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庄子》二则
第一课时
北
冥
有
鱼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鱼
导入新课
1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目标
2
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艺术。
3
理解大鹏形象的丰富内涵,感悟庄子的自由思想。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作者简介
《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题目是编者加的。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当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空前残酷。庄子对当时社会现实非常不满,常常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使他无力一展抱负改变现状,他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间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心境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背景链接
北冥有鱼
北冥(mínɡ)/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xié)》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xǐ)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朗读正音
疏通文意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鲲的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同“溟”,海
大鱼名
大鸟名
悬挂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译文:这只鹏鸟,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齐谐》中说:“当鹏鸟迁往南海时,激起的浪花就达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
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海水运动
天然形成的水池
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
击水,拍打水面
盘旋飞翔
离开
凭借
气息,这里指风
旋风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译文: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这样
尽头
语气词,呢、吗
疏通文意
感悟“鹏”之形象
1.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
//
鲲鹏的外形
鹏鸟的活动
高空鸟瞰之景象
整体感知
感悟“鹏”之形象
2.庄子笔下的“鹏”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夸张
硕大无比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水击三千里
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力大无穷
志存高远
善借长风
整体感知
研读课文
1.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运用奇特的夸张,描写了想象中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写出了雾气、尘埃什么特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雾气、尘埃:都依靠生物用气息吹拂。
对比,野马、尘埃这类极其轻微的物体尚且需要生物的气息吹动,那么背部几千里之大的大鹏更要借助大风了。形象地说明了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都要有所凭借。
研读课文
3.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大鹏的形象?有什么现实意义?
《逍遥游》一文旨在阐发作者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大鹏是作者追求的独立自由逍遥之精神的化身,但我们也看到大鹏的逍遥并不是绝对的自由,它的行动也“有所侍”。所以作者也就表明了观点: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凭借的,是不自由的,就连宏大的能鹏也不例外。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
4. 从鲲鹏身上你得到哪些启示?
①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就像范仲淹、孙中山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② 任何事物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我敬佩鲲鹏善于借助“六月息”扶摇直上的智慧。我们要借“长风”而志存高远,自强不息。
1.想象奇特,意境开阔。
在《北冥有鱼》中,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的宏大形象。前三句话以顶真的形式联结成一个整体,结构严密,读来语气连绵,音律流畅;“不知其几千里也”反复出现,极力渲染鲲鹏之硕大无比;仅仅“鹏之背”就“不知其几千里也”,当它展开翅膀,那翅膀就像是“垂天之云”。其后又引用《齐谐》中的话,使用了两个极度夸大的数字——“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展现了大鹏“徙于南冥”的磅礴气势。最后又以人之视天来想象鹏之视下,意境开阔、邈远。
2.运用夸张、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
作者在描写鲲鹏之奇特时,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夸张如以“不知其几千里也”写鲲之大、鹏背之大;比喻如“其翼若垂天之云”,将大鹏的翅膀比作悬挂在天空的云,突出表现了大鹏翅膀之大。
写作特色
思考“鹏”之启迪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鲲鹏形象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鹏程万里:
鲲鹏之志:
鲲鹏展翅:
扶摇直上:
指传说中的大鸟能飞行万里,比喻前程远大。
形容人志向远大。
指施展抱负,实现宏伟的理想,创造一番事业。
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比喻仕途得意。
知识拓展
主旨归纳
《北冥有鱼》一文刻画了鲲和大鹏的形象,借大鹏“海运则将徙”,“野马”“尘埃”气息吹拂的结果来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的道理。
课堂总结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鲲鹏借海水运动和强大风力飞到理想的境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也应是高空中的那只鹏,志存高远,乘风破浪,
勇敢地追寻属于自己
的广阔天地!
教师寄语
课堂练习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庄子·北冥有鱼》中以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大鹏
振翅而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冥有鱼》一文想象奇特,其中描写大鹏拍打水
面,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高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名句默写。
堂上练习
课堂练习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2.下列对《北冥有鱼》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C
【解析】先写鲲到鹏的变化,再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最后
写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
A.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C.先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再写鲲到鹏的变化,最后写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
B.李清照“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词句就是对文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化用。
D.寓言中,庄子的想象雄奇,“不知其几千里也”反复出现,极尽想象,突出鲲鹏之大。
堂上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