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课件、教案、导学案、习题课件)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部编版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课件、教案、导学案、习题课件)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部编版历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12 08:31:21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女皇帝
武则天
唐高祖
李 渊
唐太宗
李世民
学习目标
1.通过研读史料,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等基本史实,知道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策略和政绩。(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分析唐太宗、武则天的执政措施和政绩,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通过分析图片和文字材料,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导入新课
李渊(唐高祖)
太子
(李建成)
秦王
(李世民)
齐王
(李元吉)
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等于玄武门诛之。
—《旧唐书·太宗本纪》
在唐朝统一过程中,秦王李世民的战功与威望均超
过太子李建成。李建成对弟弟心生忌惮,李世民也有意争夺储位。功臣集团与太子党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玄武门之变
一、唐朝的建立
1.观看李渊人物图片和文字介绍,识读《隋末群雄割据图》,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李渊出生于北周贵族家庭,袭封唐国公。617年,正式任太原留守,同年七月举兵反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立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618年
李渊(唐高祖)
长安
一、唐朝的建立
2.观看李世民人物图和《昭陵六骏》,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李世民是如何继位的?
继位:626年李世民继位,次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
(598年-649年)
李世民,唐高祖李渊次子。
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后晋封为秦王。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
二、“贞观之治”
1.(1)观看视频《一代名臣魏征》,识读人物图,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二、“贞观之治”
治国理念:
材料一: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材料二: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 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材料三: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逐亡一镜矣。
材料四:“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①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澄清吏治。
②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③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④戒奢从简,施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二、“贞观之治”
1.(2)观看人物图并结合教材知识,你知道哪些唐太宗知人善任的事例?
房玄龄
杜如晦
魏征
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二、“贞观之治”
2.观看下列图文资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隋:确立三省六部制
唐:完善三省六部制
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
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
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
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
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
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二、“贞观之治”
2.观看下列图文资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
据史书记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集权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
二、“贞观之治”
2.观看下列图文资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常设的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比隋代有所增加。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二科最重要。进士科在隋朝仅试策论,即对时事政治的看法。贞观八年加试经史。
“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
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
二、“贞观之治”
2.观看下列图文资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太宗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吏治;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延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
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其可得乎
——《贞观政要·论务农》
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尤为重视对地方官的考核。
⑤关注民间疾苦,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二、“贞观之治”
3.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思考唐太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
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rěn,丰收) ,流散者咸(都)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 ——《资治通鉴·唐纪》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各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贞观初年,国力不足,社会贫困
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增强
三、武则天的统治
1.观看视频《一代女皇武则天》,并结合教材知识,你对武则天有哪些了解?
三、武则天的统治
武则天其人:
武则天
武则天原为唐高宗的妃子,兼通文史,多谋善断。她成为皇后以后,在唐高宗的支持下参与朝政。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的皇位,自己取而代之,690年,改国号为周,以洛阳为都城。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唐高宗
(628-683年)
官家女
才人
尼姑
皇后
皇太后
皇帝
一代女皇的传奇人生
14岁初入宫廷,为太宗才人
26
28岁入宫为高宗昭仪
32岁封皇后
51岁与高宗并称二圣,共同临朝
67岁改唐为
周,自立为帝
(690年-705在位)
三、武则天的统治
2.观察图片和文字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武则天的治国措施。
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瞾檄》
人有如此之才,而使流落不偶乎!
——武则天
(2)鼓励举荐与自荐,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1)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
“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策问责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殿前试人自此始。”
——唐·杜佑《通典·选举三》
三、武则天的统治
上元元年(674年),进号天后,建言十二事:
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五、省功费力役。 …… 帝皆下诏略施行之。
——《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传》
(3)继续推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治国措施:
垂拱二年(686年)四月七日,太后撰《百寮新诫》及《兆人本业记》颁朝集使。
——《唐会要》   
三、武则天的统治
3.阅读材料,识读地图,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武则天的治国效果。
效果:武则天在位期间,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社会相对安定,人口不断增长,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统治时期,户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万户增加到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的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0.721%。
恢复了安西四镇,打退了突厥、契丹的进攻,同时在边地设立军镇,常驻军队,
4.观看图文资料并结合教材知识,你认为应如何评价武则天呢?
