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优课PPT】【2024新版】七下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课件+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优课PPT】【2024新版】七下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课件+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2 09:19:15

文档简介

七下第二单元写作
《学习抒情》导学案
预备:阅读教材我知道了抒情是一种( ),抒情方式有( )和( )
一、进行对比以下两个片段,体会抒情的好处。
片段一:如今,我已离开了家,离开了这个曾经带给我无限回忆的地方,也离开了您——我的妈妈。我带着您对我的期盼,踏上了追求梦想的旅途,我不会放弃,因为您说过的话,是我听过最动听的语言。尽管有些是批评,是责骂。妈妈,我想对您说很多话,但世界上所有的话都不如一句“谢谢您!”
片段二:如今,我已离开了家,离开了这个曾经带给我无限回忆的地方,也离开了您——我的妈妈。我带着您对我的期盼,踏上了追求梦想的旅途,我不会放弃,因为您说过的话,是我听过最动听的语言。尽管有些是批评,是责骂。妈妈,我想对您说,您是柔和的春风,抚弄着我这支新发的柳条;您是淅沥的细雨,滋润着我这株娇嫩的小草;您是蓬勃的大树,为我遮挡了狂风暴雨;您是冬日的暖阳,用您那温暖的光芒,照进我迷失的心房……
妈妈,谢谢您!
我喜欢片段( ),因为:
二、判断下列片段哪些是直接抒情(1),哪些是间接抒情(2)
( )片段一: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猫》
( )片段二: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荷叶·母亲》
( )片段三: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
( )片段四: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
( )片段五: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散步》
( )片段六: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土地的誓言》
( )片段七: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秋天的怀念》
( )片段八: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回忆我的母亲》
三、结合课本圈点勾画两种抒情方式的概念及表达效果,完善下表
概念区分 表达效果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四、结合片段五至八,区分间接抒情的四种类型
片段五: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融情于( )
片段六: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融情于( )
片段七: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融情于( )
片段八: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融情于( )
五、学习直接抒情方法
品读以下片段,探讨直接抒情的方法。说说这些片段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片段一: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的品读: 片段二: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我的品读: 片段三: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我的品读: 片段四: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我的品读: 片段五: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我的品读:
我知道了直接抒情的方法有:
六、学习间接抒情方法
1.比较以下几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探讨间接抒情的方法。
第一组:
改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各种事物都充满春天的勃勃生机,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原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的分析:
第二组:
改句: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东北特有的植物、动物、农作物、物产等,还有那神奇的事情,让我回味无穷、永生难忘!
原句: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我的分析:
第三组:
改句:我很痛苦,母亲也很心疼我。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病得很重,我却一直不知道,我内心既愧疚又自责。
原句: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我的分析:
第四组:
改句:我爱母亲,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原句: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我的分析:
我知道了间接抒情的方法有:
七、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200字左右。
提示:
1.可以描写场面、事物,也可以叙述故事。情感的抒发要有内容,有凭借。
2.根据内容特点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
3.选择好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回忆产生这种情感的情境,建议采用直接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我的情感表达:
八、写作实践(写到作文本上)
写作实践一:《乡情》
以《乡情》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实践二:社会中有很多默默奉献的人,他们坚守岗位,种植着希望和幸福。围绕你身边的某个人物或某一群体,写一篇作文,记述他们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不少于500字。
二选一,按照课本提示,完成习作。要求:用红笔勾画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句子。(直接描写用直线,间接描写用波浪线。)
完成后对照评价量表进行自评(共47张PPT)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
学习抒情
学习抒情
游戏导入 引出课题
有人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而你们每天都朝夕相处,这是多么深厚的缘分啊!现在给你们一个表达真情的机会——同桌之间,说一句或感激或珍惜友谊或相互鼓励或其他能表达你此时此刻情感的话。
限时两分钟
游戏导入 引出课题
你能get到我的真情吗?
文文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打动人的关键要素。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景时时动人情 ,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
章章
文文的表达没有说到我的心啪上。
明明
章章,该怎样准确地抒发情感呢?
