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物理查漏补缺专题复习(浙江专用):04 物态变化 (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物理查漏补缺专题复习(浙江专用):04 物态变化 (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2-12 21:4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物理查漏补缺专题复习(浙江专用)
04 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液晶电视机的额定功率约1000W
B.跑完50m后人体体温约为36.9℃
C.一张A4普通打印白纸的质量约为47g
D.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1.2km/h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39℃
B.中学生手掌的宽度约10cm
C.家用台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10A
D.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5N
3.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晶体的一组是(  )
A.冰、橡胶、铁块 B.铜块、固态水银、金条
C.玻璃、沥青、石蜡 D.萘、松香、海波
4.如图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得出(  )
A.A、B两物质都可能是晶体
B.在第5.5分钟时,A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B开始熔化的温度是80℃
D.物质B一定没有熔化
5.成熟于炎热夏季的荔枝极易腐烂,将冰块放入荔枝的运输箱中可以起到保鲜作用,这主要利用了冰(  )
A.熔化吸热 B.升华放热
C.具有的内能大 D.含有的热量多
6.“水是生命之源”,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节约用水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如图是自然界水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地表面的水吸收热量,液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冷气流,凝华成小冰晶
D.冰晶降落遇到暖气流,汽化形成雨水
7.严冬,狗去舔古力盖上的食物时,舌头被粘在金属上(如图);小蓝同学在狗舌与金属交界处撒些盐,很快就使舌头与金属分开。该过程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凝固后熔化 B.先凝华后熔化
C.先凝固后升华 D.先凝华后液化
8.下面是“水”的几条“旅行”路线:a.水→冰→水蒸气b.冰→水→水蒸气c.水蒸气→水→冰d.水蒸气→冰→水,你认为“水”的这几条“旅行路线中可行的是(  )
A.只有c B.只有b
C.只有b和c D.四条路线都可以
9.如图所示,是某物质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液、气三种物态之间转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为液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乙为气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凝固过程
D.乙为液态,由甲到乙是熔化过程
10.如图甲是观察某种物质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是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该物质的熔点是80℃,沸点是100℃
B.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C.该物质是一种晶体,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15min
D.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试管内物质受热均匀
二、填空题
11.如图,实验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的示数为   ℃。
12.有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在沸水中示数为85℃,把这支温度计放在教室内空气中示数为29℃,教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   ℃。
13.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
14.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以判断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   状态。
15.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干湿球温度计。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被湿布包了起来,湿球温度计的示数较    ,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偏差越小,表示空气越    。(填潮湿或干燥)
16.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当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并不断上升,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将   (选填“逐渐变小”“逐渐变大”或“不变”)。沸腾时继续吸热,水的温度   。实验中,有三组同学选用同样规格的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却不同,同学猜想可能是温度计本身的差异引起的。为了验证同学的猜想,你的操作方法是   。
17.如图所示,会“冒烟”的炒酸奶是非常受欢迎的路边小吃。将-196℃的液氮(液态氮)倒不锈钢容器中,然后倒入酸奶,酸奶会瞬间凝结成块,同时液氮沸腾,上端出现大量“白气”。
(1)此时,容器中液态氮________;
A.不断吸热 B.不断放热 C.不吸热也不断放热
(2)液态氮的温度________;
A.不断升高 B.保持不变 C.不断降低
(3)在炒酸奶时,不锈钢容器外壁有一层固体,该固体是由容器周围空气中的某种气体经过物态变化形成,空气中有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在标准大气压下,用电子温度计测量这层固体的温度为-16℃,根据空气中部分气体的熔点与沸点资料(如表),判断一下:在这样的温度下,这层固体可能是由表一中哪种气体变成的? ________;
一些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与熔点
物质 氮 氧 二氧化碳 水
沸点/℃ -196 -183 -57 100
熔点/℃ -210 -218 -78.5 0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气体
(4)若这层固体的形成是由气体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18.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变成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变成碳粉,这样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分别是:先    (填物态变化名称)、   (选填“吸热”或“放热”),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云雨霰冻:自然之舞
苍茫云海、万里层云中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水以多种形态降落滋润着地球万物,霰是其中一种,它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形成的不透明白色小冰粒.冻雨是过冷的雨水碰到地面物体后直接冻结,形成毛玻璃状(或透明)的坚硬冰层.
降水量的多少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一定时段内,从云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降水,在无渗透、蒸发、流失情况下积聚的水层深度,称为该地在该时段内的降水量.如何预测某个区域的降水量呢?科学家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该区域正上方云层所含降水粒子(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情况,再结合其他信息就可以得到降水量.
研究还发现在无风条件下,雨滴下落过程中所受阻力与雨滴速度平方成正比,即,其中.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霰的形成是物态变化中的   ,下列图   (甲/乙)属于冻雨现象.
