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物理查漏补缺专题复习(浙江专用):13《浮力》(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物理查漏补缺专题复习(浙江专用):13《浮力》(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2-12 22:1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物理查漏补缺专题复习(浙江专用)
13《浮力》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深入河底的柱形桥墩,不受浮力作用
B.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施力物体是物体本身
C.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浸没的深度无关
D.浮力的方向,一定与重力方向相反
2.如图所示,A、B是可自由移动的物体,C、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现往容器里注入一些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C、D物体都受到浮力
B.A、B、C物体受到浮力,D不受浮力
C.A、B物体受到浮力,C、D物体不受浮力
D.A物体受到浮力,B、C、D物体不受浮力
3.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体积相同,形状不同的铝块、铁块和铜块,当它们浸没在水中时,它们受到的浮力是(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4.2021年4月23日,海军三型主战舰艇——长征18号艇、大连舰、海南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集中交接入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交接入列活动并登上舰艇视察。下列针对新人列舰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连舰、海南舰受到的重力一定大于其浮力
B.日常巡航中,水面舰艇多采用前后编队而非并排行驶,是为避免舰艇相“吸”碰撞
C.长征18号潜艇受到的重力等于其浮力时,该艇一定处于漂浮状态。
D.当海南舰上舰载直升机起飞后,该舰排开水的体积会增大
5.下列对图中四幅图的情境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水壶的壶身里与壶嘴里的水面相平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B.图乙中热气球升空的原理是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图丙中简易喷雾器说明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D.图丁中钢笔吸墨水是利用了大气压强
6.现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盛有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把一个鸡蛋分别放入两容器中的情形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乙两杯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浮和F乙浮,两杯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是p甲和p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F甲浮=F乙浮,p甲>p乙 B.F甲浮=F乙浮,p甲=p乙
C.F甲浮>F乙浮,p甲>p乙 D.F甲浮<F乙浮,p甲<p乙
7.底面积为100cm2的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用同种合金材料制成的质量相等的金属盒和实心金属球,若把球放在盒内密封后,它们恰能悬浮在水中,此时球对盒底的压力为30N,如图甲所示。若把球和盒用细绳相连,放入水中静止后。盒有体积浸在水中(ρ水=1.0×103kg/m3),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合金的密度为2.0×103kg/m3
B.图乙中细绳对球的拉力为15N
C.图乙中若剪断细绳,盒静止时有三分之一体积露出水面
D.图乙中若剪断细绳,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少了2000Pa
8.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体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体积是400cm3
B.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12N
C.物体的密度是
D.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12N
9.下列器材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测力计 B.液位计 C.密度计 D.温度计
10.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各图中物体A均处于静止。实验甲、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和2.9N。已知盐水的密度为1.1×103kg/m3,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物体A的密度为4×103kg/m3
B.实验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
C.实验丙中物体A从空中到浸没状态,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会增大1.1N
D.实验乙、丙中物体A浸没后,两个容器底所受液体压强的变化量相等
二、填空题
