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现代文阅读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现代文阅读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3 20: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单元现代文阅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阅读。
手指(节选)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和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此语段选自 写的《手指》,主要写 。
2.“养尊处优”的意思是 ,在文中具体指 。
3.画横线的句子语言风趣,将中指比作 ,将无名指和食指比作 和 ,这样写的好处是 。
阅读理解与赏析。
《童年的发现》节选
①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树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A】(轻巧 轻盈),可以【B】(随心所欲 为所欲为),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②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天赋。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③“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啊! ”老师解释说。
④“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
⑤“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⑥“那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 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
⑦“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
⑧“人怎么会是鸟? ”我们万分惊讶。
⑨“岂止是鸟! 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⑩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继续。和老师的一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4.给第①自然段中的【A】【B】两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下面括号里。
【A】( ) 【B】( )
5.阅读短文,梳理内容。
短文先写了“我”发现自己( ),接着又发现( )。这一奇妙的问题一直纠结着“我们”,接着“我们”去( ),可是老师的回答反而( )。于是写“我”的探索还在继续。从这几部分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我”是一个( )(至少写出不同的两点) 的孩子。
6.“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小小的“我”,对“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一直渴望弄明白。 “我”还会去什么地方看什么? 还会发现什么蛛丝马迹? 心情又是如何?
请你发挥想象再来写一段“我”继续“痴迷”探究的事例。
如果也能像作家费奥多罗夫那样写得风趣幽默,让人忍俊不禁,就更好了。
7.照样子,体会人物心情,把原文改写成课本剧的一幕小场景。
要求:在下列的括号里分别加入人物当时的神态,动作或语言,让演员的表演更到位。
【第三幕】
地点:教室
人物:老师、同学若干人,我
老师讲好课收拾好讲义,正准备离开。我们几个瞅准机会,追了上去,拦住老师。同学甲(一大步横跨在老师面前,急得满脸通红):老师老师,您说我们几个小伙伴为什么都会梦见自己在飞行?
老师 (① ): 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啊!
同学甲、乙和我 (② : ③ )
老师(捂着嘴,咯咯地笑了起来):傻孩子,那是因为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喽!
我 (④ ):那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 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老师(蹲下身子,一抬眉,一脸认真);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我和同学们 (⑤ ;⑥ )老师(站起身,摸了摸我的脑袋,看了一圈围在周围的同学们):岂止是鸟! 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人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的哦。
老师朝我们挥了挥手,离开了教室,留在原地的“小脑袋”们好久才悻悻然地离开。
阅读短文,做题。
风趣的陈毅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陈毅任上海市长。有一次,他给工商界人士演讲,讲桌上摆放着名贵的鲜花和精美的茶具。陈毅一上台就说:“我这个人讲话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容易手舞足蹈,讲桌上的这些东西,要是被我碰坏,我实在赔偿不起,所以我请求会议主持人先把这些东西‘精兵简政’撤下去吧。”会场上的人们立刻发出了轻松的笑声。
②在一次会议上,陈毅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而大声疾呼:“不能在经过了几十年改造、考验之后,还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顶帽子戴在所有知识分子头上!”说到这里,陈毅拿下帽子,向参加会议的知识分子代表鞠了一躬,然后大声说道:“今天,我给你们行脱帽礼!”他真挚的感情和恰到好处的幽默,使在场的人为之动容。
③陈毅讲话大都不用稿子。但是,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常常以机智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在一次会议上,有人看见他拿着一份稿纸,还不时地低下头看看,后来竟发现那是一张白纸。“您为什么要用空白的稿纸啊?”会后有人问他。他回答说:“不用稿子,人家会说我不严肃,信口开河。”(有删减)
8.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出口成章: 侃侃而谈:
9.根据文章内容,填写恰当的修饰语。
( )的茶具 ( )的幽默 ( )的笑声 ( )的言辞
10.读句子,理解人物风趣的语言。
(1)“要是被我碰坏,我实在赔偿不起,所以我请求会议主持人先把这些东西‘精兵简政’撤下去吧。”
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2)“不用稿子,人家会说我不严肃,信口开河。”
陈毅讲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
11.文中的陈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A.机智勇敢 B.幽默风趣 C.宽容大度 D.热爱祖国
12.想一想下列人物会说怎样的反语,以体现幽默风趣。
笑笑今天上学迟到了足足二十分钟,王老师幽默地说:
阅读。
探望
我们班里的男同学很“封建”,一向认为“男女有别”,老不愿意搭理我们女生,连那几个男班干部见了我们也常常避得老远。我常想找个机会给他们的思想来个彻底的转变。机会终于来了,有位“封建”的小队长生病了。这回我可要去破破他的规矩。
那天下午,我收拾起书包,拔腿就向医院跑去。可到病房前我犹豫了一下,女同学去探望男同学,真有些不好意思呀!但是“要下决心改变男同学的思想”这个念头给我增添了力量,我迈上一大步,推开了房门。
他的神情真使我好笑:他抬起头看见是我,嘴巴张得老大,眼睛瞪得滚圆。我笑着走上前,说:“怎么?不欢迎我来吗?”他半晌才醒悟过来,低着脑袋,像蚊子叫似的低声说:“啊,欢迎欢迎,请坐请坐。”
我笑着问了他的病情,告诉他学校里的一些情况,谈得还挺投机呢。最后我对他说:“你一定感到奇怪,我怎么会来看你呢?”