文文
什么是抒情呢?怎样抒情呢?
文文
学习目标
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01
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02
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03
阅读教材 了解抒情
抒情是一种表达方式,是指在文中自然真挚地表露作者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使读者引起共鸣,受到感动、或产生激情,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情者文之经。
——刘勰《文心雕龙》
对比阅读 体会作用
片段一
如今,我已离开了家,离开了这个曾经带给我无限回忆的地方,也离开了您——我的妈妈。我带着您对我的期盼,踏上了追求梦想的旅途,我不会放弃,因为您说过的话,是我听过最动听的语言。尽管有些是批评,是责骂。妈妈,我想对您说很多话,但世界上所有的话都不如一句“谢谢您!”
片段二
如今,我已离开了家,离开了这个曾经带给我无限回忆的地方,也离开了您——我的妈妈。我带着您对我的期盼,踏上了追求梦想的旅途,我不会放弃,因为您说过的话,是我听过最动听的语言。尽管有些是批评,是责骂。妈妈,我想对您说,您是柔和的春风,抚弄着我这支新发的柳条;您是淅沥的细雨,滋润着我这株娇嫩的小草;您是蓬勃的大树,为我遮挡了狂风暴雨;您是冬日的暖阳,用您那温暖的光芒,照进我迷失的心房……
妈妈,谢谢您!
情意和张力
名篇引领
感知抒情
名篇引路 初识抒情
判断下列片段哪些是直接抒情,哪些是间接抒情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猫》
片段一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荷叶·母亲》
片段二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
名篇引路 初识抒情
判断下列片段哪些是直接抒情,哪些是间接抒情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
片段三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
片段四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散步》
片段五
间接抒情
名篇引路 初识抒情
判断下列片段哪些是直接抒情,哪些是间接抒情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土地的誓言》
片段六
间接抒情
名篇引路 初识抒情
判断下列片段哪些是直接抒情,哪些是间接抒情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秋天的怀念》
片段七
间接抒情
名篇引路 初识抒情
判断下列片段哪些是直接抒情,哪些是间接抒情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回忆我的母亲》
片段八
间接抒情
名篇引路 初识抒情
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
直接抒情
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
间接抒情
两种抒情方式没有高下之分。
根据抒情的位置和文章内容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
比较分析 体会不同
结合课本圈点勾画两种抒情方式的概念及表达效果,完善下表。
概念区分 表达效果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作者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
强烈鲜明
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
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间接抒情的类型
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比,必须得有一种凭借,即要有一种“附着物”作为依托:或人、或事、或景、或物,或议论中、或叙述时,将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互相融合,创造一种诗意的意境,让你去感受、去品味。因此,它的表现形式多样,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请同学们结合选段中间接抒情经典名篇(片段五——八),区分间接抒情的四种类型。
间接抒情的类型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散步》
片段五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土地的誓言》
片段六
融情于物
融情于景
间接抒情的类型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秋天的怀念》
片段七
融情于事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回忆我的母亲》
片段八
融情于理
间接抒情的类型
借写景抒情,关键是选择善于引发真情的景物。
融情于景
物浸染着人物的喜怒哀乐。虽只是对事物的描绘,但读者读来却字字都包孕着真切动人的情感。
融情于物
借叙事抒情,叙事是手段,不必追求事件的完整过程,而是要把浓郁的情感融入叙述之中。要选择生动感人的细节作为情感的凝聚点,着力用情。
融情于事
议论抒情句就是兼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在文章的结尾表达作者的观点。一般是先抒情,然后引出议论。
融情于理
借鉴名篇
学习技法
学习直接抒情方法
品读以下片段,探讨直接抒情的方法。说说这些片段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片段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的暴怒,我的虐待”比作“刺我良心的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的痛悔与自责。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猫》
片段一
学习直接抒情方法
品读以下片段,探讨直接抒情的方法。说说这些片段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荷叶·母亲》
片段二
片段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比作荷叶,“我”比作红莲,生动形象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珍爱、庇护,“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运用反问,强调母爱的重要性——庇护子女、荫泽后代。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
