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开元盛世 (课件、教案、导学案、习题)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部编版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开元盛世 (课件、教案、导学案、习题)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部编版历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12 09:44:23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3课 “开元盛世”
唐玄宗
李隆基
筒车图
三彩釉陶载乐骆驼
1.通过分析史料,知道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和表现,运用比较法分析唐朝兴盛的原因和启示。(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贸易等方面归纳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结合曲辕犁、筒车图和唐三彩等图片和文献资料提高学生对史料的识读能力。(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了解国际大都市长安的扩建、构成和坊市制度,通过分析长安的历史地位,树立国际视野、增强民族自信。(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学习目标
这是杜甫在《忆惜》一诗中描绘的唐朝时期的盛世景象。
导入新课
《忆 昔》(节选)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一、盛世局面的出现
1.识读唐玄宗人物图,阅读史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概括唐玄宗前期的为政举措,完成后面的表格。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年,712年-756年在位),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
《资治通鉴》记载:
姚崇善于应变,办理各种事务;
宋璟善于守法,主持公正立场。
两人同心协力辅佐唐玄宗,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唐的贤明宰相,前有房玄龄、杜如晦,后有姚崇、宋璟,其他人都不能同他们比。
姚崇
宋璟
举措:重用贤能,广纳人才(姚崇、宋璟)
一、盛世局面的出现
举措:抑制权贵,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史料:作为行政法典,明确规定各级政府机构的组织建制、职权范围及人员编制,实行官员定额编制,从法律上杜绝冗官滥吏,保证行政效率。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开元二十三年,敕以为天下无事,百姓徭役务从减省,遂减诸司色役一十二万二百九十四。
——《唐六典》
 (唐玄宗)思欲弃末敦本,阜俗安人……急于务农,不压农时。宽赋税,节征遥,使天下无事。
举措: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改革税制
一、盛世局面的出现
举措:注重文教,编修图籍
唐玄宗在洛阳建“丽正书院” 为中国最早书院
一、盛世局面的出现
为政举措
用人上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抑制权贵,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整顿漕运,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编修图籍
重用贤能,广纳人才(姚崇、宋璟)
一、盛世局面的出现
2.阅读史料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唐玄宗前期的治国效果。
开元十三年(725年)十二月己巳,至东都。时累岁丰稔,东都米斗十钱,青、齐米斗五钱。
开元十四年(726年)五月癸卯,户部进计帐,今年管户七百六万九千五百六十五,管口四千一百四十一万九千七百一十二。
——《旧唐书·玄宗本纪》
治国效果: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库充盈,人口数量增长明显,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出现了盛世局面“开元盛世”
一、盛世局面的出现
3.问题探究:“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唐朝前期盛世局面的出现对我们有何启示?
(2)启示:政局稳定、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治理国家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任用;要重视经济发展;更要以民为本,改善民生。
(1)原因:国家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重视发展生产;虚心纳谏,重用人才;注重减轻人民负担。
二、经济的繁荣
1.(1)阅读材料,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唐朝农业发展的表现。
材料:唐初田地荒芜的很多,后来逐渐垦辟,至天宝年间,经过一百余年,许多高山深谷地带也开垦出来,垦田面积达八百五十万顷。
——张传玺主编《中国古代史纲(下)》
表现:①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敦煌莫高窟第445窟《耕种图》中的曲辕犁
筒车
表现:②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曲辕犁、筒车等重要的生产工具得以发明和推广。
灌溉工具
优点:节省人力,提高效率,解决了高处地区的灌溉问题
优点: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经济的繁荣
1.(2)识读《茶经》著作,阅读“相关史事”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唐朝农业发展的表现。
表现:唐朝经济作物尤其是茶叶种植有长足的发展。
唐朝茶叶的产量、品种都远超前朝,饮茶之风盛行。
茶叶在唐朝已成为日常消费品。
我国是茶叶的战乡和世界莱文化的发源地。唐朝陆羽一生嗜茶,精十杀道,著有《茶经)。《荼经〉系统总结莱的种植、产地、烹饮、品鉴等,集唐中期以前茶文化之大成,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介绍茶的专著。陆羽被尊称为“茶圣”
二、经济的繁荣
2.观看视频《唐宫夜宴》,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唐朝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二、经济的繁荣
(1)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蜀锦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表现:纺织品种类繁多,丝织工艺水平最为突出,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妙冠绝全国。
二、经济的繁荣
(2)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越窑青瓷
邢窑白瓷
南青北白:
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光彩照人。
邢窑白瓷类雪似银。
唐三彩女乐俑
唐三彩旗驼乐舞俑
唐三彩:
一种低温铅釉陶,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故称“唐三彩”,多见用于陪葬品。唐三彩兴于初唐,盛唐时达到极盛。
邢瓷类银,越瓷类玉
邢瓷类雪,越瓷类冰
——陆羽《茶经》
王公百官竟为厚葬,偶人象马,雕饰如生。
