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1课时)课件(共22张PPT)+教案+导学案(含答案)+习题课件(共17张PPT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北师大版生物学

文档属性

名称 6.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1课时)课件(共22张PPT)+教案+导学案(含答案)+习题课件(共17张PPT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北师大版生物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12 18:21:33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1课时 食物的消化
生命观念:
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食物在口腔的主要消化过程。
②说出口腔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科学思维:分析消化实验数据、解读生理过程图,锻炼逻辑思维。
探究实践:通过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态度责任:向身边人科普消化健康知识,助力他人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关注社会消化疾病防治动态。
学习目标
我们每天都要吃一些食物,提供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要不然怎么会有“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的说法呢。我们吃进去的这些食物在人体内经过了怎样的变化呢?这些变化是如何进行的?这些都跟我们身体里的哪个部分有关呢?
情景导入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一)消化道

口腔

食管
小肠
大肠
肛门
课堂探究
功能:容纳、磨碎、
搅拌和运输食物等功能。
(二)消化腺
唾液腺
肝脏
胃腺
肠腺
胰腺
功能:促进消化管中的食物分解。
消化腺的组成 分泌的消化液 分布(位置)
唾液腺
胃 腺
肝 脏
胰 腺
肠 腺
唾液
胃液
胆汁
胰液
肠液
口腔周围
胃壁
腹腔上方偏右
胃下方
小肠壁
消化腺:
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
含消化酶,促进消化管中的食物分解。
(人体最大的腺体)
(不含消化酶)
注:1.胃液分泌过少,消化不良;分泌过多,反酸、胃痛等。
2.胆汁、胰液、肠液汇集于小肠内共同完成消化作用。
演示: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 数量
透析袋 2
线绳 2
烧杯 2
10ml量筒 1
淀粉溶液 1
葡萄糖溶液 1
碘液 1
糖尿试纸 1
清水 1
二、食物的消化
透析袋是一种半透膜制成的袋子,小分子物质可以透过,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
【小资料】透析袋
透析袋可以几种选择:生鸡蛋的卵壳膜、鸡嗉囊、商店购买的透析袋等。(透明的透析袋,利于观察颜色变化)
小分子物质:水、碘分子、葡萄糖等。
大分子物质:淀粉、蛋白质、脂肪等。
演示: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
检验淀粉能否透过透析袋
检验葡萄糖是否透过透析袋
透析袋
葡萄糖液
水(烧杯内)
淀粉分子较大,不能透过透析袋,葡萄糖分子较小,能够穿过透析袋。因此,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分解后才能被消化道壁上皮细胞吸收。
消化: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结论: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3页的活动内容,然后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
实验结果
现象 材料 淀粉检验(滴加碘液) 结论
实验前 预期结果 实验后 实验组 淀粉液+唾液 淀粉液颜色 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水解成麦芽糖
对照组 淀粉液颜色 不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淀粉液+清水
1.对照组的实验材料、实验条件与实验组有什么不同?
2.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加以比较,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口腔内牙齿和舌对食物消化的作用是什么?
4.分析咀嚼馒头或米饭时会感觉到有甜味的原因。
对照组用等量的清水代替唾液,其他都一样。
唾液可以消化淀粉。
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交流讨论:
胃内的消化
贲门
幽门
胃壁
胃的结构示意图
胃腺可分泌胃液,胃液呈酸性,含有胃蛋白酶,可以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
部分蛋白质初步消化
蛋白质
氨基酸
淀 粉
葡萄糖
脂 肪
脂肪酸、甘油
部分淀粉初步消化
食物的消化过程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淀粉
淀粉酶
麦芽糖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微粒
胆汁
脂肪
葡萄糖
脂肪酸和甘油
蛋白酶
肠液、胰液
初步消化
口腔
小肠
小肠
小肠

小肠
肠液、胰液
肠液、胰液
拓展提升
人体的胃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胃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为什么胃不会把自己消化掉?
