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回延安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回延安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2 12:3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新课导入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歌曲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一首经典的陕北民歌,直接而强烈地表达了长征时期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欢乐情绪,以及到达陕北的重要历史意义。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都具有鲜明的陕北特色,这种民歌形式,我们称之为“信天游”。
今天,来学习一首以“信天游”的方式写成的现代诗歌——贺敬之的《回延安》,感受陕北民歌的独特魅力。
新课导入
回延安
贺敬之
盏 登时 糜子
油馍 脑畔 眼眶
zhǎn
dēng shí 立刻,顿时
méi zi
yóu mó
nǎo pàn
yǎn kuàng
字词把握
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剧本《白毛女》(与丁毅等合作)。
1940-1946年,贺敬之一直在延安学习、工作,与当地军民结下深厚的情谊。“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
作者作品
识“信天游”

欣赏《回延安》朗诵,边听边思考,你觉得“信天游”有什么特点?(提示:可以与《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以及其他现代诗结合思考;可以从内容、语言、句式、技法等各方面思考)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
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
咱们的队伍势力壮
千家万户(哎咳哎咳哟)把门开(哎咳哎咳哟)
快把咱亲人迎进来(咿儿呀儿咳哟)
热腾腾油糕(哎咳哎咳哟)摆上桌(哎咳哎咳哟)
滚滚的米酒捧给亲人喝(咿儿呀儿咳哟)
围定亲人(哎咳哎咳哟)热炕上坐(哎咳哎咳哟)
知心的话儿飞出心窝窝(咿儿呀儿咳哟)
满天的乌云(哎咳哎咳哟)风吹散(哎咳哎咳哟)
毛主席来了晴了天(晴呀晴了天)
毛主席来了晴了天(晴呀晴了晴呀天)
千里(的那个)雷声(哟)万里的闪
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
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
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识“信天游”
“信天游”特点
内容:
语言:
句式:
技法:
多反映陕北地区的生活,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带有地方方言词汇;多用叠字(特别是有陕北特色的叠词),口语化的语言,亲切通俗。
两句一节,节内押韵;字数可长可短、灵活自由,以七言为基本句式。
多用比兴句或起兴句。
识“信天游”
《回延安》采用的是“信天游”的方式来创作,但也有所创新:减少了比兴句;省去了衬字。
颂“延安情”

1.题目为什么是“回”延安,改成“去”延安可不可以?
说明诗人曾经在延安待过一段时间,并且对延安有着深厚的感情,将延安当成是自己的家乡一样。
2.诗人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延安写下这首诗,试着选择一种方式分别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1) 延安—— 延安……
(2)重返故地—— (四个字)……
【方法指导:先概括主要事件,一般是“谁干什么”,然后根据字数要求留下最关键的信息。】
(1)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送延安
(2)重返故地——追忆往昔——亲人欢聚——延安新貌——光明未来
颂“延安情”
3.诗人怀着深厚的情感写下本诗,每个部分每一句都饱含情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部分,完成下列任务:
(1)从哪句读出什么情?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来传达情感的?
(2)每一句、每一节该怎么读呢?连起来有感情地朗读整个部分。
第五部分
直接抒情,辅以夸张、拟人等修辞;
间接抒情,通过心理、动作、场景等描写;
精选用词,巧妙贴切;
巧用修辞,生动形象:比兴、起兴,比喻,拟人,夸张等。
颂“延安情”
主旨:
①对延安的无比思念与热爱;
②对热情淳朴的、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巨大的延安人民的感谢与歌颂;
③对引领代代人思想进步、精神成长的延安精神的歌颂;
颂“延安情”
4.到此,再次思考,诗人为什么反复强调延安是“母亲”?诗人写下这首诗想表达什么?
母亲:延安的糜子稻谷养育了我,延安人民陪伴着我,延安精神引领着我。
5.按照分工,有感情地朗读本诗。
颂“延安情”
传“延安魂”