“我就是想破破你们不理女同学的规矩,今天我们的谈话不是很好吗?”
他摸了摸脑袋瓜,不好意思地笑了。
第二天,老师用激动的语气向大家讲述了这件事,末了说:“沈敏这件事做得真有意义,你们说对不对?”
同学们的眼光向我投来。这眼光不再包含着嘲笑、惊异,而是包含着赞赏和钦佩。
13.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规矩( ) 犹豫( ) 钦佩( )
14.文中画“______”的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句中的“规矩”指的是 。
15.联系上下文,体会语句的含义。
(1)他抬起头看见是我,嘴巴张得老大,眼睛瞪得滚圆。
(2)他半晌才醒悟过来,低着脑袋,像蚊子叫似的低声说:“啊,欢迎欢迎,请坐请坐。”
16.这篇短文主要写了 的事。
17.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子?结合短文谈谈你的看法。
手和脑的故事
一天,手正在欣赏一件看书精心制作的杰作。又高兴又骄傲地说:“我确实是万能的,如果没有我,怎能制造出这样精美的东西,人类哪会有美满的生活呢 ”手得意洋洋,大有目空一切的气概。
大脑听了很不服气,于是大声地说:“你这么自大,太过分了。其实,你有什么了不起?如果不是我在动脑筋,你哪有这样的成就?你不过是依从我的命令行事罢了。”手立即加以反驳:“胡说!你只是空想,不做一事,哪里比得上我一天到晚在埋头苦干,制造出无数有用的东西!”
他们因为吵了嘴,便谁也不理谁。大脑每天都在计划怎样改良机械,臬设计者精密的仪器,希望用来代替人力,减轻人们的辛苦。却始终无法实现。而手呢,也只是习惯性地整天忙忙碌碌地工作,但是做出来的东西缺乏良好的性能。至于什么缘故,弄不清楚。
眼睛看他们互不相让,真是又急又气,便对他们说:“你们这样相持下去,终究不是办法,必须互相配合才行。大脑想出来计划,手在实际生活中证明这个想法是否正确,从而获得宝贵的经验,手的劳动依靠大脑的帮助,才有进步;大脑的思考,得到手所提供的经验,也就更灵活,更有效了。手脑配合,才会肯有创造性,人类社会才能够不断进步。
听了眼睛的忠告,手和脑都醒悟过来,他们如好如初,合作得更紧密了。
18.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目空一切:
相辅相成:
19.手和脑为什么争吵,,请用一句话概括他们争吵的原因。
20.手和脑争吵后谁也不理谁,造成了臬的后果?
21.听了眼睛的忠告,手和脑明白了什么?