(2)某雨滴在竖直下落过程中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该雨滴质量为   g.()
(3)可用如下方法来估算某地在某段时间内的降水量:设想构成云层的所有雨滴均相同并且下落过程中质量不损失,落地前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密度为,结合云层如下信息:降雨前云层内雨漓的平均数密度n(单位体积内雨滴的数量),云层的   为b(指出是哪一个几何尺寸),该时段内降落到地面雨滴数占云层中雨滴数的比例,从而计算出平均降水量   (结果用字母表示).
三、实验探究题
20.小李和小张为进一步探究液体沸腾规律,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烧杯与试管内分别装入适量的水,A、B温度计分别测量烧杯和试管中水的温度。
(1)点燃酒精灯时,打开灯帽,可闻到淡淡的酒精味,说明液态酒精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
(2)在组装器材时,应该按照   (选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进行;
(3)当温度计A的示数达到99℃时,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说明当时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4)温度计B示数达到99℃后,示数保持不变,但试管中的水始终没有沸腾,其原因是   ;
(5)图乙是小李和小张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象,两图象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6)小李在烧杯的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后,发现试管中的水能够沸腾,说明加入食盐后水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1.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得因素时,同学们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为了验证以上得猜想, 小凡同学在相同的四块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ABCD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3)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
(4)该实验采用了   的研究方法;
(5)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生活中很多现象可以用此解释,请举一例:   ;
(6)某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进行E、F实验结果发现E图中水先蒸发完,他依据“谁先蒸发掉的越多,谁蒸发的快”,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他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   。
22.小明做“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
(1)如图,有甲、乙两套实验装置,小明最终选用乙装置来进行探究,目的是   ;
(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成如图丙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水的质量变化),分析图像发现,CD段比AB段升温慢,其原因可能是   ;
(3)物体在B点时具有的内能   在C点时的内能;第10min时试管中的物质处于   态;
(4)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   沸腾。
23.如图所示,为某物理兴趣小组自制的“温度计”,直角玻璃管与烧瓶相连,烧瓶内是大气,玻璃管水平部分封有一段红色的水柱,烧瓶活塞不漏气。
(1)此“温度计”是根据    (填“液体”或“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将该“温度计”从室内移至室外,发现玻璃管内红色水柱向左移动了一段距离,说明此时室外的温度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室内的温度。
24.小李同学为进一步探究液体沸腾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烧杯与试管内分别装入适量的水,甲、乙温度计分别测量烧杯和试管中水的温度。
(1)安装该实验装置的顺序是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点燃酒精灯时,打开灯帽,可闻到淡淡的酒精味   (填物态变化名称)。
(3)当甲温度计的示数达到99℃时,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说明当时大气压可能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4)当乙温度计示数达到99℃后,示数保持不变,但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5)当小李同学在烧杯的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后,发现试管中的水能够沸腾,说明加入食盐后水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解析部分
1.B
A.液晶电视机的额定功率约为150W,故A不符合题意;
B.人的正常体温在36.5~37℃左右,故B符合题意;
C.一张普通A4纸大概为4.4g,故C不符合题意;
D.人骑自行车的正常速度约5m/s=18km/h,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常见物体的质量、速度、温度和功率,结合数据解答。
2.B
3.B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A.冰和铁块是晶体,橡胶是非晶体,A不符合题意;
B.铜块、固态水银和金条都是晶体,B符合题意;
C.玻璃、沥青和石蜡都是非晶体,C不符合题意;
D.萘和海波是晶体,松香是非晶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如金属、冰、海波、萘;非晶体没有熔点,如玻璃、塑料、橡胶、松香。
4.B
A、由图像可知:A物质是达到一定的温度才熔化的,且要吸热,但温度不变,为晶体;B物质从一开始加热,温度就不断地升高,是非晶体,A错误;
B、从图中可知,A物质从第5分钟开始熔化,到第10分钟完全熔化完,因此在第5.5min时,这种晶体处于固液共存态,B正确;
C、B是非晶体,没有熔点,不能确定开始熔化的温度,C错误;
D、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都是要吸热的,因此非晶体物质B一边吸热升温、一边熔化,D错误;
故答案为:B.