“我把自己当做一个延安人,因为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启程点,也是在我人生最需要各方面帮助的时候,延安人民向我伸出了无私的帮助之手。我现在的很多基本观念和基本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看作是延安人。”
——2004年习近平接受延安电视台《我是延安人》栏目专访时说
“陕西是根,延安是魂。我69年插队到延安,75年离开,在延安的很多事情历历在目,现在的思维行动也都和那个时候有关联,就像是诗人贺敬之说的那样‘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2008年习近平参加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陕西代表团的全团审议
“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除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摘自《习近平:我是黄土地的儿子》,刊登于《西部大开发》2012年09期
传“延安魂”
延安,我把你追寻 祁念曾
象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象茁壮成长的小树,
再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一排排高楼大厦象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妙,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但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传“延安魂”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我8年前的一首诗作,没想到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第12册语文课本中。回忆这首诗的写作过程,心中再次涌起火辣辣的激情和沉甸甸的思索……1968年,我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陕西工作。我曾多次到延安参观采访。当时,正是十年动乱时期,延安的面貌变化不大。1974年我到延安采访,那里的人民依然比较贫困,我心里难过极了。归来后,写一首《延安,我为你哭泣》的诗,留在我的日记本上。粉碎"四人帮"以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延安的面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延安人民丢掉了老牛破车,通了飞机、火车,窑洞变成了林立的高楼大厦,人民越来越富裕。1991年,我随中央电视台《黄河》创作组再次不定期到延安采访,参观了枣园、杨家岭、宝塔山、南泥湾等地,浮想联翩,遐思漫伸……我看到当年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在大生产运动中开垦出陕北的锦绣江南;我望着延河清澈的流水,这河水曾哺育了无数中华民族最优秀、最有觉悟的先锋战士;我闻着枣园梨花的清香,当年毛主席在这里写下了彪炳史册的革命雄文;我走进杨家岭"鲁艺"的礼堂,毛泽东那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又回响在我的再边。
祁念曾 自述
传“延安魂”
追寻当年革命前辈的足迹,我更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培育的延安精神是革命的传家宝,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时代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但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延安精神不能丢。延安精神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英雄气概。在我们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中,延安精神更要发扬光大,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更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 基于这种认识,我开始构思,创作了《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
传“延安魂”
祁念曾 自述
无论是长征时期留下的长征精神,还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留下的延安精神,或是我们在建国之后的抗美援朝精神。这些精神培育了一代代英雄儿女,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今天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这些精神是优良传统,是精神瑰宝,是民族之魂,也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前行信条。
传“延安魂”
超链接部分
找出《回延安》中带有陕北特色的叠词的句子,朗读感受陕北风情。
语言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知心的话儿飞出心窝窝”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
结合这些小节上下句的关系,思考这些句式有什么特点?
“比”与“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传统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常常连用,称为“比兴”,但也会各自单独使用。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就是比喻或类比,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兴”就是“起兴”,通过联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因此重点一般在后半句。
比兴句或起兴句在“信天游”中非常普遍。
技法
“一道道山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满天的乌云风吹散——毛主席来了晴了天”
“千里雷声万里的闪——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运用“比兴”或“起兴”时,用什么他物来引起所咏之词并不是随意的,上下句之间往往有一定的联系。
例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创作者为什么会用“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来起兴呢?其一,山丹丹花是黄土高原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花朵;其二,单调的黄土高原上开满了漫山遍野的红色,渲染了热烈喜庆的氛围,为后句的喜悦情绪做铺垫;其三,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陕北民众把参加红军叫做“闹红”。
说说上面其他几句为什么这样起兴?
技法
“一道道山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满天的乌云风吹散——毛主席来了晴了天”
“千里雷声万里的闪——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找出《回延安》中的比兴句或起兴句,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起兴?
技法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浪潮!”
为什么当时物质条件艰苦的延安会吸引那么多人?会培育出几辈辈英雄儿女?会走在社会主义道路的前头?
革命时期形成的延安精神在发扬光大,传遍 全国,照亮思想,引人前行,培育了一代代英雄儿女,不管是在革命时期,还是革命结束之后,这延安精神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会继续引领延安在社会主义道路上飞速发展、大步前行。
1940年,不满16岁的贺敬之到延安,21岁离开这个革命圣地,17岁在延安加入了共产党,在这里完成了他的成人礼,并考取了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在这块红色革命基地上面成长为一名革命诗人,找到了自己一身的信仰和方向。
第五部分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土窑洞,吃小米饭,穿粗布衣,点小油灯。尤其是1939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为什么延安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默默无闻、勇挑重担的“骆驼精神”。
延安精神
第五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