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核心素养
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的内容。
2. 培养朗读能力,在诵读中进一步感悟。
3. 揣摩诗歌语言,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人的情感。
4. 学习诗人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重 点
难 点
亲爱的同学们:
国庆将至,一年一度的杜甫草堂闯关活动开始了。特邀同学们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素材,每完成闯关任务可享受特惠大礼。真诚地期待你的参与!
杜甫草堂游客中心
邀请函
第一关:诵草堂诗歌
第二关:展草堂长廊
第三关:沐草堂之光
第四关:撰草堂门联
第一关
诵草堂诗歌
活动任务
杜甫草堂景区之“朗诵挑战”现在开始,请同学们跟随朗诵配乐进行朗诵!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情感
获得“朗诵挑战”三颗星,可享8折优惠!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后世称之为“杜工部”。其诗风沉郁顿挫,他的很多诗篇都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及衰的历史面貌,其诗历来享有“诗史”之称,其人被称为“诗圣”。
知识抢答
唐肃宗乾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又辗转经同谷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
公元761年八月,一场暴风雨把杜甫的茅屋上的茅草吹得七零八落,导致一家人在冷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背景链接
初读解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wéi
为
所
歌
为....所:表示被动
歌行体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题意:茅屋被秋风吹破
置身诗境
诵读挑战
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chónɡ)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ɡ)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让我们在朗诵配乐中,开启沉浸式朗诵
诵读挑战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sānɡ)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ù)/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第二关
展草堂长廊
活动任务
为展板拟标题配画面,并说明理由。通过此关,可享5折优惠。
方法提示:
1.先疏通文意,再选取画面,四字短语概括。
3.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选出一名发言人展示。
2.可从关键词、表现手法、情感等角度批注。
疏通文意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三重茅:多层茅草
三重茅
挂罥:挂着,挂住。罥,挂结。
挂罥
沉塘坳:沉到池塘水中。坳,低洼的地方。
沉塘坳
【译文】八月秋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飘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飘飞得低的转着沉到池塘水中。
长:高
长
疏通文意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忍能:狠心
忍能
---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抢夺的事情。
为
呼不得
【译文】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抢掠的事,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呼不得:喝止不住
为:如此、这样
疏通文意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俄顷:一会儿
俄顷
漠漠向昏黑:阴沉迷蒙的样子
漠漠向昏黑
娇儿恶卧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娇儿
衾:被子
衾
恶卧踏里裂
疏通文意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雨脚如麻
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丧乱
何由彻
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何由,怎能、如何。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
疏通文意
【译文】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的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布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里蹬破了。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我自从经历背井离乡、到处流亡的战乱,一直忧患焦虑,睡眠很少,如今又在漫长的黑夜,到处浸得湿淋淋的屋中,如何挨到天亮呢!
疏通文意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寒士:贫寒的士人
寒士
突兀
【译文】怎么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大大地庇佑天下间贫寒的士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突兀:高耸的样子
诗歌为我们呈现了几幅画面?选取画面,四字短语概括。
狂风破屋
群童
抱茅
长夜难眠
祈求广厦
狂风破屋
1、找出直接描写秋风的语句,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描绘狂风肆虐的情景?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
“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
狂风破屋
2、找出间接描写秋风的语句,思考作者抓住哪些动词来描绘茅草纷飞的场面,这场面突出作者内心怎样的情感?
飞、渡、洒、挂、罥、飘转
这几个动词写出风之猛烈,刻画了茅草随风飘飞的动态场面,突出了秋风破屋的惨状,也从侧面写出诗人艰难窘迫的处境,为后文写诗人屋破遇雨的境遇之惨作铺垫。
目睹茅草被风吹走的痛惜、焦急
群童抱茅
一群天真烂漫的孩童为何“公然抱茅入竹去”?
资料助读: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广大北方地区田地荒芜,十室九空;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本身也是苦孩子,用茅草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譬如:社会现实。
群童抱茅
“归来倚仗自叹息”,杜甫在叹息什么?
叹茅屋
不抵风雨
叹自己
年老力衰
叹群童
生活所迫
群童抱茅
“归来倚仗自叹息”,杜甫在叹息什么?