三、武则天的统治
乾陵无字碑
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人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毛泽东
武则天死后,给自己留下一个“无字碑”。
评价: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创立殿试和武举,促进了科举制的发展,任用人才。她当政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她的统治实现了“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但是也要看到武则天任用酷吏,滥杀良将,时常用兵,大量修建寺院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消极影响。
课堂小结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李渊
建唐:618年,唐高祖,定都长安
继位:626年,李世民继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唐太宗李世民
治国理念:吸取隋亡教训,虚心纳谏,戒奢从简,与民休息,知人善任
治国措施: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完善科举制;
考察官吏政绩,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治国效果: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地位: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女皇武则天
治国效果: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治国措施:发展科举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重视发展生产
1.它就像一记劈裂天空的绚丽闪电,一举刺破隋帝国的茫茫黑夜;又像是一道穿越浓云的熠熠曙光,瞬间照亮了大唐王朝的清晨,“晋阳起兵”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晋阳起兵”后建立唐朝的是( )
A.杨坚 B.杨广
C.李渊 D.李世民
2.唐太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认识,主要缘自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深思?( )
A.春秋诸侯争霸 B.汉末军阀割据
C.魏晋北民南迁 D.隋朝暴政而亡
3.(2024·广东中考)唐朝在建立后,“增损隋律”,制定唐律,尽削前朝“烦峻之法”,“用法务在宽简”。这反映了唐朝(  )
A.加强吏治整顿 B.吸取隋亡的教训
C.注重经济发展 D.开创三省六部制
A
D
当堂达标
B
4.(2024·四川内江中考)《剑桥中国隋唐史》载“唐太宗以儒家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其施政作风被后世推崇,对中国文人来说,他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这一历史局面是(  )
A.民族交融 B.安史之乱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5.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6.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不一,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在位期间出现“开元盛世”局面
D.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C
D
C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经过一段时间的统治后)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材料二:唐太宗在政治上有两个方面十分突出:一是用人,二是纳谏。在用人上,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的道理,多次下诏求贤。在纳谏上,唐太宗重视听取不同意见,处处鼓励大臣进谏。
材料三:唐代贞观年间,在各项制度上都有较大建树,开元时期的制度建设更是洋洋大观,达到了唐代的最高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描绘的“盛世”局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开创“盛世”局面的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古代封建社会“盛世”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1)贞观之治。
(2)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澄清吏治,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戒奢从简,施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推行一系列革新的措施: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尤为重视对地方官的考核;关注民间疾苦,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统治者的励精图治;统治者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治国措施;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共14张PPT)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预习案·自主学习
训练案·效果评价
一、唐朝的建立
1.建立:618年,   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统一:陆续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基本统一全国。
二、“贞观之治”
1.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
2.措施
(1)以史为鉴: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施行   的政策。
(2)善于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大臣   敢于直言,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
预习案·自主学习
李渊
与民休息
魏征
(3)革新措施
政治 进一步完善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尤为重视对   的考核
法律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经济 关注民间疾苦,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三省六部制
进士科
地方官
3.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各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历史上称为   。
“贞观之治”
三、武则天的统治
1.称帝: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以洛阳为都城。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措施
政治 (1)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   ,亲自面试考生
(2)鼓励举荐与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尤其注重选拔和考察没有显赫家世背景的普通士人
经济 继续推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殿试
自荐
3.影响: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社会相对安定,人口不断增长,为后来
   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开元盛世
1.庙号早在商朝时就已设立,一般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李渊被后世尊庙号为“高祖”,主要是因为他( )
A.消灭割据势力
B.开创古代盛世
C.建立大唐王朝
D.推动历史进步
训练案·效果评价
C
2.(2024广东)唐朝在建立后,“增损隋律”,制定唐律,尽削前朝“烦峻之法”“用法务在宽简”。这反映了唐朝( )
A.加强吏治整顿 B.吸取隋亡的教训
C.注重经济发展 D.开创三省六部制
3.(2024安徽)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唐太宗这段话可用以研究( )
A.科举取士制度 B.三省六部制度
C.藩镇割据现象 D.崇文抑武方针
B
B
4.(2024四川内江)《剑桥中国隋唐史》载:“唐太宗以儒家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其施政作风被后世推崇,对中国文人来说,他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这一历史局面是( )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C