因为胃液中还含有一种物质,叫黏液,它覆盖在胃黏膜的表面,形成一层黏液膜,能够防止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消化作用,同时还有润滑作用,保护胃不受食物中坚硬物质的机械损伤。
1.天水麻辣烫以其独特的麻辣风味和丰富的食材
深受人们喜爱。假设你正在享用一碗美味的天水麻辣烫,从吃下到被消化吸收,依次经过的器官是(  )
A.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B.口腔→咽→肝脏→小肠→大肠
C.口腔→咽→气管→胃→大肠→小肠
D.口腔→咽→胃→肝脏→小肠→大肠
2. 人体内能分泌胆汁的消化腺是( )
A.肝脏 B.唾液腺 C.肠腺 D.胰腺
3.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有利于保持牙齿健康,牙齿的主要作用是
(  )
A.分泌唾液 B.切断和磨碎食物
C.搅拌食物 D.感受味道的刺激
A
B
课堂评价
A
4.有些药物常被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避免药物对胃产生刺激。从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看,其原因是( )
A.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慢慢渗出
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B
5. 如图中的曲线(Ⅰ-Ⅲ)表示淀粉、脂肪、
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请据图分
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Ⅰ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
B.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开始于图中的区域C
C.区域D内有多种消化液
D.参与消化Ⅲ的消化液有胆汁,胆汁由胆囊分泌
D
(1)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消化管中最膨大的部位是[ ]   。
(2)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消化腺是[ ]  ,它所分泌的消化液的名称和作用分别是   。
(3)蛋白质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 ]  ,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 ]  。

小肠
6.如图为消化系统模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肝脏
胆汁,能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小肠(共17张PPT)
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1课时 食物的消化
生物学 七年级下册BSD
课前预习·熟知教材
层级演练·能力提升
课前预习·熟知教材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系统由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和   组成。
2.胃液分泌过少,会出现    ;分泌过多,会出现反酸、胃痛等现象。
二、食物在消化道中逐渐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1.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   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   物质的过程。
消化道
消化腺
消化不良
消化道
小分子
2.食物的消化过程
牙齿

淀粉酶
麦芽糖
食物
胃液
胃蛋白酶
蛋白质
肠液
胰液
胆汁
葡萄糖
氨基酸
脂肪酸
粪便
3.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
麦芽糖
葡萄糖
脂肪酸
(1)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但不是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如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
(2)消化酶是由消化腺分泌产生的一种特殊化学物质,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淀粉的消化需要用到三种消化液:唾液、肠液和胰液;蛋白质的消化需要用到三种消化液:胃液、肠液和胰液;脂肪的消化也需要用到三种消化液:胆汁、肠液和胰液。
某生物兴趣小组打算办一期有关“人体营养物质的消化”的黑板报,同学们准备的下列资料中,描述错误的是( )
A.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促进食物消化
B.馒头咀嚼变甜是因为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
C.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能分解蛋白质的酶
D.肝脏能分泌胆汁促进脂肪的消化
思路分析:淀粉没有甜味,而麦芽糖具有甜味;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该酶能够将淀粉初步分解为麦芽糖。
答案:B
层级演练·能力提升
1.(2024贵阳花溪区期中改编)“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小明在吃葡萄时将葡萄籽也吞进了肚子,葡萄籽在其体内经
历的旅程是( )
A.口腔→胃→咽→肝脏→小肠→大肠→肛门
B.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咽→气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D.口腔→咽→胃→小肠→大肠→肛门
B
2.(2024绥化)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以下属于人体消化腺的
一组是( )
A.唾液腺、肝脏、胰腺
B.唾液腺、垂体、甲状腺
C.肝脏、汗腺、甲状腺
D.胰腺、垂体、性腺
3.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
A.唾液 B.胃液 C.肠液 D.胆汁
A
D
4.小明中午吃了米饭和鱼。在他的小肠内,这两种食物的主要成分分别分解成( )
A.氨基酸、葡萄糖 B.氨基酸、麦芽糖
C.葡萄糖、脂肪酸 D.葡萄糖、氨基酸
5.试管内有一些植物油,加入混合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入37 ℃的温水中,一段时间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最合理的一组是( )
A.胰液、肠液、胆汁 B.胃液、胆汁
C.唾液、胃液、肠液 D.唾液、胃液
D
A