晶体凝固时,需要放热,凝固时的温度是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5.A
运输荔枝时,放入冰块,利用了冰熔化吸收热量,为荔枝降温,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固体变为液体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6.B
A.地表水吸热,由液态的水变为气态的水蒸气,发生了汽化现象,故A错误;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水滴,发生了液化现象,故B正确;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由液态变为固态小冰晶,发生了凝固现象,故C错误;
D.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发生了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吸热;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放热;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吸热;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吸热;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放热。
分析物态变化,先确定初、末状态,再确定物态变化的种类和吸、放热的情况。
7.A
狗舌头被粘住,是狗舌头上的水遇冷凝固变成了冰;在狗舌与金属交界处撒些盐,降低了冰的熔点,使冰很快熔化为液态水,使舌头与金属分开。所以该过程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属于热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8.D
a、水凝固变成冰,冰升华可以变成水蒸气,“水﹣冰﹣水蒸气”这条路线可行;
b、冰熔化变成水,水汽化变成水蒸气,“冰﹣水﹣水蒸气”这条路线可行;
c、水蒸气液化变成水,水凝固变成冰,“水蒸气﹣水﹣冰”这条路线可行;
d、水蒸气凝华变成冰,冰熔化变成水,“水蒸气﹣冰﹣水”这条路线可行。
故四条路线都可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气态,液态,固态是水的三态。水由液态到气态叫作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到固态叫作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水由固态到液态叫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到气态叫作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水由气态到液态叫作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到固态叫作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9.B
10.A
11.热胀冷缩;
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液柱在0下9格,示数为-9℃。
温度计根据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根据液柱位置,测量温度。
12.30
13.36.5
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此时读数是36.5℃。
可以直接从体温计上进行读数。
14.晶体;固液共存
15.小;潮湿
16.逐渐变大;不变;将该三支温度计放入同一杯沸水中进行观察
水沸腾时,可以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并不断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泡逐渐变大;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将三组同学所用的三支温度计一起放进同一杯沸腾的水中(继续加热),待示数稳定后,看读数是否一样。
故答案为:逐渐变大;不变;将该三支温度计放入同一杯沸水中进行观察。
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点;沸腾时,由于此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气泡不断升高,深度不断减小,水压不断减小,并且有大量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逐渐变大。
要判断几支温度计是否标准,可用这几支温度计同时测量同一液体的温度,若所测温度不同,则温度计有问题。
17.(1)A
(2)B
(3)C
(4)凝华
18.升华;吸热;凝华
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变为高温碳蒸气,即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也就是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吸热;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凝华成碳粉,凝华放热。
故答案为:升华;吸热;凝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放热。
19.(1)凝华;甲
(2)0.25
(3)(平均)厚度;
20.(1)汽化
(2)由下到上
(3)低于
(4)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
(5)水的质量不同
(6)升高
21.A、C;A、D;A、B;控制变量法;吸热;游泳后上岸,感觉比较冷;没有控制液体表面积大小相同
22.(1)冰块受热均匀,减慢熔化过程,便于观察
(2)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3)小于;液
(4)不会
探究冰熔化的特点时,
(1)实验时,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受热不均匀,选择乙装置,是水浴法加热,固体受热均匀,且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熔化前后质量不变,吸收热量相同,水的比热容比冰的比热容大,吸热后温度上升较慢。
(3)实验时,晶体熔化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不变,C点加热时间更长,吸热更多,在B点的内能小于在C点的内能。图中第10min时,物质熔化结束,处于液态。
(4)熔化完成后继续加热,当烧杯中的水达到沸点后沸腾,试管中的水可以达到沸点,但无法从烧杯的水中继续吸热,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1)进行加热实验时,水浴法加热,物体受热均匀,便于记录温度;
(2)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时,比热容越大, 温度差越小,温度变化慢;
(3)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大;
(4)液体沸腾的条件是到达沸点,继续吸热。
(1)选择乙装置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水的比热容比冰的比热容大,吸收热量的速度相同,熔化前后质量不变,所以熔化后温度上升较慢。
(3)[1]晶体熔化不断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不变,故物体在B点时具有的内能小于在C点时的内能。
[2]图中第10min时,物质熔化完成处于液态。
(4)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当试管中的水与烧杯中的水均达到沸点后,烧杯中的水可以从酒精灯继续吸热,能够沸腾,但试管中的水可以达到沸点但无法从烧杯的水中继续吸热,因此试管中的水最终不会沸腾。
23.(1)气体
(2)高于
(1)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推动液柱移动,反映温度的变化,此“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该“温度计”从室内移至室外,发现玻璃管内红色水柱向左移动了一段距离,是烧瓶内气体膨胀更大,温度更高,是室外的温度高于室内的温度。
(1)气体温度计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2)液柱远离瓶口,气体膨胀更大,温度更高。
24.(1)自下而上
(2)汽化
(3)低于
(4)不能
(5)升高
第1空、 实验装置中,要先安装下面的部分如铁架台等,再逐步往上安装其他部件,所以安装顺序是自下而上,这样能确保装置稳定且各部分安装合理。故该空填“自下而上”;
第1空、 闻到酒精味是因为液态酒精变成了气态酒精扩散到空气中,液态到气态的变化过程称为汽化。故该空填“ 汽化 ”;
第1空、 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 100℃,而现在在 99℃就沸腾了,说明此时的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低,导致水的沸点降低。故该空填“ 低于 ”;
第1空、虽然乙温度计示数达到 99℃,但试管中的水要沸腾除了达到沸点还需要持续吸热,而此时试管中的水不能从烧杯中的水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故该空填“ 不能 ”;
第1空、原本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加入食盐后能沸腾了,这是因为加入食盐后水的沸点升高了,使得试管中的水能够满足沸腾的条件。故该空填“ 升高 ”;
首先是装置安装顺序,根据实验装置搭建的常规要求,自下而上安装比较合理且稳固。然后对于闻到酒精味,从物态变化角度分析是酒精的汽化现象。接着根据水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判断出此时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对于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从吸热条件角度进行分析,由于不能持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最后从实验现象得出加入食盐后水沸点升高的结论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