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卷5282829—【作业本】历史与社会世界历史九年级下第一单元单元复习
1.(2024九下·铜仁月考)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课时的笔记。方框中人物应填( )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A.华盛顿 B.卡斯特罗 C.玻利瓦尔 D.甘地
2.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 法。右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印度民族大起 义的知识卡片,其中有误的是( )
A.背景、影响 B.参加者、影响
C.开始时间、背景 D.开始时间、参加者
3.“沙皇”一词来自拉丁语,意即“皇帝”。最早采用“沙皇”称号的俄国统治者是( )
A.尼古拉一世 B.彼得一世
C.伊凡四世 D.亚历山大二世
4.一位亲眼见过俄国炮兵的外国军官感叹说:“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彼得一世改革中与这一现象有直接关系的措施是( )
A.创建一支新式常备军 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C.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 D.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5.作为同时代的产物,1861年俄国的“废除农奴制法令”与1862年美国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共同点是( )
A.降低了被解放者的政治地位 B.要求被解放者“赎买”土地
C.因为大规模内战而颁布实施 D.奴隶们获得了自由人的身份
6.(2023·包头)19世纪中期,东西半球的俄国和美国分别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劳动力都获得了解放。这是( )
A.种植园经济发展的需要 B.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产物
C.克里木战争失败的影响 D.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7.(2023·大庆模拟)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为解决严重的社会危机各自进行了一场改革,这两场改革的共同点是( )
①都摆脱了民族危机
②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③都废除了落后的奴隶制度
④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2024九上·广州期中)某同学在电影《霍元甲》中看到日本的军人讲求武士道精神(武士应遵守的道德)。这一现象产生于日本哪一社会发展阶段
A.原始社会 B.奴隶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9.(2024九上·香洲月考)1859——1860年,美国南部销往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棉花分别为2344000包和1069000包,而销往北部的棉花只有943000包,因此保持与欧洲市场的畅通,在南方奴隶主看来是极为重要的。这种现象( )
A.推动了美国工业领先世界 B.加剧了美国南北矛盾
C.激化了美国与欧洲的矛盾 D.延缓了美国内战爆发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1年3月,他在就任总统时说:“任何一个州都不能只凭自己的动议就合法地脱离联邦,凡为此目的而作出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任何一个州或几个州反对合众国当局的行动都应根据情况视为叛乱……根据宪法和法律,联邦都是不容分裂的。”
【材料二】1862年5月20日,政府法规规定:凡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都可在西部地区领取160英亩的土地,只要交纳10美元的登记费就可以。在宅地上连续耕种5年,土地即归个人所有。该法律文件颁布后的三十年间,西部大量荒芜的、闲置的、无主的土地得到了开脣。1850-1900年间,耕地面积从原有的2.93亿英亩增加到8.38亿英亩。1863年1月1日,政府颁布的新法令消灭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在南部农业中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高道兰《论南北战争对美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有改动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的政治主张及目的分别是什么,什么问题造成了美国南北矛盾的加剧。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联邦政府颁布的哪一法律文件 之后又颁布了哪一个法律文件宣布奴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这两个文件的颁布给当时的内战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探究“南北战争对美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4)有人说,美国内战是第二次独立战争,具有重大转折点的意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说出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示意图信息“印度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圣马丁”并结合所学可知,方框内应该是玻利瓦尔。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加紧了对外扩张和殖民活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19世纪,拉丁美洲和印度相继爆发了反抗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19世纪初,拉丁美洲人民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领导下,打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独立国家,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C项正确;
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排除A项;
卡斯特罗是二战后古巴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排除B项;
甘地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印度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时期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人,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2.【答案】B
【知识点】印度民族大起义
【解析】【分析】印度民族大起义是19世纪印度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一次重要起义,涉及多个社会阶层,包括封建王公、印度士兵、农民、手工业者等,因此参加者说法有误;结合所学可知,印度民族大起义反对的英国的殖民侵略而非葡萄牙,因此影响错误,B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是英国对印度实行残酷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因此背景说法正确,排除AC;结合所学可知,印度民族大起义开始的时间是1857年,因此开始时间说法正确,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印度民族大起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3.【答案】C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6世纪初,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建立,伊凡四世执政时期最先采用了“沙皇”的,强化了专制统治,故选C项。
尼古拉一世是俄国“沙皇”的继任者,并不是最早采用者,排除A项。
彼得一世是俄国“沙皇”的继任者, 推行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排除B项。
亚历山大二世是俄国“沙皇”的继任者,推行改革,废除了俄国农奴制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俄国“沙皇”。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俄国“沙皇”的相关史实。
4.【答案】A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结合所学可知,彼得一世改革,在军事方面,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大大提高了俄国军队的战斗力,故选A项。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是彼得一世改革的经济措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项。
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是彼得一世改革的文教措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C项。
彼得一世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俄国彼得一世改革,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关史实。
5.【答案】D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美国南北两种制度的矛盾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861年俄国的“废除农奴制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1862年美国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由此可知,两者的共同点是奴隶们获得了自由人的身份,故选D项。