11.一石块和一个气球(气球内充有空气)捆在一起,浸没在水中下沉,在水中下沉的过程中,它们受到的液体压强将   ,它们受到的浮力将   。(两空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2.甲乙两溢水杯分别盛满密度为ρ1、ρ2的液体,将完全相同、密度为ρ的小球A、B分别轻轻放入甲、乙溢水杯中:小球A在甲溢水杯中静止时,甲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30g;小球B在乙溢水杯中漂浮时,乙溢水杯溢出液体35g,且有的体积露出液面。
(1)小球A的质量为   g;ρ与ρ2之比为   ;
(2)若已知甲杯内液体密度ρ1为0.8×103kg/m3,可知ρ2为   kg/m3。
13. 若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同,体重为40kg的小敏在座位上认真的写物理作业,则她受到的空气的浮力为   N(空气=1.29kg/m3);五月五,赛龙舟,若龙舟和人的总质量为1800kg,则此时龙舟的排水量是   。
14. 把一个质量为、体积为的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当物块静止时,溢出水的质量   ;当把此物块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烧杯中,物块静止时,溢出酒精的质量为   酒精密度为,烧杯足够大
15.【国产大游轮专题】“爱达·魔都号”是中国首艘国产大型游轮,如图所示,她标志着我国集齐了造船业“三颗明珠”。请运用相关物理知识,“爱达·魔都号”的总吨位约为14万吨,在海上行驶时,受到的浮力约为   N,排开海水的体积约为   m3;当游轮到达目的地,乘客上岸后,游轮受到的浮力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g取10N/kg,海水的密度取1×103kg/m3)
16.某物理实验小组利用如下操作测量一物体的密度: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27N;将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7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该物体的质量是   kg,物体的密度是   kg/m3。(g=10N/kg,ρ水=1.0×103kg/m3)
17.如图甲,足够高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底面积为200cm2,高为 10cm 空杯(厚度不可忽略)用轻质细杆固定悬于容器内某处。现沿着容器边缘缓慢向容器内注水,细杆对杯子的作用力F与所加水的质量的关系如图乙。则杯子的质量为   kg:若在加入2.2kg水时,轻轻取走细杆,待液面新静止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a。
18.我国从2020年1月1日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长江生态不断恢复,江面上再现“江豚群舞”的场景.科研部门在某一江豚身体上安装了跟踪器,通过   波了解到江豚活动轨迹,该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小明利用打印机打印出江豚小模型,已知该模型的质量为,将模型放入盛满水的大溢水杯中,溢出水,则模型在水中静止时是   (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放入模型后,水对杯底的压强大小将   ,杯底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将   .
19.距水面0.1米深处水的压强为   帕。重为8牛、体积为1×10-3米3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牛,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牛。
三、作图题
20.如图所示,小球漂浮在静止于斜面上的杯内液体中,请画出小球所受的力。
21.如图(甲)所示,一上端开口的锥形瓶漂浮在水面上,现匀速向锥形瓶中装入细沙,直至锥形瓶口与水面相平时停止加入细沙。请在图(乙)中画出开始加入细沙后锥形瓶底所受水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
四、实验探究题
22.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圆柱体和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盐水),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其装置和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
(1)在甲图中画出物体所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2)分析图甲、乙、丙,说明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
(3)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无关系,可选用    两图的装置来进行操作;
(4)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N,圆柱体的体积为    m3;
(5) 圆柱体的密度是    kg/m3,盐水的密度是    kg/m3。(g取10N/kg)
23.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红将一个物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逐渐使其浸入水中,如图1所示。
(1)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2)小红根据图A、B、C得出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小黄认为这个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
(3)由图A和    (填实验序号),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小红接着用图2所示装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得到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5)以下情况不会影响实验结论的是   ;