片段四
学习直接抒情方法
品读以下片段,探讨直接抒情的方法。说说这些片段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片段三运用设问,抒发了对志愿军战士们的赞美之情。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
片段三
片段四运用反复,表达对黄河及黄河所具备的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的赞美。
学习直接抒情方法
品读以下片段,探讨直接抒情的方法。说说这些片段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片段五人称发生变化,便于直接倾诉;将土地比作母亲,并将倾诉对象拟人化;运用呼告、反复等修辞手法,直接对土地母亲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念等情感,表达情感更加炽热直接。
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土地的誓言》
片段五
学习直接抒情方法
直陈肺腑(内心独白)
变换人称(她—你)
善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呼告、反复等)
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
学习间接抒情方法
比较以下几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改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各种事物都充满春天的勃勃生机,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原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第一组
第一组改句虽直接表现了对生命的赞美,但南方初春的田野是怎样的,焕发着怎样的勃勃生机,我们无法体会,没有细化景物,就没有生动性,眼前就没有画面感,显得枯燥乏味。
学习间接抒情方法
比较以下几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改句: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东北特有的植物、动物、农作物、物产等,还有那神奇的事情,让我回味无穷、永生难忘!
原句: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第二组
第二组改句将东北特有的景物都删掉了,只用一句话带过,脑海中缺乏画面感,无法体会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原句还大量使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形象的、生动的画面。
学习间接抒情方法
比较以下几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改句:我很痛苦,母亲也很心疼我。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病得很重,我却一直不知道,我内心既愧疚又自责。
原句: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第三组
第三组改句缺乏对我与母亲语言、动作的细致描写,我们就感觉不到母亲面对失去双腿的我强忍病痛、忍住内心的痛苦,仍然无微不至照顾我这一撼动人心的一面,情感也就弱化了许多。
学习间接抒情方法
比较以下几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改句:我爱母亲,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原句: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第四组
第四组改句少了议论句,母亲是普通人民的一员的意义也就不明显了,整篇文章的主旨也得不到更好地升华。
学习间接抒情方法
细化景物——“一切景语皆情语”
巧用修辞——“让情感形象生动”
描摹人物(精雕肖像、刻画神态、突出语言、延长动作)——“让情感站立起来”
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
议论点睛——“让情感深邃无底”
牛刀小试
体验抒情
动手实践 运用方法
提示:
1.可以描写场面、事物,也可以叙述故事。情感的抒发要有内容,有凭借。
2.根据内容特点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
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200字左右。
动手实践 运用方法
选择好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
回忆产生这种情感的情境
建议采用直接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200字左右。
情感的抒发要与自己所写的内容相结合,不可以孤立抒情;
语言的丰富性、生动性仍不足;
两种抒情方式的自由转换、灵活运用还不到位。
习作交流 修改片段
提示:
1. 抒情不是全篇使用,要运用合宜;
2. 交流时要用心体会别的的同学的优点,加以运用;
3. 修改时,如果能力不足,可以让本组写作优秀者帮助修改。
四人小组成员交流习作,推荐最好的一个片段,当堂朗读交流。交流完之后,修改自己的习作,争取运用好抒情这种表达方式。
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
——朱光潜
情贵在真,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抒写真情
成就佳作
抒写真情 成就佳作
以《乡情》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实践一:《乡情》
社会中有很多默默奉献的人,他们坚守岗位,种植着希望和幸福。围绕你身边的某个人物或某一群体,写一篇作文,记述他们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不少于500字。
写作实践二
二选一,按照课本提示,完成习作。要求:用红笔勾画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句子。(直接描写用直线,间接描写用波浪线。)
板书设计
学习抒情
直陈肺腑(内心独白)
变换人称(她—你)
善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呼告、反复等)
直接抒情
方法
间接抒情
