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5.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2 12:3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春夏秋冬,四季流转,每个季节都有自己代表性的自然现象。
千百年来,无数诗人将其凝结成诗,请你选一个季节,吟咏一句或一首包含该季节代表性自然现象的诗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春华秋实,夏蝉冬雪,这些大自然的现象,就好像是大自然对我们说的话,我们可以称之为“大自然 的语言”。
我们如何读懂大自然的语言呢?读懂它又有何意义呢?
大自然
的语言
竺可桢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竺可桢,我国现代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物候学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他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作者介绍
竺可桢
萌发 次第
翩然 孕育
农谚 海棠 悬殊
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连翘
风雪载途
méng fā
cì dì 依次
piān rán 动作轻快的样子
yùn yù
nóng yàn
hǎi táng
xuán shū
xiāo shēng nì jì 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zhōu ér fù shǐ 循环往复,一圈一圈地运转。
huā xiāng niǎo yǔ 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cǎo zhǎng yīng fēi 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lián qiáo
fēng xuě zài tú 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
字词把握
理清说明思路

1.梳理本文的说明思路和说明顺序。
1-3:以四季的物候变化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维度、经度、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表述格式】
首先 段写了 ,
接着 段写了 。
……
最后 段写了 。
本文是按照由 到 的 顺序组文。
按照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组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理清说明思路
理清说明思路
说明文讲究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大自然的语言》也是这方面的典范。
2.除了全文整体,段落局部也是如此,请从下面这几部分中选择一个部分,去分析并证明这一点。
1段、1-3段、4-5段、6-10段、11-12段
理清说明思路
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物候和物候学
4.从说明的对象来看,本文与上学期学的《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等说明文有何不同?
事理说明文
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则为事理说明文。
【区别】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为抽象事物,如一个道理或一种现象;而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为具象事物,看得见、摸得着,如一个人、一个东西、一种景观等。
分析说明方法

1.本文主要讲物候现象,请根据文章内容(与“物候”或“大自然的语言”相关的句子),结合自己的理解,为“物候”下定义。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是动植物随着气候变化而在生长、死亡、迁徙、繁衍等生命活动方面变现出的反应。
分析说明方法
下定义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
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 “ 是(本质特征) 的 (属概念) 。"
2.第二段在解释大自然的语言时,为什么写划横线的部分?
分析说明方法
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开始歌唱”这三个例子,具体地说明物候对人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使得说明更具说服力、更加通俗易懂。
如果让你再此增加几个例子,你知道吗?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斗笠”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柳毛开花,种豆点瓜” “椿树头,一把抓,家家户户种棉花”
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物候现象总结了二十四节气,并根据节气来指导生产、生活,并且还凝结成了很多的“节气歌”,例如:《二十四节气歌》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二十四节气歌》
3.事理说明文同样需要运用合适的说明方法,试举例分析本文说明方法的运用。
分析说明方法
品味说明语言

1.对比两组文字,体会语言特点有何不同?为什么有这种不同?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语言生动又典雅,多用拟人修辞和四字词语。
第一组讲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必要用数字或抽象概念,同时在开头也起到引起共鸣、吸引兴趣的作用;第二组说明纬度对物候的影响和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这是人们难以察觉或理解的,必须用数字说话,清晰展现结论,说服读者。因此,说明语言的运用要根据说明内容的特点来决定,或生动或准确。
品味说明语言
语言准确严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物候与文章题目有什么关系,我把题目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侯现象说得浅显易懂又生动有趣,既点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有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选择文中自己感兴趣的语言做批注,品读评价其语言特点。
品味说明语言
学以致用

1.阅读下面两首诗,利用课文中的知识分析其中的物候现象。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译]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折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学以致用
【 解说词】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重要因素,这里的春风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夏季风,从海洋上吹向大陆。玉门关在甘肃西部,由于其与海洋间的经度跨度太大,中间又有山脉阻隔,夏季风难以到达,所以玉门关气候干燥、降水少,从而植被稀少,哪有杨柳可者,哪有春意抵达。
2.仿照示例,任选一首诗,写一段解说词,阐述其蕴含的物候事理。
玉兰和红杏(节选)
郭沫若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大林寺:在江西庐山大林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注】胡天:指塞北的天空。
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