阅读专项训练。
寄宿生活的回忆(节选)
有时众目所注意的,是一段鲞(xiǎng)鱼。这种鲞鱼在家庭的厨房里是极粗末的东西,在当时卖起来不过两三个铜板一段。但在我们的桌面上,真同山珍海味一般可贵。因为它又咸又腥,夹得到一粒,可以送下三四口饭呢。而不幸这种鲞鱼大都是石硬的。厨房司务要省柴,蒸得半生不熟。筷子头上不曾装着刀锯。两根平头的毛竹对付这段带皮连骨的石硬的鲞鱼,真非用敏捷的手法不可。我总要千难万试,侯着适当的机会,看中了鲞鱼的一角而下箸。一夹不动,再夹,三夹又不动。别人的筷子已经跃跃欲试地等候在我手臂的两边,犹如马路口的车子等候绿灯了。我不好尽管阻碍交通,只得( )了一片鲞皮回来。有时连夹了四五次,竟连鲞皮都不得一条;而等候开放的人的眼,又都( )在我的筷头,( )着我的演技。空筷子( )回来太没有面子。但到底没有办法,我只得红着脸孔,蘸一些鲞汤回来,也送下了一口白饭。
22.下面哪一个标题用来概括这个短文的内容最合适?( )
A.吃鲞鱼 B.夹鲞鱼 C.争鲞鱼 D.让鲞鱼
23.读到哪些文字,你会忍不住笑出声来?请你从下面的角度中选择一个,在旁边作一处批注。
巧用拟人 妙用夸张 善用对比 趣用比喻
24.将下面的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并完成练习。
注集 督视 缩 拉
上面的每个词都是一幅生动的画面。如填入的“ ”一词,仿佛让我看到了
25.对于短文的理解,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从“千难万试”“但到底没有办法”等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同学感到很厌恶
B.在作者的回忆中,饱含着对当时贫穷生活的不满
C.从作者的心理活动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极有心机的人
D.作者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这些文字,表现了他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8单元现代文阅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 丰子恺 中指在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 2. 生活在尊贵、优裕的环境中 左右都有屏障;不受外物冲撞;名义上参加做事,实际并不出力 3. 关公 关平 周仓 把三根手指的样子和紧密的关系写得生动、鲜活,突出了中指独特的地位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手指中各个角色的性格与作用,尤其突出描绘了中指的处境和地位。文中将中指比作高贵的领袖,享受着他人钟爱和保护的幸福,而无名指和食指则作为左右侍从,展现了中指惯于闲逸、不慌不忙的特点。这种拟人化的表达不仅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手指间的相互配合和功能分工。整体而言,作者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揭示出微小事物中隐含的生活哲理。
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和概括文章内容。
《手指》是丰子恺的散文集《缘缘堂再笔》中的一篇。文章介绍了一只手的五根手指,并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结合选段内容“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可知本段主要讲述的内容是中指的处境和地位。
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养:抚育,供给生活用品。尊:尊贵、高贵。处:处于。优:优裕。“养尊处优”的意思是处于尊贵的地位,享受优裕的生活。结合文章内容“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可知在文中指的是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越环境中,不受外物冲撞,做事不出力。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结合句子“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可知,此句中运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句中把“中指”比作关公,把“无名指”“食指”比作成关平、周仓。“无名指、食指”是本体,“关平,周仓”是喻体,“像”是比喻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根手指的样子和紧密的关系,突出了中指独特的位置。
4. 轻盈 随心所欲 5. 梦中飞行 小伙伴们也会梦中飞行 找老师解答 激发了“我”的想象力 善于提问、充满幻想、执着 6.示例: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在动物园里看到猴子,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想要从它的身上看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那双长长的臂,是不是以后就成了手呢?可是我们越来越笨重,不如它灵活呢?越想越苦恼,恨不得有谁立刻替我解开谜语。 7. 微微一笑,不紧不慢 一脸疑惑,挠着头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似懂非懂,脸上充满了疑问 万分惊讶,眼睛瞪大 人怎么会是鸟?
【解析】4.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轻巧:常解释为轻便灵巧,简单容易或操作轻松灵巧。
轻盈:①(体态、舞姿等)轻柔秀丽。②动起来轻巧灵活、不笨重迟钝。
随心所欲:凭着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为所欲为: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通常用于贬义)。
结合语境,“我的身体是那样【A】(轻巧 轻盈),可以【B】(随心所欲 为所欲为)”本句中,主要说“我”学会了滑翔,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哪里,说明体态上轻柔,动起来灵活,故A处应填“轻盈”;而后者指凭着自己的意愿或想法,想去哪里就能飞哪里,而“为所欲为”带有贬义色彩,用在此不合适,故B处应填“随心所欲”。
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提取关键信息。
阅读选文,结合第①段中“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第②段中“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第⑩段中“和老师的一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可知,短文先写了“我”发现自己“梦中飞行”,接着又发现“我的小伙伴们也会梦中飞行”。这一奇妙的问题一直纠结着“我们”,接着“我们”去找老师解答,可是老师的回答反而让“我们”更加痴迷,理加想要探索这些奥秘。通过作者的发现以及与老师的探讨中不断深入,就能发现“我”是一个好奇心强、充满幻想、大胆探究、喜欢钻究的孩子。
6.本题主要考查思维拓展的能力。
作答本题,首先根据提示,就是“我”的发现可以从哪些地方,哪些事物得出,并加入发现当时的心情等描写。可任选一种生物来进行描写,描写时注意语言的生动性。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示例: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在上学路上看到一只飞翔的小鸟,我都会停下来瞅半天,恨不得从它的身上看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那双灵活的翅膀,真是太有吸引力了,人们要是真能够飞翔,那该有多好!
