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Section B( 1a-1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Section B( 1a-1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目标(Go for it)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5-02-12 09:5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Section B( 1a-1e)教学设计
一、新课标主题分析
在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本部分教学内容聚焦于“拯救地球”这一主题,归属于“人与自然”的主题范畴。这一主题承载着多重教育意义,不仅要求学生积累与环保相关的英语语言知识,诸如特定的词汇、短语以及表达方式等,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增强对全球环境问题的认知与关注。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日常生活中切实可行的环保行为,并且学会运用英语进行准确、流畅的表达与交流。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环保行动及理念的理解,培养其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其认识到环保是全人类共同肩负的责任,进而实现语言学习与人文素养培育的深度融合。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一)语言能力
学生能够精准识别、记忆并熟练运用与环保行为紧密相关的词汇和短语,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情态动词“should”“shouldn't”以及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等相关时态。
通过有效的听力训练,学生能够从与环保主题相关的听力材料中迅速、准确地捕捉关键信息,理解对话的主旨大意以及细节内容,并能够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合理的记录、整理和归纳。
(二)文化意识
广泛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采取的各具特色的环保措施和方法,拓宽国际视野,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三)思维品质
在对不同环保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理性地思考环保措施的利弊、难易程度以及实际效果,形成独立的见解和判断。
(四)学习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前通过预习教材、查阅相关资料、观看环保主题的视频或阅读相关文章等方式,主动获取环保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后,能够自觉进行复习和巩固,拓展学习内容,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词汇与短语:全面掌握与环保行为相关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理解其准确含义,并能够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实现词汇的灵活运用和有效输出。
语法与表达:熟练运用情态动词“should”“shouldn't”以及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等时态,就环保话题进行准确、流畅的表达和讨论,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对环保措施的看法和建议。
听力技能:有效提升听力理解能力,能够准确听懂与环保行为相关的对话内容,捕捉关键信息,完成听力任务,提高听力理解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教学难点
口语表达深度:运用英语深入、全面地表达自己对环保行为的独特看法和观点,能够进行有深度、有逻辑的讨论和交流,避免表达的表面化和单一性,提升口语表达的质量和水平。
环保意识转化:将环保意识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并且能够在英语表达中体现出对环保问题的深刻理解和思考,展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使命感。
四、教法学法
(一)教法
情境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二)学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 实践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环境污染的图片,包括垃圾成山的河流、被砍伐殆尽的森林、雾霾弥漫的城市等触目惊心的场景,同时播放一段简短的关于环境问题的音频,营造出紧张、严肃的氛围。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What do you think of these pictures and the sounds How do they make you feel Wha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do they reflect ”鼓励学生用英语大胆表达自己的直观感受和对环境问题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和兴趣。
自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Today, we are going to explore what we can do in our daily lives to help save the earth. Let's start our journey of environmental - protection exploration.”
(二)词汇学习(8分钟)
逐一呈现教材1a中的图片,并同时展示对应的英语短语,如“stop riding in cars”“recycle books and paper”“turn off the lights when you leave a room”“turn off the shower while you are washing your hair”“don't use paper napkins”等。教师进行领读,强调单词的发音、重音和语调,学生跟读,确保发音准确。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对这些环保行为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排序(1 - 5),并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排序理由。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邀请部分小组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排序结果和详细理由,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提问和补充。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合理的观点,纠正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些环保行为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听力训练(7分钟)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1c中的表格,明确需要从听力材料中获取的信息类型,即Julia和Jack谈论的环保行为、Julia正在做的事情、她将来会做的事情以及她永远不会做的事情。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表格内容,如“What kind of information should we fill in the first column What does 'Things Julia is doing now' mean ”等。
播放录音,让学生第一次听,只专注于勾选Julia和Jack谈论的环保行为。播放结束后,与学生核对答案,确保学生对听力材料的主题和大致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再次播放录音,要求学生第二次听时完成1d中的表格,详细勾选Julia正在做的事情、她将来会做的事情以及她永远不会做的事情。在听力过程中,提醒学生可以适当做一些笔记,记录关键信息。