5.(2024贵阳)“科举制度涉及广泛,客观上刺激了文化在社会上的普及,为唐代文学艺术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创立的( )
A.背景 B.目的 C.过程 D.影响
6.“载初元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殿前试人自此始。”“殿前试人”这一考试形式的开创者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D
C
7.有学者认为,唐朝统治者“不仅以隋为鉴,更是以隋为师”。能够体现唐朝“以隋为师”的事例是( )
A.推行三省六部制 B.实行九品中正制
C.三次派人赴流求 D.在地方设置通判
A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
——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材料二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一,逐条归纳有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信息。(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有关治国的想法。(4分)这些想法是否得到实施 (2分)列举相关史实说明。(4分)
答案:国力上升;郡县制成为国家结构的主体;走向强盛。(3分)
答案:想法:要务本;以人为本;用人要各尽其才;用人要注重德才兼备。(答出两点即可,4分)得到实施。(2分)说明: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答出两点即可,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实现国家强盛的主要因素。(2分)
答案:国家统一;注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以人为本。(答出两点即可,2分)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学习目标】
1.了解唐朝的建立、唐太宗继位和武则天登基称帝的史实。
2.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重点难点】
1.重点:“贞观之治”;武则天。
2.难点:评价唐太宗。
【自主学习】
一、唐朝的建立
1.建立: 年, 建立唐朝,定都 。
2.继位:626年, (即唐太宗)继位,次年改年号为“ ”。
二、“贞观之治”
1.治国策略
(1)以史为鉴:唐太宗吸取 的历史教训,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澄清吏治,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戒奢从简,施行 的政策。
(2)善于用人: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如 敢于直言, 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
2.革新措施
(1)政治:进一步完善 ;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尤为重视对地方官的考核。
(2)法律: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3)文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4)经济:关注民间疾苦,减轻百姓的 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开创局面: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各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历史上称为“ ”。
三、武则天的统治
1.称帝:690年, 改国号为 ,以洛阳为都城。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治国举措
(1)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 ,创立 ,亲自面试考生。
(2)鼓励举荐与自荐,不拘一格选拔 ,扩大了统治基础,使贤能之士脱颖而出。
(3)继续推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 。
3.历史贡献: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社会相对安定,人口不断增长,为后来 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
1.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你认为从哪些方面能体现出来
2.如何评价唐太宗。
3.为什么说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当堂达标】
1.它就像一记劈裂天空的绚丽闪电,一举刺破隋帝国的茫茫黑夜;又像是一道穿越浓云的熠熠曙光,瞬间照亮了大唐王朝的清晨,“晋阳起兵”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晋阳起兵”后建立唐朝的是( )
A.杨坚 B.杨广
C.李渊 D.李世民
2.唐太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认识,主要缘自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深思?( )
A.春秋诸侯争霸 B.汉末军阀割据
C.魏晋北民南迁 D.隋朝暴政而亡
3.(2024·广东中考)唐朝在建立后,“增损隋律”,制定唐律,尽削前朝“烦峻之法”,“用法务在宽简”。这反映了唐朝(  )
A.加强吏治整顿 B.吸取隋亡的教训
C.注重经济发展 D.开创三省六部制
4.(2024·四川内江中考)《剑桥中国隋唐史》载“唐太宗以儒家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其施政作风被后世推崇,对中国文人来说,他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这一历史局面是(  )
A.民族交融 B.安史之乱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5.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6.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不一,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在位期间出现“开元盛世”局面
D.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经过一段时间的统治后)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材料二:唐太宗在政治上有两个方面十分突出:一是用人,二是纳谏。在用人上,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的道理,多次下诏求贤。在纳谏上,唐太宗重视听取不同意见,处处鼓励大臣进谏。
材料三:唐代贞观年间,在各项制度上都有较大建树,开元时期的制度建设更是洋洋大观,达到了唐代的最高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描绘的“盛世”局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开创“盛世”局面的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古代封建社会“盛世”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我的收获】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1.618 李渊 长安 2.李世民 贞观
二、1.隋朝速亡 与民休息 魏征 房玄龄 2.三省六部制 进士科 田租 3.贞观之治
三、1.武则天 周 2.科举制 殿试 人才 发展生产 3.开元盛世
【合作探究】
1.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和决策程序,提高行政效率,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法律上,制定法律,减省刑罚;经济上,关注民间疾苦,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1)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措施,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2)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
(3)唐太宗在晚年骄傲自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社会矛盾加剧。总之,纵观唐太宗一生,他的功绩卓著,是我国古代杰出帝王的典范。
3.因为武则天基本上沿用了唐太宗时期的统治措施:①两者都重视人才的选拔;②都注重减轻农民的负担,发展农业生产;③都完善了科举制度;④两者统治时期经济持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当堂达标】
1.A 2.D 3.B 4.C 5.C 6.D
7.(1)贞观之治。
