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同步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同步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29 21:2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社会危机》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
A.朱元璋灭元建明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清军入关 D.戚继光抗倭
2.下列关于华侨对南洋开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华侨开发南洋始于唐代
B.郑和下西洋加快了南洋开发的步伐
C.南洋的华侨大多来自我国内地
D.华侨对南洋的主要贡献是传播了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文化知识
3.下列哪一举措属于明朝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统治的表现( )
A.废除丞相制,权分六部
B.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决策
C.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恐怖专政
D.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4.热播电视剧《三国》是根据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编的,《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
A、罗贯中 B、曹雪芹 C、施耐庵 D、吴承恩
5.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的重大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设置驻藏大臣 D、郑和下西洋
6.下边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经济基础薄弱
B.对内集权专制
C.对外闭关锁国
D.频遭列强入侵
7.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红山之巅,它阅尽了千年沧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下列史实中属于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是( )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顺治帝和康熙帝册封了达赖班禅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设立宣政院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8.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巩固了清朝对东南边疆的统治,当时台湾府隶属( )
A.广东省 B.福建省 C.浙江省 D.直隶省
9.清朝初年的某一天,有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这表明当时实行( )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厂卫制度 D.文字狱
10.18世纪英王使者马戛尔尼来华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乾隆皇帝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乾隆实行的政策是( )
A.严禁对外贸易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关注民生
11.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A.封建社会的繁荣开放 B.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C.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12.下列不属于清朝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措施的是( )
A.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
B.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行政军事
C.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D.设置驻藏大臣共同管理
13.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 (指日本) 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 )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14.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10周年,某旅行社组织游客沿郑和下西洋的航线航行及旅游。那么他们最远应该到达(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红海和地中海一带
C.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D.地中海和欧洲一带
15.“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
A.秦朝的焚书坑儒 B.西汉的独尊儒术
C.明朝的八股取士 D.明朝的锦衣卫
16.毛泽东说:“康熙皇帝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确定的。”这说明康熙皇帝在历史上最主要的贡献是
A、最早建立了我国大一统的局面
B、使我国各地经济联系的纽带更加牢固
C、使我国领土面积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化
D、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7.清朝一秀才晨读,见风吹翻书页,作诗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结果因此被杀。这一事件反映了清朝( )
A.闭关锁国政策 B.设特务机构
C.大兴文字狱 D.八股取士
18.“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是张学良先生对一位古代民族英雄的赞词。这位民族英雄是
A.郑成功 B.戚继光 C.康熙帝 D.左宗棠
第II卷(非选择题)
19.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某班以唐朝、宋代和明朝历史为主线,开展了“泽被后人,光耀世界的中国文明”的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兼收并蓄的唐朝】
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1)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证明。
【科技发展的宋朝】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2)例举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的科技成就,并说明其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作用。
【国威浩大的明朝】
(3)依据图片可知,“西洋”指的是 洋和 洋, 郑和船队最远到达 。
(4)通过以上探究,请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感悟。
20.阅读下列材料:
(1)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和吐蕃之间以什么形式友好交往?吐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
材料二: 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摘编自七年级历史课本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摘编自七年级历史课本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没能得逞的主要原因。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有何重要意义?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
——《开元纪事》
材料二 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同时还加强对西藏、台湾的管辖。
材料三 平定大小和卓之乱是清朝统一中国战争的最后一役,使天山南路复入中国版图。此役之后,清代中国疆域的正西端延至帕米尔以西的喷赤河流域,版图臻于极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哪一盛世局面的出现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从“选人用人”角度分析当时出现繁荣局面的原因。
(2)材料二中行省制度的确立有何意义? 当时还设立了哪个机构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辖?(2分)
(3)材料三中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清朝皇帝是谁? 除此之外,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清政府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22..近几年,某些周边国家不断在中国的东海和南海挑起事端,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度愤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
材料三: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扰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1)材料一中,“海波平”的含义是什么?戚继光为实现这一愿望做出了哪些努力?
(2)材料二中,“贵国”是哪个国家?后来清政府设置了哪一机构管辖台湾
(3)材料三中的“罗刹”是指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
(4)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
23.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2013年我(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材料二:我国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三: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
材料四: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持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的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中国和平友好形象。
材料五:乾隆时期颁布了《防夷五事》:一是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二是外国商人到广州,应令寓居洋行,由行商负责稽查管束;三是禁止中国人借外商资本及受雇于外商;四是割除外商雇人传递信息之弊;五是外国商船进泊黄埔,酌拔营员弹压稽查。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丝绸之路”在西汉时期的起点在哪? “海上丝绸之路”何时初步形成?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2)唐朝与日本交往中影响最大的使者是谁?
(3)随着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宋朝统治者为管理海外贸易,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
(4)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哪里?依据材料四简要说明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
(5)材料五表明清朝前期实行的什么对外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参考答案
1.B
2.C
3.D
4.A
5.C
6.C
7.A
8.B
9.D
10.B
11.D
12.B
13.D
14.A
15.C
16.D
17.C
18.A
19.
(1)唐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学习唐朝文化(制度、文字等);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玄奘西游天竺并取回大量佛经潜心研究等。
(2) 活字印刷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指南针用于航海,为世界航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太平洋和印度洋;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光耀世界,泽被后人;我为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感到自豪;我们每一个中学生都要好好学习,将来为中华民族复兴贡献一份力量等
20.
(1)形式:和亲(或联姻)和会盟。 藏族
(2)特点:出现民族大融合盛况。
原因:元朝实现了全国大统一;元代疆域空前辽阔
(3)原因:①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分裂祖国的行为遭到各族人民反对。②乾隆帝维护统一的措施果断。
意义: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21.(1)“开元盛世”;原因:完善科举制度;任用贤才;重视吏治。
(2)巩固了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宣政院。
(3)乾隆帝;设置伊犁将军;驻扎军队,设置哨所。
22.
(1)祖国边疆(海疆)安宁;抗击倭寇。
(2)荷兰;台湾府。
(3)沙俄或俄国;发动雅克萨之战,签署《尼布楚条约》。
(4)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都是杰出的民族英雄。
23.
(1)长安或西安;汉朝;有利于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的转型升级;有利于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2)鉴真。
(3)市舶司。
(4)红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中国人没有持枪凌弱,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给分。
(5)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