——《唐会要》
表现:越窑生产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生产的白瓷类雪似银,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其他行业: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也有发展。
二、经济的繁荣
3.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唐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材料一:二百二十行(行业),邸(货栈)、肆(店铺)鳞次栉比(排列紧密),四方珍奇皆所积集。
材料二:天下诸津(码头),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 ——《旧唐书·崔融传》
(1)唐朝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国内贸易兴盛,出现了长安、洛阳等大都市,长江和运河沿线以及东南沿海港口城市获得很大发展。草市逐渐兴起。商品种类日益丰富。
材料三:广州濒临中国南海,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唐代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海外贸易的第一大港。海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使广州成为市舶贸易的发源地。在市舶贸易的影响下,广州不断吸收各国文化,形成了广州独特的社会文化。
——摘编自邹瑜《唐代广州海外贸易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2)唐朝时,陆上丝绸之路畅通,东南沿海的海上丝绸之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国际大都市长安
1.观看唐都长安城平面图,欣赏白居易的诗,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唐都长安城的扩建基础、构成、特点和地位。
隋朝大兴城。
基础:
坊:居民区
每日按时关闭、开启坊门
市:商业区,封闭市场
分九区,四面各开两门
政府机构所在地
皇帝居住理政之处
百千家似围棋局,
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
一条星宿五门西。
——唐 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
长安城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宫城是皇帝起居和办公的地方,皇城是中央官署所在地,外郭城实行坊市制度。
构成:
规划井然有序,坊市分开。
特点:
长安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
地位:
三、国际大都市长安
2.欣赏图片和朱雀大街图,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唐都长安城的坊市制度。
三、国际大都市长安
便利的交通工具
联珠纹丝绸残片
唐代白瓷辟雍砚
开元通宝
绢帛可以当钱花
黑釉凤首壶
煎茶法:把茶饼碾成细末煮成茶粥,还要加点盐调味。
三、国际大都市长安
坊市制度:
(1)坊为居民居住区,市为商品交易区,两者有严格的区分,坊门和市门按规定开闭,便于管理。
(2)后来,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坊市制度逐渐松弛,商业活动和居民日常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逐渐突破坊市制度的严格规定。
课堂小结
开元盛世
盛世局面的出现
措施: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发展农业生产,注重文教
效果: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出现“开元盛世”
经济的繁荣
农业:垦田面积扩大,曲辕犁、筒车,茶叶
手工业:丝织业、制瓷业
商业:出现大都市,草市兴起,丝绸之路畅通
构成:宫城、皇城和外郭城
国际大都市长安
特点:规划井然有序,坊市制度
地位: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国际大都市
1.有一次,唐玄宗召集县令进行考试,结果40多人因不合格而被罢官,这体现了他( )
A.打击地方权贵 B.宽以待人
C.重用贤能 D.任人唯亲
2.“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这段史料叙述的是开元盛世时期(  )
A.经济繁荣,政权稳定 B.重用酷吏,打击重臣
C.经济发展,人口增长 D.整顿吏治,重用贤能
3.(2024·四川成都中考)如图是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局部),展示了唐朝时期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景象。它可用于说明当时(  )
A.铁器牛耕的出现 B.棉花种植的普及
C.生产技术的改进 D.玉米甘薯的推广
C
A
当堂达标
C
4.唐三彩既延续了秦汉以来彩塑的写实风格,又创造性地运用了低温铅釉的技术。这体现了唐朝手工业注重(  )
A.传承与创新 B.交流与互鉴
C.传播与推广 D.美观与实用
5.诗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唐诗中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这可以反映出唐朝(  )
A.商品经济的发达 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C.手工业规模扩大 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6.(2024·北京中考)唐都长安约有百万人口,其中有来自中亚、波斯、大食、新罗等地的商人、使节、留学生数千人。很多外商在西市开设货栈,买卖货物。这反映出(  )
A.唐朝政治制度完备 B.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
C.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D.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
A
D
A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该诗描绘了唐朝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状况?他的统治前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

(2)请你对当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分别举一个典型例子。
(1)唐玄宗。开元盛世。
(2)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曲辕犁、筒车等重要的生产工具得以发明和推广。
手工业方面,唐朝手工业达到很高水平,丝织工艺水平最为突出,蜀锦冠绝全国。陶瓷生产技术得以提升,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商业方面,长安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共18张PPT)
第3课 “开元盛世”
历史 七年级下册RJ
预习案·自主学习
训练案·效果评价
一、盛世局面的出现
1.时期:   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
2.措施
预习案·自主学习
唐玄宗
重用贤能    、宋璟
厉行 改革 政治 抑制权贵,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整顿漕运,改革税制
文化 注重文教,编修图籍
姚崇