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与美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提升了被解放者的政治地位,排除A项。
“废除农奴制法令”规定农奴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美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只是解放黑奴为自由人,排除B项。
俄国对外战争失败,暴露农奴制的问题,美国则是为扭转内战局势,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俄国农奴制改革与美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6.【答案】D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美国南北两种制度的矛盾;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俄国走了资本主义道路,是俄国历史的分水岭;1862年美国林肯政府通过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奴制度,扭转了美国内战局势,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清除了障碍,由此分析可知,19世纪中期,东西半球的俄国和美国分别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劳动力都获得了解放,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故D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大量使黑奴劳动,不利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世界殖民体系不断形成,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问题,但与美国黑奴解放无关,故C项错误;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历史比较类试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俄国废除农奴制度、美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与对比分析能力,解题关键要掌握清楚俄国废奴政策、美国废除黑奴制度的相关知识,以此为基础对比分析,得出答案。
7.【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的倒幕运动;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改革主要是由于农奴制阻碍社会进步,是国内社会危机严重,日本明治改革是在列强侵略下,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危机严重,故①不是共同点,排除;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日本改革都促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故②是共同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改革最终废除了农奴制度,但日本不存在奴隶制度,故③不是共同点,排除;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改革加强了沙皇专制,日本改革确立近代天皇专制,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故④是共同点;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为比较类选择题,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与比较分析能力。主要知识考点是俄国家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解答此题在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储备,牢固掌握俄国家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原因,改革内容以及影响评价,以已身所掌握的基础历史知识,通过对比认识,分析理解,方能做出正确选择。
8.【答案】C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日本武士道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士道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的精神支柱,起源于日本镰仓幕府,后经江户时代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形成,故选C项。
日本武士道精神形成于封建社会时期,不是原始社会,排除A项。
日本武士道精神形成于封建社会时期,不是奴隶制社会,排除B项。
日本武士道精神形成于封建社会时期,不是资本主义社会,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日本武士道精神。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9.【答案】B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据题干“1859—1860年,美国南部销往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棉花分别为2344000包和1069000包,而销往北部的棉花只有943000包”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部之所以把棉花大量输往英国和欧洲,是因为英国等西欧国家工业革命开始得较早,对棉花的需求量大,棉花价格高,种植园主能获得更高利润,但是北方发展经济所需要的原料也就很少了,这种现象加剧了美国南北矛盾,故选B项。
美国南部棉花的大量出口,并不能直接促进美国工业的迅速发展,排除A项;
激化了美国与欧洲的矛盾和题意不符合,排除C项;
南北矛盾加速了内战爆发,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南北矛盾。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美国南北矛盾的相关史实。
10.【答案】(1)“他”: 林肯。政治主张: 限制奴隶制的发展。目的: 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问题: 奴隶制的存废。
(2)《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影响: 调动了农民和黑人的积极性, 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3)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 促进了美国西部领土的开发 (或促进了美国耕地面积的增长);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推动了美国农业现代化 (或推动了美国农业科技的进步)
(4)同意。理由: 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 废除了奴隶制, 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知识点】美国南北两种制度的矛盾;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林肯就任美国总统;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肯的政治主张是限制奴隶制的发展,目的是 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内战前, 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造成了美国南北矛盾的加剧;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联邦政府颁布的 《宅地法》;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之后又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奴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两个文件的颁布 , 调动了农民和黑人的积极性, 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战争对美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有: 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 促进了美国西部领土的开发 (或促进了美国耕地面积的增长);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推动了美国农业现代化 (或推动了美国农业科技的进步)
(4)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 废除了奴隶制, 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说 美国内战是第二次独立战争,具有重大转折点的意义;
故答案为:(1)“他”: 林肯。政治主张: 限制奴隶制的发展。目的: 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问题: 奴隶制的存废。
(2) 《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影响: 调动了农民和黑人的积极性, 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3) 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 促进了美国西部领土的开发 (或促进了美国耕地面积的增长);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推动了美国农业现代化 (或推动了美国农业科技的进步)
(4) 同意。理由: 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 废除了奴隶制, 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就是要在准确记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1 / 1平行卷5282829—【作业本】历史与社会世界历史九年级下第一单元单元复习