(2)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澄清吏治,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戒奢从简,施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推行一系列革新的措施: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尤为重视对地方官的考核;关注民间疾苦,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统治者的励精图治;统治者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治国措施;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教学 目标 1.通过研读史料,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等基本史实,知道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策略和政绩。(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分析唐太宗、武则天的执政措施和政绩,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通过分析图片和文字材料,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重点 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 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的评价。
教法 学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史料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观看漫画“玄武门之变”(见课件)和文字材料(见课件)。教师:在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秦王李世民的战功与威望均超过太子李建成,李建成对弟弟心生忌惮,李世民也有意争夺储位,这造成了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与以李建成为首的太子党之间的矛盾,并最终导致了玄武门事变的爆发。这一故事让我们了解了李世民继位的背景,他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作为呢 我们今天来学习第2课《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了解唐太宗的历史贡献。 教师随笔
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 唐朝的建立 1.观看李渊人物图片和文字介绍(见课件),识读《隋末群雄割据图》(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答案:建立时间:618年;建立者:李渊(唐高祖);都城:长安。 2.观看李世民人物图和《昭陵六骏》(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李世民继位的时间及年号。 答案:626年李世民继位,次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唐太宗。 过渡语:继位后的李世民,接手的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 面对出现的问题和危机,不到30岁的李世民会采取哪些措施呢 板块二 “贞观之治” 1.(1)观看视频《一代名臣魏征》(见课件),识读人物图(见课件),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答案:①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澄清吏治。②虚心纳谏,从善如流。③广纳贤才,知人善任。④戒奢从简,施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2)观看人物图(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唐太宗知人善任的事例。 答案: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2.观看图文资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答案: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尤为重视对地方官的考核。⑤关注民间疾苦,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阅读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唐太宗时期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 答案: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各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史称“贞观之治”。 过渡语:唐太宗以后,唐朝的政治经济状况有什么变化 盛世局面还能维持吗 让我们走进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时代来探究一下吧。 板块三 武则天的统治 1.观看视频《一代女皇武则天》(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你对武则天有哪些了解。 答案:武则天原为唐高宗的妃子,兼通文史,多谋善断。她成为皇后以后,在唐高宗的支持下参与朝政。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的皇位,自己取而代之,690年,改国号为周,以洛阳为都城。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导 与 学 过 程 2.观察图片和文字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武则天的治国措施。 答案:(1)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 (2)鼓励举荐与自荐,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3)继续推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阅读材料并识读地图(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武则天的治国效果。 答案:武则天参与执政和在位期间,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社会相对安定,人口不断增长,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4.观看图文资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应如何评价武则天。 答案: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创立殿试和武举,促进了科举制的发展,任用人才。她当政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出现了“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效果,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但是也要看到武则天任用酷吏,滥杀良将,时常用兵,大量修建寺院,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消极影响。 结束语: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他在位时居安思危,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以人为本,减轻徭役,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治世局面——“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是对贞观时期政治的继承和发展,社会经济在这一时期较贞观年间有全面进步,为大唐的进一步强盛奠定了基础。 教师随笔
板书 设计 一、唐朝的建立 1.唐朝建立:618年,李渊,长安 2.唐太宗继位:626年,年号“贞观” 二、“贞观之治” 1.治国理念:吸取隋亡教训,虚心纳谏,戒奢从简,与民休息,知人善任 2.治国措施: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完善科举制;考察官吏政绩;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盛世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各民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 三、武则天的统治 1.地位: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措施:发展科举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重视发展生产 3.治国效果: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当堂 达标 见学案、课件,学案、课件同步使用
教学 反思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的重要政策和措施,组织学生对这两个时期进行对比分析,帮助他们理解唐朝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和原因。在课堂上需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时间分配,强化知识点衔接,构建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整体理解和记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