3.表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库充盈,人口数量增长明显,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出现了盛世局面。
二、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2)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筒车等重要的生产工具得以发明和推广。
(3)经济作物尤其是茶叶种植有长足的发展,   成为日常消费品。
曲辕犁
茶叶
2.手工业
(1)纺织业:种类繁多,丝织工艺水平最为突出,蜀锦冠绝全国。
(2)陶瓷业:生产技术提升,越窑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白瓷类雪似银,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3)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也有发展。
3.商业
(1)国内贸易繁荣的表现
大城市出 现及发展 出现了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益州等大都市,
   和运河沿线以及东南沿海港口城市获得很大发展
新型市场出现    逐渐兴起
商品交易 商品种类日益丰富,粮食、茶叶、丝绸、瓷器等成为长途贩运及销售的大宗
(2)对外贸易发展:陆上丝绸之路畅通,东南沿海的   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长江
草市
海上丝绸之路
三、国际大都市长安
1.特点:规模宏伟,规划井然有序。
2.组成
宫城 皇帝起居和办公的地方
皇城 中央官署所在地
外郭城 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后因城市和   的发展,商业活动和居民日常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逐渐突破坊市制度的严格规定
商品经济
3.地位:长安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
   。
国际大都市
1.“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达臻全盛。”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训练案·效果评价
D
2.下表是根据胡凡主编《简明中国通史》而制作的《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该表反映了唐朝前期( )
D
A.社会风气开放 B.民族交融
C.中外交往频繁 D.经济发展
唐初 贞观 十三年 (639年) 高宗永 徽元年 (650年) 武周神 龙元年 (705年) 玄宗开元 二十八年 (740年) 天宝
十三年
(754年)
200 304 380 615 841 906.9
3.唐代出现了筒车。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这说明筒车是( )
A.农业耕作工具
B.便捷的交通工具
C.农业灌溉工具
D.实用的生活用具
C
4.《旧唐书·崔融传》载:“且如天下诸津(码头),舟航所聚……千轴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它可以佐证唐朝( )
A.政治制度的创新
B.发达的商业贸易
C.多彩的文学艺术
D.开放的社会风气
B
5.(2024北京)唐都长安约有百万人口,其中有来自中亚、波斯、大食、新罗等地的商人、使节、留学生数千人。很多外商在西市开设货栈,买卖货物。这反映出( )
A.唐朝政治制度完备
B.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
C.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D.长安是国际大都市
D
6.下面是小高同学收集的数条论据,他要论证的论点是( )
D
★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唐朝蜀锦以纹饰精妙冠绝全国
★唐朝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大都市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充满活力
A.唐朝经济的繁荣
B.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C.唐朝多彩的文学艺术
D.唐朝的盛世气象
7.下面材料反映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能够出现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是( )
A.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B.注重文教,发展科举
C.重用贤能,重视经济 D.勤于政事,轻徭薄赋
C
唐太宗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
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
改革税制
8.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唐朝前期三位杰出的皇帝,他们的治国理念中都体现了“重民”的民本思想,其实质是( )
A.鼓励农业生产
B.维护百姓切身利益
C.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
D.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C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贞观政要》
材料二 武周时期,搜罗人才,“尝十道使人天下选才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重视农业生产,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社会经济继续发展,表现在户数增长上,从永徽年间的三百八十万户,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
——《隋唐五代史纲》
材料三 (开元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斛,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布千三十五万余端。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谁在位时期的统治局面 (3分)
答案:材料一:唐太宗;材料二:武则天;材料三:唐玄宗。(3分)
(2)材料一、材料三反映的统治局面在历史上分别被称为什么 (2分)
答案:“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分)
(3)想一想,这些局面的出现说明当时我国封建社会处于什么时代
(2分)
答案:繁荣的时代。(2分)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开元盛世”
【学习目标】
1.知道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和表现,分析唐朝兴盛的原因。
2.了解唐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贸易等方面经济繁荣的表现。
3.知道国际大都市长安城,认识长安城的地位。
【重点难点】
1.重点:“开元盛世”;唐朝的经济繁荣;国际大都市长安。
2.难点:评价唐玄宗。
【自主学习】
一、盛世局面的出现
1.出现时期: 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
2.出现原因
(1)唐玄宗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如贤相 和宋璟)。
(2)改革举措:政治上,抑制权贵,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整顿漕运,改革 ;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图籍。