1.(2024九下·铜仁月考)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课时的笔记。方框中人物应填( )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A.华盛顿 B.卡斯特罗 C.玻利瓦尔 D.甘地
【答案】C
【知识点】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示意图信息“印度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圣马丁”并结合所学可知,方框内应该是玻利瓦尔。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加紧了对外扩张和殖民活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19世纪,拉丁美洲和印度相继爆发了反抗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19世纪初,拉丁美洲人民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领导下,打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独立国家,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C项正确;
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排除A项;
卡斯特罗是二战后古巴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排除B项;
甘地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印度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时期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人,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2.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 法。右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印度民族大起 义的知识卡片,其中有误的是( )
A.背景、影响 B.参加者、影响
C.开始时间、背景 D.开始时间、参加者
【答案】B
【知识点】印度民族大起义
【解析】【分析】印度民族大起义是19世纪印度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一次重要起义,涉及多个社会阶层,包括封建王公、印度士兵、农民、手工业者等,因此参加者说法有误;结合所学可知,印度民族大起义反对的英国的殖民侵略而非葡萄牙,因此影响错误,B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是英国对印度实行残酷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因此背景说法正确,排除AC;结合所学可知,印度民族大起义开始的时间是1857年,因此开始时间说法正确,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印度民族大起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3.“沙皇”一词来自拉丁语,意即“皇帝”。最早采用“沙皇”称号的俄国统治者是( )
A.尼古拉一世 B.彼得一世
C.伊凡四世 D.亚历山大二世
【答案】C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6世纪初,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建立,伊凡四世执政时期最先采用了“沙皇”的,强化了专制统治,故选C项。
尼古拉一世是俄国“沙皇”的继任者,并不是最早采用者,排除A项。
彼得一世是俄国“沙皇”的继任者, 推行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排除B项。
亚历山大二世是俄国“沙皇”的继任者,推行改革,废除了俄国农奴制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俄国“沙皇”。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俄国“沙皇”的相关史实。
4.一位亲眼见过俄国炮兵的外国军官感叹说:“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彼得一世改革中与这一现象有直接关系的措施是( )
A.创建一支新式常备军 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C.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 D.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答案】A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结合所学可知,彼得一世改革,在军事方面,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大大提高了俄国军队的战斗力,故选A项。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是彼得一世改革的经济措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项。
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是彼得一世改革的文教措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C项。
彼得一世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俄国彼得一世改革,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关史实。
5.作为同时代的产物,1861年俄国的“废除农奴制法令”与1862年美国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共同点是( )
A.降低了被解放者的政治地位 B.要求被解放者“赎买”土地
C.因为大规模内战而颁布实施 D.奴隶们获得了自由人的身份
【答案】D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美国南北两种制度的矛盾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861年俄国的“废除农奴制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1862年美国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由此可知,两者的共同点是奴隶们获得了自由人的身份,故选D项。
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与美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提升了被解放者的政治地位,排除A项。
“废除农奴制法令”规定农奴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美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只是解放黑奴为自由人,排除B项。
俄国对外战争失败,暴露农奴制的问题,美国则是为扭转内战局势,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俄国农奴制改革与美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6.(2023·包头)19世纪中期,东西半球的俄国和美国分别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劳动力都获得了解放。这是( )
A.种植园经济发展的需要 B.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产物
C.克里木战争失败的影响 D.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答案】D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美国南北两种制度的矛盾;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俄国走了资本主义道路,是俄国历史的分水岭;1862年美国林肯政府通过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奴制度,扭转了美国内战局势,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清除了障碍,由此分析可知,19世纪中期,东西半球的俄国和美国分别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劳动力都获得了解放,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故D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大量使黑奴劳动,不利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世界殖民体系不断形成,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问题,但与美国黑奴解放无关,故C项错误;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历史比较类试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俄国废除农奴制度、美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与对比分析能力,解题关键要掌握清楚俄国废奴政策、美国废除黑奴制度的相关知识,以此为基础对比分析,得出答案。
7.(2023·大庆模拟)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为解决严重的社会危机各自进行了一场改革,这两场改革的共同点是( )
①都摆脱了民族危机
②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③都废除了落后的奴隶制度