资料一
755年--安禄山叛乱,杜甫由长白山到白水县、奉先避难,衣食不饱,幼子因饥饿而死。
756年--由白水到州(今陕西富县)逃难,途中被叛军速捕,押至长安
757年--艰难逃离长安,期望投奔唐肃宗,为官时,刚正耿,屡遭陷害。
758年--因直速唐肃宗,触怒圣颜,一再贬官,被迫辞官。
759年--生活困顿,卧病在家,又从东都漂泊到华州,秦州地。10月遇自然灾害,到同谷逃荒,住山谷,挖野莱充饥。12月转到成都。
叹命运
颠沛流离
群童抱茅
“归来倚仗自叹息”,杜甫在叹息什么?
资料二
1、安史之乱是中国古代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争,约有3000万的士兵和平民,死于这场持续了7年2个月的战争。
2、据《通典卷第七—历代盛衰户口》统计:安史之乱前,唐朝全国人口约5200万,安史之乱后人口约1600万。全国人口直接锐减了三分之二左右。
叹人民
民不聊生
叹国家
山河破碎
长夜难眠
我们把目光投向杜甫家,找出描写杜甫生活状况的句子。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说说哪些词用得传神?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况?
疏通文意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
铁:写出被子的冷、硬、脏。说明长期颠沛流离,诗人生活困窘。
铁
裂:写出被子的破旧,因为破旧才容易蹬裂。
裂
麻:雨点密集,密密麻麻。更能突出屋漏给诗人一家带来的困苦。
何由彻
无干处:极言屋子的简陋和破旧。
无干处
麻
何由彻:诘问式的感叹,表明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明的急切心情。
悲凄愁苦
祈求广厦
身处困境,杜甫想的是什么?从中可以感受到他怎样的胸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诗人由眼前个人的不幸想到了普天下所有的“寒士”,希望他们能拥有千万间避风雨的“广厦”。这是一种饱尝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这种忘我的精神,这种宽广的胸襟,是非常可贵的。
祈求广厦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诗人发出了怎样的心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
坚定、悲壮
第三关
沐草堂之光
通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们感受到诗人其怎样的形象特征?
通过此关,可享受3折优惠!
杜甫草堂景区
邀请函
通过这首诗,我们感受到诗人其怎样的形象特征?
(1)年老体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2)穷困潦倒: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3)忧国忧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4)舍己为人: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歌里的杜甫
诗题 年龄 人生 经历 社会 状况 名句 诗人形象 人生追求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5岁
48岁
50岁
46岁
读书
漫游
被贬
弃官
投友
被俘
开元
盛世
乱世
穷困
乱世
穷困
安史
破国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壮志凌云
抱负远大
矛盾无奈
一片苦心
寒酸落魄
年老无力
凄苦忧愁
白头搔短
实现理想(改变国计民生)
忧心国家
同情百姓
忧国忧民
舍己为人
国家安定
家庭团聚
一间草堂,一根拐杖,一个垂暮的老人,却能用枯瘦的手书写着时代的壮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诗圣”杜甫,这就是他如火的济世情怀!
小结
第四关
撰草堂门联
杜甫草堂景区决定向大家征集缅怀“诗圣”杜甫的优秀对联。
请同学们结合本诗,认真拟写对联。
通过最后一关,可享免费门票哦!
邀请函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草堂对联展
社会病态,振笔疾呼。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百姓疾苦,震撼人心。
这首诗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反映了战乱中诗人的痛苦生活,表现了他对人民大众的同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和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
主旨归纳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顺利通过了杜甫草堂的四大闯关活动,拿到了免费门票!
天地间的风雨、人生的风雨、时代的风雨向杜甫无情地席卷,他始终没有离开过天下苍生。走出课堂,老师希望大家遇到人生的风雨时,都能像杜甫那样真正立于天地间,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活动结语
课后练习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关心贫寒世人的高尚品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秋天阴沉凄凉的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俄顷风定云墨鱼,秋天漠漠向昏黑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宁愿冻死以换取天下劳苦大众温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起势迅猛,以拟人化手法写出秋风之猛烈,表现了诗人的焦急万分。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作业布置
1、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把本诗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2、假如能够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你想对杜甫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些什么?请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