A.图甲中水面未到达溢水杯的溢水口
B.操作时物体碰到溢水杯的杯底
C.图乙中物体未全部浸没在水中
(6)物体浸入溢水杯过程中电子秤示数将   。
五、计算题
24.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满载时的排水量约为8万吨。若满载时,“福建舰”匀速直线航行受到的阻力是自身所受总重力的0.01倍;假设一架舰载机飞离后,“福建舰”排开的海水体积减少。水的密度取,取10N/kg,满载时排水量按8万吨计算,求:
(1)满载时,“福建舰”匀速直线航行时受到的牵引力大小;
(2)“福建舰”静止在海面时,水面下15m处海水的压强;
(3)“福建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4)飞离“福建舰”的这架舰载机的质量。
25.“五一”期间,中国海军新型航空母舰“福建舰”成功进行了海试,从长江边的船厂驶向东海过程中,船身会   (选填“浮起一些”、“下沉一些”或“吃水深度不变”);配套的舰载机歼15的起飞质量为33t,如果载上5架歼15飞机,航母排开的海水体积将增加   m3;航母编队中带有一艘核潜艇,在它从浅海下潜到深海的过程中,艇体上下表面受到海水的压力差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海水的密度为1.1×103kg/m3)
26.如图所示,将重为4N的石块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求:
(1)求石块的浮力
(2)求石块排开水的质量
(3)求石块的体积
答案解析部分
1.B
2.B
3.D
如图所示, 甲、乙、丙的体积相同, 形状不同的铝块、铁块和铜块,当它们浸没在水中时, V排= V物,由公式可知,甲、乙、丙所受浮力相同。
故选: D。
浮力的大小比较方法:同种液体中,密度相同,只比较V排,V排大的,浮力大;V排相同,不同种液体中,ρ不同,ρ大的,浮力大。
4.B
A.大连舰、海南舰在水中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重力等于其浮力,A不符合题意;
B.舰艇并排行驶时,舰艇带动其周围的水随船向前运动,结果使舰艇内侧之间的水流速度大于舰艇外侧的水流速度;因为水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水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所以舰艇内外侧的水存在压强差,水的压强差使两舰艇靠近,进而发生碰撞,为了避免舰艇相“吸”碰撞,故不采用“并排”行驶,B符合题意;
C.长征18号潜艇受到的重力等于其浮力时该艇可能处于漂浮状态,也可能处于悬浮状态,C不符合题意;
D.海南舰始终漂浮于水面上,由漂浮条件可知,浮力等于重力,即 ,当舰载直升机起飞后,海南舰的重力G减小,海南舰仍处于漂浮状态,故所受浮力F浮减小;由阿基米德原理 可知,排开水的体积减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漂浮: ;悬浮:;下沉:F浮<G。
流体流速越大,流体产生的压强越小;流体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浮力的大小,根据p=ρgh分析受到的压强的变化。
舰载直升机飞离后,海南舰自重减小,因其仍漂浮,根据漂浮条件 判断浮力的变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gV排判断海南舰排开的水的体积的变化。
5.B
6.A
7.D
A.图甲中,金属球处于静止状态,金属球的重力等于盒子对金属球的支持力,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金属球的重力为:G球=F支=F压=30N,金属盒和实心金属球质量相等,所以金属盒的重力为:G盒=G球=30N;由图甲可知,金属球和盒处于悬浮状态,总重力等于浮力,所以浮力为:F浮=G球+G=30N+30N=60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金属盒的体积为:
由图乙可知,盒与球处于漂浮,则浮力等于盒和球的总重力,因此两种情况下盒与球受到的浮力相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两次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所以盒子和球的体积关系为:
所以金属球的体积为:,
由于用同种合金材料制成的质量相等的金属盒和实心金属球,则金属盒上金属的实际体积为:
V实=V球=1×10-3m3,由于是实心金属球,则合金的密度为:,A不符合题意;
B.图乙金属球受到的浮力为:F浮球=ρ水gV球=1.0×103kg/m3×10N/kg×1×10-3m3=10N,
由于金属球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受力平衡可知,细绳对球的拉力为:F拉=G球-F浮球=30N-10N=20N,B不符合题意;
C.当绳子剪断后,金属盒子处于漂浮,盒子的浮力为:F浮盒=G盒=30N,则金属盒浸入的体积为:,
则金属盒露出水面的体积为:V露=V盒-V排1=6 ×10-3m3-3×10-3m3=3×10-3m3,
由于V露=V排1,所以盒静止时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C不符合题意;
D.绳子剪断之前,金属盒露出水面的体积为:,
剪断绳子前后,金属盒露出水面体积变化量为:ΔV=V露-V露'=3×10-3m3-1×10-3m3=2×10-3m3,
液面变化的高度为:
压强的变化量为:Δp=ρgΔh=1.0×103kg/m3×10N/kg×0.2m=2000Ρa,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根据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液体密度,计算排开液体的体积,结合体积的倍数关系,计算物体的体积,利用质量和物体体积的比值,利用,计算密度;利用浮力的变化量,结合,计算排开液体的变化量,计算深度的变化量,利用p=ρgh,计算压强的变化量大小。
8.C
9.B
10.D
11.增大;减小
12.35;5∶6;1.12×103
13.0.516;1800kg
小敏排开空气的体积为:

小敏受到的空气的浮力为:

龙舟受到的浮力:

龙舟的排水量为:

根据求出人排开空气的体积,再根据求出人所受的空气浮力;
根据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关系。
14.90;80
