解析】ABC正确。D.错误,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而不是写登上顶峰远望群山的景象。
故答案为:D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5.【答案】D
【解析】ABC正确。D“他体会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心生惆怅之情”错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写出了诗人并不满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览盛景的心情,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故答案为:D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6.【答案】A
【解析】 A.有误,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直接抒发了陈子昂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之情”错。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诗歌鉴赏就是对诗歌里面的句子进行简要的文学赏析,在鉴赏的时候可以从每一句诗的字、词入手,找出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再分析诗歌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最好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综合分析。
7.【答案】(1)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岳;雄心和气概
(3)泰山;衡山;华山;泰山
【解析】(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意思是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钟”有积聚、汇聚之意,一个“钟”宇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从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使山有了阴、阳面,运用夸张的修辞,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以对比、虚拟手法写泰山的高大和众山的渺小,写出了诗人并不满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览盛景的心情,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东岳泰山
泰山坐落在山东省中部,为中国五岳之首,古称“岱宗”,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高度居五岳第三位,但它却被历代称为“五岳独尊”,原因首先是泰山平地拔起,山势雄伟,更重要的是泰山在中国的政治、文化历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它是历朝统治者祭天的场所,山上有古寺庙22处、古遗址97处、历代碑碣819块、摩崖石刻1018处。
南岳衡山
衡山位于湖南中部衡山等县境内,海拔1300.2米。南岳古木参天,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郁香,以风景秀丽著称。南岳庙是衡山最大殿宇。祝融峰之高、藏经楼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称为衡山四绝。后又开辟了麻姑仙境、穿岩诗林新景点。
北岳恒山
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东,海拔2016.8米。相传4000年前舜帝巡狩四方,见此山势雄伟,遂封北岳。恒山分东西两峰,双峰对峙,浑水中流。山上怪石争奇,苍松翠柏之间散布着楼台殿宇,以幽静著称。恒山景观之最为悬空寺,建于恒山金龙口西崖峭壁上。据恒山志记载,始建于北魏晚期(约公元6世纪),全寺有殿琮楼阁40间,在陡崖上凿洞插悬梁为基,楼阁间以栈道相通,风景优美。
中岳嵩山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境内,海拔1492米,以峻闻名。嵩顶有峻极峰,是嵩山最高峰。嵩山东端中岳庙,是我国最早的道教庙宇。嵩岳寺塔始建于北魏,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砌佛塔。嵩阳书院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嵩山西部北麓少林寺,是我国佛教禅宗发源地,也是我国少林拳的发源地。
故答案为:(1) 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岳
雄心和气概
(3)泰山
衡山
华山
泰山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此类题不能单纯的翻译,先结合课下注释翻译为现代汉语,再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恰当的语言描绘所写的画面即可。学生在平时要多读书,积累优美词句,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能力。无论是理解诗歌内容还是思想感情,都离不开对诗歌人、事、景物的理解和分析,这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途径。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
(3)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8.【答案】《望岳》中的“望”指作者的游览、观看。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秀丽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春望》中的“望”指作者的眺望与盼望。通过描绘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凄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同时展示了作者内心最深刻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理解。《望岳》写在开元盛世,《春望》写在安史之乱;作者作诗时年龄不同:《望岳》是裘马清狂、意气风发的青年时期所作,《春望》写在作者历尽沧桑、日渐衰颓的中年。《望岳》写巍峨高大,神秀峻拔的泰山,《春望》写满目疮痍,残破凄清的长安。《望岳》写作者科场失意后依然具有凌云壮志的豪情,《春望》写国破家亡之际作者对家人担忧挂念和对国家前途无限忧虑的悲情。《望岳》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春望》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望岳》中的“望”指作者的游览、观看。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秀丽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春望》中的“望”指作者的眺望与盼望。通过描绘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凄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同时展示了作者内心最深刻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9.【答案】“割”字表现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解析】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使山有了阴、阳面,运用夸张的修辞,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故答案为:“割”字表现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义+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答案】10.嘱;诲;谐
11.望峰息心;窥谷忘反;也无风雨也无晴;莫笑农家腊酒浑;幼有所长;皆有所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C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的拼读。 做此类题,需要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2)此题考查名句默写。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3) 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10.根据积累作答,“zhǔ”应写作“ 嘱 ”;" huì "应读“ 诲”,注意与“悔”的区别; “xié”应写为“ 谐 ”,注意与“偕”字的区别。
故答案为:嘱 ;诲,谐
11.第1--6空为直接性默写。要注意注意“ 峰 ”“ 窥 ”“ 浑 ”“ 皆 ”等词语的书写。从提示语“ 陶渊明在东篱下与南山相会,闲适的心境与静穆的山野物我合一 ”可知第7,8空应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提示语“ 杜甫在《望岳》中渴望登临泰山之巅,远大的抱负与巍峨的泰山融为一体 ”可知第9,10空应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故答案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也无风雨也无晴 ;莫笑农家腊酒浑;幼有所长;皆有所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A.“勤为德”“寿乃康”说的是个人,和祝寿有关,不符合宁宁家庭;
B.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说的是坚韧不拔,颁奖词强调的是奉献,主题不一-致;
C.适合;
D.“育桃李”说的是培养学生,颁奖词没体现这一方面。
故答案为: C。
【答案】13.C
14.“会当”的意思是终当,终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3.ABD.正确;
C.有误,“决眦”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荡胸”则不是。
故答案为:C
1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此句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故答案为:“会当”的意思是终当,终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