听力结束后,逐题核对答案,针对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未能捕捉到的关键词、理解有误的句子等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同时,传授一些听力技巧,如预测听力内容、注意关键词的出现、根据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测等,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四)口语练习(10分钟)
让学生根据1d中的表格信息,两人一组进行对话练习。参考教材1e中的示例:“A: We really shouldn't use paper napkins, you know. B: I know. I stopped using them last year.” 鼓励学生模仿示例,就表格中的其他环保行为进行富有创意和深度的对话,不仅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可以询问同伴的看法、分享自己的经验或提出建议等。
教师在教室里巡视,密切观察学生的对话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在发音、语法、用词等方面的错误,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鼓励学生运用丰富的表达方式和连接词,使对话更加流畅和自然。
邀请几组学生到讲台前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从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畅性、内容的丰富性以及互动的有效性等方面给予评价和反馈。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和点评,表扬表现出色的学生和小组,同时指出存在的普遍问题和改进方向。
(五)拓展延伸(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问题:“What other things can we do to save the earth Which ones are easy for us to do in our daily lives Which ones are more difficult and why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学校、社区等多个角度思考更多的环保行为,并分析其难易程度及原因。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向全班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提问、补充或发表不同的意见,形成热烈的讨论氛围。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全面总结和补充,强调环保行为的多样性和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践行环保行动,将环保理念融入到每一个细微的生活环节中。
(六)课堂总结(5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词汇和短语,通过提问、填空等方式进行复习,确保学生能够准确记忆和运用,如“What does'recycle' mean Can you give some examples of recycling things ”等。
总结本节课所涉及的语法知识,即情态动词“should”“shouldn't”以及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在讨论环保行为中的运用,通过简单的例句进行回顾和巩固。
再次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的环保知识和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保护地球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布置课后作业:
背诵本节课所学的环保相关词汇和短语,完成教材配套练习中的词汇部分。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的环保措施,要求不少于80词,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表达清晰、逻辑连贯。
六、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教学活动设计合理: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丰富多样、层次分明的教学活动,从情境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到词汇学习夯实基础,再到听力训练提升能力,口语练习促进交流,拓展延伸开阔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多媒体辅助效果显著: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展示环境污染问题和环保行为,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核心素养培养落实到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通过词汇和语法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对不同环保行为的讨论以及对全球环保问题的关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在分析环保行为的难易程度和讨论环保措施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习能力。
(二)不足之处
听力训练的针对性有待加强:虽然在听力训练后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讲解,但在训练过程中,对于不同学生的听力水平和需求考虑不够全面,缺乏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指导。部分听力基础较弱的学生在理解较长或较复杂的句子时仍然存在困难,对一些关键信息的捕捉不够准确。
口语练习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在口语练习环节,尽管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对话,但部分学生的表达较为简单和表面,缺乏深度和独特的观点教学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讨论热烈,发言积极,导致该环节时间超出了预期,使得课堂总结时间相对紧张,未能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回顾和强调,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巩固和提升。
(三)改进措施
优化听力训练:在今后的听力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对于听力基础较弱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听力材料和练习机会,注重基础词汇和简单句子的听力训练,并给予更多的指导和鼓励。对于听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增加一些难度较大的听力材料,如英语新闻报道、环保主题的演讲等,培养他们的听力技巧和综合理解能力。同时,在每次听力训练前,明确听力目标和重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听力练习;在听力训练后,不仅要讲解错题,还要总结听力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
深化口语练习:在口语练习中,提前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话题和相关的语言素材,如环保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不同国家的环保特色做法等,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欲望。同时,组织多样化的口语活动,如环保主题的辩论、演讲等,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此外,针对学生口语表达中的常见错误,定期进行系统的总结和专项训练,帮助学生逐步纠正错误,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精准把控教学时间:在备课过程中,更加细致地规划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并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预设的时间进行教学。对于拓展延伸等容易超时的环节,提前设定好时间限制,合理引导学生的讨论和发言,确保教学任务能够按时、高效地完成。同时,在课堂总结环节,预留足够的时间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回顾和强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