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清明上河图
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请你形容一下此时的北宋都城。
这一切从金兵破城
而入的那天起,就
不复存在了……
公元1210年,已是85岁高龄的诗人陆游,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临终之际,他独独为一件事而不瞑目,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断断续续地说出了自己的临终遗言——
陆
游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
给儿子看。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诗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
示 儿
[宋]陆 游
死 去 元 知 万 事 空 ,
但 悲 不 见 九 州 同 。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
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
这是陆游临终前写的,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
哪一个字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组词:祭祖 告祭
字义:①祭祀。②祭奠。
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
示 儿
[宋]陆 游
死 去 元 知 万 事 空 ,
但 悲 不 见 九 州 同 。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
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
元:同“原”,本来。
但:只是。 同:统一。
定:收复北方失地。
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
无忘:不要忘记。
注释
死去元知万事空,
同“原”,本来。
一切事情都和我没有关系了。
我本来知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和我无关了
诗 意
但悲不见九州同。
只是
没有看到祖国统一。
只是悲痛不能活着看到国家统一。
诗 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面临死亡,陆游知道一切都已成空。从诗句中,你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生死观?
豁达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游临死前真的了无牵挂吗?
不是
你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暗示诗人还有放不下的、要嘱咐的事情。
死了什么都放得下,唯独放不下九州,还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可见他多想看到——
他悲的是——
死了都还惦记着祖国未统—,他是多么——
为什么陆游如此痛恨金人,希望北宋收复失地?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这是陆游68岁时写的一首诗。
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大量的征伐,大量的征用民夫,再加上南逃的宋人,以至于原来的北宋居民区十室九空。北方的广大人民被金人奴役,不平等对待,过着苦难的生活。
从中原沦陷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在苦苦地等着、盼着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解救那些在敌人铁蹄下挣扎的父老乡亲,实现九州统一的夙愿。
如果你是陆游,看到宋城被金兵侵略,黄河、青山任铁蹄践踏,人民过得苦不堪言,你会怎样想
所以,身处乱世的陆游死前还未看到北宋收复失地,才会如此悲痛的写道——
尽管对朝廷当权者和军队贪生怕死、苟且偷生感到悲愤,可诗人依然对他们寄予了怎样的希望?
等到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
诗 意
王师北定中原日,
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方。
家祭时一定不要忘记告诉你们的父亲。
诗 意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不要忘记。
你们的父亲。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怎样的情怀?
至死不忘收复失地
渴望统一祖国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陆游?
爱国
在20岁的时候,陆游立下了这样的志向——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在48岁的时候,陆游从军边关,在满天飞雪和凛冽的寒气中,他这样高唱——
“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
在52岁的时候,他因为主战而被罢官,备受迫害,大病不起,他仍然坚定地说———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在68岁的时候,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终日缠绵病榻,可是今他魂牵梦绕的依然是——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85岁时,陆游写下了临终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爱国
陆游用他手中的毛笔,用他那些掷地有声的文字,用他那颗一生以报国为念的赤子之心,带动了一个时代的节奏和步伐,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不朽的精神食粮。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
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抒发诗人的悲伤和盼望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