3.盛世局面: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人口数量增长明显,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 ,出现了盛世局面。
二、经济的繁荣
1.农业: 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 等重要的生产工具得以发明和推广,有效提高了粮食亩产量。唐朝茶叶的产量、品种都远超前朝, 盛行。
2.手工业:纺织品种类繁多,丝织工艺水平最为突出,其中 冠绝全国。陶瓷生产技术得以提升,如 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 。此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也有发展。
3.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国内贸易兴盛,出现了 、洛阳等大都市,长江和运河沿线以及东南沿海港口城市获得很大发展。 逐渐兴起,商品种类日益丰富。
4.贸易:唐朝时, 畅通,东南沿海的海上丝绸之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唐朝与周边各族及国外的贸易往来都非常频繁。
三、国际大都市长安
1.扩建:唐朝都城长安是以隋朝 为基础扩建而成。
2.构成:长安城分为 (皇帝起居和办公的地方)、 (中央官署所在地)和外郭城(实行 制度, 为居民居住区,市为商品交易区,两者有严格的区分),规划井然有序。
3.地位:长安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 。
【合作探究】
1.“开元盛世”出现的条件及其实质。
2.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原因。
3.使用筒车的好处是什么
【当堂达标】
1.有一次,唐玄宗召集县令进行考试,结果40多人因不合格而被罢官,这体现了他( )
A.打击地方权贵 B.宽以待人
C.重用贤能 D.任人唯亲
2.“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这段史料叙述的是开元盛世时期(  )
A.经济繁荣,政权稳定 B.重用酷吏,打击重臣
C.经济发展,人口增长 D.整顿吏治,重用贤能
3.(2024·四川成都中考)如图是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局部),展示了唐朝时期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景象。它可用于说明当时(  )
A.铁器牛耕的出现 B.棉花种植的普及
C.生产技术的改进 D.玉米甘薯的推广
4.唐三彩既延续了秦汉以来彩塑的写实风格,又创造性地运用了低温铅釉的技术。这体现了唐朝手工业注重(  )
A.传承与创新 B.交流与互鉴
C.传播与推广 D.美观与实用
5.诗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唐诗中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这可以反映出唐朝(  )
A.商品经济的发达 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C.手工业规模扩大 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6.(2024·北京中考)唐都长安约有百万人口,其中有来自中亚、波斯、大食、新罗等地的商人、使节、留学生数千人。很多外商在西市开设货栈,买卖货物。这反映出(  )
A.唐朝政治制度完备 B.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
C.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D.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
7.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该诗描绘了唐朝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状况?他的统治前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

(2)请你对当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分别举一个典型例子。
【我的收获】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1.唐玄宗(李隆基) 2.姚崇 兴修水利 税制 3.前所未有的强大
二、1.垦田面积 曲辕犁 筒车 饮茶之风 2.蜀锦 越窑 唐三彩 3.长安 草市 4.陆上丝绸之路
三、1.大兴城 2.宫城 皇城 坊市 坊 国际大都市
【合作探究】
1.(1)条件:借鉴前朝衰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社会局面相对稳定,政治清明;统治者知人善任,重视教育;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外开放,互通有无,互相促进。
(2)实质:统治者调整政策的目的是巩固和维护其封建统治;盛世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但盛世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人民基础上的,即便是盛世中,人民所受的压迫和剥削也是很重的。
2.(1)国家统一、强盛,交通发达,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比较畅通。
(2)唐朝前期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局相对稳定,轻徭薄赋,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修建,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4)民族政策开明,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互通有无。
(5)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水陆交通发达,中外经济交往频繁。
3.筒车是一种利用水力灌溉的工具,可以日夜不停地提水浇地,不费人畜之力,功效高,有利于解决岸高水低、水流湍急地区的灌溉问题。
【当堂达标】
1.C 2.A 3.C 4.A 5.A 6.D
7.(1)唐玄宗。开元盛世。
(2)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曲辕犁、筒车等重要的生产工具得以发明并推广。手工业方面,唐朝手工业达到很高水平,丝织工艺水平最为突出,蜀锦冠绝全国。陶瓷生产技术得以提升,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商业方面,长安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开元盛世”
教学 目标 1.通过分析史料,知道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和表现,运用比较法分析唐朝兴盛的原因和启示。(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贸易等方面归纳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结合曲辕犁、筒车图和唐三彩等图片和文献资料提高学生对史料的识读能力。(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了解国际大都市长安的扩建、构成和坊市制度,通过分析长安的历史地位,树立国际视野、增强民族自信。(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重点 难点 重点:“开元盛世”;唐朝经济的繁荣;唐都长安。 难点:“开元盛世”局面出现原因。