④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的倒幕运动;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改革主要是由于农奴制阻碍社会进步,是国内社会危机严重,日本明治改革是在列强侵略下,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危机严重,故①不是共同点,排除;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日本改革都促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故②是共同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改革最终废除了农奴制度,但日本不存在奴隶制度,故③不是共同点,排除;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改革加强了沙皇专制,日本改革确立近代天皇专制,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故④是共同点;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为比较类选择题,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与比较分析能力。主要知识考点是俄国家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解答此题在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储备,牢固掌握俄国家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原因,改革内容以及影响评价,以已身所掌握的基础历史知识,通过对比认识,分析理解,方能做出正确选择。
8.(2024九上·广州期中)某同学在电影《霍元甲》中看到日本的军人讲求武士道精神(武士应遵守的道德)。这一现象产生于日本哪一社会发展阶段
A.原始社会 B.奴隶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C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日本武士道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士道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的精神支柱,起源于日本镰仓幕府,后经江户时代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形成,故选C项。
日本武士道精神形成于封建社会时期,不是原始社会,排除A项。
日本武士道精神形成于封建社会时期,不是奴隶制社会,排除B项。
日本武士道精神形成于封建社会时期,不是资本主义社会,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日本武士道精神。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9.(2024九上·香洲月考)1859——1860年,美国南部销往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棉花分别为2344000包和1069000包,而销往北部的棉花只有943000包,因此保持与欧洲市场的畅通,在南方奴隶主看来是极为重要的。这种现象( )
A.推动了美国工业领先世界 B.加剧了美国南北矛盾
C.激化了美国与欧洲的矛盾 D.延缓了美国内战爆发
【答案】B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据题干“1859—1860年,美国南部销往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棉花分别为2344000包和1069000包,而销往北部的棉花只有943000包”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部之所以把棉花大量输往英国和欧洲,是因为英国等西欧国家工业革命开始得较早,对棉花的需求量大,棉花价格高,种植园主能获得更高利润,但是北方发展经济所需要的原料也就很少了,这种现象加剧了美国南北矛盾,故选B项。
美国南部棉花的大量出口,并不能直接促进美国工业的迅速发展,排除A项;
激化了美国与欧洲的矛盾和题意不符合,排除C项;
南北矛盾加速了内战爆发,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南北矛盾。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美国南北矛盾的相关史实。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1年3月,他在就任总统时说:“任何一个州都不能只凭自己的动议就合法地脱离联邦,凡为此目的而作出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任何一个州或几个州反对合众国当局的行动都应根据情况视为叛乱……根据宪法和法律,联邦都是不容分裂的。”
【材料二】1862年5月20日,政府法规规定:凡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都可在西部地区领取160英亩的土地,只要交纳10美元的登记费就可以。在宅地上连续耕种5年,土地即归个人所有。该法律文件颁布后的三十年间,西部大量荒芜的、闲置的、无主的土地得到了开脣。1850-1900年间,耕地面积从原有的2.93亿英亩增加到8.38亿英亩。1863年1月1日,政府颁布的新法令消灭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在南部农业中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高道兰《论南北战争对美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有改动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的政治主张及目的分别是什么,什么问题造成了美国南北矛盾的加剧。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联邦政府颁布的哪一法律文件 之后又颁布了哪一个法律文件宣布奴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这两个文件的颁布给当时的内战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探究“南北战争对美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4)有人说,美国内战是第二次独立战争,具有重大转折点的意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说出理由。
【答案】(1)“他”: 林肯。政治主张: 限制奴隶制的发展。目的: 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问题: 奴隶制的存废。
(2)《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影响: 调动了农民和黑人的积极性, 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3)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 促进了美国西部领土的开发 (或促进了美国耕地面积的增长);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推动了美国农业现代化 (或推动了美国农业科技的进步)
(4)同意。理由: 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 废除了奴隶制, 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知识点】美国南北两种制度的矛盾;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林肯就任美国总统;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肯的政治主张是限制奴隶制的发展,目的是 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内战前, 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造成了美国南北矛盾的加剧;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联邦政府颁布的 《宅地法》;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之后又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奴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两个文件的颁布 , 调动了农民和黑人的积极性, 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战争对美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有: 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 促进了美国西部领土的开发 (或促进了美国耕地面积的增长);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推动了美国农业现代化 (或推动了美国农业科技的进步)
(4)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 废除了奴隶制, 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说 美国内战是第二次独立战争,具有重大转折点的意义;
故答案为:(1)“他”: 林肯。政治主张: 限制奴隶制的发展。目的: 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问题: 奴隶制的存废。
(2) 《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影响: 调动了农民和黑人的积极性, 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3) 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 促进了美国西部领土的开发 (或促进了美国耕地面积的增长);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推动了美国农业现代化 (或推动了美国农业科技的进步)
(4) 同意。理由: 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 废除了奴隶制, 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就是要在准确记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1 / 1