7.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人物描写。
作答本题时,注意联系上下文去分析,结合人物所说的话去揣测当时人物的心情、动作。
第一空是老师的解答,可围绕“淡定、微笑”等来写,二、三空表现的是“我们”听到老师解答后的反应,可围绕“疑惑、惊讶”等来写,第四空写“我”继续提问,可围绕“疑惑不解、好奇”等来写,五、六空写“我们”听到老师说“人还是飞鸟”后的反应,可围绕“惊讶、难以置信”等来写。
示例:老师讲好课收拾好讲义,正准备离开。我们几个瞅准机会,追了上去,拦住老师。同学甲(一大步横跨在老师面前,急得满脸通红):老师老师,您说我们几个小伙伴为什么都会梦见自己在飞行?
老师(①和颜悦色地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啊!
同学甲、乙和我(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满脸问号:③为什么白天不长,只在晚上睡觉时长呢?)
老师(捂着嘴,咯咯地笑了起来):傻孩子,那是因为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喽!
我(④皱起眉头,更加不解):那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老师(蹲下身子,一抬眉,一脸认真);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我和同学们(⑤张大嘴巴,一脸吃惊;⑥人怎么会是飞鸟呢?)老师(站起身,摸了摸我的脑袋,看了一圈围在周围的同学们):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人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的哦。
老师朝我们挥了挥手,离开了教室,留在原地的“小脑袋”们好久才悻悻然地离开。
8. 话说出来就是一篇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不慌不忙地谈着。 9. 精美 恰到好处 轻松 机智而风趣 10. 讲桌上名贵的摆设没必要,会议要一切从简。 讽刺那些认为讲话一定要用稿子的形式主义。 11.B 12.“笑笑,你今天来得真早啊!早读刚刚结束。”
【解析】8.考查词语解释。
出口成章:话说出来就是一篇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或擅长辞令。这里指陈毅文思敏捷,不用稿子。
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这里指陈毅演讲从容不迫、有风度。
9.考查提取关键词。
根据第①段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陈毅任上海市长。有一次,他给工商界人士演讲,讲桌上摆放着名贵的鲜花和精美的茶具。”可知是精美的茶具。
根据第①段句子“会场上的人们立刻发出了轻松的笑声。”可知是轻松的笑声。
根据第②段句子“他真挚的感情和恰到好处的幽默,使在场的人为之动容。”可知是恰到好处的幽默。
根据第③段句子“但是,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常常以机智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可知是机智而风趣的言辞。
10.考查理解句子。
(1)“要是被我碰坏,我实在赔偿不起,所以我请求会议主持人先把这些东西‘精兵简政’撤下去吧。”
这里陈毅用风趣的语言以自己弄坏赔偿不起为由,提出撤掉名贵的鲜花和精美的茶具,要求一切从简。
(2)“不用稿子,人家会说我不严肃,信口开河。”
陈毅明明习惯了不用稿子发言,这里的意思是嘲讽必须要拿稿子的形式主义。
11.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题目“风趣的陈毅”,文中第①段句子“我这个人讲话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容易手舞足蹈,讲桌上的这些东西,要是被我碰坏,我实在赔偿不起,所以我请求会议主持人先把这些东西‘精兵简政'撤下去吧。”第②段句子“今天,我给你们行脱帽礼!”他真挚的感情和恰到好处的幽默,使在场的人为之动容。”第③段句子“陈毅讲话大都不用稿子。但是,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常常以机智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都可以看出衬衣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
故选B。
12.考查开放性试题。
反语是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方法。
例:“笑笑,你今天来的真早啊!太阳才日上三竿”。
13. guī ju yù qīn 14. 承上启下 男同学认为“男女有别”,不愿意搭理女生 15. 他想不到女同学会来看他,嘴张大,说不出话来,眼睛也瞪得滚圆,表示惊讶。 他因看到女同学来看自己,很惊讶,忘记了一切,半天才醒悟过来,不好意思地说着话。 16.沈敏为破班里男同学“男女有别”的封建思想,去医院看望一位男同学 17.文中的“我”是一个关爱同学,性格活泼、勇敢,做事大方的女孩子。