类型
融情于景
融情于事
融情于物
融情于理
方法
细化景物
描摹人物
巧用修辞
议论点睛
评价量表
学习抒情 评价量表
评价标准 具体要求 自评
(每一项满分为5分) 组评
(每一项满分为5分)
间接抒情
(满足任意两项即可) 融情于景物,运用修辞,景物描写细腻动人
融情于事,抓住事件中的动人细节(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等)
融情于理,文末议论,升华主旨
直接抒情
(满足任意两项即可) 直陈肺腑(内心独白)
变换人称
善用修辞
抒真情 内容真实、自然、贴近生活、富有真情实感
总分:
范文引路
乡 情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很幸运,生长在苏州这块美丽而充满灵气的福地,而我的家乡——西山,更是天堂中的天堂。①
①引用俗语,巧妙点出家乡“是天堂中的天堂”,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范文引路
家乡的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它就像一幅五彩斑斓的油画,在我的眼前慢慢展开,颜色是那么鲜明,线条是那么流畅。②而其间流动着的神韵,是那么让人陶醉。
家乡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瞧!大片大片金黄色的稻谷,在阳光的照射下黄得发亮,直逼你的眼。那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的吹拂下,如波浪一样,
②运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家乡绚丽多彩的秋天,令人陶醉。
范文引路
此起彼伏,煞是好看。那满山遍野的橘树上结满了沉甸甸的果实,金黄的橘子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艳丽,叫人垂涎欲滴。故乡的特产不只有橘子,更有那驰名中外的银杏、板栗等。③
家乡的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站在山坡上,抬头仰望,是湛蓝湛蓝的天空;
③紧扣“五彩斑斓的油画”,重点描绘了故乡“金黄色的稻谷”“金黄的橘子”,展现出一幅丰收的美景图。
范文引路
环顾四周,是俊俏秀气的西山;俯瞰脚下,是一望无垠的太湖,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山坡上的草,已经枯萎变黄,恰似给山穿上一件金黄色的外衣;红叶此时最为茂盛,它充满激情和活力,火红火红的,好像要燃烧起来;弯曲的小路旁盛开着点点金色的傲霜秋菊,更为西山增添了勃勃生机。④
④以山坡为立足点,多视角描写西山美景,突出家乡秋天的美丽。
范文引路
家乡的夜是宁静的。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皓月当空的夜晚不禁使我想起“月是故乡明”的诗句,想起许多在外的朋友,肯定会和我一样,每到这时都想回家一趟,走一走乡间的小路,摸一摸弯弯的小桥,亲一亲悠悠的河水,那感觉有多惬意啊!
啊!家乡的秋天洋溢着果香,充满着诗意,让人深深地眷恋,这一切怎能不使我陶醉?⑤
⑤直接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反问作结,深化主旨,意味深长。
名师点评
这篇不错的习作,亮点有三
一是抓住家乡秋天的特点来写,展现了家乡秋天“一幅五彩斑斓的油画”的美。
二是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作品通篇洋溢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语言生动细腻,令人陶醉。
三是文中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二者交错使用,让抒情自然,毫不做作。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先了解抒情的定义和作用,并通过分析课文选段来辨析抒情的两种基本方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可以通过内心独白、变化人称、巧用修辞等来直截了当抒发情感。
间接抒情可以把情感渗透在写景、状物、叙事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七下第二单元写作
《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激趣导入,了解抒情
(一)游戏导入,引出课题
课堂小游戏:同学们,有人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而你们每天都朝夕相处,这是多么深厚的缘分啊!现在给你们一个表达真情的机会——同桌之间,说一句或感激或珍惜友谊或相互鼓励或其他能表达你此时此刻情感的话,限时两分钟。
(生互相表达)
你被感动了吗?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师点评)
诗人白居易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打动人的关键要素。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景时时动人情 ,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
1.板书:学会抒情
2.什么是抒情 抒情可以分成几类
3.预设:
抒情,是指在文中自然真挚地表露作者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使读者引起共鸣,受到感动、或产生激情,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4、教师阐释:
抒情是一种表达方式。抒情——即抒发感情。它是作者或文中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也就是,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事情,产生各种感情,或使你高兴——想放声歌唱;或使你生气——使你悲痛。这就是你对这些事情产生了感情,有了感受。在写作时,把这种喜怒哀乐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叫抒情。
(二)对比阅读,体会作用
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说“情者文之经。”只有用饱满的情感直叩读者心扉,文章才具有内在的魅力。否则,无论怎样雕章琢句,都只能是繁采寡情,味之必厌。这句名言告诉了我们抒情的重要性。
1.进行对比以下两个片段,体会抒情的好处。
片段一:如今,我已离开了家,离开了这个曾经带给我无限回忆的地方,也离开了您——我的妈妈。我带着您对我的期盼,踏上了追求梦想的旅途,我不会放弃,因为您说过的话,是我听过最动听的语言。尽管有些是批评,是责骂。妈妈,我想对您说很多话,但世界上所有的话都不如一句“谢谢您!”