教法 学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史料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听音频(见课件)。教师:“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是杜甫在《忆昔》一诗中描绘的唐朝时期的盛世景象。这样的盛世局面是如何取得的 让我们今天来学习第3课《“开元盛世”》,来了解唐朝盛世气象的表现吧! 教师随笔
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 盛世局面的出现 1.识读唐玄宗人物图(见课件),阅读史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概括唐玄宗前期的为政举措,完成下面的表格。 答案: 为政举措用人上重用贤能,广纳人才(姚崇、宋璟)政治上抑制权贵,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整顿漕运,改革税制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图籍
2.阅读史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唐玄宗前期的治国效果。 答案: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库充盈,人口数量增长明显,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出现了盛世局面。 3.问题探究:“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唐朝前期盛世局面的出现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1)原因:国家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重视发展生产;虚心纳谏,重用人才;注重减轻人民负担。 (2)启示:政局稳定、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治理国家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任用;要重视经济发展;要以民为本,改善民生。 过渡语:唐玄宗统治前期,我国封建社会进入盛世局面,盛唐时的社会经济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板块二  经济的繁荣 1.(1)阅读材料并识读图片(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唐朝农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①垦田面积逐渐扩大。②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曲辕犁、筒车等重要的生产工具。 (2)识读《茶经》著作,阅读文字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唐朝经济作物发展的表现。 答案:唐朝经济作物尤其是茶叶种植有长足的发展。唐朝茶叶的产量、品种都远超前朝,饮茶之风盛行。茶叶在唐朝已成为日常消费品。
导 与 学 过 程 2.观看视频《唐宫夜宴》(见课件),识读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唐朝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1)纺织业:纺织品种类繁多,丝织工艺水平最为突出,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妙冠绝全国。 (2)制瓷业:越窑生产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生产的白瓷类雪似银,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3)其他行业: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也有发展。 3.阅读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唐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1)唐朝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国内贸易兴盛,出现了长安、洛阳等大都市,长江和运河沿线以及东南沿海港口城市获得很大发展。草市逐渐兴起。商品种类日益丰富。 (2)唐朝时,丝绸之路畅通,东南沿海的海上丝绸之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过渡语:唐朝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唐都长安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 板块三 国际大都市长安 1.观看唐都长安城平面图(见课件),欣赏白居易的诗(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唐都长安城的扩建基础、构成、特点和地位。 答案:(1)基础:隋朝大兴城。 (2)构成:长安城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宫城是皇帝起居和办公的地方,皇城是中央官署所在地,外郭城实行坊市制度。 (3)特点:规划井然有序,坊市分开。 (4)地位:长安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 2.欣赏图片和朱雀大街图(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唐都长安城的坊市制度。 答案:(1)坊为居民居住区,市为商品交易区,两者有严格的区分,坊门和市门按规定开闭,便于管理。 (2)后来,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坊市制度逐渐松弛,商业活动和居民日常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逐渐突破坊市制度的严格规定。 结束语: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由于唐玄宗励精图治,唐朝出现了繁荣局面,封建王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唐朝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呈现繁荣局面,唐都长安也成为国际性大都市。而在这其中,劳动人民发挥了聪明才智,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教师随笔
板书 设计 一、盛世局面的出现 1.措施: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发展农业生产,注重文教 2.效果: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出现“开元盛世” 二、经济的繁荣 1.农业:垦田面积扩大,曲辕犁、筒车,茶叶 2.手工业:丝织业、制瓷业 3.商业:出现大都市,草市兴起,丝绸之路畅通 三、国际大都市长安 1.构成:宫城、皇城和外郭城 2.特点:规划井然有序,坊市制度 3.地位: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国际大都市
当堂 达标 见学案、课件,学案、课件同步使用
教学 反思   本课依据一个大概念“盛世局面”,将“开元盛世”、经济的繁荣和国际大都市长安三个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来印证这一盛世局面。在教学方式上,立足于大概念,对教材重点知识进行重点讲述,教学主线清晰,逻辑结构严谨。整体教学节奏舒适,教学方法亦比较丰富。教学时长略显冗长,不够精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