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精美的圆明园,建筑宏伟的圆明园,文物珍贵的圆明园,昔日的圆明园是如此辉煌,让人骄傲,让人赞不绝口。然而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把这属于中国的辉煌、属于世界的辉煌彻底地摧毁了。
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圈出哪些词语或句子刺痛了你,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你找到了动词,还有让你有相同感受的动词吗?
为了夺取财宝,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蓝瓷瓶,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宝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珠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满了金条和金叶,有的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链。有的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宝石,有的手抡(lūn)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
有个疑问,为什么不说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拿走?而说统统掠走?
一个“掠”字写出英法联军是在抢夺,是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走,这是野蛮的行为,是强盗主义的作为。表达了作者对英法联军的痛恨。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掠”字前面还有一个词不能忽视
破坏前面也有一个词不能放过
野蛮贪婪
动词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哪些地方写出了侵略者丑恶的嘴脸?画一画。
~~~~~~~~~~~
英法联军又是怎样统统掠走,怎样任意破坏毁掉的呢?
一位英国记者记下了他亲眼看到的一幕:听老师读一读这段话,你们来想象英法联军任意破坏毁灭圆明园的暴行。
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蓝瓷瓶,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宝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珠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满了金条和金叶,有的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链。有的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宝石,有的手抡(lūn)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
现在,你想说什么?
掠夺范围之广,破坏毁灭的暴行是多么残忍。
英法联军除了掠走,破坏,毁掉,还觉得不够,竟然放火烧园。看《火烧圆明园》。
大火连烧三天,他们烧掉的是什么?同学们静静地想一想。
建筑景观
这大火几秒钟就烧毁一幅名人字画,几分钟就烧掉一处景观。
思考:表示时间的词语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
~~~~~~~~~~~~~~~~~
连着两天在园内放火。
~~~~~~
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内搞破坏的时间长达十几天。
大火烧的时间之久、破坏力之大——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
没有了。
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
玲珑剔透的亭台楼
阁也没有了;
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没有
了,
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也没有了。
海宁
的安澜园没有了,
苏州的狮子林没有了,
杭州西
湖的平湖秋月也没有了;
武陵
春色没有了。
不仅民族建筑没有了,
西洋景观也
蓬岛瑶台没有了,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没有了,
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字画没有了,
各种奇珍异宝也没有了......
下至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
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圆明园是靠两代人的长期辛劳才问世的。这座宛如城市、跨世纪的建筑是为谁而建?是为世界人民。因为历史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
——《给巴特勒上尉复信》雨果
法国文学家雨果对于圆明园的毁灭也深感痛惜,他在《致巴特莱德的信》中这样写到: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是呀,圆明园是世界人民的,可是,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难怪文章开篇,作者沉痛地感叹: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辉煌
毁灭
这样写,更能凸现这样一座文化艺术宝库的毁灭是一件多么令人痛心的事,从而激发读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
辉煌
同学们,圆明园曾经的辉煌让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可是在英法联军的铁蹄下,它已经化为一片灰烬,让我们放慢速度,再来追忆追忆。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一起读。
当八国联军的铁蹄闯进我们中国的大门之后,在水深火热中的不仅是圆明园,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后面阅读链接中的两篇文章《七子之歌》和《和平宣言》。哪些语句让你心潮澎湃,请做上记号?
《七子之歌(节选)》
《和平宣言(节选)》
同学们,目睹着这罪恶的大火,听着这一声声呼唤,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作为一个中国人,此时此刻,你想做些什么?
选择一:选择《圆明园的毁灭》《七子之歌》《和平宣言》三篇文章中,最能表达你此刻心情的句子,酝酿一下,读给大家听。
选择二:请将你内心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或者凝练成一两句诗。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中国的近代史是屈辱的。学到这里,让我们不由得想起梁启超先生的话:
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的年代跨度大、种类多、数量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从而突出它的文化艺术价值。它的毁灭,真是让人痛心、惋惜。
课文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和它惨遭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抒发了对祖国___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发人们________,
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
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
侵略者
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
不忘国耻
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在皇帝看来,圆明园被毁是他最大的屈辱。为了这“屈辱”,皇帝以平民的生命为代价,发动“复仇”战争,反而却丧失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惨痛的损失永远无法弥补! 英法联军以什么借口烧毁圆明园?人们想当然的认为: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本性决定了他们的野蛮行径。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奉行‘磕头外交’”与“国际外交惯例与国际法准则”这两种不同文明所导致的行为冲突。在清朝皇帝看来外国使臣在他面前不磕头有失天朝“天下一统”尊严;在英法国家看来,拘禁、虐杀外交官违反国际法与人类文明的。本来要烧故宫紫禁城,为了给皇帝点颜色看看,才决定烧毁圆明园。 焚毁圆明园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跪迎,北京居民观者如市。英法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的其间、其后,中国平民也成群结队闯进去,带走他们所能找到的一切。军阀混战时期,一些军阀又进行洗劫,圆明园最后只剩几块残垣断壁。
1860 年10 月6 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 月18日和19 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进入
把“闯进”换成“进入”,把“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闯进”写出了侵略者的强盗行径,点明了英法联军暴力的强盗行为。它既暗示了圆明园的命运,也批评了清政府的无能,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凡是、统统、实在、任意”能让我们了解侵略者是如何破坏圆明园的,了解到他们破坏的力度之大、之快。
1860 年10 月6 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 月18日和19 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掠走”“搬运”“毁掉”这三种破坏行径能不能变换顺序?为什么?
“掠走”“搬运”“毁掉”一步步写出了侵略者的贪婪、无耻,还从侧面说明了圆明园很大,珍奇异宝很多。这么多的瑰宝就这样化为了灰烬,揭示出侵略者践踏人类文化的残暴面目,令人痛恨。
拓展延伸
认真默读课后“阅读链接”,结合查找的资料,谈谈对《七子之歌》(节选)、《和平宣言》(节选)的理解,思考:这两首诗歌与课文表达的感情有什么相似之处?
发出了为人类祈福,呼唤远离战争、珍重生命的心声
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