片段二:如今,我已离开了家,离开了这个曾经带给我无限回忆的地方,也离开了您——我的妈妈。我带着您对我的期盼,踏上了追求梦想的旅途,我不会放弃,因为您说过的话,是我听过最动听的语言。尽管有些是批评,是责骂。妈妈,我想对您说,您是柔和的春风,抚弄着我这支新发的柳条;您是淅沥的细雨,滋润着我这株娇嫩的小草;您是蓬勃的大树,为我遮挡了狂风暴雨;您是冬日的暖阳,用您那温暖的光芒,照进我迷失的心房……
妈妈,谢谢您!
2.预设:
片段一主要采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片段二除叙述外还大量采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
教师补充:片段二之所以比片段一好,就在于作者在叙事之外运用了一种表达方式使文字充满情意和张力,这种表达方式叫抒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我们写文章,总要表情达意,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和表露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抒情。
2、 名篇引领,感知抒情
(一)名篇引路,初识抒情
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很多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也有间接表现作者情感的名篇。研读这些名篇有利于我们区分什么是直接抒情,什么是间接抒情,继而掌握直接和间接抒情的技法。
1、判断下列片段哪些是直接抒情,哪些是间接抒情
片段一: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猫》
片段二: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荷叶·母亲》
片段三: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
片段四: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
片段五: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散步》
片段六: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土地的誓言》
片段七: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秋天的怀念》
片段八: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回忆我的母亲》
2、预设:
片段一、二、三、四采用直接抒情方式,片段五、六、七、八采用间接抒情方式。直接抒情表达比较直接,篇幅较短;间接抒情表达委婉,要将人、事、景、物融为一体,篇幅较长。
教师明确:两种抒情方式没有高下之分。根据抒情的位置和文章内容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比如:片段三《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文章记述了松骨峰战斗、火中救朝鲜人民和防空洞谈话,作者在文中多次抒发出自己的内心情感“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这就显得真切动人。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写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意思大概就是,用我的心去体悟,用我的心去味万象,那么所有的物象都有我的面貌,都有我的心性在其中。比如:歌词“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借太阳和花来表达感情。
(二)比较分析,体会不同
1、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的概念及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试填表区分。
学生结合课本圈点勾画两种抒情方式的概念及表达效果。
预设:
概念区分 表达效果
直接抒情 作者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 强烈鲜明
间接抒情 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 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2、准确区分两者的概念及表达效果,可以让我们在作文中更好使用两种抒情方式,为自己的作文增色。
(三)间接抒情的类型
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比,必须得有一种凭借,即要有一种“附着物”作为依托:或人、或事、或景、或物,或议论中、或叙述时,将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互相融合,创造一种诗意的意境,让你去感受、去品味。因此,它的表现形式多样,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 间接抒情,有哪些表现形式呢 或者说,间接抒情有几种类型呢
2. 学生结合文中间接抒情经典名篇(片段五——八),区分间接抒情的四种类型。
预设:
融情于景:情感是流淌在文章中的血液,“情”要隐,隐到不直说别人也能感觉到。借写景抒情,关键是选择善于引发真情的景物。比如:片段五《散步》通过对田野、绿芽、冬水等描写,展示了春天的浓厚气息,对生命力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描摹景物,处处充溢着作者莫怀戚的情感,正所谓景中有情、情寓景中,使全文浑然天成。
融情于物:都浸染着人物的喜怒哀乐。虽只是对事物的描绘,但读者读来却字字都包孕着真切动人的情感。比如:片段六《土地的誓言》就是融情于物,借东北特有物产,抒发了对故乡的强烈的思念与爱恋。
融情于事:借叙事抒情,叙事是手段,不必追求事件的完整过程,而是要把浓郁的情感融入叙述之中。要选择生动感人的细节作为情感的凝聚点,着力用情。比如:片段七《秋天的怀念》我与母亲的动作、语言细节都生动形象的刻画出我的痛苦绝望,与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融情于理:议论抒情句就是兼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在文章的结尾表达作者的观点。一般是先抒情,然后引出议论。比如:片段八《回忆我的母亲》就在文末通过议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母亲的任劳任怒、宽厚仁慈,有远见、识大体,这些正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赖以进步的最宝贵的品格。作者把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同热爱民族、热爱人民的革命感情融为一体,深化主题。