【解析】13.本题考查给生字注音。
规矩,拼音是guī ju,意思是规和矩,也指一定的标准法度、成规;礼法。
犹豫,拼音是yóu yù,意思是迟疑不决。也指迟疑,不果断,缺少主见,对事难以做决定。
钦佩,拼音是qīn pèi,意思是令人尊敬、尊重、敬重。
14.本题考查赏析字词作用。
读文段内容,第一段写的是我们班里的男同学很“封建”,一向认为“男女有别”,我常想找个机会给他们的思想来个彻底的转变。第二自然段写的是我怎么破这位“封建”的小队长的规矩的,因此句子“这回我可要去破破他的规矩。”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规矩”的意思是规定的法则、标准和习惯。在文中指我们班里的男同学很“封建”,一向认为“男女有别”,老不愿意搭理我们女生。
15.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1)“嘴巴张得老大,眼睛瞪得滚圆”通过面部的夸张描写,嘴巴老大老大,眼睛滚圆,刻画出“他”的诧异,已无法用言语说出。
(2)“低着脑袋,像蚊子叫似的低声说”写了队长因看到女同学来看他,很惊讶,忘记了一切,半天才醒过来,不好意思地说话。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沈敏为破“男女有别”的封建思想,而去医院看望男同学的事,反映了她勇于破封建思想和他关爱同学的精神。
1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沈敏为破“男女有别”的封建思想,而去医院看望男同学的事,反映了她勇于破封建思想和他关爱同学的精神。启示我们要敢于创新,积极向上,关心他人!
18. 形容自高自大,看不起任何人。 互相辅助才能成功。 19.各自强调自己优点,看不起别人。 20.互相不能干成事。 21.明白了手和脑要互相配合,才能办好事。
【分析】18.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
目空一切:文中指手非常骄傲,一切都不放在眼里,什么都看不起。
相辅相成:文中指脑和手互相补充,互相配合进行工作,完成作品。
19.考查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过阅读可知,文中的手制作出精美的作品,变得自高自大,目空一切,认为自己是万能的,脑对此不服气,他们都想将功劳全部揽到自己身上,所以发生争吵。
20.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可知,由于他们吵嘴后,谁也不理睬谁,脑与手不再合作,因此他们都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脑设计的东西始终无法实现,手做出的东西缺乏良好的性能。
21.考查了对主题的理解,结合最后一段及眼的话进行回答。
结合“听了眼睛的忠告,手和脑都醒悟过来,他们和好如初,合作得更紧密了。”可知,他们明白了:手脑配合,才会具有创造性,人类社会才能够不断地进步。
22.B 23.示例:趣用比喻。当“我”夹不动鱼时,其他人的筷子像马路口等绿灯的车子,把筷子比喻成等待的车子,表现大家渴望夹鲞鱼、迫切想要先吃到鱼的心情。 24. 拉 注集 督视 缩 缩 作者小心翼翼地拿回筷子,红着脸、皱着眉头的样子。 25.D
【分析】22.本题考查概括短文标题的能力。
作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对短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接着,根据短文的内容辨析四个选项。A项,“吃鲞鱼”太笼统,对于短文来说,针对性不够强;C项,阅读后可知,短文并没有写到争抢的画面,因此不合适;D项,短文也没有写到“让鲞鱼”。B项,文中“一夹不动,再夹,三夹又不动”,这样的语句直接说明了短文写的是“夹鱼”。本题选B。
23.本题考查评价鉴赏的能力。
作答时,首先要分析给出的批注示例,从中明白示例是从写法、内容和体会三个方面作批注的。接着,根据题干给出的四个写法角度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并仿照示例着手批注。
24.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和评价鉴赏的能力。
作答时,要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选出相应的动词填入括号里。“注集”的意思是汇集,文中指大家的目光聚集在“我”的筷头。“督视”的意思是监视,督察,文中指大家盯着“我”的一举一动,有监视的意味。“拉”指拉回一片鲞皮,“我”此时是用力的;而“缩”,指缩回筷子,“我”此时是不安的、难为情的。四个词语让人仿佛看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后两空作答时,选取一个动词,把想到的画面写出来即可。
25.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作答时,首先要理解短文内容;然后,对四个选项进行辨析。作者用这样的表达方式突出对寄宿生活的调侃,可见他乐观的生活态度。因此D项正确。而另外三项,都指向负面情绪,这与短文主旨不符,所以是错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