6.下列对“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只有淀粉能透过透析袋
B.淀粉和葡萄糖都能透过透析袋
C.只有葡萄糖能透过透析袋
D.淀粉和葡萄糖都不能透过透析袋
C
1.脂肪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但摄入过多易引起肥胖、高血压等健康问题。关于脂肪的消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肝脏分泌的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B.需要胃蛋白酶的参与
C.肝炎病人应少吃含脂肪较多的食物
D.在人体内消化的终产物是脂肪酸等物质
B
2.营养物质的消化离不开消化酶的作用。如图为模拟人体内的淀粉消化过程示意图,图中小剪刀①②模拟消化酶,a、b表示消化部位,则小剪刀①和b分别模拟的是( )
A.淀粉酶、口腔 B.淀粉酶、小肠
C.淀粉酶、胃 D.麦芽糖酶、小肠
B
3.(科学思维)(2024从江县期中)如图为人体消化过程示意图。a、b表示某物质,M表示某器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表示淀粉,M表示口腔,则b表示葡萄糖
B.若a表示麦芽糖,M表示胃,则b表示葡萄糖
C.若a表示蛋白质,b表示氨基酸,则M表示胃
D.若a表示脂肪,b表示脂肪酸等物质,则M表示小肠
D
4.(2024遂宁)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可导致局部胃腺萎缩,让人患萎缩性胃炎,影响消化功能。据此可推测萎缩性胃炎患者( )
A.胃液分泌量明显增多
B.不能消化脂肪类食物
C.不能消化淀粉类食物
D.蛋白质消化功能减弱
D
5.(探究实践)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淀粉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是否都有关,做了以下实验:
项目 ①号试管 ②号试管 ③号试管
馒头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馒头块
唾液或清水 清水 唾液 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37 ℃,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后 的现象 变蓝色
结论 (1)在实验中,将三支试管放入37 ℃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
后,②号试管的现象是   ,③号试管的现象是   。
(2)②号试管和③号试管对照,探究的是   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通过探究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
不变蓝色
部分变蓝色
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淀粉的消化既与牙齿的咀嚼
和舌的搅拌有关,又与唾液的分泌有关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食物的消化
一、课标要求
1.内容要求
(1)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
2.学业要求
(1)通过分析和观察,认识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通过分析,认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在消化道内不同部位的消化过程。
学习目标
1.能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种消化酶的作用。
2.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3.能够概述食物的消化的消化过程。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
(1)消化系统由 和 组成。
(2)消化道开始于 ,终止于 ;消化道具有 、磨碎、 和 食物等功能。
(3)消化腺包括 、 、 、 和 ;消化腺分泌 ,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
2. 食物在消化管中逐渐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1)入口的馒头和米饭变甜,是部分淀粉分解为 的结果。
(2)胃腺是散布于胃壁上的微小的腺体,能分泌 。胃液分泌过少,会出现 ;分泌过多,会出现 等现象。
(3) 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4)小肠壁内有肠腺,能分泌 ,同时,胰腺分泌的 和肝脏分泌的 ,也通过导管送人小肠腔内。
(5)在小肠内多种消化液如 、 和 共同完成消化作用。
(6)在小肠内,淀粉最终被分解为 ;蛋白质最终被分解为 ;脂肪最终被分解为 。
(二)达标测试
1. 天水麻辣烫以其独特的麻辣风味和丰富的食材深受人们喜爱。假设你正在享用一碗美味的天水麻辣烫,从吃下到被消化吸收,依次经过的器官是(  )
A.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B.口腔→咽→肝脏→小肠→大肠
C.口腔→咽→气管→胃→大肠→小肠
D.口腔→咽→胃→肝脏→小肠→大肠
2. 人体内能分泌胆汁的消化腺是( )
A.肝脏 B.唾液腺 C.肠腺 D.胰腺
3.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有利于保持牙齿健康,牙齿的主要作用是(  )
A.分泌唾液 B.切断和磨碎食物 C.搅拌食物 D.感受味道的刺激
4.有些药物常被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避免药物对胃产生刺激。从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看,其原因是( )
A.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慢慢渗出
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5. 如图中的曲线(Ⅰ-Ⅲ)表示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Ⅰ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
B.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开始于图中的区域C
C.区域D内有多种消化液
D.参与消化Ⅲ的消化液有胆汁,胆汁是由胆囊分泌的
6. 如图为消化系统模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消化管中最膨大的部位是[ ]   。
(2)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消化腺是[ ]   ,它所分泌的消化液的名称和作用分别是   。