3、教师明确四种间接抒情类型。准确区分间接抒情的四种类型,可以让我们在作文中学以致用,更加自由地、多样化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第二课时
3、 借鉴名篇,学习技法
有的人形容说:“感情是文章飞腾的翅膀。”好文章,会把你带入美好的情境界中去,使你得到美感享受。从经典文本的经典抒情段落来看,抒情方式分为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学好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技法,一定会使文章更上层楼。
(一)借鉴名篇,学习直接抒情方法
1.品读以下片段,探讨直接抒情的方法。说说这些片段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片段一: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猫》
片段二: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荷叶·母亲》
片段三: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
片段四: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
片段五: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土地的誓言》
预设:
片段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的暴怒,我的虐待”比作“刺我良心的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的痛悔与自责。
片段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比作荷叶,“我”比作红莲,生动形象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珍爱、庇护,“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 运用反问,强调母爱的重要性——庇护子女、荫泽后代。
片段三运用设问,抒发了对志愿军战士们的赞美之情。
片段四运用反复,表达对黄河及黄河所具备的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的赞美。
片段五人称发生变化,便于直接倾诉;将土地比作母亲,并将倾诉对象拟人化;运用呼告、反复等修辞手法,直接对土地母亲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念等情感,表达情感更加炽热直接。
2、方法小结:
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有:
(1)直陈肺腑(内心独白);
(2)变换人称(她—你);
(3)善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呼告、反复等)。
①直陈肺腑(内心独白):人在情绪高涨或激愤的时候,往往要找朋友倾诉;或将它写在文章中,用纸、笔为代替物,将感情发泄出来。这种方法,就叫“直陈肺腑法”。在小说、戏剧等作品中,常以独白的形式出现;而在散文中常是作者内心的直接剖白。例如,《土地的誓言》中作者内心独白的句子:“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为了故乡,作者愿意随时付出自己的生命,作者在此表达对侵略者的强烈谴责与无比憎恨,对家乡、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内心独白具体细腻、真实可感。
②变换人称(她—你):一般来说,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但是,由于抒发情感的需要,有时也可变换人称叙述。特别是在感情激动到极点时,往往不自觉地突然转向所叙述的人、物。例如,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中抒发了强烈的愤慨之情:“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 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 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闻一多在讲演的大会上将人称“他们”转换为“你们”,直呼特务们,并怒斥他们,痛快淋漓,浩然正气充乎天地间。
③善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呼告、反复):有很多修辞,都是随作者情感的激化和升华而产生的;反过来,它也正适合表达作者强烈的情感。直接抒情时,要加以选用。
直接抒情不讲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的袒露;它直陈肺腑,发自内心;它有极强的感染力、爆发性。它或像高山大海,波澜壮阔,气势酣畅,遒劲感人;或像火山喷发,宣泄奔腾,感情浓烈,撼人心魄;或像潺潺溪水,脉脉流淌,清静幽雅,沁人心田。
(二)比较揣摩,学习间接抒情方法
间接抒情是与直接抒情相对而言的。它不像直接抒情那样直抒胸臆,它不直截了当地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而是借助各种外物,含蓄委婉地加以表达。直接抒情是情感的直接抒发,技法简单明了、易于掌握;但间接抒情是把情感和人、事、景、物融为一体,技法多样、值得探讨。
1.比较以下几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探讨间接抒情的方法。
第一组:
改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各种事物都充满春天的勃勃生机,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原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第二组:
改句: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东北特有的植物、动物、农作物、物产等,还有那神奇的事情,让我回味无穷、永生难忘!
