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时间的脚印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8.时间的脚印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2 12:0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春夏秋冬,白昼黑夜,每时每刻,时间在流逝,现在我们人类习惯用日历钟表记录时间,那大自然会通过什么方式记录时间?
时间
的脚印
陶世龙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掸去 踪迹 粗糙
装置 烘烤
腐蚀
沙砾 山麓
沟壑 帷幕
龟裂
海枯石烂
dǎn qù
zōng jì
cū cāo
zhuāng zhì
hōng kǎo
fǔ shí 1.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 2.使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
shā lì 沙和碎石块。
shān lù 山脚。
gōu hè
jūn liè 1.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2.(物体)裂开许多缝。
wéi mù
hǎi kū shí làn 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字词把握
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说明文常见的取题目的方式,为本文另拟一个题目。
示例:“岩石怎样记录时间”(说明对象)
自拟题目
“本文为我们解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阅读提示)
2.作者取的题目《时间的脚印》是什么意思?对比我们拟的题目,你更喜欢哪个?请说明理由。
“时间的脚印”是化用了文章开头《时间伯伯》这首诗歌中的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时间在岩石上留下了印记(岩石记录下了时间),新颖有趣,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文章有不少单句成段的句子,勾画出来,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些单句有何作用?
理清思路
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强调时间流逝的自然规律,引出下文如何记录时间的痕迹的话题。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总起句,点明说明对象,引出下文对岩石如何记录时间的具体说明;设置问题,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
理清思路
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引出下文对岩石被破坏的过程说明。
第11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第13段: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对第7段岩石如何被破坏的进一步阐述。
理清思路
第18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承上启下,承接17段介绍泥沙的重压和胶结,引起后文对岩石重新形成的具体过程的描述。
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岩石自身解体和新生在记录时间,引出下文对岩石保留的其他历史痕迹的解读。
理清思路
第24段:“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承接上文,总结上一段的结论——岩石可以记录地球活动。
第27段:“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承上启下,承接上一段提到的化石的作用,引出下文用具体例子说明化石是如何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的。
理清思路
2. 根据对单句成段句子的分析,快速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4段:由时间引出本文的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5—29段: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说明岩石如何记录时间。
第5—21段:岩石本身的侵蚀、瓦解、搬运、沉积和新生在记录时间
30、31段:总结全文,阐释读懂“时间的脚印”的意义。
第22—29段:岩石记录时间的其他几种情况
23—24段:岩石记录地壳活动
25段:岩石颜色说明地球的变化
26-28段:化石记录地球历史发展进程
29段:石头上留下一些转瞬即逝的活动
时间的脚印
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
理清思路
21段:承上启下,岩石上的其他痕迹
“大量独立成段的单句,有提示重点内容、标示层次结构等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便于阅读理解。”(阅读提示)
3.本文的说明思路、结构与《大自然的语言》有很大的相似处,结合两文,谈谈对我们写说明文的启示。
可以由人们熟悉的现象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由浅入深,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可以用问句的方式引出本文主要的说明内容,引起读者思考。
用一些总起、过渡、总结等关键句来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一些重要的关键句可以单独成段。
理清思路
4.说明文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有人在阅读本文时却发现:课文前5段在内容安排方面好像存在问题。请你仔细阅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第4段写“铜壶滴漏”与3、5段关系不大,显得突兀。
5.你觉得可以怎样修改呢?
放在第2段“用钟表,用日历……”一句后面,通过举“铜壶滴漏”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人类想出许多法子来记录时间,使得说明更具有说服力。同时引起人们关注大自然记录时间的方法,引出下文。
理清思路
1.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何特点?找出几个相关语句证明你的观点。
准确严谨,又生动有趣。
品味语言
2.结合《大自然的语言》,从说明语言的角度,谈谈对我们写说明文的启示。
说明文语言首先要注重准确严谨,尤其是表约数、表可能、表范围等的副词;
在此基础上,让语言能够生动、有趣、富有文学性等,可以使说明文更加通俗易懂、吸引读者。可从文章的题目、开头、修辞手法、用词等方面下手。
“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阅读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