(3)蛋白质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 ]   ,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 ]   。
答案:
第1课时 食物的消化
【自主学习】
1.(1)消化道 消化腺
(2)口腔 肛门 容纳 搅拌 运输
(3)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胰腺 肠腺 消化液 消化酶 肝脏
2.(1)麦芽糖
(2)胃液 消化不良 反胃、胃痛
(3)小肠
(4)肠液 胰液 胆汁
(5)肠液 胰液 胆汁
(6)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
【达标测试】
1.A 2.A 3.B 4.B 5.D
6. (1) ⑦ 小肠 ⑩ 胃
(2) ③ 肝脏 胆汁,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3) ⑩ 胃
(4) ⑦ 小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食物的消化
生命观念:
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食物在口腔的主要消化过程。
②说出口腔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科学思维:分析消化实验数据、解读生理过程图,锻炼逻辑思维。
探究实践:通过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态度责任:向身边人科普消化健康知识,助力他人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关注社会消化疾病防治动态。
重点: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
难点:1.举例说出消化系统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认识酶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主要变化。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我们每天都要吃一些食物,提供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要不然怎么会有“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的说法呢!我们吃进去的这些食物在人体内经过了怎样的变化呢 这些变化是如何进行的 这些都跟我们身体里的哪个部分有关呢 我们首先就来学习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一)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 过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吃的食物,需要在消化系统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消化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1.消化道 [展示]消化系统模式图,并提出问题:如果一粒西瓜子被完整吞下,这粒西瓜子将在人体内经过哪些器官后排出 学生结合图片回答: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老师总结: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这些器官构成了人体的消化道,是食物经过的通道。 继续提问:消化道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容纳、磨碎、运输食物。 教师补充:消化道具有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等功能。 2.消化腺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11页的内容,完成以下表格内容: 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分布(位置)唾液腺唾液口腔周围胃腺胃液胃壁肝脏胆汁(不含消化酶)腹腔上方偏右胰腺胰液胃下方肠腺肠液小肠壁
师生共同总结: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含有消化酶,这些酶能促进消化道中的食物分解。消化道和消化腺共同组成消化系统。 (二)食物在消化道中逐渐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过渡: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为什么要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它们在消化道中的哪些部位被分解 1.消化 演示: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并让学生亲自体验、观察。 提出问题: (1)淀粉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哪种能透过透析袋 (2)如果细胞膜具有和透析膜相似的功能,那么食物中的淀粉能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呢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小组讨论回答: (1)葡萄糖。 培养学生读图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消化道的概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收集、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让学生理解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必须要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
(2)不能。 教师总结:上述实验表明,淀粉不能透过透析袋,因为其分子较大;而葡萄糖分子较小,能穿过透析袋进入烧杯内的水中。因此,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上皮细胞吸收。 继续提问:那么,什么是消化呢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是消化。 2.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 (1)提问:大家回忆一下,当我们吃饭时,爸爸妈妈都叫我们细嚼慢咽,这有助于消化,你在细嚼米饭时是否会品尝到有甜味呢 学生回答:有甜味。 (2)那么,为什么不甜的米饭在咀嚼后却变甜了呢 学生猜测:可能发生了某种变化。 