原句: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第三组:
改句:我很痛苦,母亲也很心疼我。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病得很重,我却一直不知道,我内心既愧疚又自责。
原句: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第四组:
改句:我爱母亲,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原句: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预设:
第一组改句虽直接表现了对生命的赞美,但南方初春的田野是怎样的,焕发着怎样的勃勃生机,我们无法体会,没有细化景物,就没有生动性,眼前就没有画面感,显得枯燥乏味。
第二组改句将东北特有的景物都删掉了,只用一句话带过,脑海中缺乏画面感,无法体会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原句还大量使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形象的、生动的画面。
第三组改句缺乏对我与母亲语言、动作的细致描写,我们就感觉不到母亲面对失去双腿的我强忍病痛、忍住内心的痛苦,仍然无微不至照顾我这一撼动人心的一面,情感也就弱化了许多。
第四组改句少了议论句,母亲是普通人民的一员的意义也就不明显了,整篇文章的主旨也得不到更好地升华。
2、间接抒情方法小结:
细化景物,即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巧用修辞,即是“让情感形象生动”;
描摹人物(精雕肖像、刻画神态、突出语言、延长动作),即是“让情感站立起来”;
议论点睛,即是“让情感深邃无底”。
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优美而又富有感彩。
4、 牛刀小试,体验抒情
(一)动手实践,运用方法
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200字左右。
提示:
1.可以描写场面、事物,也可以叙述故事。情感的抒发要有内容,有凭借。
2.根据内容特点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
学生片段展示(选取问题较多的)
反馈预设:
情感的抒发要与自己所写的内容相结合,不可以孤立抒情;语言的丰富性、生动性仍不足;两种抒情方式的自由转换、灵活运用还不到位。
选择好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回忆产生这种情感的情境,建议采用直接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二)习作交流,修改片段
四人小组成员交流习作,推荐最好的一个片段,当堂朗读交流。
交流完之后,修改自己的习作,争取运用好抒情这种表达方式。
提示:
抒情不是全篇使用,要运用合宜;交流时要用心体会别的的同学的优点,加以运用;修改时,如果能力不足,可以让本组写作优秀者帮助修改。
情贵在真,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广潜就说“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在习作中,情感的抒发要自然,水到渠成。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互配合往往能令文章产生更为强大的感染力。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还要反复运用,加以实践,争取让自己的作文“抒情共记叙一色,美文与高分齐飞”!
5、 抒写真情,成就佳作
(一)写作实践一:《乡情》
以《乡情》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二)写作实践二:社会中有很多默默奉献的人,他们坚守岗位,种植着希望和幸福。围绕你身边的某个人物或某一群体,写一篇作文,记述他们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不少于500字。
二选一,按照课本提示,完成习作。要求:用红笔勾画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句子。(直接描写用直线,间接描写用波浪线。)
6、 板书设计:
学习抒情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方法 类型 方法
直陈肺腑(内心独白) 融情于景 细化景物
变换人称(他——你) 融情于物 巧用修辞
善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 融情于事 描摹人物
反问、呼告、反复等) 融情于理 议论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