计算物体的密度为,放入水中时,ρ<ρ水,物体在水中漂浮,排开的质量等于物体的质量,m1=m物=90g,当放入酒精后时,由于ρ>ρ酒精,物体沉底,排开酒精的质量m2=ρ酒精V=0.8g/cm3×100cm3=80g。
根据,计算物体的密度;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在液体中漂浮,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物体沉底;根据m=ρ酒精V,计算排开的酒精的质量。
15.1.4×109;1.4×105;减小
“爱达·魔都号”在海上行驶时,漂浮在水面,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
,根据浮力公式可计算“爱达·魔都号”排开海水的体积约为;乘客上岸后,游轮始终漂浮在水面,浮力始终等于重力,游轮的重力减小,故浮力减小。
综上 第1空、1.4×109; 第2空、1.4×105; 第3空、减小。
【浮力】1、物体沉浮条件:物体悬浮时的浮力等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体积),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漂浮表明浮力等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小于物体体积),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下沉时重力大于浮力(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体积),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
2、浮力的本质为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计算公式为F浮=ρ液gV排。
16.10;2.7;2.7×103
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拉=27N-17N=10N;
物体的质量:;
物体的体积:;
则物体的密度:。
根据“称量法”F浮=G-F拉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再根据计算物体的质量,根据计算物体的体积,最后根据计算物体的密度。
17.0.6;1.4×103
根据图乙,杯子的重力:G=6N,杯子的质量,当F=4N时,杯子浸入高度为h=10cm,此时F浮=G+F=6N+4N=10N;
杯子的底面积:,
注水2.2kg水时,杯子的浸水深度:;
当浸入高度为h=10cm时,浸水质量
m'=m1+(S容-S杯)hρ水=1kg+(200×10-4m2-10-2m2)×10×10-2m×1×103kg/m3=2kg,
当加入2.2kg水时,流入杯的水的质量:m2=m-m'=2.2kg-2kg=0.2kg,
此时杯子和杯子里面水的总重力:G'=(m杯+m2)g=(0.6kg+0.2kg)×10N/kg=8N,
取走细杆后,杯子上浮,静止后,F浮杯=G'=8N,
此时杯子露出水面的体积:;
设取走细杆后,液面下降Δh,则有V出=ΔhS容,,
加水前杯子底部到容器底部的高度,
杯子上浮静止后,容器中水的高度:h4=h3+h-Δh=0.05m+0.1m-0.01m=0.14m,
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ρ水gh4=1×103kg/m3×10N/kg×0.14m=1.4×103Pa。
水没有接触到杯子时,杯子处于静止状态,杯子的重力等于细杆对它向上的拉力,杯子的重力等于细杆对杯子的作用力,计算质量;从乙图可知当细杆对杯子向下的作用力为4N时,杯子浸水高度为10cm,此时杯子受的浮力等于细杆向下的作用力和杯子重力之和,可求出杯子的底面积,已知容器的底面积,计算可知加入2.2kg水时,有部分水进入杯子里,可知杯子里的水和和杯子的重力,当取走细杆后,杯子处于漂浮状态,此时的浮力等于杯子的重力和杯中水的重力之和,计算杯子排开液体的体积,可知露出水面的体积,露出水面的体积等于取走细杆后液面的变化高度乘以容器的底面积,可求出变化高度,原来杯子底部距离容器底部的距离根据加入1kg水后,水面到达杯底部,可求出此高度,杯的高度已知,这样取走细杆后水面的总高度可以求出,水对容器的压强可计算出来。
18.电磁波;;沉底;不变;变大
19.980;8;0
(1)距水面0.1米深处水的压强为:p=ρ液gh=103kg/m3×9.8N/kg×0.1m=980Pa;
(2)当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力=G=8N;
(3)当物体漂浮时,它处于平衡状态,即受到的合力为0。
(1)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计算水的压强;
(2)根据漂浮条件F浮=G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3)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合力的大小。
20.
因为小球漂浮在液体中,所以F浮=G,从小球的球心(重心)作竖直向下有向线段,用G表示小球的重力;作竖直向上的有向线段用F浮表示浮力,如图所示:
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作用点在重心,表示出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21.
空锥形瓶漂浮在水面,瓶底一部分进入水中,受到水的压强,压强不为0;
匀速向锥形瓶中装入细沙,相同时间内倒入细沙的质量相同,增加的浮力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化量相同,但锥形瓶的形状四上窄下宽的,所以深度增加量也越来越大,瓶底所受水的压强也越来越大;
知道锥形瓶口与水面相平时停止加入细沙,瓶底深度不变,液体压强不变;
图像如图所示:
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根据容器的形状判断瓶子在液体中的深度变化即可。
22.;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丙、丁;4;;;
23.1;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D、E;等于;C;不变
24.(1)8×106N;(2)1.5×105Pa;(3)8×108N;(4)2.5×104kg
25.浮起一些;150;不变
26.(1)2N;(2)0.2kg;(3)2×10 4m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