教师补充:其实,米饭在唾液的作用下被咀嚼变甜就是一种消化过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4页的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然后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提出问题: (1)对照组的实验材料、实验条件与实验组有什么不同 (2)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加以比较,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口腔内牙齿和舌对食物消化的作用是什么 (4)分析咀嚼馒头或米饭时会感觉到有甜味的原因。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小组交流回答: (1)对照组用等量的清水代替唾液,其他条件都一样。 (2)唾液可以消化淀粉(或清水对淀粉的消化不起作用)。 (3)咀嚼,搅拌。 (4)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教师总结:食物进入口腔,要经过牙齿切断、撕裂、磨碎等物理性消化,同时在舌的搅拌作用下与唾液混合,形成食团。唾液中的淀粉酶可促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能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这也是经过充分咀嚼,米饭会变甜的原因。在口腔内形成的食团经过咽进入食管,食管呈管状,通过蠕动将食团输送到胃。咽和食管没有消化作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5~16页小资料“牙齿与口腔卫生”。 3.胃贮存食物并消化一部分食物 我们吃饭时吃多了会感觉肚子特别胀,饿了的时候肚子会“咕咕”叫,这实际上与我们的胃有关,而且胃一旦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消化。提问:你知道胃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思考回答:可以装食物。 老师补充:没错,胃呈囊状,能容纳1~2升食物,食物在此处停留的时间比较长。胃壁的肌肉很发达,使胃收缩有力。胃壁内有胃腺,可分泌含有胃蛋白酶的胃液,胃液呈强酸性,有助于胃蛋白酶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因此,胃还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4.食物的消化主要在小肠中进行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6页,了解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过程。提出问题: (1)小肠内有哪些消化液 (2)进入小肠后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最终被分解为哪些物质 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设计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口腔内的消化,同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 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胃的消化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建立起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器官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1)肠液、胰液和胆汁。 (2)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最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教师总结:小肠中有胆汁、胰液、肠液,食物在这三种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经过消化液中各种酶的作用,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最终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虽然食物能在口腔、胃中被消化,但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食物中未被消化的部分,即食物残渣(如纤维素)等借助小肠的蠕动被推入大肠。在大肠中,食物残渣与水等混合形成粪便,经由肛门排出体外。 师生共同总结食物消化的全过程: 淀粉麦芽糖 葡萄糖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脂肪 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总结出消化道中各器官的消化过程,培养学生总结知识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三、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人体的胃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胃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为什么胃不会把自己消化掉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因为胃液中还含有一种物质,叫黏液,它覆盖在胃黏膜的表面,形成一层黏液膜,能够防止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消化作用,同时还有润滑作用,保护胃不受食物中坚硬物质的机械损伤。
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1课时 食物的消化
一、消化系统
1.组成
2.功能:容纳、磨碎、搅拌、运输和消化食物等
二、食物在消化道中逐渐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口腔——切断、撕裂、磨碎等物理性消化,淀粉→麦芽糖
咽和食管——无消化作用
胃——初步分解蛋白质
小肠——淀粉→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大肠——无消化作用
见课件
本节课是第6章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中第1课时的内容,也是下一节课学习的基础,我们要帮助学生建立起食物中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的概念,同时清楚消化道中不同消化器官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尽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进行思考,自主地学会探究,平等地相互学习、相互合作。通过课堂提问反馈及课后与学生交流,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比较到位,同时学生很享受跟着问题串联逐步解决问题的乐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